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培优进阶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培优进阶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12-11 10:18:37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培优进阶训练
1.某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加热会分解为CuO、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M一定是化合物 B.M一定由四种元素组成
C.M是黑色粉末 D.可以用M为原料冶炼铜
2.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有毒,其外观与食盐极为相似,在隔绝空气并强热下,亚硝酸钠能分解放出一种红棕色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N2 B.NO2 C.O2 D.NH3
3.将A、B、C三种物质各10g,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物质,其中B物质是催化剂,当A物质全部反应完成,测定D物质的质量为14g.则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物质与C物质的质量比是(  )
A.5:1 B.5:2 C.5:3 D.4:1
4.已知4.4 g某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13.2 g二氧化碳和7.2 g水,有关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 D.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3︰8
5.在化学反应A+B2===AB2中,A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8 g A和5 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2的质量是( )
A.10 g B.13 g
C.16 g D.18 g
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物质/g
20
m
20
20
反应后物质/g
2
待测
32
26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可能是碳酸钙分解
D.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质量之和
8.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丁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B.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 若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6:1,则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4
9.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10
10.下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
11.一定质量的硫粉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点燃充分反应,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
12.在点燃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所下所示:
①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从微观角度说出你的判断依据为

②根据上述示意图,你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
(请写一条)。
13. FeCl3溶液常用于蚀刻印刷电路,反应原理为aFeCl3+bCu═cCuCl2+dX.向含溶质32.5g的FeCl3溶液中慢慢加入一定量的Cu粉,反应过程中FeCl3、CuCl2的质量随Cu粉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为FeCl2
B.化学计量数c=1
C.方程式中a和b的比为1:2
D.完全反应后,生成X的质量为25.4g
14.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30
5?
10?
15?
?反应后的质量/g
?x
y?
20?
20?
A.a一定是反应物 C.x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x≤30
B.x+y=20 D.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2:1
15.密闭容器中盛有CH4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CH4全部转化为CO、CO2和H2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比为(  )
A.4:13 B.3:10 C.2:7 D.1:4
16.小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1、m2、m3、m4和V.(实验中操作正确.O2的密度为ρg/cm3)
实验序号
1?
2?

m1(MnO2)/g
?
?
?
m2(KClO3)/g
?
?
?
m3(试管)/g
?
?
?
m4(试管+加热后剩余固体)/g
?
?
?
量筒内收集气体的体积V/cm3
?
?
?
(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m4和V之间应存在的等量关系为 .
(3)每次实验结束后,小金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他将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 MnO2分离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MnO2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KC1O3,和MnO2混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
第1步:2MnO2+2KC1O32KMnO4+Cl2↑+O2↑;(其中Cl2有刺激性气味)
第 2 步 2KMnO4K2MnO4+MnO2+O2↑
第3 步:K2MnO4+Cl22KCl+MnO2+O2↑
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

课件18张PPT。人教版 九年级上培 优 进 阶 训 练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1.某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加热会分解为CuO、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M一定是化合物 B.M一定由四种元素组成
C.M是黑色粉末 D.可以用M为原料冶炼铜
2.工业用盐亚硝酸钠(NaNO2)有毒,其外观与食盐极为相似,在隔绝空气并强热下,亚硝酸钠能分解放出一种红棕色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N2 B.NO2 C.O2 D.NH3CB3.将A、B、C三种物质各10g,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物质,
其中B物质是催化剂,当A物质全部反应完成,测定D物质
的质量为14g.则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物质与C物质的质量
比是(  )
A.5:1 B.5:2 C.5:3 D.4:1
4.已知4.4 g某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13.2 g二氧化碳和7.2 g
水,有关该物质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含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
D.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3︰8CD5.在化学反应A+B2=AB2中,A与B2反应的质
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8 g A和5 g B2充
分反应,则生成AB2的质量是( )
A.10 g B.13 g
C.16 g D.18 g
A6.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 定条
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
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D7.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
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  )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可能是碳酸钙分解
D.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质量之和D8.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丁相对分子质量是甲的2倍
B.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D. 若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6:1,则乙、丁的化学计
量数之比为1:4
A9.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
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7∶10
C10.下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
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
乙的质量之和C11.一定质量的硫粉与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内点燃充分反应,
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A B C DC12.在点燃条件下,A与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
的微观示意图所下所示:①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填序号),
从微观角度说出你的判断依据为

②根据上述示意图,你得到哪些化学变化的信息?
(请写一条)。ACD它们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13. FeCl3溶液常用于蚀刻印刷电路,反应原理为
aFeCl3+bCu═cCuCl2+dX.向含溶质32.5g的FeCl3溶液中
慢慢加入一定量的Cu粉,反应过程中FeCl3、CuCl2的质
量随Cu粉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为FeCl2
B.化学计量数c=1
C.方程式中a和b的
比为1:2
D.完全反应后,生成
X的质量为25.4g C14.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一定是反应物 C.x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x≤30
B.x+y=20 D.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2:1
C15.密闭容器中盛有CH4和O2的混合气体,点
燃使其充分反应,CH4全部转化为CO、
CO2和H2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
内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
则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比为(  )
A.4:13 B.3:10
C.2:7 D.1:4B16.小金进行如图所示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验中用电子天平和量筒准确测量出表中m1、m2、m3、m4和V.(实验中操作正确.O2的密度为ρg/cm3)
(1)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m1、m2、m3、m4和V之间应存在的等量
关系为 。
引起试管炸裂m1+m2+m3=m4+Vρg/cm3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到。(3)每次实验结束后,小金在拆卸装置时总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他将
加热后剩余固体中的 MnO2分离并测量其质量.发现总小于加热前
MnO2的质量,查阅资料后发现,一般认为加热KC1O3,和MnO2混
合物的反应过程如下:第1步:2MnO2+2KC1O3 2KMnO4+Cl2↑+O2↑;(其中Cl2有刺激
性气味) 第 2 步: 2KMnO4 K2MnO4+MnO2+O2↑ 第3 步:K2MnO4+Cl2 2KCl+MnO2+O2↑写出加热后剩余固体中MnO2质量小于加热前MnO2质量的原因

