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本章将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我的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从中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我们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学会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从而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学习目标]
1.认识各种绚丽多姿的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
2.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处于永恒的运动状态。
3.知道微粒与微粒之间是有间隔的。
4.通过学习,培养科学的态度,训练操作技能,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粒子之间存在空隙。
2、能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学会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进行想象和推理。
[课前准备]
1.请写出你知道的一些常见物质名称,并列举它的1~2条性质或用途(看谁知道得多)。
2.当你漫步于花园小道、进入“火锅”城、路过臭水沟时,你分别闻到了什么?为什么?
[课堂练习]
[资料查询]:调查家庭厨房和实验室的物品,图书馆查岗、访问医院等单位。
[问题研究]
1.完成课本P57页的实验,并完成其中的问题。(整理后写在书上)
2.据调查,浴室水池里的水常呈淡蓝色,请由此设计探究题,并解释原因。
[讨论交流]
1.通过上述问题探究,受到哪些启发或想法,请相互交流。同时写出生产生活中类似的实例1~2则。
[观察思考]:
实验操作1: 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得到溶液甲。在烧杯B中加入3mL~5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2:重新配制甲溶液,向溶液中慢慢滴加浓氨水。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3:在烧杯B中以蒸馏水代替浓氨水,重复实验1的操作。
观察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和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取一根长约50cm的玻璃管,一端设法封住,往管中先后加入等体积的水(可红色)和酒精至满,用塞子塞住管口密封(不留空间)。然后把玻璃管两端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静置后,观察变化。然后用酒精灯火焰小心地加热管外壁一会儿,又有何变化?再冷却后,又有何变化?
通过探究和讨论,得出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1.我们能够嗅到这处花香的事实,可以说明( )
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 B.微粒与微粒之间有空隙。
C.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地运动。 D.微粒能保持物质的性质。
2.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据报道,广州市一市民在家中浴室打扫卫生时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法医化验后确认是氯气中毒。氯气(Cl2)是一种有毒的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经调查该市民为了获得强的去污能力,竟把家用洗涤剂、浴液和洁厕精等3类共5种洗涤用品混合使用,导致悲剧发生。请问,导致该市民中毒身亡的氯气是如何产生?从此事件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你最熟悉的化学实例来说明“1+1不一定等于2”,并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列举一个简单的实验事实,说明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解释下列现象:
(1)打开一瓶香水,立即闻到香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一滴碳黑墨水滴加到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在菜汤中加入少量的味精,味道会变得很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湿衣服晾在日光下容易干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盛酒精、汽油的瓶子为什么要塞紧瓶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将一瓶水全部倒掉后说瓶内没有物质了,你认为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学习]
[家庭实验]:请做一个小实验来说明: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且微粒之间有空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宽视野]
1.讨论比较温度计里的水银能否用水或酒精来代替?(做比较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观察加热碘晶体发生的现象,归纳碘晶体的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长条滤纸上均匀滴上几滴酚酞试剂,伸入一支干燥洁净的试管里,在试管口处塞一小团棉花,并用仪器A滴十几滴浓氨水于棉花上
(1)描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知识准备]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物质 如氧气、氯化钠、水、铁等等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相互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如:空气、食盐水等等。
[物质准备]:原子模型等。
[资料查询]:布朗运动、STM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原子操纵”技术(网上或参考资料上)
[课堂练习]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微粒构成的。请列举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常见物质名称,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2.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构成原子的微粒及性质
构成原子的微粒 电子 原 子 核
质 子 中 子
电性和电量
质量/kg
相对质量
4.通过课本P67页讨论,请写出原子相对质量计算公式:
( )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 )
≈质子数+中子数
5.在化学变化中______可分,而______却不可分。是由反应的______化分成______,然后由____________进行了重新组合,形成了________。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种类没变,________数目没有增减,________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只是________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转移或偏移。
物理变化中主要由于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的不断运动,造成微粒间隙的变化。
[观察思考]
1.通过图3-6实验观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氢气、水分别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列举出氧气、氢气、水的主要性质(2~3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这三种物质的性质不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种物质间能否相互转化?发生了什么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图3-14用α粒子轰击金箔,讨论后回答:
(1)解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从中得出哪些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研究]
1.
分子 原子 离子
定义
区别
相同点
联系
2.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核电荷数__核外电子数(—带电) 核电荷数__核外电子数(带____电) 核电荷数__核外电子数(带____电)
联系 1.同种元素原子、阳离子、阴离子都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它们同属一种元素 ( ) ( )2.相互转化: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 ) ( )
举例
[练习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由于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的间隙可以改变,决定了物质有三态变化
B.一些物质的热胀冷缩,证明了分子间的间隙是可以改变的
C.一个水分子很小,就象一粒细沙一样不易看到
D.冰水混合的物质不是混合物
2.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3.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某种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
4.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相对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___________。
5.将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或电子,分别填入下列有关空格里。
氧化汞______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氧化汞______分解为氧______和汞______,汞______直接构成金属汞,而两个氧______构成一个氧______。氧______的内部中心有1个带8个单位正电荷的______,核外有8个______作高速运动。实验证明: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为1,但______带1个单位正电荷,______不带电。_______带1个单位负电荷。整个氧______不显电性。
6.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见下表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铁 26 30 26 56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7.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解释: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以及水蒸发形成水蒸气这两个变化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盛半瓶水的薄塑料瓶中通入二氧化碳再将塞子塞紧,过一段时间发现瓶子瘪了,为什么?试用分子观点加以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说:“自从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后,化学才有了较快的发展”?请结合你的理解回答此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空袭南联盟发电厂时,除用一种“石墨炸弹”外,还使用一种“油气炸弹”,这种炸弹爆炸时,首先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然后将可燃性气体引爆,这时躲在防空工事里的人即使不被炸死,也会因窒息而死亡,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学习]
[收集信息]
1.我们已经学习过我国化学家张青莲的事迹,你还知道我国化学家为化学科学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哪些典型事例呢?
[拓宽视野]
1.请你在老师的指导下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从中比较认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了解农药、复合化肥、药用药品、营养食品等成份和用途,以其中一种为例写一则调查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并解释浓氨水与浓盐酸接近时的“空中生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学习目标]
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5.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知识准备]
1.回忆原子、分子概念及本质区别
2.复习回忆常见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以及一些常见物质的成分
[物质准备]
准备一些食品、药品、化肥、土壤等实验用品等
[课堂练习]
[资料查询]现提供若干微量元素的补充来源。请查询它们分别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如何
元素名称 来 源
铁(Fe) 肝、肉、豆类、麦类、菠菜、西红柿、水果等
铜(Cu) 坚果、豆类、谷类、水果、鱼、肉、蔬菜
锌(Zn) 谷类、豆类、麸皮、肝、胰脏、乳汁
锰(Mn) 萝卜缨、小麦、扁豆、大白菜、糙米、茄子
碘(I) 海带、海参、紧菜、发菜、蛭子、蚶、蛤、干贝、海蜇
硒(Se) 大白菜、小麦、玉米、小米、南瓜、红薯干
[问题研究]
1.完成课本P70页的填表
2.我们知道原子、分子、离子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了数以千计的物质。这些物质的基本成分都是元素。什么叫元素?常见的元素有哪些?如何表示呢?
