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937年呐,日本鬼子进了中原,先打开了卢沟桥,后进了山海关”,这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的故事《小兵张嘎》的主题歌词,请问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2.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
A. 淞沪会战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太原战役
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下列属于正面战场抗战的有( )
①百团大战 ②台儿庄战役 ③平型关战役 ④武汉会战 ⑤长沙会战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②④⑤
4.有人用“团结”、“胜利”、“光明前途”这几个词来形容我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5.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
A. 平津战役 B. 淞沪会战 C. 渡江战役 D. 百团大战
6.在央视“非常6+1”知识竞答中,一选手对屏幕提示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难以决断。若给你打求助电话,你应该选择( )
A.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淞沪会战
7.抗战期间,南京被日本攻陷后,国民政府的陪都是( )
A. 上海 B. 北京 C. 重庆 D. 武汉
8.血染卢沟桥、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这些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
A.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B. 共产党敌后战场抗战
C. 抗日游击队伍游击战 D. 中国全民族抗战
9.该事件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反法西斯战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该事件指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台儿庄战役 D. 七七事变
10.1945年8月15日,延安军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这是庆祝( )
A. 百团大战胜利 B. 台儿庄战役胜利
C. 《双十协定》签订 D. 日本无条件投降
11.“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以下史实可以证明日本离我们“最远”的是( )
①九一八事变 ②长沙会战 ③豫湘桂战役 ④北伐战争 ⑤台儿庄战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②③④
12.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后,标志着(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人民开始了局部抗战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3.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直接威胁南京,国民政府组成了空前的规模空前的( )
A. 太原会战 B. 武汉会战 C. 徐州会战 D. 淞沪会战
14.1937年8月13日,日本以8月9日一名日本军官在上海虹桥机场被击毙一事为借口,出动大批海陆军和飞机进攻上海,是为“八一三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由此打响了( )
A. 长沙会战 B. 淞沪会战 C. 武汉会战 D. 徐州会战
15.下图所示军人佩戴的臂章最早出现在( )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十年内战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16.下列影视片中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正面抗战中爱国官兵英勇事迹的是( )
A. 《血战台儿庄》 B. 《小兵张嘎》 C. 《铁道游击队》 D. 《太行山上》
17.彭德怀指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 )
A. 卢沟桥保卫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18.1937年9月的一天,自陕西省原县石桥镇的一个大坝上,一方多穿着灰军服、戴着红星帽的工农红军,在这里召开整编督师大会。会场上,每位官兵的手中都拿着一套即将穿上的国民党军队的黄军服和即将戴上的缀有国民党党徽的黄军帽。红军脱帽换装的原因局( )
A.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扶植伪满州国傀儡政权
B. 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运动”、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D. 日本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实现
19.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耻大辱是( )
A. 五四运动 B. 五卅惨案 C. 南京大屠杀 D. 卢沟桥事变
20.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B. 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C.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D. 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21.20世纪30年代美国记者斯诺采访中国共产党后,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闪耀着希望和抗战胜利得曙光”。文中“曙光”闪耀在( )
A. 重庆 B. 北平 C. 延安 D. 南京
22.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中华民族全民族共同抗战 B. 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
C. 苏联红军进攻东北日军 D. 美国向日本国土投掷两枚原子弹
23.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徐州会战 C. 太原会战 D. 百团大战
24.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 )
A. 七七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25.下列关于中共七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在抗战胜利后召开的会议
②通过新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④它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南京大屠杀中的堆堆白骨,杀人如麻的“731”部队细菌室,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欠下的累累血债,罄竹难书。
材料2: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各种场合拒不承认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并且修改了中学历史教科书,拒不反省自己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责;包括日本首相小泉一郎在内的日本政界和军界要人多次参拜摆放着日本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情况发生在什么时期?反映了日本什么本质?
(2)从材料2中你看到了日本对待这段历史的态度是什么?其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
(3)你认为中日关系应该怎样发展?
27.请认真阅读下列两份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高粱叶子青又青,
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
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
杀人放火真是凶!
中国军队好几十万,
“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
——民间小调
材料二:
(1)材料一描述的事件发生在哪一年?史称什么事件?几十万军队奉谁的命令让出沈阳城?此人对日军进攻采取什么政策?
(2)由于实行这一政策,导致了1936年12月12日(材料二)什么事件的发生?事件的组织者是谁?发动这一事件目的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派谁为全权代表前往参加谈判,解决材料二反映的事件?这一事件在我党积极努力下最后得到怎样的解决?
(4)这一事件的解决有什么意义?
28.根据所学相关史实回答问题:
(1)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是什么战役?
(2)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在哪次战役中取得了最大的一场胜仗?指挥者是谁?
(3)抗战开始后,八路军在华北地区进行的以破坏敌人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的指挥者是谁?
29.1931年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均将《东北地理教本》作为通用教材。该教材虽以东北地理为题,但着重谈东北历史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关系。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凡尔赛和约》签订
B. 《九国公约》签订
C.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D. 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东北
30.1936年12月,张学良说:“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实现承诺,12月12日,他和杨虎城一起发动了西安事变。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张、杨接受了共产党的什么主张?他们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什么?
