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学习目标 】
1、知识目标:
⑴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无机盐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⑵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⑶了解维持这些元素(钙、铁、锌、硒、碘、氟等)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相对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认识青少年身体的成长过程就是这些元素在人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
⑷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2、能力目标:
培养查阅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⑴调查市场上有关补Ca、Zn等保健药剂,查看说明书,了解他们的主要成分;
⑵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感悟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⑶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3、情感和价值观
⑴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⑵促使学生形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哲学观。
【过程与方法】
⑴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
⑵调查市场上有关补钙、补锌、补碘、补硒和补铁等的保健药剂或营养补剂出售,查看它们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
⑶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提供资料→拓展视野→得出结论。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难点: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
【教学准备】
1、查阅资料并整理填表:
[可从网上、报刊、杂志、医学书籍、调查访问医生、父母、身边的病人等途径获得]
元素 人体内含量 生量功能 适宜摄入量 摄入量过高对人体影响 摄入量过低对人体影响 主要食物来源
钙(ca)
铁(fe)
锌(zn)
硒(se)
碘(i)
氟(f)
2、调查市场上有哪些补钙、补锌、补碘、补硒、和补铁等的保健药剂或营养补剂出售,查看它们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
3、收集几种不同品牌和不同产地的食盐包装袋、牛奶袋。
4、将学生分成三个竞赛小组,每组选组长一名,分工协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屏幕投影:贵州某山区盛产芭蕉,一外地人问卖蕉人怎么卖?答:1角钱3只。4只行不?答:不卖。2角钱卖一串(少的也有十多只)行吗?答:行。这个卖蕉人数学概念为何这样差?原来他在婴儿时期因缺碘而得了呆小症,智力缺陷。 阅读材料思考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过渡】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板书课题】第二节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活动一:屏幕投影:学生观看三幅图片,思考病人得了哪种疾病?说(或猜)出疾病名称。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显示图片和疾病名称:粗脖子病、佝偻病、龋齿) 观察与思考,回答(或猜测) 图片切入,触目惊心,身边事例,真实可信。引起学生思考:化学元素究竟与我们人体健康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进而认识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遥相呼应。培养学生自学、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下面的问题。屏幕投影 ①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多少种?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哪一种?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哪一种?这些元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②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划分的依据?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阅读和课堂交流)
【板书】一、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及作用 交流、讨论后回答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小结】无机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它们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微量元素同其他元素一样,受体内平衡体制的调节和控制。摄入量过低,会发生某种元素缺乏症;但是摄入量过多,微量元素积聚在生物体内也会出现急、慢性中毒,甚至成为潜在的致癌物质。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土壤和水中缺锰,可能是芬兰和中国某些地区癌症发病率高的原因。 共享 拓宽思维和知识面
【过渡】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些在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元素——钙、铁、碘、锌(智慧元素)、硒(生命的奇效元素)、氟
活动二:情境创设:课前精心挑选一名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课堂上出其不意地演出如下一幕:及时提出如下问题:老年人为什么容易骨折?如何防止发生这种情况,请具体谈一谈。【板书】1、钙 角色扮演:一位“老人”突然从教室后走向讲台,在跨上讲台时,故意摔了一跤,“老人”痛得呲牙咧嘴地坐在讲台上,用双手捂住一只腿(作痛苦状),口里自言自语:“怎么又把腿摔断了?” 采用问题驱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正确地看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过渡】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自然地转入到怎样科学补钙上来。问题情景 (1)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钙元素的认识。学生将自己课外查阅的资料在班上进行交流展示。(2)如何科学饮用牛奶?你知道生产商用什么方法来保存鲜奶吗? (1)交流汇报(2)思考、交流、回答
【投影】学生或老师搜集的相关补钙产品的包装袋 分析补钙产品的相关成分,讨论阅读、分析、交流 联系生活,正确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生活误区引起学生共鸣,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奠定基础
问题情景 【投影】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含钙丰富而又易被人体吸收的奶及奶制品目前尚未走上大多数国人的餐桌,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国人饮食上通常是以含钙量很低的素食为主,基本上不能保证钙的供应。这种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使得国人缺钙确实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设问 是否有一种既能照顾城镇,又能兼顾农村居民的补钙措施?谈谈你的“金点子”。说说你选择这种措施的理由是什么。 阅读屏幕上情景素材分组讨论,达成共识 学以致用,解决生活问题
【小结】你我共识:①安全、有效──安全第一。②经济又实惠──买得起。③生活化、长期化──每天都吃。……补钙措施:常饮牛奶,食用钙盐(盐中加钙)等。 回答,教师摘要板书,共享 创设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思维
【过渡】如果人得粗脖子病,又是由什么元素引起的呢?【投影】【板书】2、碘 观察、思考 感性材料,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三:交流展示 碘元素对人体有哪些重要作用?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将其实物投影到屏幕上。 学生个性、能力展示
【投影】碘有“智力元素”的美誉,碘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一样是作为一种营养素而存在于人体,它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有25~50毫克(平均35毫克),为身体重量的两百万分之一,属于70余种微量元素的一种,尽管含量极低,却是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乏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具有影响肌体代谢、生长发育,特别是脑发育的生理作用。因此,如果甲状腺功能异常,分泌激素过量或不足,势必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造成很大影响,导致种种疾病的发生,如较常见的甲状腺肿大。设疑: 预防碘缺乏病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 阅读、分析、交流思考、交流 培养学生材料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小结板书】补碘的有效途径是食用含碘食盐。 思考回答