3.完成下列表格(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 素 原 子
概念
区别
联系
使用范围
举例
4.100余种元素组成了数千万种的物质,这些物质可简单分成下列几类,请完成下表
宏观组成 微观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举例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讨论交流]
1.讨论了解下列六类物质的定义并完成填空
:如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等
按组成物质
的种类分 金属单质:如___ ___ ___ ___ ___等
单质 非金属单质:如__, __, __, __, __, __, __等
按组成元素 稀有气体单质:如_____ _____ _____等
的种类分
氧化物如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等
化 酸如___ ___ ___ (在老师指导下填写下同)
合 碱____ ____ ____
物 盐____ ____ ____
有机物____ ____ ____
2.同学之间相互督促默写课本中列出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同时了解相对原子的质量。
3.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元素种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是不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传递]根据图3~18至3~20提供的信息,你能否推测出植物体中所含元素的种类?请一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测试]
1.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
A.O2 B.Mg C.H D.N
2.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要举行颇为隆重的“火炬接力”,火炬的可燃特是丁烷(化学式为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在白天,200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
③丁烷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构成 ④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组成
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 ( )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4.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
A.原子 核内质子数 B.原子 核外电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5.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6 2 8 6,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与______数相等,均为_____;核外有____个电子层,最外层有____个电子;其中____数决定元素种类,____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6.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此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还可能含有______元素。
7.列表举例说明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的关系。
定义 关系 举例
含氧化合物 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物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物质①氢气 ②硫磺 ③二氧化碳 ④液氧 ⑤氯化钾 ⑥矿泉水 ⑦空气 ⑧四氧化三铁 ⑨石灰水 ⑩铜丝 ⑾生铁 ⑿水(以下空格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属于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 (6)属于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理由。
(1)凡是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微粒,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原子和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H、2H+、H2都由氢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为A、B、C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A. +12 2 8 2 B. +10 2 8 C. +9 2 7
(1)写出A、B、C三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分析哪一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稳定?哪一种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哪一种元素表现非金属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地有一小冶铜厂,使得附近农田蔬菜中含有过量的铜、铜、锌等重金属,危害人体健康,有人建议将厂址搬迁到外地,就免受其害。请你分析:
(1)炼铜原料中一定含有哪些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的人真的可以免受其危害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学习]
[家庭实验]:试用实验证明蜡烛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写出实验方法、步骤、现象、结论和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技之窗]:认识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写一则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3.学会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4.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知识准备]
1.认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性质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
3.物质的分类及常见物质的名称、类别。
[课堂学习]
[问题研究]
1.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1~18元素的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下表)
电子层数 H He
1
2 Li Be B C N O F Ne
3 Na Mg Al Si P S Cl Ar
最外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 8
元素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结构特证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 电(He例外)
得失电子情况 易失电子----------------------------------易得电子 稳定结构
形成微粒 易形成阳离子----------------------------易形成阴离子 /
化合价 最高正价数 +1 +2 +3 +4 +5 +6 +7 零
负价数 / / / —4 —3 —2 —1
最高正价元素氧化物的化学式 Na2O MgO Al2O3 CO2 N2O5 SO3 Cl2O7 /
2.人们通过实验证明,无论从何地用何种方法得的水成分均一样,为什么?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质的化学式如:铁(Fe)、铜(Cu)、铝(Al)、锌(Zn)、汞(Hg)、氧气(O2)、臭氧(O3)、氢气(H2)、氮气(N2)、碘(I2) 请从中归纳:
(1)金属单质化学式的特点和书写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化学式书写规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O2”中的“2”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化学式:二氧化碳(CO2)、水(H2O)、三氧化二铁(Fe2O3)、氯化钙(CaCl2)、氯化钠(NaCl)从中可得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规律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
1.根据学习的简单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命名下列物质:
He______ W______ Cl2______ SO2______ CO______ N2O5______
Na2O______ Fe3O4______ H2SO4______ H2S______ Ca(OH)2______
FeCl3______ FeSO4______ Fe2(SO4)3______ Na2CO3______ (NH4)2SO4______
2.你知道化学式“CaCO3”表示哪些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化学式CaCO3可进行哪些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1.农民朋友们都知道,在常用的氮肥中,无论是含氮量(俗称肥份)还是被植物吸收的效率均属尿素[(NH2)2CO]最佳,请以碳铵与尿素两种氮肥为例,通过实验比较它的肥效和稳定性(提示,可用两盆相同的花卉,在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下分别施入等质量的两种化肥,观察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测试]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 ( )
A.O、Si、At、Fe B.O、Fe、Si、Al
C.Si、O、Al、Fe D.O、Al、Si、Fe
2.去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清洁空气,拒吸二手烟”,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吸烟有害健康
B.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7:1
C.CO比O2更容易同血红蛋白结合,会导致人体内缺氧
D.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7.3%
3.据报道,目前有些中小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经实验证明涂改液中有许多挥发性有害物质,吸入后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痛、严重者抽搐、呼吸困难。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几种叙述正确的是①它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它是由氯气和甲烷组成的混合物;③它的分子中碳、氢、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2:2;④它是由多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化合物 ( )
A.②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③
4.在H、O、H+、H2、OH-、H2O六种微粒中,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电解水时变化的最小微粒是______,水变成水蒸气时______没有变化,带电的微粒是______,质子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微粒是______。
5.研究发现,我国某些地区居民喜食的腌制食品,能产生二甲基亚硝胺(CH3)2HNO,它与导致癌病高发有关。它由______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共有______个原子,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6.各小题均有①②两句话,按下列要求将判断结论代号(A、B、C、D、E)填在答案栏里
要求 ①②全对(有因果关系) ①②全对(无因果关系) ①对②错 ①错②对 ①②全错
结论代号 A B C D E
第①句 第②句 代号
“2P”表示两个磷元素 “2”通常没有宏观意义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 一种元素不一定组成一种单质
氧化镁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氧化物是混合物
氧原子不显电性 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核外有8个电子
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7.把左边和右边的相关关系用直线连结起来
H2 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2H 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2H2 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
Mg2+ 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2个氢分子
+12 2 8 2 2个氢原子
三、简答题
8.在氯化钠和氯化氢中,氯元素均显-1价,两者本质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研究发现苍蝇体内能产生抗细菌感染的过氧化氢(H2O2),试与水比较它们的元素组成、分子构成。并说明为什么它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混合气体只含碳、氧两种元素,其质量比为1:2,试推断该混合气体的成分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相对原子质量为:Fe:56 O:16 C:12 N:14 H:1)
11.根据氧化铁的化学式fe2O3计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氧化铁中氧元素和铁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和质量比。
(2)氧化铁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3)80g氧化铁里含铁元素多少克?
(4)多少克氧化铁里含氧元素12g
(5)现有一定量的含Fe2O3 80%的赤铁矿完全被还原,最多可炼得含铁112t的生铁,则该赤铁石的质量是多少?
12.国家质量标准规定:市售尿素中,(NH2)2CO含量在96%以上为达标一级品,现供销社出售一批尿素,其含氮量为45%,通过计算说明该尿素是否可以按一级品出售?
[课后学习]
[家庭实验]请你亲自下厨房观察(最好自己烧一碗菜汤)炒菜,思考某一菜汤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你从中知道的元素有哪几种?请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宽视野]
1.了解常见的几种原子团的符号、化合价及离子符号的表示法
2.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常见物质的分为、概念及有关化学式。
3.学习交流根据化学式计算的几种常见的题型,并归类整理。
[生产生活]查阅资料,通过人身体内各元素的含量情况,了解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法促进人体健康。
本 章 小 节
[归纳整理]
一、知识脉络 单质
存在状态
组成→元素 化合物
表示法----------元素符号
质子
原子核
结构 中子
原子 核外电子
表示法--------元素符号
构成 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由原子构成
物质 分子 表示法--------化学式
相对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金属单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纯净物 氧化物
分类 化合物 酸
碱
盐
混合物
物质的分类与分子、原子、元素的关系
构成 不同种
原子 分子
同 同 同
一 总 种
类 同种 单质
原 称 种
子
元素 纯净物
不同种 原子
化合物 混合物
不同种
元素分类、性质跟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 子 结 构 示 意 图 电子层数 氢(H)+1 1 氦(He)+2 2
1
2 锂(Li)+3 3 铍(Be)+4 2 2 硼(B)+5 2 3 碳(C)+6 2 4 氮(N)+7 2 5 氧(O)+8 2 6 氟(F)+9 2 7 氖(Ne)+10 2 8
3 钠(Na)+11281 镁(Mg)+12 2 8 2 铝(Al)+13 2 8 3 硅(Si)+14 2 8 4 磷(P)+15 2 8 5 硫(S)+16 2 8 6 氯(Cl)+17 2 8 7 氩(Ar)+18 2 8 8
最外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 8
元素分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结构特征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是等于4 8电子稳定结构(He除外)
