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
同步练习
1.决定平面镜所成像大小的因素是( )
A.物体本身的大小 B.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
C.平面镜放置的位置 D.平面镜的大小
2.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能成在屏上,虚像则不成
B.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射入人的眼睛
C.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虚像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
D.实像有放大的,也有缩小的,但没有等大的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在 B 处换一光屏,能承接到蜡烛 A 的像
D.用厚玻璃板做这个实验会看到蜡烛 A 的两个像
4.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示意图。关于实验探究及其成像特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减小误差
B.将蜡烛靠近玻璃板的同时像将远离玻璃板
C.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D.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关
5.如图是张瑞同学(AB表示)站在平面镜前,CD是她在平面镜中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平面镜没到地面,所以她看不到自己的脚
B.如果是晚上照镜子,要想看清自己的像,一定要用手电筒对准镜子照
C.如果在平面镜和像之间放一不透明的木板,她就看不到自己的像
D.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6.小彤站在平面镜前,当她走近平面镜时,她的像 ,像离她的距离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一湖边树梢上,站着一只小鸟,小鸟距水面12m,湖水深3m,则小鸟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m。
8.在山区道路急转弯处,都安装有一面大的 镜,因为该镜的反射光是 的,可以扩大视野
9.教学楼前厅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他们在镜中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身高1.78米的人在平面镜前1.5米,平面镜长1米,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 米,人和像的距离是 米。
10.小花身高1.60m,站在高为1.40m的镜前,若她到平面镜的距离为1.20m,则她在镜中的像离她 m,;当她慢慢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1.作出下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12.如图所示,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13.检查视力时,眼睛与视力表应相距5m远。如图6所示,视力表距平面镜3m,若杨阳面对平面镜看身后视力表在镜中的像,则他到平面镜的距离应该是( )
A.1m B.2m C.3m D.4m
14.某人看到对岸钟楼的钟面在水中的倒影如图所示,则当时的实际时间是( )
A.11时55分 B.12时05分 C.6时35分 D.5时25分
15.如图所示,是人眼看到平面镜中物体的像的情况,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看到的像是由于人眼发出的光被镜面反射造成的
B.人眼看到了平面镜中的像,所以是实像
C.由于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人会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进入人眼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处 发出的
D.因为光路是可逆的,所以才看到了平面镜中的像
16.在湖面上空,一驾战斗机正在向下俯冲。在战斗机向下俯冲的过程中,关于它在湖水中的像的虚实、像的大小变化,正确的说法是( )
A.实像 像变大 B.虚像 像变小
C.虚像 像不变 D.实像 像不变
17.小李身高1.6m,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则他离自己在镜中的像 m,当他慢慢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在华英学校进行的物理智力竞赛活动中,小华为全年级同学所出的题目是根据一首歌曲《心中的太阳》改编的。小华唱道:“天上一个月亮,水中一个月亮,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哪个更大?哪个更亮?哎嘿哎嘿哟。”随后主持人的提问是: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谁更大?正确的回答是 ,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谁更亮?正确的回答是 (月亮射向水面的光会有部分进入水中)。
19.一个身高1.6m同学站在平面镜前1m处,镜中的像与镜面相距 m,镜中像的高度 m,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我们可以利用 镜在水下观察到水面上的情况,它是利用两块平面镜组合而成的。通过此镜看到的像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虚像。
21.身高1.5m的小红站在大厅里1m高的衣冠镜前2m处的地方,则镜中小红的像高 m,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像的大小将 ;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应将光源向着 (选填“衣领”或“平面镜”)照射。
22.在图中,画出平面镜(A′B′是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3.如图所示,S为点光源,平面镜MN与水平方向成45°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S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时,像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B.当S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时,像沿水平方向向左运动
C.当S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时,像沿竖直方向向下运动
D.当S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时,像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24.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B.演员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像也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C.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D.演员远离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25.如图所示,小明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在较亮的环境下观察效果更好
B.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
C.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
D.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26.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m,则图中“?”应为( )
A.5m B.2.7m C.2.5m D.2.3m
27.小刚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沿着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前进了2m,此时他在镜中的像与他本人的距离为( )
A.2 m B.3 m C.5 m D.6 m
28.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处,她看到镜中自己的像,此时镜中的像距她 m.若她以0.5m/s的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时,镜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经1s以后,小明同学的像距平面镜为 。现将一块和镜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这时她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2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最好选择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主要目的是便于 ;
(2)物体放在离玻璃板30cm的地方,则像到物体的距离为 cm;若物体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若实验过程中发现物体的像有重影,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0.如图,这是一个电子手表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则实际的时间是 。
31.如图所示是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两块平面镜均相对水平面倾角45゜角。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现有一艘军舰位于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则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位于 (选填序号:“①平面镜1的正上方”、“②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③平面镜2的正下方”或“④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到潜望镜的距离 (选填:“大于”、“大于”或“小于”)军舰到潜望镜的距离。
32.小芳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她相距 m,若她远离平面镜,则镜中像的大小将 ,小芳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像(选填“实”或“虚”)。
33.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A是人眼所在的位置。现遮住平面镜上某一点Q,人的眼睛就看不到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虚像了。作图确定Q点的位置。
34.做出图三角形在平面镜所成的像。
35.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 。
(3)老师在演示这个实验时,表演了一段哑剧:先将手放在B蜡烛 火焰上烧一下,立即缩回,还用嘴吹了吹手,似乎很痛苦;接着,老师练了两下气功,又将手放在B蜡烛 火焰上烧,摇头晃脑,若无其事的样子。老师的手真的不怕烧吗? ,因为 。
36.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应选在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有刻度尺。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 。
(3)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 (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中成的像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37.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 的关系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的关系(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8.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在水平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把蜡烛A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