活动四、讨论并交流:①分三个大组讨论锌、铁、硒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②你家里炒菜做饭使用铁锅还是铝锅?用什么锅较好?谈谈你选择的理由。③讨论题: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有人认为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④通过对碘、钙、铁、锌、硒五种元素的学习,请你用一句话(或广告词)来反映其重要作用。要求通俗上口,特点鲜明,字数少。 宣读或展示、共享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培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展示个人学习成果
【讨论】可小组间正反方进行辩论、相互补充 辩论、讨论、整理、共享 培养学生 “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哲学观
【小结】物极必反,凡事都应有一个“度”,元素的摄入不应过量,即人体所需元素要达到“平衡” 辨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承上启下
【板书】二、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
联系生活:你知道我们前面所需要的元素的来源有哪些吗? 思考、交流
【小结】钙:奶类、绿叶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食用菌类、芝麻;铁:肝脏、瘦肉、全血、鱼类、绿叶蔬菜、瓜子锌:海产品、肝脏、瘦肉、豆类、谷类、茶叶碘:海产品、加碘盐、天然饮用水氟:茶叶、鱼类、软体动物、天然饮用水 共享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设问】如何才能让人体更加健康呢? 思考、交流 正确认识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小结】从均衡吸收营养的角度来看,人体所需营养元素应该尽量从食物中获取,单纯药物的营养比较单一,另外,药补还可能导致某种营养元素过剩,只有在人体需要的元素仅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才使用药补的方法。 共享
【过渡】下面我们就从均衡膳食来探讨一下【板书】三、均衡膳食
联系生活中自己的饮食习惯,结合专家的建议,自学课本94页健康饮食金字塔,设计一份健康的膳食计划。 自学、思考、设计健康膳食计划并展示 理论联系实际,
活动五、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反思与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收获、体会、方法、……)【投影】1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含量较多的有11种,它们占人体质量的99.95%。无机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它们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物极必反,凡事都应有一个“度”,元素的摄入不应过量。知道了怎样科学饮用牛奶。有些商品标签上蕴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学会了怎样看商品标签上的信息。生活处处皆化学。……【投影】2关注健康,珍爱生活,用科学把握生命。 学生小结 形成知识体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形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哲学观。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坚定学习化学的信心。
活动五、挑战自我(必做题)
(1)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_______________多种。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1种,它们约占人体质量的_______________。
(2)经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我国发明的铁锅炒菜做饭,可有效地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炒菜时经常加入适量的食用醋,效果会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SO4(Fe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Fe3+)可作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的药剂,通过你的观察,在医疗上人们是如何防止FeSO4被氧化的?
答案:用铁锅炒菜做饭,会使少量单质铁进入人体,与胃酸反应变成可吸收的铁;
醋酸会与少量的单质铁反应生成可被吸收的Fe元素;
缺铁性贫血
在医疗上,应该将该药品的外面包一层特制的糖衣,以隔绝空气防止其被氧化。
(3)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根据此表,结合初中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配料表 精制食盐、碘酸钾KIO3
含碘量 20~40mg/kg
储存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①碘酸钾属于哪类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②根据含碘盐的食用方法,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碘酸钾在受热时____________。
答案:(1)盐;(2)容易分解
(4)人体中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是
A.钙、磷、钾、镁 B.铁、锌、硒、碘
C.碳、氢、氧、氮 D.钙、镁、氯、硫
(5)人体如果缺少碘,往往会
A.引起贫血 B.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C.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D.引起甲状腺肿大
(4)下列食物中,含碘最丰富的是 A.黄豆、芹菜 B.海带、紫菜 C.油菜、白菜
(6)某婴儿配方奶粉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应理解为( )
营养成分 钙 磷 铁 锌
含量/(mg/100g) 600 520 6~11 3~7
A. 金属 B. 非金属 C. 元素 D. 分子
活动六、 课外作业(任选一题):
1、调查与研究
收集有关补钙、补铁、补锌的商品说明书,了解和比较其主要成份、功能,使用说明等,并对这“三补”的人群进行分类统计,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呢?
2、“关爱长辈,倾注亲情”建议陪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去医院检查一个体内的含钙量,必要时向老人推荐几种补钙的保健品,当然要向他们说明你的理由。
3、查阅资料,我国有哪几种主要的地方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教学反思:
第二节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及作用
在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钙、铁、碘、锌、硒、氟
1、钙
2、碘
二、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
三、均衡膳食
PAGE第一节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有机物的组成特点。
b.食品中含有哪些有机物,它们为人们提供什么营养。
c.知道如何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验淀粉、葡萄糖。
d.知道如何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验蛋白质。
2、过程与方法:
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树立热爱生命、健康饮食的观念。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食品很熟悉
2、教学重点:
a.从物质组成上识别有机物和无机物。
b.知道怎样的有机物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认识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有机物。了解淀粉、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是食物中的主要有机营养成分。
3、教学难点:
a、理解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在组成上并没有严格区分标准。
b、知道自然界中有机物占绝大多数,种类繁多,性质各异。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c、学会用碘水(或碘酒)检验淀粉。
4、课型:交流讨论 观察与思考
5、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交流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蔗糖或面粉在空气中会烧焦,通过该事实猜测它们中含有什么成分?如何用实验来证明?