元素性质 -------------易失电子---------- ---------------易得电子------------ 稳定
形成的微粒 阳离子 阴离子 /
小结 金、少、失 非、多、得 稳定
[问题讨论]
例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酒精挥发和酒精燃烧本质区别。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变化前后是否生成了其它物质。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就是看变化前后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是否起了变化。
答:酒精挥发,只是由于酒精分子运动使分子间的间隙增大了,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而酒精分子本身并没有改变,所以是物理变化。而酒精燃烧,在燃烧过程中,酒精分子被破坏,分子中的原子和氧分子中的原子重新排列组成了其它物质,生成了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其结果是酒精分子发生了变化,所以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
例2.指出下列符号各表示什么意义:(1)H (2)2H (3)H2O (4)2H2O
分析:按照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表示的意义以及系数的含义来回答。
答:(1)H:表示氢元素;表示1个氢原子
(2)2H:表示2个氢原子
(3) H2O:表示水;表示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表示1个水分子;表示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4)2H2O:表示2个水分子
例3.将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名称填入下列适当空格中: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加化学反应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利用上述微粒的结构、性质等来回答。
答案:(1)分子、原子、离子; (2)质子、中子、电子; (3)中子、分子、原子;
(4)电子; (5)分子; (6)质子和电子。
例4.现有二氧化碳、硫粉、空气、氧气、氧化汞、氯酸钾、海水、铁等8种物质,其中(属纯净物的均写化学式):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 (2)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 (4)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
(5)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原子构成的单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利用物质的分类知识及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完成。
答案:(1)空气、海水;(2)S、O2、Fe;(3)CO2、HgO、KClO3;(4)CO2、HgO;
(5)空气、O2、海水;(6)S、Fe
例5.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它是由木炭、硫粉、硝酸钾配成,回答下列问题:
(1)黑火药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黑火药中哪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
(3)黑火药中共含哪几种元素 硝酸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及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解:(1)属于混合物;(2)单质为木炭、硫,化合物为硝酸钾;
(3)黑火药中共含有碳、硫、钾、氮、氧五种元素。
KNO3中钾氮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39:14:16×3
=39:14:48
KN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
=47.5%
[单元练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Se:79 C:12 N:14 O:16 H:1 I:127 K:39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的是 ( )
A.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
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
3.干燥多风季节夜晚,在荒野里,人们有时可看到“鬼火”现象,其实它是一种类似与氨气组成的气体(PH3)在空气中的自燃现象,则PH3中P的化合价是 ( )
A.+3价 B.-3价 C.+1价 D.+5价
4.曾用作麻醉剂的“笑气”是一种氮氧化物,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笑气”的化学式是 ( )
A.N2O5 B.NO2 C.NO D.N2O
5.下列说法中,若以质量分数比较,错误的是 (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B.地核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C.矿泉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钙 D.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二、填空题
6.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氮原子_________; (2)铵根离子___________;
(3)地核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4)1个硫酸分子____________;
(5)硝酸汞中正二价的汞元素________; (6)3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
(7)构成氯化钠晶体的阴离子_______; (8)由硫离子与亚铁离子构成的物质______。
7.焚烧生活垃圾会产生二恶英,其中毒性较大的一种物质化学式是C12H4O2Cl4,该物质中氢、碳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8.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已知硒的元素符号为Se,其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2SeO4,则硒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该酸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总数为____个,组成该酸的H、Se、O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9.已知毒品海洛因的化学式为C21H23NO5,它由____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其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它应属于______物。
10.如图所示的装置久放之后,烧杯甲中的溶液变
______色,烧杯局中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
(填大或小)
三、简答题
11.邪教头目李洪志宣称,练他的法轮功后能将铜分子、铝分子变成黄金。请你根据科学知识反驳其荒唐性。
12.古罗马人的平均寿命很短,只有廿余年。你认为这可能主要跟以下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
(1)古罗马上空的空气污染严重。
(2)古罗马人营养很差。
(3)古罗马城市中用铅作水管,用铅制器皿饮水。
13.下表列出了四种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单质的性质等具体情况: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示意图 密度(g/mL) 熔点(℃) 沸点(℃) 冷水反应
锂 Li +3 2 1 0.534 180.5 1347 剧烈
钠 Na +11 2 8 1 0.97 97.81 832.9 剧烈
钾 K +19 2 8 8 1 0.86 63.65 774 剧烈轻微爆炸
铷 Rb +37 2 8 18 8 1 1.532 38.89 688 剧烈发生爆炸
按以上表列资料分析,你发现了哪些规律性: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4.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KIO3),可以有效地防治碘缺乏病。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KI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其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我国规定每Kg食盐中含碘0.035g,相当于每Kg食盐含碘酸钾______g。
15.近年来,乳酸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乳酸在医药、食品等工业中应用前景广阔,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试计算:
(1)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2)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6.(1)通过计算比较硝酸铵(NH4NO3)与尿素[(NH2)2CO]哪个含氮量高?(2)为满足生产需要,要使每公顷地增加2kg的氮元素,问在50hm2地上适宜施何种氮肥?施多少kg
参考答案提示
第一节 练习测试
1.C 2.C
3.这3类5种洗涤用品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氯气,而氯气由于运动于空气被人吸入而中毒。在使用洗涤用品时,不能随意混合使用。
4.主要从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考虑。
5.答案很多,只要符合题意均可。
6.(1)打开香水瓶盖,由于香水中微粒不断运动,分散到空气里被人呼入。
(2)由于碳墨水的微粒不断运动,分散到水分子的间隔里,故逐渐溶解而变黑。
(3)味精中微粒由于不断运动而扩散到菜汤微粒的间隙里,故可感觉到味精的鲜味。
(4)因为太阳晒着的地方温度高,微粒运动的动能增大,故水中的微粒易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
(5)防止因酒精、汽油里的微粒由于不断运动而散失。
(6)瓶里还应存在空气,瓶壁附有水。
第二节 练习测试
1.C 2.D 3.D 4.61
5.分子 分子 原子 原子 原子 原子 分子。 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电子 原子。
6.(1)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2)不同种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3)相对原子质量通常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4)不同种类原子数相对质量一般不相同。等等
7.答:水通电是由于水分子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氢原子和氧原子,而每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分子分别构成了1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许许多多的分子聚集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变了发生了化学变化。而水蒸发是由于水分子不断运动而散发到空气里,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水分子本身改变属物理变化。
8.由于二氧化碳分子不断运动,分散到水分子间的间隙里,使得气体体积减小,气压减小,故瓶子瘪了。
9.[提示]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恩格斯所以认为“化学的新世纪开始于原子学说”。是因为在18世纪的后半期,化学研究中普遍应用了天平之后,开始重视定量研究,从而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了较深入、较细致的认识。19世纪的前50年代左右,化学从定性研究的方法或观点逐步向定量研究的方法和观点发展,以弄清物质的组成及化学变化中反应物之间和反应物、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为目的,由此建立了像质量守恒定律、定比定律、信比定律、化含量定律等一些基本化学定律。为了进一步揭示这些基本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这一学说经过尔后的不断完善,终于成为当时说明各种化学现象的统一理论。所以说,它标志着近代化学发展的新起点。
10.油气炸弹爆炸时释放了大量可燃性气体,而大量可燃性气体引爆时消耗了大量氧气,使防空工事里缺氧,造成人的窒息死亡。
第三节 练习测试
1.B 2.B 3.B 4.C
5.核外电子,16,3,6;质子数,最外层的电子数
6.碳和氢两种,氧。
7.
定义 关系 举例
含氧化合物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KClO3为含氧化合物,但不属氧化物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不同点: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SO2既是含氧化合物,又是氧化物
8.(1)⑥⑦⑨ (2)①②③④⑤⑧⑩ (3)③⑤⑧ (4)③⑧ (5)⑩ (6)①②④
9.(1)不正确。如Mg2+、Cl-等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也为8个。
(2)正确
(3)不正确。2H表示2个氢原子,2H+表示2个氢离子,H2表示氢气或氢分子,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10.(1)A为镁原子Mg B为氖原子Ne C为氟原子F
(2)氖原子性质稳定,因最外层8个电子,镁原子易失电子,因为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氟原子因为最外层有7个电子与8电子结构只差1个,所以易得电子。
11.(1)炼铜原料中一定含有铅、铜、锌等元素。
(2)不能,因为外地受污染的蔬菜也会进入本地。
(3)应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行治理整顿,做到达标排放,否则要实行关、停、并、转。
第四节 练习测试
1.A 2.B 3.D
4.H2; H、O; H2O; H+、OH-; H+
5.四 11 61
6.从上到下填入代号:D、B、C、A、E
7.略。
8.重点抓住NaCl中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带1个负电荷的氯离子(Cl-)而显-1价,而HCl是氢、氯原子各出1个电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偏向氯而使氯原子显负电性,Cl显-1价。
9.过氧化氢与水均属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但由于分子构成不同、物质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
10.CO、CO2;CO、O2;CO、CO2、O2;CO、O3;CO、CO2、O3;CO、O2、O3;
CO、CO2、O2、O3、
11.(1)Fe2O3中铁氧朱子个数比为2:3 元素质量比为7:3(112:48)
(2)Fe%=70% O%=30%
(3)56g (4)40g (5)200t
12.实际含氮量为96.4%>96% 可按一级品出售。
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D 2.A 3.B 4.D 5.C
二、填空题 +2
6.(1)2N (2)NH (3)Al (4)H2SO4 (5)Hg(NO3)2 (6)3Fe2+
7. 1:3 142:32(或71:16)
8. +6 7 2:79:64
9. 四 369 3.8% 化合物或含氧化合物或有机物
10. 红 变小
三、简答题
11.答:(1)铜、铝均由原子构成,不能讲由分子构成。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元素种不变,所以铜、铝不可能变成金。
12.主要与(3)有关,因为人体内吸入过量的铅引起的中毒。
13.(1)Li、Na、K、R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随核电荷数增加,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加。
(3)熔、沸点依次减小,与冷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增强。
四、计算题
14. 214 39:127:48 59.3% 0.06
15. (1)6:1:8 (2)40%
16. (1)NH4NO3:N%=35% (NH2)CO中N%=46.7%
尿毒的含氮量高
(2)宜施尿素,约214.3kg。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氧化物
PAGE
15新教材实验区化学教案(第三章)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特征 。
学习重点: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学习难点:从微观上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特征 。
课堂学习:
一、引入
问题情境
学生交流
二、师生互动
活动探究1
(1)研碎高锰酸钾小颗粒
(2)将一小粒高锰酸钾溶于10mL水中振荡
(3)将(2)得到的液体倒入烧杯,注入90mL水
学生讨论
(1)高锰酸钾颗粒是否可以再分?