(2)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解决方针?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方针?
(3)西安事变的解决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所以答案选D。
2.【答案】C
【解析】C项是徐州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和日军进行的一次激战,并取得了重大胜利,因此本题选C。
3.【答案】D
【解析】
4.【答案】C
【解析】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大会正确分析了形势,指明抗战的前途和任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这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故答案选C。
5.【答案】D
【解析】百团大战主要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破坏敌人的据点,故选B。
6.【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彭德怀、1940年、华北”等信息可推断出指的是百团大战,故选B。
7.【答案】C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的陪都。故符合题意的是答案C。
8.【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血染卢沟桥,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平型关大捷是当时忻口会战的一部分,是林彪(共产党)指挥的抗战,是第一次大捷;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国民党将领)指挥的,是中国军队正面战场上第一次重大胜利;百团大战是彭德怀(共产党)指挥的,是中共指挥的一场主动出击的的战斗;因此反映的主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9.【答案】D
【解析】“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局部侵华,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也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的胜利。故选D。
10.【答案】D
【解析】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停战诏书》,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人民的胜利而告结束,故选D。
11.【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内容可知,“日本离我们‘最远’”,指的是日本曾经发动过侵华战争,给我国造成的危害最大,在情感上有距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①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开始,之后占领了东北三省,符合题意;②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到1942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符合题意;③豫湘桂战役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符合题意;④北伐战争是1926年国民革命时期讨伐北洋军阀的战役,与题意不符;⑤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符合题意;所以①②③⑤符合题意,故选B。
12.【答案】B
【解析】根据地图中“沈阳”“柳条湖”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标志着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B项符合题意。A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C项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作用;D项是卢沟桥事变的意义。故选B。
1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与日军在淞沪进行大战。A项时间是1937年10月;B项时间是1938年;C项时间是1938年。故选D。
1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发动“八一三事变”,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故B符合题意;长沙会战与上海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武汉会战发生在1938年,故C不符合题意;徐州会战发生在1938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民国二十六年”指的是1937年,八路军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对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主力进行改变后的名称,C项符合题意;国民革命指的是北伐战争,时间是1926—1927年,军队是国民革命军,没有八路军;十年内战时期指的是1927到1937年,内战期间的共产党军队是中国工农红军;解放战争时期从1946年到1949年,题干时间不在此范围内;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答案】A
【解析】反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正面抗战中爱国官兵英勇事迹的是血战台儿庄。故本题选A。
17.【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团大战的意义。卢沟桥保卫战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台儿庄战役也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是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故选D。
1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7年9月”和内容“每位官兵的手中都拿着一套即将穿上的国民党军队的黄军服和即将戴上的缀有国民党党徽的黄军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内容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的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项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影响;B项指的是1935年日本对华北地区的侵略产生的影响;C项指的是1936年西安事变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9.【答案】C
【解析】1937年12月,日军侵占南京后,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是中国人民的耻辱,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耻大辱,故选C。
20.【答案】C
【解析】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面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的七七事变。故选C。
2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中国西北”“抗战胜利”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美国记者斯诺称为“抗战胜利得曙光”。因此本题正确的选项是C。
22.【答案】A
【解析】中华民族的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根本性的作用,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御外辱,经过八年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本题选A。
23.【答案】D
【解析】百团大战是抗战后期八路军为了鼓舞民心对日军发动的一次战役,也取得了重大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战役,因此,本题选D。
2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八一三事变是淞沪会战开始的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C不符合题意;七七事变后,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5.【答案】B
【解析】中共七大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大会强调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次会议是在抗战胜利前夕召开,①错误。故选B项。
26.【答案】(1)抗日战争时期;本质:反映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态度:否认侵华史实;说明:日本军国主义随时有复活的可能。
(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警惕日本帝国主义复活。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反映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分析材料2可以看出日本对待侵华历史的态度是:否认侵华史实。日本对待侵华历史的态度说明日本军国主义随时有复活的可能。
(3)学习历史是为了记住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汲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在中日关系上我们提倡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合作,反对军事结盟,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和平合作道路。所以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警惕日本帝国主义复活。
27.【答案】(1)1931年;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不抵抗政策。
(2)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
(3)周恩来;和平解决。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析】(1)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2)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为了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3)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为全权代表前往西安参加谈判。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4)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8.【答案】(1)平型关大捷。
(2)战役:台儿庄战役;指挥者:李宗仁。
(3)指挥者:彭德怀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军进入山西。1937年9月,一只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这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在台儿庄内激战的时候,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并发起全面反攻。日军腹背遭到打击,狼狈向北败退。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因此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上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是台儿庄战役;指挥者是李宗仁。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9.【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提示:1931年,东北历史与当时社会状况。结合课本所学,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日本从此开始侵略中国东北。D项符合题意;1919年6月巴黎和约签订对德的《凡尔赛和约》,A项不合题意;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对中国的《九国公约》,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侵略的局面,B项不合题意;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国民大革命失败。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30.【答案】(1)“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逼蒋抗日。
(2)和平解决;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解析】(1)西安事变后,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共产党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的主张。他们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逼蒋抗日。
(2)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提出了和平解决的方针。
(3)西安事变的解决的重要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