【教师讲述】像蔗糖或面粉这样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我们以前所学的不含碳的化合物叫无机化合物,水、氧化铜、硫酸等。
【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哪些是有机化合物哪些是无机化合物?
【学生质疑】像我们以前学习的CO2、CaCO3等碳酸盐是无机化合物还是有机化合物?
【教师总结】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区别
有机物 无机物
组成 含碳,还可能含有氢、氧、氮、氯、磷、硫等元素 不含碳,但CO、CO2、CaCO3等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归为无机物
性质 多数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燃烧 部分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多数不能燃烧
【拓展视野】学生观察三幅图了解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的多样性,从而知道自然界中有机物占绝大多数,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的原因。
【教师讲述】有机物的种类非常多,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将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或更大的有机物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
【学生观察】观察课本厨房里的有机物和各种各样的食物两幅图片,让学生了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物质中大部分也是有机物。同时也了解到淀粉、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是食物中的主要有机营养成分。
【小结】食物中的营养素
一、糖类
【你知道吗】我们一日三餐中的主食大米和面从那来?
【教师讲述】它们是来自绿色植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交流与讨论】谈谈对光合作用的了解
【小结】绿色植物在太阳光照射下将CO2气体和水合成葡萄糖
光能
6CO2 + 6H2O C6H12O6 + 6O2
叶绿素
绿色植物可将葡萄糖转化为淀粉或纤维素。
【交流与讨论】你知道吗人为什么要吃饭?
【教师讲述】一日三餐中的主食大米和面含有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转变为葡萄糖,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并放出能量
C6H1206+602→6CO2+6H20+(能量)
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化合物属于糖类,习惯上称为碳水化合物。
【活动与探究】如何检验淀粉和葡萄糖
实验1:淀粉的检验方法
淀粉与碘水(或碘酒)作用呈现蓝色
实验2: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生成红色沉淀
【总结】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 组成 生成 检验 用途
葡萄糖 化学式C6H1206 光6CO2+6H20= C6H1206+6C0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 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生成红色沉淀 在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C6H1206+602→6CO2+6H20+(能量)
淀粉 高分子化合物 绿色植物可将葡萄糖转化为淀粉,谷类、甘薯中含有淀粉 淀粉与碘水(或碘酒)作用呈现蓝色 主食,酿酒
纤维素 高分子化合物 绿色植物可将葡萄糖转化为纤维素 通过食草动物体内微生物的作用,将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
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生成红色沉淀
二、油脂
【交流与讨论】富含油脂的食物以及常见的油脂。
【教师讲述】油脂由碳、氢、氧组成。常见的有牛油、猪油、奶油、花生油、豆油……
呈固态的动物性油脂叫脂,如猪油等;呈液态的植物性油脂叫油,如豆油等。油脂在人体内氧化分解,释放热量。
【拓展视野】学生阅读了解
【总结】油脂
油脂 元素组成 碳、氢、氧
存在 牛油、猪油、奶油、花生油、豆油……
分类 脂——呈固态的动物性油脂。如猪油等
油——呈液态的植物性油脂。如豆油等
作用——营养物质。人体内的脂肪储备着丰富的热能, 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热量
提取——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用有机溶剂乙烷可以提 取大豆中的油脂
三、 蛋白质
【讲述】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
【阅读】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小结】蛋白质来源:鱼、虾、肉、蛋、大豆、牛奶……
【教师讲述】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肠中的酶及体内水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再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组成肌肉、血液、毛发、激素和各种酶等,可见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你知道什么?】你知道哪些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缺乏维生素可引起什么病?
【教师讲述】维生素
维生素 来源 水果、蔬菜、糙米、面包……
类别及作用 VA——促进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防止视力下降
VB——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防止神经炎、消化不良、口腔溃疡等
VC——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防止牙龈出血、感冒等
V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防止骨质疏松、骨折等
VE——抗衰老,防止腿抽筋等
课堂小结:学生小结,教师归纳
作业设计:课后习题1.2.3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一节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一、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区别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
(一)、糖类
1、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并放出能量:
C6H1206+602→6CO2+6H20+(能量)
2、淀粉的检验方法
淀粉与碘水(或碘酒)作用呈现蓝色
(二)、油脂
元素组成 碳、氢、氧
存在 牛油、猪油、奶油、花生油、豆油……
分类 脂——呈固态的动物性油脂。如猪油等
油——呈液态的植物性油脂。如豆油等
作用——营养物质。人体内的脂肪储备着丰富的热能,
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热量
提取——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用有机溶剂乙烷可以提取大豆中的油脂
(三)、 蛋白质
(四)、维生素
1、 来源:水果、蔬菜、糙米、面包……
2、类别及作用
第二节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学习目标 】
1、知识目标:
⑴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无机盐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
⑵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⑶了解维持这些元素(钙、铁、锌、硒、碘、氟等)在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相对平衡对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认识青少年身体的成长过程就是这些元素在人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
⑷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2、能力目标:
培养查阅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⑴调查市场上有关补Ca、Zn等保健药剂,查看说明书,了解他们的主要成分;