该同学应在玻璃板 (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 所成的像。
(2)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 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 。
(3)该同学体会到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使玻璃板上端向蜡烛A倾斜,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将 。
(5)为了完成本实验的探究,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39.如图是小岩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竖直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
(1)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小心移动B蜡烛,直到跟A蜡烛的像 ;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A蜡烛的像。
(2)小岩做了几组实验,其中两次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物距/cm
像距/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第一次
12.0
12.0
等大
第二次
15.0
15.0
等大
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3)实验应该在 (填较暗或较亮)环境中进行,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玻璃板与桌面垂直放置的目的是 ;实验中有1mm、5mm厚的玻璃板,应该选 厚的玻璃板。
(4)做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后,小岩展开了联想,为什么小轿车的挡风玻璃是倾斜的,请你帮他解释一下: 。
4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选取两个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3)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距玻璃板10cm处,此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cm.将一张白纸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在白纸上都 (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4)将蜡烛远离玻璃板移动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二节 平面镜成像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3)凸透镜的虚像是正立的、放大的。实像是倒立的,有放大的,也有等大的,也有缩小的,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4)小孔成像成倒立的、有放大的,也有等大的,也有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A、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B、我们能看到虚像和实像,一定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不是幻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实像有放大、等大、缩小,虚像有等大、缩小、放大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不同点:
(1)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2)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
(3)呈现效果不同,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而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
共同点:实像和虚像都能用眼睛看得到。
3.【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镜面反射、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物体越亮,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越清晰;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
(4)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可知能成两个像。
【解答】解:
A、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正确;
B、点燃的蜡烛是成像物体,比较亮,环境越黑暗,蜡烛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蜡烛成像越清晰,为了使像更清晰,应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故B正确;
C、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因为平面镜成虚像,所以在B处换一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故C错误;
D、由于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而普通玻璃的两面都能反射光,能成两个像,所以通过玻璃板可以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原理及实验现象,这既是平时经常强调的地方,又是中考中经常涉及到的地方,要求深入理解,熟练掌握。
4.【分析】(1)探究型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找普遍规律,测量型实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像大小相等、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
(3)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能用光屏承接。
【解答】解:A、本次实验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做多次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是为了找普遍规律,故A错误;
B、根据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知:将蜡烛靠近玻璃板时,物距减小,像距也减小,故像将同时靠近玻璃板,故B错误;
C、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像不会成在光屏上,故使用光屏是为了验证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故C正确;
D、通过玻璃板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只要物体大小不变,像就不变,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有关,像的大小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应用。包括多次实验的目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实像的辨别等知识,是一道综合题,难度不大。
5.【分析】(1)能通过平面镜看到物体是因为反射光线射到人的眼睛里;
(2)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的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成像物体越亮,像越清晰。
(3)因为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形成,镜面后方是没有实际光线的,成的虚像。
(4)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解答】解:A、从脚处反射出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能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虽然平面镜没到地面,她也能看到自己的脚,故A错误;
B、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物体越亮像越清晰,故如果是晚上照镜子,要想看清自己的像,一定要用手电筒对准自己照。故B错误;
C、因为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形成,镜面后方是没有实际光线的,所以如果在平面镜和像之间放一不透明的木板,她仍能看到自己的像,故C错误;
D、因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当她远离平面镜时,她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人的视觉感觉总是近大远小,即离像近感觉大,离像远感觉小,像的真实大小总与物相同。
6.【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解答】解: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与人等大,所以无论怎样走动,像的大小不变;
当人走近镜子时,他距镜子的距离减小,所以他的像与镜子距离也减小,因此像与人的距离变小;
故答案为:不变;变小。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分析解答,此题比较简单,属于比较基本的题目。
7.【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已知小鸟距水面12m,则小鸟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12m;
故答案为:1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和掌握,紧扣平面镜成像特点去分析即可比较容易地做出解答,但此题中的水深3米是题干设置的干扰因素,注意不要被其迷惑。
8.【分析】(1)用球的里面做反射面是凹面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汽车头灯是把灯丝放在凹面镜的焦点上,经凹面镜反射后成为平行光。
(2)用球的外面做反射面是凸面镜,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汽车的观后镜是利用凸面镜,成正立的、缩小的虚像,增大观察范围。
【解答】解:在山区道路急转弯处安装的大的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因此可以扩大视野。
故答案为:凸面;发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和凹面镜对光的作用,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9.【分析】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大小相同,成虚像,由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的大小相同,与人到镜的距离无关,所以同学们走近镜子时镜中像的大小不变;
身高1.78米的人在平面镜前1.5米,平面镜长1米,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也是1.78米;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人和像的距离是1.5米+1.5米=3米。
故答案为:不变;1.78;3。
【点评】本题考查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理解和应用,属于一道基础题。要知道不论人离镜子远还是近,像与物总是大小相同,看起来大小有变化是视角不同的原因。
10.【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等大正立的虚像,且物距与像距相等,即可分析解答此题。
