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课件+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12 10:31:38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选举普京得票率达到了76.1%,第四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早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1991年12月,苏联宣布解体。苏联是如何从国际舞台上消失的?是如何解体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呢?导入新课学习目标1.了解“经互会”和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推广,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的基本史实;
2.了解苏联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的改革与东欧剧变;
3.探究苏联解体的原因,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能力。
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经互会成立的背景、概况和评价;
2.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的推广;
3.中苏互助局面的出现。 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是由前苏联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经互会旗帜苏联发行的纪念经互会30周年邮票(1979年)1.经互会的成立
(1)成立的背景: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2)成立时间及成员国: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3)评价: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人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经互会和“马歇尔计划”在欧洲的分布2.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的推广:
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3.中苏互助局面的出现: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
(2)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资料图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常,经济发展较快。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7.6倍。经互会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左右,国民收入占世界的25%,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3%。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如何评价经互会的影响积极影响:经互会成立以来,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各成员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对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消极影响: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其它各成员国的经济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而同苏联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局限;
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小过于局限。赫鲁晓夫 1953年, 斯大林逝世 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1.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主要内容/措施:
(1)经济:①发动垦荒运动②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④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2)政治:批判对斯大林个人崇拜
评价:有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经济政治体制。
3、结果:
4、评价/影响:赫鲁晓夫严厉批评已故斯大林 1956年,苏共二十大
《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年代里,没有一位世界领袖人物的成败能像赫鲁晓夫的成败如此急剧地和决定性地改变历史的进程。”
──尼克松2.勃列日涅夫改革:
内容: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评价: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东欧巨变的原因和概况;
3.苏联的解体过程。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内容: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后转到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
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评价:改革没有成效,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
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2.东欧剧变
原因:(1)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各国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3)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概况:东欧政局激烈动荡。在短短的两三年里,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时间:1989年下半年
实质: 由社会主义制度演变成资本主义制度
表现:执政四十年的各国政党,纷纷失去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内容: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各国执政党改变,共产党丧失了政权。3.苏联解体: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结果失败。戈尔巴乔夫辞职,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底,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苏联解体的影响: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大挫折;
2.两极格局终结,加速了多极化发展:
3.使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各种矛盾激化,冲突不断。
合作探究1:苏联解体的原因:
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因为中国的改革做到了以下几点: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4.对西方的“和平演变”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合作探究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中国、苏联的改革却导致了怎样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改革,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苏联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合作探究3: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1.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加强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4.防止西方国家和平演变
5.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失败
6.改革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要坚定信念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史 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现实一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多国:欧亚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挫折: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尝试:巴黎公社课堂小结1. 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一九事件”。下列对此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它试图使苏联摆脱危机
B.“八·一九事件”标志着苏联的正式解体
C.通过政变戈尔巴乔夫强化了国家领导权
D.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就不会解体
2.东欧剧变主要是指( )
A.国家名称变了 B.国家的版图变了
C.国家的首都变了 D.国家的性质变了
A课堂达标检测D3.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讲到:“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事件是( )
A.苏联解体 B.东欧巨变
C.赫鲁晓夫改革 D.美苏争霸
4.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他摆弄的这个国家的最终结局是( )
A.经济日益强大 B.国家走向解体
C.社会政局安定 D.各种矛盾缓和AB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导学案(附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经互会”和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推广,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的基本史实;
2.了解苏联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的改革与东欧剧变;
3.探究苏联解体的原因,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能力。
重点: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难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学习新课: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经互会成立的背景、概况和评价;

2.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的推广;
3.中苏互助局面的出现。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如何评价经互会的影响
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常,经济发展较快。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7.6倍。经互会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左右,国民收入占世界的25%,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3%。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局限;
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小过于局限。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东欧巨变的原因和概况;
3.苏联的解体过程。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苏联解体的原因与苏联解体的影响:
合作探究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中国、苏联的改革却导致了怎样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合作探究3: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课堂达标检测:
1. 1991年8月19日,苏联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八·一九事件”。下列对此事件叙述正确的是 ( )
A.它试图使苏联摆脱危机
B.“八·一九事件”标志着苏联的正式解体
C.通过政变戈尔巴乔夫强化了国家领导权
D.没有“八·一九事件”,苏联就不会解体
2.东欧剧变主要是指( )
A.国家名称变了 B.国家的版图变了
C.国家的首都变了 D.国家的性质变了
3.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讲到:“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导致“红旗悄然落下”的事件是( )
A.苏联解体 B.东欧巨变
C.赫鲁晓夫改革 D.美苏争霸
4.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一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他摆弄的这个国家的最终结局是( )
A.经济日益强大 B.国家走向解体
C.社会政局安定 D.各种矛盾缓和
答案: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经互会的成立
(1)成立的背景: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2)成立时间及成员国: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3)评价: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人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2.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的推广:
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3.中苏互助局面的出现: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
(2)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二)合作探究:
积极影响:经互会成立以来,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各成员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对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消极影响: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其它各成员国的经济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而同苏联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主要内容/措施:
(1)经济:①发动垦荒运动②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④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2)政治:批判对斯大林个人崇拜
评价:有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经济政治体制。
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2.勃列日涅夫改革:
内容: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评价: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内容: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后转到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
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评价:改革没有成效,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
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2.东欧剧变
原因:(1)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各国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3)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概况:东欧政局激烈动荡。在短短的两三年里,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时间:1989年下半年
实质: 由社会主义制度演变成资本主义制度
表现:执政四十年的各国政党,纷纷失去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内容: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各国执政党改变,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3.苏联解体: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结果失败。戈尔巴乔夫辞职,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底,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
(二)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苏联解体的原因:
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苏联解体的影响: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大挫折;
2.两极格局终结,加速了多极化发展:
3.使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各种矛盾激化,冲突不断。
合作探究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中国、苏联的改革却导致了怎样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改革,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苏联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因为中国的改革做到了以下几点: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4.对西方的“和平演变”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合作探究3: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1.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加强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4.防止西方国家和平演变
5.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失败
6.改革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要坚定信念
课堂达标检测:1A2D3A4B
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教学设计
课题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经互会”和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推广,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的基本史实;
2.了解苏联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的改革与东欧剧变;
3.探究苏联解体的原因,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的能力。
重点
苏联改革、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难点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2018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选举普京得票率达到了76.1%,第四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早在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在回答“你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他引用了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1991年12月,苏联宣布解体。苏联是如何从国际舞台上消失的?是如何解体的?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对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呢?
阅读问题
用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经互会成立的背景、概况和评价;
2.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的推广;
3.中苏互助局面的出现。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经互会的成立
(1)成立的背景: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
(2)成立时间及成员国: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3)评价:苏联通过经互会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但也利用经互会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人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2.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的推广:
取消了东欧各国共产党的自主权,按照苏联模式对这些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3.中苏互助局面的出现: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
(2)1950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1949年10月2日,新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学生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阅读材料探究如何评价经互会的影响
材料:经互会成立初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比较正常,经济发展较快。1951~1983年,经互会国家的国民收入增长了7.6倍。经互会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0%左右,国民收入占世界的25%,工业生产占世界的33%。其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已成为当时世界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
积极影响:经互会成立以来,对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各成员国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对经互会成员国之间的经济交流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消极影响:经互会的经济体制实际上是苏联经济模式的扩大,在苏联的控制之下,其它各成员国的经济不能独立自主的发展,而同苏联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苏联对其他成员国的经济控制,削弱了其社会主义成员国的经济独立性。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与局限;
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小过于局限。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953年,斯大林逝世,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
1.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
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
主要内容/措施:
(1)经济:①发动垦荒运动②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③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④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2)政治:批判对斯大林个人崇拜
评价:有一定成效,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经济政治体制。
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在揭露和批判个人崇拜上有重大意义,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引起思想混乱,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2.勃列日涅夫改革:
内容:在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评价: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一)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东欧巨变的原因和概况;
3.苏联的解体过程。
阅读教材,找出所列问题,标记疑难问题。
用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二)老师一边提问一边点拨:
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内容: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后转到政治体制改革,取消苏共
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评价:改革没有成效,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
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也随之加剧。
2.东欧剧变
原因:(1)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各国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成效不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西方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3)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
概况:东欧政局激烈动荡。在短短的两三年里,东欧各国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政治上,实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实行私有化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时间:1989年下半年
实质: 由社会主义制度演变成资本主义制度
表现:执政四十年的各国政党,纷纷失去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内容: 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各国执政党改变,共产党丧失了政权。
3.苏联解体: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挽救苏联,结果失败。戈尔巴乔夫辞职,叶利钦控制了全局,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1991年底,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
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回答一边记忆,认真听讲,记笔记,可以提问。
通过师生互动,夯实基础,解决疑难,精讲点拨。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苏联解体的原因:
1.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3.外部原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苏联解体的影响:
1.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大挫折;
2.两极格局终结,加速了多极化发展:
3.使国际关系更加复杂,各种矛盾激化,冲突不断。
合作探究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中国、苏联的改革却导致了怎样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改革,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苏联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和苏共的垮台。
因为中国的改革做到了以下几点: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4.对西方的“和平演变”采取了正确的对策。
合作探究3: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1.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走符合国情的道路。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加强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4.防止西方国家和平演变
5.是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失败
6.改革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要坚定信念
阅读教材,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复习教材内容,夯实基础,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请同学们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画出本课的知识树或者知识网络图
通过这一环节,是同学们对本课内容形成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