⑵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感悟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⑶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3、情感和价值观
⑴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⑵促使学生形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哲学观。
【过程与方法】
⑴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特别是网络)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
⑵调查市场上有关补钙、补锌、补碘、补硒和补铁等的保健药剂或营养补剂出售,查看它们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
⑶联系实际→激发兴趣→提供资料→拓展视野→得出结论。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某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难点:正确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方法】学生主动参与,师生双向互动。
【教学准备】
1、查阅资料并整理填表:
[可从网上、报刊、杂志、医学书籍、调查访问医生、父母、身边的病人等途径获得]
元素 人体内含量 生量功能 适宜摄入量 摄入量过高对人体影响 摄入量过低对人体影响 主要食物来源
钙(ca)
铁(fe)
锌(zn)
硒(se)
碘(i)
氟(f)
2、调查市场上有哪些补钙、补锌、补碘、补硒、和补铁等的保健药剂或营养补剂出售,查看它们标签或说明书,了解它们的主要成分。
3、收集几种不同品牌和不同产地的食盐包装袋、牛奶袋。
4、将学生分成三个竞赛小组,每组选组长一名,分工协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屏幕投影:贵州某山区盛产芭蕉,一外地人问卖蕉人怎么卖?答:1角钱3只。4只行不?答:不卖。2角钱卖一串(少的也有十多只)行吗?答:行。这个卖蕉人数学概念为何这样差?原来他在婴儿时期因缺碘而得了呆小症,智力缺陷。 阅读材料思考 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过渡】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板书课题】第二节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活动一:屏幕投影:学生观看三幅图片,思考病人得了哪种疾病?说(或猜)出疾病名称。第一幅;第二幅;第三幅。(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显示图片和疾病名称:粗脖子病、佝偻病、龋齿) 观察与思考,回答(或猜测) 图片切入,触目惊心,身边事例,真实可信。引起学生思考:化学元素究竟与我们人体健康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进而认识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遥相呼应。培养学生自学、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
阅读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并思考下面的问题。屏幕投影 ①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多少种?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哪一种?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哪一种?这些元素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②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划分的依据?它们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学生阅读和课堂交流)
【板书】一、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及作用 交流、讨论后回答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小结】无机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它们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微量元素同其他元素一样,受体内平衡体制的调节和控制。摄入量过低,会发生某种元素缺乏症;但是摄入量过多,微量元素积聚在生物体内也会出现急、慢性中毒,甚至成为潜在的致癌物质。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环境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土壤和水中缺锰,可能是芬兰和中国某些地区癌症发病率高的原因。 共享 拓宽思维和知识面
【过渡】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些在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元素——钙、铁、碘、锌(智慧元素)、硒(生命的奇效元素)、氟
活动二:情境创设:课前精心挑选一名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课堂上出其不意地演出如下一幕:及时提出如下问题:老年人为什么容易骨折?如何防止发生这种情况,请具体谈一谈。【板书】1、钙 角色扮演:一位“老人”突然从教室后走向讲台,在跨上讲台时,故意摔了一跤,“老人”痛得呲牙咧嘴地坐在讲台上,用双手捂住一只腿(作痛苦状),口里自言自语:“怎么又把腿摔断了?” 采用问题驱动、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能辩证地从正反两方面来正确地看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过渡】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自然地转入到怎样科学补钙上来。问题情景 (1)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谈谈你对钙元素的认识。学生将自己课外查阅的资料在班上进行交流展示。(2)如何科学饮用牛奶?你知道生产商用什么方法来保存鲜奶吗? (1)交流汇报(2)思考、交流、回答
【投影】学生或老师搜集的相关补钙产品的包装袋 分析补钙产品的相关成分,讨论阅读、分析、交流 联系生活,正确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生活误区引起学生共鸣,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奠定基础
问题情景 【投影】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含钙丰富而又易被人体吸收的奶及奶制品目前尚未走上大多数国人的餐桌,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国人饮食上通常是以含钙量很低的素食为主,基本上不能保证钙的供应。这种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使得国人缺钙确实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设问 是否有一种既能照顾城镇,又能兼顾农村居民的补钙措施?谈谈你的“金点子”。说说你选择这种措施的理由是什么。 阅读屏幕上情景素材分组讨论,达成共识 学以致用,解决生活问题
【小结】你我共识:①安全、有效──安全第一。②经济又实惠──买得起。③生活化、长期化──每天都吃。……补钙措施:常饮牛奶,食用钙盐(盐中加钙)等。 回答,教师摘要板书,共享 创设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思维
【过渡】如果人得粗脖子病,又是由什么元素引起的呢?【投影】【板书】2、碘 观察、思考 感性材料,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三:交流展示 碘元素对人体有哪些重要作用?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教师将其实物投影到屏幕上。 学生个性、能力展示
【投影】碘有“智力元素”的美誉,碘和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等一样是作为一种营养素而存在于人体,它在人体内的含量仅有25~50毫克(平均35毫克),为身体重量的两百万分之一,属于70余种微量元素的一种,尽管含量极低,却是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所不可缺少的。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不可缺乏的重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具有影响肌体代谢、生长发育,特别是脑发育的生理作用。因此,如果甲状腺功能异常,分泌激素过量或不足,势必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造成很大影响,导致种种疾病的发生,如较常见的甲状腺肿大。设疑: 预防碘缺乏病最根本的措施是什么? 阅读、分析、交流思考、交流 培养学生材料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小结板书】补碘的有效途径是食用含碘食盐。 思考回答