(2)为什么试管中的液体变为紫红色?
(3)溶液颜色变浅,但还是紫红色,这一现象又说明什么?
结论
(1)物质是可以在分的
(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活动探究2
(1)向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慢慢滴加浓氨水,观察现象
(2)用大烧杯将盛有蒸馏水和酚酞的烧杯与盛有浓氨水的烧杯罩在一起,观察现象
学生讨论 为什么烧杯中的液体变为红色?
结论 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活动探究3
(1)将50mL水与50mL水混合;
将50mL酒精与50mL酒精混合。观察体积有无变化
(2)将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观察体积有无变化
(3)压缩注射器中的水;
压缩注射器中的空气。比较二者被压缩的难易程度
学生讨论
(1)为什么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
(2)为什么空气容易被压缩?
结论
(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空隙
(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的空隙不同
(3)同种物质时,液体微粒间的间隙很小,气体微粒间的间隙很大
三、课堂小结
课本61页
四、课堂反馈
1、请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解释
(1)水的三态变化
(2)夏天自行车容易爆胎
(3)校园里花香四溢
2、在一量筒里先放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再加入两块冰糖,观察液面刻度,待全部溶解后,发现液面刻度_____________,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之。
PAGE
1第三章 第2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学习目标】
1、 知道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 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化。
3、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 能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5、 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6、 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知识结构】
1、 开门见山,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离子和分子,并出示彩图,分别介绍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和它们的结构。
2、 由实验现象的微观图示,物质结构的示意图,真实的分子、原子图像、化学发展史料等,让学生认识分子、原子、离子的特殊性质和它们的区别、联系以及原子的结构等。
3、 由原子的质量描述极不方便,引入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为有关化学式计算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
1、认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2、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3、能正确求算相对分子质量。
【基本设想】
第1课时 分子、原子
分子、原子内容比较抽象,尽可能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的行为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或者用球棍模型展示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金刚石、氯化钠的结构等,让学生感受分子、原子、离子的真实存在。
第2课时 原子的构成、离子
由汤姆生发现电子和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现象,联想与启示。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原子的构成。
第3课时 原子的质量
建议将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过程由学生一步一步演算出来,这更利于学生理解,如m(碳)=1.993X10-26Kg,m(氧)=2.657X10-26Kg,m(碳)/12=1.993X10-26Kg/12= 1.66X10-27Kg,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1.993X10-26Kg/1.66X10-27Kg=16。再求一下钠、铝的相对原子质量,巩固概念,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分子、原子
〖引入〗
投影展示干冰、金属铜、氯化钠、金刚石等物质的微粒构成示意图。
〖教师小结〗
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有些物质由分子构成,有些物质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由离子构成。分子、原子、离子体积质量都很小,但的确是真实存在的。
〖讨论〗
在“水的电解”和“水的沸腾”中,水分子分别发生的怎样的变化?
〖播放动画〗
播放“水的电解”和“水的沸腾”微观过程的动画。
〖引导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中,分子和原子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板书〗
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分子先分开,分成原子,然后原子重新组合,组成新的分子(生成物的分子);
在物理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本身不变,只是分子的运动速率和分子间间隙变了。
〖设问〗
分子和原子的有何区别和联系?
〖小结〗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题〗
1、 判断:分子大,原子小。
2、 判断: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3、 简答: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描述氢气燃烧的化学过程?
第2课时 原子的构成 离子
〖导入1〗
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史:
1、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中国:墨子
提出原子的概念
2、1803年,英国:道尔顿
提出原子学说
意大利:阿佛加德罗
提出分子学说
〖导入2〗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体现了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本章将用微粒的观念去学习化学。通过观察、想象、类比、模型化等方式使我的初步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从中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实践活动,提高我们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学会运用物质构成的初步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从而初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观点。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学习目标]
1.认识各种绚丽多姿的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
2.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处于永恒的运动状态。
3.知道微粒与微粒之间是有间隔的。
4.通过学习,培养科学的态度,训练操作技能,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微观粒子在不断运动,粒子之间存在空隙。
2、能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学会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进行想象和推理。
[课前准备]
1.请写出你知道的一些常见物质名称,并列举它的1~2条性质或用途(看谁知道得多)。
2.当你漫步于花园小道、进入“火锅”城、路过臭水沟时,你分别闻到了什么?为什么?
[课堂练习]
[资料查询]:调查家庭厨房和实验室的物品,图书馆查岗、访问医院等单位。
[问题研究]
1.完成课本P57页的实验,并完成其中的问题。(整理后写在书上)
2.据调查,浴室水池里的水常呈淡蓝色,请由此设计探究题,并解释原因。
[讨论交流]
1.通过上述问题探究,受到哪些启发或想法,请相互交流。同时写出生产生活中类似的实例1~2则。
[观察思考]:
实验操作1: 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得到溶液甲。在烧杯B中加入3mL~5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2:重新配制甲溶液,向溶液中慢慢滴加浓氨水。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3:在烧杯B中以蒸馏水代替浓氨水,重复实验1的操作。
观察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和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取一根长约50cm的玻璃管,一端设法封住,往管中先后加入等体积的水(可红色)和酒精至满,用塞子塞住管口密封(不留空间)。然后把玻璃管两端反复翻转,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静置后,观察变化。然后用酒精灯火焰小心地加热管外壁一会儿,又有何变化?再冷却后,又有何变化?
通过探究和讨论,得出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1.我们能够嗅到这处花香的事实,可以说明( )
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 B.微粒与微粒之间有空隙。
C.构成物质的微粒在不断地运动。 D.微粒能保持物质的性质。
2.关于水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构成的。
D.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据报道,广州市一市民在家中浴室打扫卫生时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法医化验后确认是氯气中毒。氯气(Cl2)是一种有毒的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经调查该市民为了获得强的去污能力,竟把家用洗涤剂、浴液和洁厕精等3类共5种洗涤用品混合使用,导致悲剧发生。请问,导致该市民中毒身亡的氯气是如何产生?从此事件中应吸取哪些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你最熟悉的化学实例来说明“1+1不一定等于2”,并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列举一个简单的实验事实,说明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试解释下列现象:
(1)打开一瓶香水,立即闻到香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一滴碳黑墨水滴加到一杯水中,整杯水慢慢变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在菜汤中加入少量的味精,味道会变得很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湿衣服晾在日光下容易干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盛酒精、汽油的瓶子为什么要塞紧瓶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将一瓶水全部倒掉后说瓶内没有物质了,你认为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学习]
[家庭实验]:请做一个小实验来说明: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且微粒之间有空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宽视野]
1.讨论比较温度计里的水银能否用水或酒精来代替?(做比较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观察加热碘晶体发生的现象,归纳碘晶体的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一长条滤纸上均匀滴上几滴酚酞试剂,伸入一支干燥洁净的试管里,在试管口处塞一小团棉花,并用仪器A滴十几滴浓氨水于棉花上
(1)描述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4.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互相转化,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知识准备]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物质 如氧气、氯化钠、水、铁等等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这些物质相互没有发生反应,混合物里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如:空气、食盐水等等。
[物质准备]:原子模型等。
[资料查询]:布朗运动、STM扫描隧道显微镜与“原子操纵”技术(网上或参考资料上)
[课堂练习]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微粒构成的。请列举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常见物质名称,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2.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构成原子的微粒及性质
构成原子的微粒 电子 原 子 核
质 子 中 子
电性和电量
质量/kg
相对质量
4.通过课本P67页讨论,请写出原子相对质量计算公式:
( )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 )
≈质子数+中子数
5.在化学变化中______可分,而______却不可分。是由反应的______化分成______,然后由____________进行了重新组合,形成了________。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种类没变,________数目没有增减,________的质量也没有改变,只是________的最外层电子数发生了转移或偏移。
物理变化中主要由于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的不断运动,造成微粒间隙的变化。
[观察思考]
1.通过图3-6实验观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氢气、水分别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列举出氧气、氢气、水的主要性质(2~3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这三种物质的性质不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种物质间能否相互转化?发生了什么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图3-14用α粒子轰击金箔,讨论后回答:
(1)解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从中得出哪些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研究]
1.
