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教案讲学稿[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教案讲学稿[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6-01-02 08: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第一节 金属与金属矿物(一)
课标要求:⒈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金属与非金属
⒉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⒊了解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知道一些金属矿物
教学目标:⒈了解并知道金属的物理性质,会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⒉了解常见金属的用途,懂得性质决定用途
⒊了解常见的金属矿物,知道一些金属矿物中所含的主要成分
教学过程:
[引入]:分析元素周期表:
结论:
讲解:金属是一类重要的材料,金属大多数是通过冶炼金属矿物得到
问:在自然界中金属大多数是以 形态存在,例外是
地壳中蕴藏的各种矿物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一、 金属的物理性质:填写下表:
知道的 金属元素的名称
元素符号
见过的 金属元素的名称
元素符号
[交流与讨论]:你知道金属有哪些物理性质,有哪些用途?
物理性质 具有该性质的金属 应用
[练习]:
1.下列元素符号均表示金属元素的一组是( )
A、Al、Fe、Ca、Mg、He B、Na、K、P、Hg、Cu
C、Ag、Cu、Fe、Al、Zn D、Fe、Cu、Al、Si、Ca
2.下列关于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铁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金属 B、纯铁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C、纯铁是电和热的良导体 D、纯铁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3.金属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请写出下列金属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温度计中填充的金属是 ;家用热水瓶胆壁上的银白色金属 ;
白炽灯泡里作灯丝的金属 ;常用电线中的金属
4.厨房炒菜常用铁锅是利用了铁的 性;铁可拉丝,压成铁片是利用了铁的 性;油罐车内石油因振荡产生静电,易引起火灾,所以油罐车尾部常可见一拖地的铁链,这是利用了铁的 性。
5.(河北省中考题)表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钨 固态氢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59
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零下255℃时氢是固态的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6.下表是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有关通性的对比,填写表中空的部分:
性质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熔点 一般较高 一般较低
导电性 一般不导电
延展性 有 没有
状态 固态(除汞) 气、液、固
与稀盐酸是否反应 不反应
根据上表分析并判断下表中这三种单质(X、Y、Z)属金属单质的有 ;属非金属单质的有
单质 熔点 是否导电 延展性 与稀盐酸是否反应
X 113 不导电 无 不反应
Y 1046 导电 有 不反应
Z 328 导电 有 反应
问题:1。为何铁锅生产需加上木柄或塑料柄?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不用银作电线、电缆?
3.联合国卫生组织为什么推荐使用中国的铁锅?
4.选择铸造硬币的金属材料需考虑哪些因素?
课题: 第一节金属与矿物(二)
课标要求:⒈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
⒉初步认识置换反应,能和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教学目标:⒈知道常见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会写出反应方程式
⒉理解置换反应的概念,会判断反应类型
教学重、难点:⒈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和反应方程式 置换反应及应用
⒉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原理、装置、收集方法等。
教学过程:
[引入]:由金属与酸、氧气的反应开始:
铁 铝 铜
与氧气的反应
把金属浸入稀硫酸中
描述三种金属
总结:能反应的写出其反应方程式:
归纳铁、铝与酸反应的特点:(从反应物、生成物的角度)
置换反应:(判断下列反应是否属于置换反应)
Fe+CuSO4=FeSO4+Cu C+2CuO=2Cu+CO2↑ CO+CuO=Cu+CO2
CH4+2O2=CO2+2H2O 2Na+2H2O=2NaOH+H2↑ 3H2+Fe2O3=2Fe+3H2O
活动与探究:制取氢气:
实验装置:
收集方法:
反应原理:
比较总结:
制O2 制CO2 制H2
反应原理
收集方法
实验装置
步骤及注意事项
[练习]
1.公元二世纪,古代炼丹专家魏伯阳著有《周易参同契》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一部炼丹专著,书中描写道“金入于锰火,色不夺精充”这句话指金在强热条件下的性质( )
A、很活泼 B、很稳定 C、易氧化 D、易还原
2.实验室可以用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可用 或 法来收集。要得到0.4克H2,至少需要 克锌.