活动四、讨论并交流:①分三个大组讨论锌、铁、硒对人体健康的重要影响。②你家里炒菜做饭使用铁锅还是铝锅?用什么锅较好?谈谈你选择的理由。③讨论题: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有人认为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你认为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④通过对碘、钙、铁、锌、硒五种元素的学习,请你用一句话(或广告词)来反映其重要作用。要求通俗上口,特点鲜明,字数少。 宣读或展示、共享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培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展示个人学习成果
【讨论】可小组间正反方进行辩论、相互补充 辩论、讨论、整理、共享 培养学生 “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哲学观
【小结】物极必反,凡事都应有一个“度”,元素的摄入不应过量,即人体所需元素要达到“平衡” 辨证地看待问题的方法承上启下
【板书】二、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
联系生活:你知道我们前面所需要的元素的来源有哪些吗? 思考、交流
【小结】钙:奶类、绿叶蔬菜、水产品、肉类、豆类、食用菌类、芝麻;铁:肝脏、瘦肉、全血、鱼类、绿叶蔬菜、瓜子锌:海产品、肝脏、瘦肉、豆类、谷类、茶叶碘:海产品、加碘盐、天然饮用水氟:茶叶、鱼类、软体动物、天然饮用水 共享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设问】如何才能让人体更加健康呢? 思考、交流 正确认识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小结】从均衡吸收营养的角度来看,人体所需营养元素应该尽量从食物中获取,单纯药物的营养比较单一,另外,药补还可能导致某种营养元素过剩,只有在人体需要的元素仅从食物中摄取不足时才使用药补的方法。 共享
【过渡】下面我们就从均衡膳食来探讨一下【板书】三、均衡膳食
联系生活中自己的饮食习惯,结合专家的建议,自学课本94页健康饮食金字塔,设计一份健康的膳食计划。 自学、思考、设计健康膳食计划并展示 理论联系实际,
活动五、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反思与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收获、体会、方法、……)【投影】1人体由50多种元素组成,其中含量较多的有11种,它们占人体质量的99.95%。无机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很大,它们能够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有的还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物极必反,凡事都应有一个“度”,元素的摄入不应过量。知道了怎样科学饮用牛奶。有些商品标签上蕴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学会了怎样看商品标签上的信息。生活处处皆化学。……【投影】2关注健康,珍爱生活,用科学把握生命。 学生小结 形成知识体系,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形成“一分为二”看问题的哲学观。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坚定学习化学的信心。
活动五、挑战自我(必做题)
(1)组成人体自身的元素约有_______________多种。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化学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1种,它们约占人体质量的_______________。
(2)经研究发现,长期使用我国发明的铁锅炒菜做饭,可有效地减少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在炒菜时经常加入适量的食用醋,效果会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eSO4(Fe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为Fe3+)可作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的药剂,通过你的观察,在医疗上人们是如何防止FeSO4被氧化的?
答案:用铁锅炒菜做饭,会使少量单质铁进入人体,与胃酸反应变成可吸收的铁;
醋酸会与少量的单质铁反应生成可被吸收的Fe元素;
缺铁性贫血
在医疗上,应该将该药品的外面包一层特制的糖衣,以隔绝空气防止其被氧化。
(3)下表是某地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根据此表,结合初中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配料表 精制食盐、碘酸钾KIO3
含碘量 20~40mg/kg
储存方法 密封避光、防潮
食用方法 烹调时待食品熟后加入碘盐
①碘酸钾属于哪类化合物?_______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②根据含碘盐的食用方法,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碘酸钾在受热时____________。
答案:(1)盐;(2)容易分解
(4)人体中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是
A.钙、磷、钾、镁 B.铁、锌、硒、碘
C.碳、氢、氧、氮 D.钙、镁、氯、硫
(5)人体如果缺少碘,往往会
A.引起贫血 B.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
C.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D.引起甲状腺肿大
(4)下列食物中,含碘最丰富的是 A.黄豆、芹菜 B.海带、紫菜 C.油菜、白菜
(6)某婴儿配方奶粉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钙、磷、铁、锌”应理解为( )
营养成分 钙 磷 铁 锌
含量/(mg/100g) 600 520 6~11 3~7
A. 金属 B. 非金属 C. 元素 D. 分子
活动六、 课外作业(任选一题):
1、调查与研究
收集有关补钙、补铁、补锌的商品说明书,了解和比较其主要成份、功能,使用说明等,并对这“三补”的人群进行分类统计,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呢?
2、“关爱长辈,倾注亲情”建议陪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去医院检查一个体内的含钙量,必要时向老人推荐几种补钙的保健品,当然要向他们说明你的理由。
3、查阅资料,我国有哪几种主要的地方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第二节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一、人体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及作用
在人体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钙、铁、碘、锌、硒、氟
1、钙
2、碘
二、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
三、均衡膳食
教学反思:
第三节 远离有毒物质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了解加热及部分有毒物质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2. 了解变质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3. 了解烟草中的有害物质,特别是一氧化碳、尼古丁和焦油对人体和公共环境的危害
4. 知道常见毒品的名称及危害,懂得“远离毒品就是保护自己”。
【重点难点】通过实验了解加热及部分有毒物质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的过程、现象结论
【实验仪器和药品的准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量筒、酒精灯:蒸馏水、鸡蛋清、醋酸铅溶液、硫酸铜溶液、浓硝酸、甲醛溶液、氢氧化钠溶液、3条小鱼、5根香烟(烟头)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主要有哪些以及在人体中起到的作用?
二、新课导入
⑴{设问}
世界上的物质丰富多彩,它们都是各种元素组成的,上节课它们能为我们提供营养,是不是所有的物种都能吃?为什么?