分子 原子 离子
定义
区别
相同点
联系
2.
原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核电荷数__核外电子数(—带电) 核电荷数__核外电子数(带____电) 核电荷数__核外电子数(带____电)
联系 1.同种元素原子、阳离子、阴离子都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它们同属一种元素 ( ) ( )2.相互转化: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 ) ( )
举例
[练习测试]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由于分子间有间隙且分子间的间隙可以改变,决定了物质有三态变化
B.一些物质的热胀冷缩,证明了分子间的间隙是可以改变的
C.一个水分子很小,就象一粒细沙一样不易看到
D.冰水混合的物质不是混合物
2.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开创了“飞秒(10-15)化学”的新领域,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的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
A.化学变化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B.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3.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某种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kg,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
4.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的元素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相对质量为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的差是___________。
5.将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或电子,分别填入下列有关空格里。
氧化汞______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氧化汞______分解为氧______和汞______,汞______直接构成金属汞,而两个氧______构成一个氧______。氧______的内部中心有1个带8个单位正电荷的______,核外有8个______作高速运动。实验证明:原子中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为1,但______带1个单位正电荷,______不带电。_______带1个单位负电荷。整个氧______不显电性。
6.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见下表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铁 26 30 26 56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7.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解释: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以及水蒸发形成水蒸气这两个变化的实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盛半瓶水的薄塑料瓶中通入二氧化碳再将塞子塞紧,过一段时间发现瓶子瘪了,为什么?试用分子观点加以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什么说:“自从用原子—分子论来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以后,化学才有了较快的发展”?请结合你的理解回答此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空袭南联盟发电厂时,除用一种“石墨炸弹”外,还使用一种“油气炸弹”,这种炸弹爆炸时,首先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然后将可燃性气体引爆,这时躲在防空工事里的人即使不被炸死,也会因窒息而死亡,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学习]
[收集信息]
1.我们已经学习过我国化学家张青莲的事迹,你还知道我国化学家为化学科学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哪些典型事例呢?
[拓宽视野]
1.请你在老师的指导下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从中比较认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了解农药、复合化肥、药用药品、营养食品等成份和用途,以其中一种为例写一则调查报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并解释浓氨水与浓盐酸接近时的“空中生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学习目标]
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2.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4.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5.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知识准备]
1.回忆原子、分子概念及本质区别
2.复习回忆常见原子的结构、相对原子质量以及一些常见物质的成分
[物质准备]
准备一些食品、药品、化肥、土壤等实验用品等
[课堂练习]
[资料查询]现提供若干微量元素的补充来源。请查询它们分别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如何
元素名称 来 源
铁(Fe) 肝、肉、豆类、麦类、菠菜、西红柿、水果等
铜(Cu) 坚果、豆类、谷类、水果、鱼、肉、蔬菜
锌(Zn) 谷类、豆类、麸皮、肝、胰脏、乳汁
锰(Mn) 萝卜缨、小麦、扁豆、大白菜、糙米、茄子
碘(I) 海带、海参、紧菜、发菜、蛭子、蚶、蛤、干贝、海蜇
硒(Se) 大白菜、小麦、玉米、小米、南瓜、红薯干
[问题研究]
1.完成课本P70页的填表
2.我们知道原子、分子、离子通过化学反应形成了数以千计的物质。这些物质的基本成分都是元素。什么叫元素?常见的元素有哪些?如何表示呢?
3.完成下列表格(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元 素 原 子
概念
区别
联系
使用范围
举例
4.100余种元素组成了数千万种的物质,这些物质可简单分成下列几类,请完成下表
宏观组成 微观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举例
纯净物
混合物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讨论交流]
1.讨论了解下列六类物质的定义并完成填空
:如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等
按组成物质
的种类分 金属单质:如___ ___ ___ ___ ___等
单质 非金属单质:如__, __, __, __, __, __, __等
按组成元素 稀有气体单质:如_____ _____ _____等
的种类分
氧化物如____ ____ ____ ____ ____ ____等
化 酸如___ ___ ___ (在老师指导下填写下同)
合 碱____ ____ ____
物 盐____ ____ ____
有机物____ ____ ____
2.同学之间相互督促默写课本中列出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同时了解相对原子的质量。
3.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并说出理由。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元素种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是不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息传递]根据图3~18至3~20提供的信息,你能否推测出植物体中所含元素的种类?请一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测试]
1.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
A.O2 B.Mg C.H D.N
2.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要举行颇为隆重的“火炬接力”,火炬的可燃特是丁烷(化学式为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在白天,200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
③丁烷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构成 ④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组成
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 ( )
A.单质 B.化合物 C.纯净物 D.混合物
4.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 )
A.原子 核内质子数 B.原子 核外电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5.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6 2 8 6,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与______数相等,均为_____;核外有____个电子层,最外层有____个电子;其中____数决定元素种类,____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6.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此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还可能含有______元素。
7.列表举例说明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的关系。
定义 关系 举例
含氧化合物 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物 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物质①氢气 ②硫磺 ③二氧化碳 ④液氧 ⑤氯化钾 ⑥矿泉水 ⑦空气 ⑧四氧化三铁 ⑨石灰水 ⑩铜丝 ⑾生铁 ⑿水(以下空格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属于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_ (6)属于非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说明理由。
(1)凡是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微粒,都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铜原子和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H、2H+、H2都由氢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为A、B、C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A. +12 2 8 2 B. +10 2 8 C. +9 2 7
(1)写出A、B、C三种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分析哪一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稳定?哪一种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哪一种元素表现非金属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某地有一小冶铜厂,使得附近农田蔬菜中含有过量的铜、铜、锌等重金属,危害人体健康,有人建议将厂址搬迁到外地,就免受其害。请你分析:
(1)炼铜原料中一定含有哪些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地的人真的可以免受其危害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出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学习]
[家庭实验]:试用实验证明蜡烛的成分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写出实验方法、步骤、现象、结论和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技之窗]:认识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写一则心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几种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能用化学式表示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
3.学会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4.能看懂某些商品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知识准备]
1.认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性质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
3.物质的分类及常见物质的名称、类别。
[课堂学习]
[问题研究]
1.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1~18元素的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下表)
电子层数 H He
1
2 Li Be B C N O F Ne
3 Na Mg Al Si P S Cl Ar
最外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 8
元素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结构特证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 电(He例外)
得失电子情况 易失电子----------------------------------易得电子 稳定结构
形成微粒 易形成阳离子----------------------------易形成阴离子 /
化合价 最高正价数 +1 +2 +3 +4 +5 +6 +7 零
负价数 / / / —4 —3 —2 —1
最高正价元素氧化物的化学式 Na2O MgO Al2O3 CO2 N2O5 SO3 Cl2O7 /
2.人们通过实验证明,无论从何地用何种方法得的水成分均一样,为什么?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质的化学式如:铁(Fe)、铜(Cu)、铝(Al)、锌(Zn)、汞(Hg)、氧气(O2)、臭氧(O3)、氢气(H2)、氮气(N2)、碘(I2) 请从中归纳:
(1)金属单质化学式的特点和书写规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分子构成的单质化学式书写规律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O2”中的“2”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化学式:二氧化碳(CO2)、水(H2O)、三氧化二铁(Fe2O3)、氯化钙(CaCl2)、氯化钠(NaCl)从中可得出常见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规律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交流]
1.根据学习的简单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命名下列物质:
