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件(39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件(39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10 19:10:40

文档简介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西安

文明之路
送元二使西安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曙光投影在路面,照亮了千年以来
这块大陆上最长的文明之路。


丝绸之路
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沟通中外文明之路。
学习目标
01


02


03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丝绸之路的意义等基本史实,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通过分析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学会分析地图的方法。
学习张骞意志坚韧,顽强不放弃的精神,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一个时代各个方面因素的产物。




第一部分
开辟篇
第二部分
交流篇
第三部分
新 篇
丝绸之路

开辟篇
张骞出使西域,历经磨难,走访了许多西域国家,也使西域各国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交流篇
材料
大致总结来看丝绸之路的原因,大致可以这样来看,经济因素: 汉朝在汉武帝时期经济发达,中国是丝绸的故乡,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同时,各国经济也都得到了一定发展,商人活动频繁。政治因素:武帝召募使者出使西域,准备联络被匈奴从河西赶到西域的大月氏(rou zhi)人,共同夹击匈奴。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张骞毅然应募,连通西域。
丝绸之路能够在汉朝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丝路开通的条件






100%










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实力进入鼎盛时期
中国丝织业的发展









张骞通西域
秦汉时期与匈奴关系的变化









汉代丝织业发展
开辟篇










通过一系列经济措施,使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加强了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经济
政治
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对整个西汉北边的威胁。
开辟篇
军事
汉武帝大一统








狭义:阳关、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天山南北地区。

广义:今天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
包括亚洲的中部、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等地区。
西域
开辟篇








课本剧
开辟篇
博望侯的两次西行








第一幕
开辟篇
时间:BC138年
地点:长安城外
人物:汉武帝
张骞
群演数人
长安拜别








第一幕
开辟篇
时间:BC128年
地点:匈奴所在地
人物:张骞

塞外被俘








第一幕
开辟篇
时间:BC125年
地点:长安城
人物:张骞
随从

张骞归来








第二幕
开辟篇
时间:BC119年
地点:乌孙
人物:张骞
使节

博望侯再西行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之人物也。
——翦伯赞 《秦汉史》
评价
开辟篇
为什么匈奴不杀张骞呢?
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










开辟篇
史料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班固《汉书·张骞传》








丝绸之路开辟的条件:
1、汉武帝的大一统
2、秦汉时期匈奴关系出现变化
3、汉代丝织业发展
4、张骞通西域
小结
开辟篇

交流篇
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互相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做好笔记,分小组讨论:1、各小组沿着本方立场的商路路线;
2、思考在丝绸之路上的文明成果。








交流篇
中方商队
西方商队
角色扮演
结合刚才的微课,4分钟,分小组讨论:
沿着商路,中西方交流的物产与文明有哪些?









交流篇








交流篇
丝绸之路的主要贸易为什么是丝绸?

由于贸易成本高昂,因此丝绸之路贸易只能进行丝绸、宝石、香料、黄金等体积小、重量轻、价值昂贵的商品贩运。








交流篇
史料
“遥远的东方丝国在森林中收获丝制品,经过浸泡等程序的加工,出口到罗马,使得罗马开始崇尚丝制衣服。”他还说:“保守估计,印度、塞雷斯(中国)和阿拉伯半岛每年可以通过贸易从罗马帝国赚取一亿银币(Sesterces)的利润,这便是我们罗马帝国的妇女每年用作购买奢侈品的花费。
——罗马博物学家 老普林尼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交流篇
材料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金刚经》发现于敦煌;人们已在在遗迹楼兰的考古发现了2世纪的古纸。而中亚地区虽然也是用纸,但没有发现造纸工业的证据。另外,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也随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并沿着丝绸之路的分支,传播到韩国、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西域都护府使被匈奴切断了的“丝绸之路”得以恢复发展,畅通无阻,各国人民在这条中西交通要道上撒下了友谊的种子。同时,因其在当地实行屯田政策,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交流篇
材料
而最重要的一点,我个人认为以及许多学者都这样说,丝绸之路对中国的最大影响是在于把佛教介绍到中国来,以后还会再着重说一下,由于佛教慢慢产生佛教艺术,于是源自于希腊的雕刻艺术传到中国,所以误以为东亚是孤立的,帕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把东亚和西方隔绝起来,所以动不动说西方的、东方的,简单这样说的论调是没有照顾到历史的事实。
——北京大学名誉教授 张信刚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交流篇
材料
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意义
交流篇
政治:建立西域都护府,今新疆广阔地区直接隶属中央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经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的交换,推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沿线地区的经济繁荣。
军事:汉在此地屯田,不仅维护了汉朝边境的稳定,也增强了边防建设,有效地保障了国家边防安全。








意义
交流篇
文化:将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波斯文化、中亚文化以及希腊文化这几大世界文化相联系,传播了思想与技术,促进了民族交融、艺术文化交流等方面也有重大意义。








丝绸之路促进中外文明的交流:
1、传播了物质文明
2、促进了思想、技术的传播
3、对中外的文明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小结
交流篇

新篇
这条存在了2500年的文明之路,今天的中国用一项战略政策赋予了它新生——“一带一路”,开启了新的篇章。










新篇
建言献策
结合本课的学习,写一封奏折:
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有什么感想?

古代丝绸之路,已然随着阵阵驼铃和满天黄沙消失在历史的角落里,但是以史为鉴,今天我们在重走丝路的过程中,更应学会去如何建设未来。








我认为如何发展“一带一路”
政治合作:各国携手努力,互利互惠。

互通商路:建设道路,畅通信息丝绸之路。

对外开放:鼓励走进来和走出去。

民生建设: 教育文化上,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新篇








丝绸之路,在当今又重获新生,和千年前一样,并非只是一条商路,更重要的是带着各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与智慧沿路播撒,与当地人融合,它远远超越了当初开辟时的意义,沟通中外文明,变成了,它更为神圣的使命。



小结
新篇
感谢观看
孙师
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