3.宋代人们发现一苦泉水,在蒸发这种泉水时可以得到胆矾[CuSO4·5H2O],熬煮泉水的铁锅用久了表面会有一层金属铜,这种变化的反应方程式为
4.纯铜在空气中加热,表面会发生的变化为 ,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将铜置于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产生一种绿色的物质,主要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发生反应生成了绿色的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反应方程式为
将铜绿加热会产生氧化铜、水、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5.镁、铝、铁、锌分别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四种金属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 )
A B C
6.相同质量的锌与铁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产生的氢气情况的为 ;其中a表示 与稀硫酸反应。
⑴ ⑵
7.如图所示:弹簧秤下挂着一重物A,烧杯中装有溶液B,试回答下列题(铁块体积变化忽略)
⑴若A为铁块,B为稀硫酸,则将A放入B中,过一会儿弹簧秤的读数
将 (变大、变小、不变)
⑵若A为铁块,B为硫酸铜溶液,则将A放入B中一会儿后,弹簧秤的
读数将会 (变大、变小、不变)
8.在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只烧杯,里面各放入等质量且过量的盐酸,调节天平平衡,再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5克铁和5克镁,待镁和铁完全反应后,天平将会( )
A、偏向放入镁的一边 B、偏向放铁的一边
C、不发生倾斜 D、不能确定是否倾斜
9.用一块含有少量锌的铁片5。6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的H2质量为( )
A、等于0。2克 B、大于0。2克 C、小于0。2克 D、无法计算
10.已知铜不与稀硫酸反应,现取20克黄铜样品(含铜与锌的混合物),放于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产生了0。02克氢气。则:
⑴求锌的质量是多少克?
⑵该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课题: 铁的冶炼 合金
课标要求:⒈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的矿物,了解从铁的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⒉了解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的重要性
⒊知道生铁和钢是重要的合金
教学目标:⒈知道炼铁的原理、方法
⒉知道生铁和钢的区别、特性、用途
⒊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
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铁的冶炼原理、方法
难点:合金的概念、用途。
教学过程:[引言]:
金属的冶炼:
㈠、铁的冶炼:阅读教材:119页 观察与思考
讨论:⒈炼铁的原理:反应方程式;实验现象
⒉如何判断有铁生成?
⒊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的作用?
⒋尾气如何处理?
⒌炼铁的设备、原料
[交流与讨论]:第120页 图5-6
讨论:⒈高炉的结构
⒉高炉内CO是如何产生的?
⒊石灰石的作用
比较:
生铁 钢
含碳量
所含主要元素
特性
用途
相同点
[讨论]如何将生铁冶炼成钢?
练习:⒈如图所示:某同学用CO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反应的产物
⑴A装置中的现象为
⑵B中装的物质为 ;现象为 ;作用为
⑶C装置的作用为
⑷实验步骤:先 再 ;目的是 ;反应结束时,先
冷却至室温再 。其原因为
⑸A、B、C处的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⒉生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总会有固体剩余,其成分为( )
A、铁 B、氯化亚铁 C、水 D、碳与其它杂质
⒊我国古代人们把烧红找生铁放在砧板上反复锤打。使之转化为钢。故有成语:“ ”之说。请写出上述过程中最关键的反应方程式:
㈡合金:
⒈合金 ;⒉世界上最常见的合金是 ;通常所说的“金属材料”是指:
[交流与讨论]P123页
⒊合金的特性:
习题:⒈氧化铜能与硫酸反应(CuO+H2SO4==CuSO4+H2O);氢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可把氧化铜还原成铜,实验室准备选用铁、氧化铜、稀硫酸三种物质制取铜;下面是两位同学设计的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案较好?为什么?