He______ W______ Cl2______ SO2______ CO______ N2O5______
Na2O______ Fe3O4______ H2SO4______ H2S______ Ca(OH)2______
FeCl3______ FeSO4______ Fe2(SO4)3______ Na2CO3______ (NH4)2SO4______
2.你知道化学式“CaCO3”表示哪些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化学式CaCO3可进行哪些计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1.农民朋友们都知道,在常用的氮肥中,无论是含氮量(俗称肥份)还是被植物吸收的效率均属尿素[(NH2)2CO]最佳,请以碳铵与尿素两种氮肥为例,通过实验比较它的肥效和稳定性(提示,可用两盆相同的花卉,在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下分别施入等质量的两种化肥,观察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测试]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依次是 ( )
A.O、Si、At、Fe B.O、Fe、Si、Al
C.Si、O、Al、Fe D.O、Al、Si、Fe
2.去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清洁空气,拒吸二手烟”,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尼古丁(化学式为C10H14N2)、焦油、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吸烟有害健康
B.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5:7:1
C.CO比O2更容易同血红蛋白结合,会导致人体内缺氧
D.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7.3%
3.据报道,目前有些中小学生喜欢使用涂改液,经实验证明涂改液中有许多挥发性有害物质,吸入后易引起慢性中毒而头晕、头痛、严重者抽搐、呼吸困难。二氯甲烷就是其中的一种,下列关于二氯甲烷(CH2Cl2)的几种叙述正确的是①它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②它是由氯气和甲烷组成的混合物;③它的分子中碳、氢、氯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1:2:2;④它是由多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化合物 ( )
A.②④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③
4.在H、O、H+、H2、OH-、H2O六种微粒中,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电解水时变化的最小微粒是______,水变成水蒸气时______没有变化,带电的微粒是______,质子数多于核外电子数的微粒是______。
5.研究发现,我国某些地区居民喜食的腌制食品,能产生二甲基亚硝胺(CH3)2HNO,它与导致癌病高发有关。它由______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共有______个原子,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6.各小题均有①②两句话,按下列要求将判断结论代号(A、B、C、D、E)填在答案栏里
要求 ①②全对(有因果关系) ①②全对(无因果关系) ①对②错 ①错②对 ①②全错
结论代号 A B C D E
第①句 第②句 代号
“2P”表示两个磷元素 “2”通常没有宏观意义
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 一种元素不一定组成一种单质
氧化镁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氧化物是混合物
氧原子不显电性 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核外有8个电子
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7.把左边和右边的相关关系用直线连结起来
H2 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2H 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
2H2 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
Mg2+ 镁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2个氢分子
+12 2 8 2 2个氢原子
三、简答题
8.在氯化钠和氯化氢中,氯元素均显-1价,两者本质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研究发现苍蝇体内能产生抗细菌感染的过氧化氢(H2O2),试与水比较它们的元素组成、分子构成。并说明为什么它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混合气体只含碳、氧两种元素,其质量比为1:2,试推断该混合气体的成分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相对原子质量为:Fe:56 O:16 C:12 N:14 H:1)
11.根据氧化铁的化学式fe2O3计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1)氧化铁中氧元素和铁元素的原子个数比和质量比。
(2)氧化铁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3)80g氧化铁里含铁元素多少克?
(4)多少克氧化铁里含氧元素12g
(5)现有一定量的含Fe2O3 80%的赤铁矿完全被还原,最多可炼得含铁112t的生铁,则该赤铁石的质量是多少?
12.国家质量标准规定:市售尿素中,(NH2)2CO含量在96%以上为达标一级品,现供销社出售一批尿素,其含氮量为45%,通过计算说明该尿素是否可以按一级品出售?
[课后学习]
[家庭实验]请你亲自下厨房观察(最好自己烧一碗菜汤)炒菜,思考某一菜汤中可能含有哪些物质,你从中知道的元素有哪几种?请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宽视野]
1.了解常见的几种原子团的符号、化合价及离子符号的表示法
2.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常见物质的分为、概念及有关化学式。
3.学习交流根据化学式计算的几种常见的题型,并归类整理。
[生产生活]查阅资料,通过人身体内各元素的含量情况,了解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法促进人体健康。
本 章 小 节
[归纳整理]
一、知识脉络 单质
存在状态
组成→元素 化合物
表示法----------元素符号
质子
原子核
结构 中子
原子 核外电子
表示法--------元素符号
构成 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由原子构成
物质 分子 表示法--------化学式
相对质量-----相对分子质量
金属单质
单质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纯净物 氧化物
分类 化合物 酸
碱
盐
混合物
物质的分类与分子、原子、元素的关系
构成 不同种
原子 分子
同 同 同
一 总 种
类 同种 单质
原 称 种
子
元素 纯净物
不同种 原子
化合物 混合物
不同种
元素分类、性质跟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 子 结 构 示 意 图 电子层数 氢(H)+1 1 氦(He)+2 2
1
2 锂(Li)+3 3 铍(Be)+4 2 2 硼(B)+5 2 3 碳(C)+6 2 4 氮(N)+7 2 5 氧(O)+8 2 6 氟(F)+9 2 7 氖(Ne)+10 2 8
3 钠(Na)+11281 镁(Mg)+12 2 8 2 铝(Al)+13 2 8 3 硅(Si)+14 2 8 4 磷(P)+15 2 8 5 硫(S)+16 2 8 6 氯(Cl)+17 2 8 7 氩(Ar)+18 2 8 8
最外层电子数 1 2 3 4 5 6 7 8
元素分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结构特征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小于4--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是等于4 8电子稳定结构(He除外)
元素性质 -------------易失电子---------- ---------------易得电子------------ 稳定
形成的微粒 阳离子 阴离子 /
小结 金、少、失 非、多、得 稳定
[问题讨论]
例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酒精挥发和酒精燃烧本质区别。
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变化前后是否生成了其它物质。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就是看变化前后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是否起了变化。
答:酒精挥发,只是由于酒精分子运动使分子间的间隙增大了,酒精由液态变成气态,而酒精分子本身并没有改变,所以是物理变化。而酒精燃烧,在燃烧过程中,酒精分子被破坏,分子中的原子和氧分子中的原子重新排列组成了其它物质,生成了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其结果是酒精分子发生了变化,所以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
例2.指出下列符号各表示什么意义:(1)H (2)2H (3)H2O (4)2H2O
分析:按照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表示的意义以及系数的含义来回答。
答:(1)H:表示氢元素;表示1个氢原子
(2)2H:表示2个氢原子
(3) H2O:表示水;表示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表示1个水分子;表示1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4)2H2O:表示2个水分子
例3.将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微粒名称填入下列适当空格中:
(1)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参加化学反应一定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利用上述微粒的结构、性质等来回答。
答案:(1)分子、原子、离子; (2)质子、中子、电子; (3)中子、分子、原子;
(4)电子; (5)分子; (6)质子和电子。
例4.现有二氧化碳、硫粉、空气、氧气、氧化汞、氯酸钾、海水、铁等8种物质,其中(属纯净物的均写化学式):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 (2)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
(3)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 (4)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
(5)含有氧分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原子构成的单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利用物质的分类知识及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完成。
答案:(1)空气、海水;(2)S、O2、Fe;(3)CO2、HgO、KClO3;(4)CO2、HgO;
(5)空气、O2、海水;(6)S、Fe
例5.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它是由木炭、硫粉、硝酸钾配成,回答下列问题:
(1)黑火药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黑火药中哪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
(3)黑火药中共含哪几种元素 硝酸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及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解:(1)属于混合物;(2)单质为木炭、硫,化合物为硝酸钾;
(3)黑火药中共含有碳、硫、钾、氮、氧五种元素。
KNO3中钾氮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39:14:16×3
=39:14:48
KNO3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
=
=47.5%
[单元练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Se:79 C:12 N:14 O:16 H:1 I:127 K:39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2.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论解释的是 ( )
A.把两块表面平滑干净的铅压紧,就不容易将它们拉开
B.在室内,同样表面积的热水比冷水蒸发得快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D.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和药味
3.干燥多风季节夜晚,在荒野里,人们有时可看到“鬼火”现象,其实它是一种类似与氨气组成的气体(PH3)在空气中的自燃现象,则PH3中P的化合价是 ( )
A.+3价 B.-3价 C.+1价 D.+5价
4.曾用作麻醉剂的“笑气”是一种氮氧化物,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笑气”的化学式是 ( )
A.N2O5 B.NO2 C.NO D.N2O
5.下列说法中,若以质量分数比较,错误的是 (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B.地核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C.矿泉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钙 D.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二、填空题
6.按要求用正确的化学符号表示:
(1)2个氮原子_________; (2)铵根离子___________;
(3)地核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 (4)1个硫酸分子____________;
(5)硝酸汞中正二价的汞元素________; (6)3个亚铁离子____________;
(7)构成氯化钠晶体的阴离子_______; (8)由硫离子与亚铁离子构成的物质______。
7.焚烧生活垃圾会产生二恶英,其中毒性较大的一种物质化学式是C12H4O2Cl4,该物质中氢、碳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8.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已知硒的元素符号为Se,其含氧酸的化学式为H2SeO4,则硒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该酸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总数为____个,组成该酸的H、Se、O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9.已知毒品海洛因的化学式为C21H23NO5,它由____种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其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它应属于______物。
10.如图所示的装置久放之后,烧杯甲中的溶液变
______色,烧杯局中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
(填大或小)
三、简答题
11.邪教头目李洪志宣称,练他的法轮功后能将铜分子、铝分子变成黄金。请你根据科学知识反驳其荒唐性。
12.古罗马人的平均寿命很短,只有廿余年。你认为这可能主要跟以下哪些因素有关?为什么?