少量的氯气随着氧气排出,使得反应③没有发生完全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第五单元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培优进阶训练
解析及参考答案
1.C
提示:A.物质M是由C、N、H、O四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A是化合物,正确; B.某纯净物M隔绝空气加热分解为CuO、H2O和CO2,CuO、H2O和CO2中含有铜、氧、氢、碳四种元素,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A由四种元素组成,正确; C.根据分析,不能确定M的颜色,错误; D.由于M中含有铜元素,故可以用M为原料冶炼铜,正确. 2.B
提示 由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亚硝酸钠(NaNO2)中含有钠、氮、氧三种元素,氮气、氧气均为无色气体,亚硝酸钠中不含氢元素,不能生成氨气。
3.C
提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由于B是催化剂,所以参加反应的A、C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D的质量,也就是14g.又因为A完全反应,所以反应掉的C的质量=14g-10g=4g,即C剩余10g-4g=6g,则反应后的混合物中C的质量为6g.故反应后的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10g:6g=5:3.
4.D
提示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生成物可以初步确定该物质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由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和与该物质的质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该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中原子的个数比=元素的质量比与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可以计算出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
5.【解析】选A。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化学反应A+B2===AB2中,A、B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1, 5 g B2只能和5g A物质发生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AB210 g。
6.D
提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表格中的数据,可知: A.根据各物质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可知甲为反应物,丙、丁为生成物.故该反应为:甲、丙、丁的质量比为(20g-2g):(32g-20g):(26g-20g)=18g:12g:6g=3:2:1,所以不正确.
B.该反应参加的甲的质量为20g-2g=18g,生成的为丙的质量为32g-20g=12g、丁的质量为26g-20g=6g,故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故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所以不正确.? C.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但由于反应前乙的质量未知,故待测质量不一定为4g,所以不正确. D.由于乙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生成物为丙和丁,故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所以正确.
7.D
提示: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48%-30%=1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1%-25%=16%,故乙是生成物;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没有参加反应.丁的质量分数增加了19%-17%=2%,丙是生成物;
该反应中乙、丙是生成物,甲质量减少,为反应物,符合“一变多”的特点,为分解反应.故:
A.由分析可知:丁是生成物,可能是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比为18:16:2,故不可能是碳酸钙的分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D.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质量之和,故选项说法正确
8.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丙的质量为:4g+10g+3g+4g-(6g+4g+8g)=3g,故乙为反应物,甲、丁为生成物,丙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A.生成甲、丁的质量比为:(6g-4g):(8g-4g)=1:2,由于未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故无法确定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丙可能为催化剂,故正确;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故正确;
D.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10g-4g):(8g-4g)=3:2,若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 6:1,则则乙、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1:4,故正确;
故选A.
9.C
解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减少了70%﹣42%=28%,故甲是反应物;同理可以通过图示确定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14%﹣8%=6%,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40%﹣6%=34%,丙是生成物;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丁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没有参加反应,也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说法错误;
B.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乙,生成物是丙,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6%:34%=3:17,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比为28%:34%=14:17,故D选项说法错误.
10.根据图象可以知道反应前后甲和乙的质量增加,故甲和乙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所以丙为反应物,不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多变一”,故A错误;B、本题中不知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构成,所以难以判断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故B错误;根据图象可以知道反应前后甲和乙的质量增加,故甲和乙为生成物,丙的质量减少,所以丙为反应物,故C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在t1时,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甲、乙的质量之和,但是丙的质量不一定就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因为此时丙还没有反应完全,故D错误.故选C。
11.C
反应过程中硫的质量逐渐减少,因氧气过量,最终硫完全反应;开始反应时二氧化硫的质量为零,图象应从零开始;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12.①ACD 它们的分子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等(合理即可)
13.C
14.C
提示:A.c的质量增加了10g,d的质量增加了5g,都是生成物,共增加了15g.若b质量也增加,则a一定是反应物,若b质量减少,则最多减少5g,因此a也一定是反应物,总之a一定是反应物,故说法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y=(30+5+10+15)-20-20=20;故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且x+y=20,则0≤x≤20;故错误; D.参加反应的c与d的质量比为(20-10)g:(20-15)g=15:10=2:1;故说法正确. 15.B
16.(1)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到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2)m1+m2+m3=m4+Vρg/cm3;
(3)少量的氯气随着氧气排出,使得反应③没有发生完全.
提示:(1)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到热的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则m1+m2+m3=m4+Vρg/cm3; (3)在反应中少量的氯气随着氧气排出,使得反应③没有发生完全,所以导致剩余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小于加热前二氧化锰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