{讨论}那么你能告诉全班同学们你知道多少?
{阅读} 课本95页全文,你又知道了什么?
{讲解、板书} 同学们知道这些物质主要是含铅、铜、汞、砷、锰等元素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通过水进入体内对人体有害。
{设问} 它们是怎么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呢?
{提问} 什么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
{讲解} 鸡蛋清是常见的蛋白质,以它为例看它是怎么“中毒”的。
下面我们一起做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投影}{实验探究}1.出示仪器让学生说出名称。2.出示药品。
{投影}3. 步骤:
①将3ml鸡蛋清倒入烧杯中,在加入15ml蒸馏水,用玻璃棒轻轻搅匀,在将所得液体均分倒6支试管中。
②将其中一支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
③在其余的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醋酸铅溶液、硫酸铜溶液、浓硝酸、甲醛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④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凝结了的鸡蛋清,放在酒精灯上灼烧。
⑤观察并记录所发生的现象,由此得出结论?
现象
加热鸡蛋清 产生沉淀
鸡蛋清中滴加醋酸铅溶液 产生沉淀
鸡蛋清中硫酸铜溶液 产生沉淀
鸡蛋清中浓硝酸 产生沉淀
鸡蛋清中甲醛溶液 产生沉淀
鸡蛋清中氢氧化钠 产生沉淀
结论:蛋白质受热,遇到含铜铅的重金属盐,浓硝酸、氢氧化钠的强酸强碱,甲醛等有机物都能使蛋白质发生性质改变,生理活性也随之消失。所以人摄取这些物质,就会是组成细胞的蛋白质、酶等发生变性从而丧失其应有的生理功能,而导致人体中毒。
{注意}重金属盐:含有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金属元素的无机盐成为重金属盐,通过水、食物链和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进入人体对人造成危害。例如,铅、铜、汞、砷、锰、钡等元素的无机盐。 这些重金属盐是可溶性的盐,或能被胃酸溶解的 .另外还有亚硝酸盐也有毒。
⑵{设问}我们在家里面是不是不吃含重金属盐就一定安全?小组讨论一下请举出实例证明。
{阅读}课本97页“不吃变质食品”
{总结}①细菌、霉菌以及寄生虫的卵等污染食品,都有可能危害身体健康。例如:黄曲酶毒素
②有些食物放置时间长或方法不当也会生成有毒物质。马铃薯,花生
③有些动植物体内携带有毒物质。河豚鱼内脏,有些蘑菇等。
⑶{设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香烟,你知道它的烟雾中含有多少化学成分吗?它们分别是什么?它们多么厉害
{实验}取盛有水的烧杯,向里面加入5根香烟(烟头),过一段时间观察有什么变化?
结论:
{总结}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和重金属盐等。吸烟有害健康。
⑷{设问}同学们都知道那些毒品?
{总结}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可卡因、巴比妥类、大麻等。介绍作用,并说明危害,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总结收获
重金属盐
{板书} 变质食品
有毒物质 烟草
毒品
课后作业:课本习题1-6
课堂练习
1.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烟气中含有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A一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2.化学无处不在,生活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家具装饰好后立即入住
B变酶的大米蒸熟后可放心使用
C硫酸铜有毒,但可用少量硫酸铜消毒游泳池
D合格的火腿中含有防腐的亚硝酸钠,因此也不能使用
3.下列有毒物质通过呼吸道之中毒的是
A煤气B假酒(甲醇)C酶米(黄曲酶毒素)D假盐(亚硝酸钠)
4.误食重金属盐应采取急救措施
①注射大量的生理盐水② 喝牛奶 ③喝蛋清④ 用生理盐水灌肠洗胃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选做}
1. 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动物的肌肉、毛、皮等都是有蛋白质构成的,蛋清,鲜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一些可溶性的重金属盐,如Cu2+、 Pb2+、Ag+ 、Ba2+等可溶性盐会是蛋白质变性丧失生理功能,因此可溶性的重金属盐为有毒物质,请回答:
(1) 下列物质中,不会引起人体中毒的是( )
A Ba(NO3) 2 B Pb(NO3) 2 C CuSO4 D Ba SO4
(2)医疗上用X光检查胃肠疾病时,病人服用的“钡餐”中不含BaCO3,其原因是BaCO3与人体胃液中含有的少量盐酸反应产生有毒的Ba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Ag NO3 遇到蛋白质立即生成黑色的蛋白银。某同学实验室不小心手指上染上少量Ag NO3溶液,第二天发现手指的颜色会( )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远离有毒物质
一、预防无机盐中毒
重金属盐
二、不吃变质食品
变质食品
三、拒绝烟草
四、远离毒品
教学反思:
PAGE第一节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有机物的组成特点。
b.食品中含有哪些有机物,它们为人们提供什么营养。
c.知道如何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验淀粉、葡萄糖。
d.知道如何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检验蛋白质。
2、过程与方法:
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树立热爱生命、健康饮食的观念。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食品很熟悉
2、教学重点:
a.从物质组成上识别有机物和无机物。
b.知道怎样的有机物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认识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有机物。了解淀粉、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是食物中的主要有机营养成分。
3、教学难点:
a、理解有机物和无机化合物在组成上并没有严格区分标准。
b、知道自然界中有机物占绝大多数,种类繁多,性质各异。认识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意义
c、学会用碘水(或碘酒)检验淀粉。
4、课型:交流讨论 观察与思考
5、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交流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蔗糖或面粉在空气中会烧焦,通过该事实猜测它们中含有什么成分?如何用实验来证明?