(1)古罗马上空的空气污染严重。
(2)古罗马人营养很差。
(3)古罗马城市中用铅作水管,用铅制器皿饮水。
13.下表列出了四种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单质的性质等具体情况: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原子结构示意图 密度(g/mL) 熔点(℃) 沸点(℃) 冷水反应
锂 Li +3 2 1 0.534 180.5 1347 剧烈
钠 Na +11 2 8 1 0.97 97.81 832.9 剧烈
钾 K +19 2 8 8 1 0.86 63.65 774 剧烈轻微爆炸
铷 Rb +37 2 8 18 8 1 1.532 38.89 688 剧烈发生爆炸
按以上表列资料分析,你发现了哪些规律性: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4.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KIO3),可以有效地防治碘缺乏病。KI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KI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其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我国规定每Kg食盐中含碘0.035g,相当于每Kg食盐含碘酸钾______g。
15.近年来,乳酸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乳酸在医药、食品等工业中应用前景广阔,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试计算:
(1)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2)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6.(1)通过计算比较硝酸铵(NH4NO3)与尿素[(NH2)2CO]哪个含氮量高?(2)为满足生产需要,要使每公顷地增加2kg的氮元素,问在50hm2地上适宜施何种氮肥?施多少kg
参考答案提示
第一节 练习测试
1.C 2.C
3.这3类5种洗涤用品混合后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氯气,而氯气由于运动于空气被人吸入而中毒。在使用洗涤用品时,不能随意混合使用。
4.主要从物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考虑。
5.答案很多,只要符合题意均可。
6.(1)打开香水瓶盖,由于香水中微粒不断运动,分散到空气里被人呼入。
(2)由于碳墨水的微粒不断运动,分散到水分子的间隔里,故逐渐溶解而变黑。
(3)味精中微粒由于不断运动而扩散到菜汤微粒的间隙里,故可感觉到味精的鲜味。
(4)因为太阳晒着的地方温度高,微粒运动的动能增大,故水中的微粒易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
(5)防止因酒精、汽油里的微粒由于不断运动而散失。
(6)瓶里还应存在空气,瓶壁附有水。
第二节 练习测试
1.C 2.D 3.D 4.61
5.分子 分子 原子 原子 原子 原子 分子。 原子 原子核 电子。
质子 中子 电子 原子。
6.(1)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2)不同种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3)相对原子质量通常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4)不同种类原子数相对质量一般不相同。等等
7.答:水通电是由于水分子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氢原子和氧原子,而每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分子分别构成了1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许许多多的分子聚集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变了发生了化学变化。而水蒸发是由于水分子不断运动而散发到空气里,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水分子本身改变属物理变化。
8.由于二氧化碳分子不断运动,分散到水分子间的间隙里,使得气体体积减小,气压减小,故瓶子瘪了。
9.[提示]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
恩格斯所以认为“化学的新世纪开始于原子学说”。是因为在18世纪的后半期,化学研究中普遍应用了天平之后,开始重视定量研究,从而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了较深入、较细致的认识。19世纪的前50年代左右,化学从定性研究的方法或观点逐步向定量研究的方法和观点发展,以弄清物质的组成及化学变化中反应物之间和反应物、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为目的,由此建立了像质量守恒定律、定比定律、信比定律、化含量定律等一些基本化学定律。为了进一步揭示这些基本定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这一学说经过尔后的不断完善,终于成为当时说明各种化学现象的统一理论。所以说,它标志着近代化学发展的新起点。
10.油气炸弹爆炸时释放了大量可燃性气体,而大量可燃性气体引爆时消耗了大量氧气,使防空工事里缺氧,造成人的窒息死亡。
第三节 练习测试
1.B 2.B 3.B 4.C
5.核外电子,16,3,6;质子数,最外层的电子数
6.碳和氢两种,氧。
7.
定义 关系 举例
含氧化合物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 KClO3为含氧化合物,但不属氧化物
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不同点: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SO2既是含氧化合物,又是氧化物
8.(1)⑥⑦⑨ (2)①②③④⑤⑧⑩ (3)③⑤⑧ (4)③⑧ (5)⑩ (6)①②④
9.(1)不正确。如Mg2+、Cl-等离子最外层电子数也为8个。
(2)正确
(3)不正确。2H表示2个氢原子,2H+表示2个氢离子,H2表示氢气或氢分子,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10.(1)A为镁原子Mg B为氖原子Ne C为氟原子F
(2)氖原子性质稳定,因最外层8个电子,镁原子易失电子,因为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氟原子因为最外层有7个电子与8电子结构只差1个,所以易得电子。
11.(1)炼铜原料中一定含有铅、铜、锌等元素。
(2)不能,因为外地受污染的蔬菜也会进入本地。
(3)应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行治理整顿,做到达标排放,否则要实行关、停、并、转。
第四节 练习测试
1.A 2.B 3.D
4.H2; H、O; H2O; H+、OH-; H+
5.四 11 61
6.从上到下填入代号:D、B、C、A、E
7.略。
8.重点抓住NaCl中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带1个负电荷的氯离子(Cl-)而显-1价,而HCl是氢、氯原子各出1个电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偏向氯而使氯原子显负电性,Cl显-1价。
9.过氧化氢与水均属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但由于分子构成不同、物质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
10.CO、CO2;CO、O2;CO、CO2、O2;CO、O3;CO、CO2、O3;CO、O2、O3;
CO、CO2、O2、O3、
11.(1)Fe2O3中铁氧朱子个数比为2:3 元素质量比为7:3(112:48)
(2)Fe%=70% O%=30%
(3)56g (4)40g (5)200t
12.实际含氮量为96.4%>96% 可按一级品出售。
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
1.D 2.A 3.B 4.D 5.C
二、填空题 +2
6.(1)2N (2)NH (3)Al (4)H2SO4 (5)Hg(NO3)2 (6)3Fe2+
7. 1:3 142:32(或71:16)
8. +6 7 2:79:64
9. 四 369 3.8% 化合物或含氧化合物或有机物
10. 红 变小
三、简答题
11.答:(1)铜、铝均由原子构成,不能讲由分子构成。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元素种不变,所以铜、铝不可能变成金。
12.主要与(3)有关,因为人体内吸入过量的铅引起的中毒。
13.(1)Li、Na、K、R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随核电荷数增加,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加。
(3)熔、沸点依次减小,与冷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依次增强。
四、计算题
14. 214 39:127:48 59.3% 0.06
15. (1)6:1:8 (2)40%
16. (1)NH4NO3:N%=35% (NH2)CO中N%=46.7%
尿毒的含氮量高
(2)宜施尿素,约214.3kg。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氧化物
PAGE
15新教材实验区化学教案 (第三章 )
第四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化学式的含义;
2.能根据化合价写出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3.能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初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的能力和定量处理的能力。
学习重点:
1. 记忆部分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写出部分物质的化学式;
2. 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及元素的质量或已知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
第一课时:化学式与物质的组成
课堂学习:
一、 引入: 用实物投影仪投影一张名片,让学生了解名片上的有关信息。
[问题情景]自然界千万种物质有没有自己的名片呢?你能帮他们设计他们的名片吗?请大家设计物质水的名片。
[学生交流] 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展示同学的设计成果。
[师生讨论] 名片中的化学式能反映出物质的许多信息,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化学式?