甲:Fe H2 Cu 乙:CuO CuSO4 Cu
2.金属钛(Ti)因为具有奇特的性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称为“未来的金属”,是航空、导航、军工、电力等方面的必须材料。在常温下不与非金属、强酸反应。红热时却可与许多常见的非金属反应,地壳中含钛的矿石之一是金红石(TiO2),目前大规模生产钛的方法有:第一步:将TiO2与炭粉混合,在高温下通入氯气(Cl2)得到TiCl4和一种能降低血红蛋白输氧能力的可燃性气体;第二步:用过量的镁在高温下与TiCl4反应制得金属钛。
请你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表示生产金属钛的原理:
课题: 第三节 金属的防护与回收
课标要求:⒈知道钢铁生锈的条件 ⒉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⒊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金属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⒈知道钢铁生锈的条件,了解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⒉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⒊认识科学资源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钢铁锈蚀的条件,防止金属锈蚀的方法
钢铁锈蚀条件的探究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钢铁锈蚀的危害,防止钢铁锈蚀的紧迫性及重大意义
㈠钢铁生锈的条件的探究:
阅读第126页的《活动与探究》
现象有:
交流总结:使钢铁发生锈蚀的主要因素为:
铁锈的主要成分为 ;其主要特性为:
钢铁生锈的危害性为:
㈡防止钢铁生锈的必要性及方法:
比较:
燃烧 生锈
发生的条件
防止发生的方法
[拓展视野]:见教材P128
㈢废弃金属的回收与利用
1. 废弃金属的危害(回收利用的意义)
2.一些具体的方法
[练习]:
课题: 第四节 石灰石的利用
课标要求:⒈掌握碳酸盐的鉴别方法
⒉了解纯碱、碳酸钙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目标:⒈了解石灰石的应用,掌握鉴别矿石是不是碳酸盐的方法
⒉知道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之间的转化关系
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以及自然界中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鉴别矿石是不是碳酸盐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自然界中石灰石的存在
[阅读教材]:
一、碳酸钙存在于哪些物质中:
二、碳酸盐的检验:
1.什么样的物质属于碳酸盐:
2.碳酸钙的检验方法:
所用试剂:
反应原理:
[推广]: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先加入 ;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的气体,则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
三、生石灰的制法:
1.生石灰:
其化学式为 ,化学名称为
2.制法:
[实验]:用酒精喷灯加热碳酸钙
反应原理为:
3.两种物质间的转化:
生石灰 熟石灰 该转化是 热(填吸、放)
4.作用:
利用其能与水的反应,可将生石灰用作 剂
[练习]:
1.写出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的变化,如是化学变化的则写出其反应方程式:
⑴千锤万凿出深山, 发生了 变化;
⑵烈火焚烧若等闲。 发生了 变化;
⑶粉身碎骨浑不怕, 发生了 变化;
⑷要留清白在人间。 发生了 变化;
2.生物学告诉我们,鲜鸡蛋的呼吸作用能通过鸡蛋壳表面微小的气孔呼出 气体。为了停止它的呼吸作用而达到保鲜的目的,人们常用石灰水作为保鲜剂,其原因为(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3.某雪饼袋子里有一小纸包,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为生石灰”
则:⑴其用作干燥剂的原因为(写反应方程式)
⑵某同学对它作了一系列的探究,其实验方案如下:
问题与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问题一:小纸袋中物质能否继续作为干燥剂使用 取小纸袋中的固体,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触摸杯壁
问题二:猜想变质后的物质可能为
4.甲、乙、丙三位同学对一铁制样品进行实验(其中含有杂质,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反应):
甲 乙 丙
烧杯+稀H2SO4质量/克 200 150 150
加入铁制品的质量/克 9 9 14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的质量/克 208.7 158.7 163.7
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其中只有一位同学是恰好完全反应)
⑴你认为是哪位同学是恰好完全反应?
⑵计算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