【教师讲述】像蔗糖或面粉这样含碳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我们以前所学的不含碳的化合物叫无机化合物,水、氧化铜、硫酸等。
【学生举例】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哪些是有机化合物哪些是无机化合物?
【学生质疑】像我们以前学习的CO2、CaCO3等碳酸盐是无机化合物还是有机化合物?
【教师总结】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区别
有机物 无机物
组成 含碳,还可能含有氢、氧、氮、氯、磷、硫等元素 不含碳,但CO、CO2、CaCO3等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与无机物相似,归为无机物
性质 多数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燃烧 部分溶于水,而不溶于有机溶剂,多数不能燃烧
【拓展视野】学生观察三幅图了解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的多样性,从而知道自然界中有机物占绝大多数,种类繁多,性质各异的原因。
【教师讲述】有机物的种类非常多,其相对分子质量相差很大,将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或更大的有机物称为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有机高分子。
【学生观察】观察课本厨房里的有机物和各种各样的食物两幅图片,让学生了解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物质中大部分也是有机物。同时也了解到淀粉、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是食物中的主要有机营养成分。
【小结】食物中的营养素
一、糖类
【你知道吗】我们一日三餐中的主食大米和面从那来?
【教师讲述】它们是来自绿色植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交流与讨论】谈谈对光合作用的了解
【小结】绿色植物在太阳光照射下将CO2气体和水合成葡萄糖
光能
6CO2 + 6H2O C6H12O6 + 6O2
叶绿素
绿色植物可将葡萄糖转化为淀粉或纤维素。
【交流与讨论】你知道吗人为什么要吃饭?
【教师讲述】一日三餐中的主食大米和面含有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作用转变为葡萄糖,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并放出能量
C6H1206+602→6CO2+6H20+(能量)
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等有机化合物属于糖类,习惯上称为碳水化合物。
【活动与探究】如何检验淀粉和葡萄糖
实验1:淀粉的检验方法
淀粉与碘水(或碘酒)作用呈现蓝色
实验2:葡萄糖的检验方法
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生成红色沉淀
【总结】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 组成 生成 检验 用途
葡萄糖 化学式C6H1206 光6CO2+6H20= C6H1206+6C02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 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生成红色沉淀 在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C6H1206+602→6CO2+6H20+(能量)
淀粉 高分子化合物 绿色植物可将葡萄糖转化为淀粉,谷类、甘薯中含有淀粉 淀粉与碘水(或碘酒)作用呈现蓝色 主食,酿酒
纤维素 高分子化合物 绿色植物可将葡萄糖转化为纤维素 通过食草动物体内微生物的作用,将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
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生成红色沉淀
二、油脂
【交流与讨论】富含油脂的食物以及常见的油脂。
【教师讲述】油脂由碳、氢、氧组成。常见的有牛油、猪油、奶油、花生油、豆油……
呈固态的动物性油脂叫脂,如猪油等;呈液态的植物性油脂叫油,如豆油等。油脂在人体内氧化分解,释放热量。
【拓展视野】学生阅读了解
【总结】油脂
油脂 元素组成 碳、氢、氧
存在 牛油、猪油、奶油、花生油、豆油……
分类 脂——呈固态的动物性油脂。如猪油等
油——呈液态的植物性油脂。如豆油等
作用——营养物质。人体内的脂肪储备着丰富的热能, 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热量
提取——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用有机溶剂乙烷可以提 取大豆中的油脂
三、 蛋白质
【讲述】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
【阅读】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小结】蛋白质来源:鱼、虾、肉、蛋、大豆、牛奶……
【教师讲述】食物中的蛋白质在胃、肠中的酶及体内水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再重新结合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组成肌肉、血液、毛发、激素和各种酶等,可见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你知道什么?】你知道哪些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缺乏维生素可引起什么病?
【教师讲述】维生素
维生素 来源 水果、蔬菜、糙米、面包……
类别及作用 VA——促进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防止视力下降
VB——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防止神经炎、消化不良、口腔溃疡等
VC——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防止牙龈出血、感冒等
V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防止骨质疏松、骨折等
VE——抗衰老,防止腿抽筋等
课堂小结:学生小结,教师归纳
作业设计:课后习题1.2.3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第一节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一、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区别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
(一)、糖类
1、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并放出能量:
C6H1206+602→6CO2+6H20+(能量)
2、淀粉的检验方法
淀粉与碘水(或碘酒)作用呈现蓝色
(二)、油脂
元素组成 碳、氢、氧
存在 牛油、猪油、奶油、花生油、豆油……
分类 脂——呈固态的动物性油脂。如猪油等
油——呈液态的植物性油脂。如豆油等
作用——营养物质。人体内的脂肪储备着丰富的热能,
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热量
提取——油脂易溶于有机溶剂。用有机溶剂乙烷可以提取大豆中的油脂
(三)、 蛋白质
(四)、维生素
1、 来源:水果、蔬菜、糙米、面包……
2、类别及作用
PAGE
4第三节 远离有毒物质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了解加热及部分有毒物质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2. 了解变质食品对人体的危害
3. 了解烟草中的有害物质,特别是一氧化碳、尼古丁和焦油对人体和公共环境的危害
4. 知道常见毒品的名称及危害,懂得“远离毒品就是保护自己”。
【重点难点】通过实验了解加热及部分有毒物质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的过程、现象结论
【实验仪器和药品的准备】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量筒、酒精灯:蒸馏水、鸡蛋清、醋酸铅溶液、硫酸铜溶液、浓硝酸、甲醛溶液、氢氧化钠溶液、3条小鱼、5根香烟(烟头)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2.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主要有哪些以及在人体中起到的作用?