二、师生互动:
[学生比赛]分4—6个小组进行书写知道的物质化学式比赛,然后展示学生的比赛结果。
[问题情景] 以上都是一些物质的化学式,你们能分析出化学式由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讨论]
[师生整理] 化学式是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纯净物的组成的式子。
[教师设疑] 为什么以上的物质有着他们所特有的化学式呢?这还需要从物质的微观来认识这个问题。
[实验展示] 化学书图3—24 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示意图
[教师设疑] (以写出水的化学式为例)
1. 从构成水的微观可知,在水分子存在的原子的种类有哪些?(确定水的元素组成)
2. 从构成水的微粒可知,在水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多少?(确定水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让学生分析金属铁和氧化铜的微观构成得到它们的化学式
[小 结] 1.可见化学式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以物质的组成为依据的。
[教师讲解] 在自然界中,不同地方的水的组成总是相同的,因此都可用“H2O”表示。事实上,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也就有了它的固定的化学式,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式也就不同。化学式是全世界一致认同的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符号。
[练 习] 根据物质的组成情况,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物质名称 元素组成 所含原子或离子的个数比 化学式
一氧化碳 C、O C:O=1:1
氯化镁 Mg、Cl Mg2+:Cl—=1:2
一氧化二氮 N、O N:O=2:1
氧化镁 Mg、O Mg2+:O2—=1:1
[教师讲解] 化学式是物质组成的真实反映,那么由物质的化学式就能了解该物质的组成。
[教师讲解]
化学式 物质名称 元素组成 所含原子或离子的个数比
CO
MgCl2
N2O
MgO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的化学式还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师生总结] 化学式的意义:
宏观上:表示这种物质及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
微观上:(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及这个分子的构成
(2)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物质:表示所含原子或离子的个数比
[练 习]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
(1)H (2)2H (3)H2O (4)2H2O
帮助学生仔细地辨析以上化学符号中各个数字的含义
[学生阅读] 课本P37的联想与启示
[教师讲解] 单质化学式的书写,完成下列表格:
单质类别 物质名称 化学式
金属 钠、钾、铝、铜、镁
非金属 碳、硫、磷(固态)
氧气、氮气、氢气、氯气(气态)
稀有气体 氦气、氖气、氩气
[师生总结]单质的化学式的书写: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固态的非金属单质也用元素符号表示;气态的一些非金属单质由分子构成,它们的化学式由元素符号和数字(一般为2)组成。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化合价与化学式
课堂学习:
复习引入:听写一些物质(MgO、KCl、CuO、MgCl2、H2O、Ca(OH)2、O2、Fe)的化学式。由此介绍各种化合物中组成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一定的,从而提出能体现化合物中不同元素原子数目比值关系的数值—化合价
二、师生互动:
[教师介绍] 表3—7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介绍化合价口诀,让学生进行记忆,并标出以上几种物质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教师设疑] 再次阅读表3—7,结合上面几种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从中你可得出元素化合价有哪些一般规律?
[学生交流]
[师生整理]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1.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既可显正价,亦可显负价;
2.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在单质中,元素化合价为零。
3. 许多元素具有可变价
4. 其他
[教师引导] 有了元素的化合价,我们可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方便地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教师讲解] 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十字交叉法(以书写氧化镁的化学式为例)
(1)一排顺序二标价, Mg O
(2)绝对价数来交叉, Mg 2 O2
(3)偶数角码要约简, Mg O
(4)写好式子要检查。
即:正左、负右;标价、交叉、化简;复查。
再举例: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氧化铝 氯化钠 氢氧化镁 硫酸铁 硫酸亚铁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化学式只能表示实际存在的物质的组成。用化合价法则推算化学式,只有在该化合物实际存在时才有意义。不能根据化合价凭空臆造,随意书写化学式。
[教师讲解] 1.标出下列物质中加点元素的化合价:
KMnO4 KClO3 Na H2SO4
2.据元素的化合价,可以书写离子的符号(介绍几例,并将离子符号和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进行比较)
[学生阅读] 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师生整理] 简单化合物的中文命名原则(见课本)
介绍几个例子让学生练习一下
[课后探究] 你能从家中找到一些含化合物的物品吗?试写出这些化合物的名称和化学式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第三课时: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化学式
课堂学习:
引入:在许多生产、生活实践中,需要较准确知道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如:农业科技人员在研究氮肥的肥效时,首先必须知道所施氮肥的含氮量;再比如,化工生产中某些产品质量的分析,也要设法测出其中某元素的含量。
二、师生互动:
[创设问题]出示水的化学式“H2O”
提问:(1)水在微观上由什么微粒构成?每个水分子的构成如何?
(2)水在宏观上由什么组成?
(3)物质中元素的质量与物质中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有何关系
[师生整理] 物质中元素质量比==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原子个数∶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B原子个数
[活动与探究] 化学书P82的内容
[教师讲解] 已知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的时候,我们就能求出物质中某元素的含量,既元素的百分含量。
[师生整理]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举例:求(1)Fe2O3中Fe元素的质量分数
(2)NH4NO3中N元素的质量分数
(3)试比较Fe2O3和Fe3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教师讲解]从物质中元素所占的质量比例,可以求出元素的质量
[交流讨论] 36克水中含有多少克氢元素,多少克氧元素?
举例:多少克水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与88克二氧化碳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
[活动与探究] 课本P83的活动与探究
三、本节小结
四、练习与实践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r)×原子个数
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Mr)
×100%
PAGE
1新教材实验区化学教案教案 (第三章 )
第三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学习目标:
1、认识常见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2、会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3、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4、介绍地壳中、海水中、人体(生物体)和太阳(太空)中元素的分布和元素与人体健康知识,使化学知识更贴近生活,指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
学习重点: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学习难点: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课堂学习:
第一课时
一、引入
问题情境:某品牌矿泉水标签上标明本品含:硒:0.013,锶0.0596…(单位mg/L)。这里的硒、锶等是指元素、原子、还是…?
学生交流: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有关元素的知识。
二、师生互动
师生讨论:人类对元素的认识历史。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
学生讨论:
(1)氧原子是一个总称,为何还要有氧元素这个总称。
投影:常见的元素的原子结构,阅读:元素周期表。
(2)在前面的学习中你知道哪些元素,他们的名称、化学符号?
(阅读:教材73页、识记常见的元素的名称 化学符号)
(3)Mg 这个符号代表的意义。
归纳小结:
(1)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与原子的关系。(填表)
元素 原子
联系
区别
应用举例
(3)元素符号的意义。
讨论练习:教材77页第1、4、5题
问题讨论:
现有氧气、碳、铁、二氧化碳、氧化镁、水、高锰酸钾、空气、碳酸氢铵、九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属于纯净物的是 ,在纯净物中只含一种元素的是 ;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是 。含有氧元素的是 。
(阅读教材74页)
讨论归纳:
单质
纯净物 氧化物
物质 化合物
混合物
练习巩固:教材77页
第二课时
问题讨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指导阅读:教材75页完成教材77页第2题
学生讨论:人体缺少哪些元素,会引起疾病
投影:元素的不足和过量对哺乳动物的影响
元素 不足的影响 过量的影响
砷 脾脏肿大,头发生长不良 胃病、惊厥、甲状腺肿
钙 畸形骨骼,手足抽搐 动脉粥样硬化,白内障等
铁 贫血症 青铜色糖尿病,铁尘肺
碘 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腺肿 甲状腺机能亢进
硒 不生育,肝脏坏死,肌肉失养症等 癌,指甲和头发变形
指导阅读:教材76页
课堂小结:
课堂训练:
1、化学元素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人体中化学元素含量多少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根据你已有的知识,试完成下列填空:
⑴缺________元素引起甲状腺肿 ⑵缺______元素形成侏儒 ⑶________元素是氧载体血红蛋白的活动中心
⑷________元素是人体内的白色“钢筋混凝土”
2、上个世纪,我国内地很多地方的人都患了一种叫“大脖子病”的特殊疾病。医学专家们调查研究发现,沿海地区患此病的人数量极少。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为了预防这种疾病,你知道现在人们通常是怎么做的吗?
3、人们每天通过摄取食物不断补充所需要的各种元素,但有时也会摄人某些有害的元素。请指出下列矿物元素中,哪些是人体,哪些是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请用线连接)。
镉Cd
铜Cu
铁Fe
钙Ca
汞Hg
必需的微量元素 碘I 有害的微量元素
铅Pb
镁Mg
硒Se
锌Zn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