二、新课导入
⑴{设问}
世界上的物质丰富多彩,它们都是各种元素组成的,上节课它们能为我们提供营养,是不是所有的物种都能吃?为什么?
{讨论}那么你能告诉全班同学们你知道多少?
{阅读} 课本95页全文,你又知道了什么?
{讲解、板书} 同学们知道这些物质主要是含铅、铜、汞、砷、锰等元素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通过水进入体内对人体有害。
{设问} 它们是怎么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呢?
{提问} 什么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
{讲解} 鸡蛋清是常见的蛋白质,以它为例看它是怎么“中毒”的。
下面我们一起做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投影}{实验探究}1.出示仪器让学生说出名称。2.出示药品。
{投影}3. 步骤:
①将3ml鸡蛋清倒入烧杯中,在加入15ml蒸馏水,用玻璃棒轻轻搅匀,在将所得液体均分倒6支试管中。
②将其中一支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
③在其余的试管中分别滴入几滴醋酸铅溶液、硫酸铜溶液、浓硝酸、甲醛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④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凝结了的鸡蛋清,放在酒精灯上灼烧。
⑤观察并记录所发生的现象,由此得出结论?
现象
加热鸡蛋清 产生沉淀
鸡蛋清中滴加醋酸铅溶液 产生沉淀
鸡蛋清中硫酸铜溶液 产生沉淀
鸡蛋清中浓硝酸 产生沉淀
鸡蛋清中甲醛溶液 产生沉淀
鸡蛋清中氢氧化钠 产生沉淀
结论:蛋白质受热,遇到含铜铅的重金属盐,浓硝酸、氢氧化钠的强酸强碱,甲醛等有机物都能使蛋白质发生性质改变,生理活性也随之消失。所以人摄取这些物质,就会是组成细胞的蛋白质、酶等发生变性从而丧失其应有的生理功能,而导致人体中毒。
{注意}重金属盐:含有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金属元素的无机盐成为重金属盐,通过水、食物链和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进入人体对人造成危害。例如,铅、铜、汞、砷、锰、钡等元素的无机盐。 这些重金属盐是可溶性的盐,或能被胃酸溶解的 .另外还有亚硝酸盐也有毒。
⑵{设问}我们在家里面是不是不吃含重金属盐就一定安全?小组讨论一下请举出实例证明。
{阅读}课本97页“不吃变质食品”
{总结}①细菌、霉菌以及寄生虫的卵等污染食品,都有可能危害身体健康。例如:黄曲酶毒素
②有些食物放置时间长或方法不当也会生成有毒物质。马铃薯,花生
③有些动植物体内携带有毒物质。河豚鱼内脏,有些蘑菇等。
⑶{设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香烟,你知道它的烟雾中含有多少化学成分吗?它们分别是什么?它们多么厉害
{实验}取盛有水的烧杯,向里面加入5根香烟(烟头),过一段时间观察有什么变化?
结论:
{总结}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和重金属盐等。吸烟有害健康。
⑷{设问}同学们都知道那些毒品?
{总结}鸦片、吗啡、海洛因、冰毒、可卡因、巴比妥类、大麻等。介绍作用,并说明危害,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总结收获
重金属盐
{板书} 变质食品
有毒物质 烟草
毒品
课后作业:课本习题1-6
教学反思:
课堂练习
1.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烟气中含有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A一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碳
2.化学无处不在,生活中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家具装饰好后立即入住
B变酶的大米蒸熟后可放心使用
C硫酸铜有毒,但可用少量硫酸铜消毒游泳池
D合格的火腿中含有防腐的亚硝酸钠,因此也不能使用
3.下列有毒物质通过呼吸道之中毒的是
A煤气B假酒(甲醇)C酶米(黄曲酶毒素)D假盐(亚硝酸钠)
4.误食重金属盐应采取急救措施
①注射大量的生理盐水② 喝牛奶 ③喝蛋清④ 用生理盐水灌肠洗胃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选做}
1. 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动物的肌肉、毛、皮等都是有蛋白质构成的,蛋清,鲜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一些可溶性的重金属盐,如Cu2+、 Pb2+、Ag+ 、Ba2+等可溶性盐会是蛋白质变性丧失生理功能,因此可溶性的重金属盐为有毒物质,请回答:
(1) 下列物质中,不会引起人体中毒的是( )
A Ba(NO3) 2 B Pb(NO3) 2 C CuSO4 D Ba SO4
(2)医疗上用X光检查胃肠疾病时,病人服用的“钡餐”中不含BaCO3,其原因是BaCO3与人体胃液中含有的少量盐酸反应产生有毒的Ba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Ag NO3 遇到蛋白质立即生成黑色的蛋白银。某同学实验室不小心手指上染上少量Ag NO3溶液,第二天发现手指的颜色会( )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远离有毒物质
一、预防无机盐中毒
重金属盐
二、不吃变质食品
变质食品
三、拒绝烟草
四、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