【解答】解: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相等,此时物距为1.20m,则像距也为1.20m,在镜中的像与人的距离s=2×1.20m=2.40m;
由于像与物是等大的,所以像高也为1.60m,当她慢慢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2.40;不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1.【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先作出端点A、B的像点,连接连接两个像点即为物体AB的像。
【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点评】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要注意先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得到物体的像。
12.【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解: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故AB错误;
平面镜左右两部分都能成完整的像,像与小猫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两个像的位置是相同,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和特点。牢记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
13.【分析】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位置,检查视力时,眼睛和视力表在平面镜中像的距离是5m即可。
【解答】解:已知视力表距平面镜3m,
则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距离平面镜为3m,
已知眼睛与视力表应相距5m远,
则杨阳距平面镜应为5m﹣3m=2m。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平面镜成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14.【分析】水中的倒影是在水中的像,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解: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图中表盘数字的顺序与实际表盘的数字顺序正好上下相反,实际时间是11点55分。
所以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
15.【分析】(1)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不能;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
【解答】解:
A、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人眼不会发出光线,故A错误。
B、平面镜成虚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故B错误。
CD、平面镜成的虚像是由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反向延长会聚而成的,由于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人会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进入人眼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处发出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点评】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知道实像和虚像区别,了解实像和虚像的成像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16.【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平静的湖面是一个水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故战斗机在水平面镜中成虚像,战斗机向下俯冲的过程中战斗机的像大小不变,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人离平面镜越近感觉像越大,像的大小实际上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只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变大,是眼睛的一种错觉。
17.【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同。
【解答】解:
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相等,小李站在平面镜前1.5m处,此时物距为1.5m,则像距也为1.5m,则他离自己在镜中的像的距离为1.5m+1.5m=3m;
由于像与物是等大的,所以不管他慢慢远离镜子还是靠近镜子时,像的大小将不变。
故答案为:3;不变。
【点评】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来分析实际问题。
18.【分析】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人看到物体的明亮程度取决于进入人眼的光线数量。
【解答】解: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所以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一样大;
月光照射到水面上,一部分光折射进入水中,一部分反射回空气中成像,反射进入人眼的光线数量少,看起来暗。
故答案为:一样大;天上的月亮更亮。
【点评】此题涉及到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知识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平面镜成像中的物像等距、等大这一特点。月亮的像到水面的距离跟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有关,大小只与月亮的大小有关。
19.【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1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的虚像,所以,由该同学身高1.6m,可得像高为1.6m;
人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和人的大小有关,跟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平面镜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所以当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的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1.6;不变。
【点评】人靠近平面镜时,感觉像变大,实际上像的大小不变,是眼睛看像的视角增大,感觉像在变大,是一种错觉。
20.【分析】潜望镜内部上下拐角处各安装一个平面镜,两块平面镜互相平行,都跟水平方向成45度角,物体通过两次反射使下面的一方就可以看到上面的物体的虚像。
【解答】解:如图所示:因潜望镜内部装有两块平面镜,因此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潜望镜在水下观察到水面上的情况;
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故通过此镜看到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潜望;等大。
【点评】此题考查平面镜的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目。
21.【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解:身高1.5m的小红,根据物像大小相等,则镜中小红的像高1.5m;
小红站在距离平面镜2m前照镜子,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红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2m+2m=4m。
当小红走近镜子时,小红的身高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大小不变。
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领;
故答案为:1.5;4;不变;衣领。
【点评】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一定要熟练掌握。
22.【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解答】解: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是以镜面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连接AA′,BB′,做这两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MN,即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点评】平面镜成像的实质也是光的反射,像物等距的规律可帮助我们找到镜面的位置。
23.【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作图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当光源S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时,由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作图可知,像S′沿竖直方句向上运动,如下图1所示:
(2)光源S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时,由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作图可知,像S′沿水平方同向右运动,如下图2所示:
综上分析可知,只有选项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把握住“物体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这一原则。
24.【分析】A、根据平面镜中成虚像分析;
B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据此分析回答;
D、根据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分析。
【解答】解:A、舞蹈演员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故选项A错误;
B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故选项B正确;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也靠近平面镜,故选项C错误;
D、因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结合实际考查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要正确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内容。
25.【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的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成像物体越亮,像越清晰;
(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3)在实验中必须将玻璃板竖直摆放,才能确保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才能使实验达到效果;
(4)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解答】解:A、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烛焰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故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故A错;
B、实验中选用两根相同的蜡烛A和B,目的是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故B正确;
C、在实验中必须将玻璃板竖直摆放,才能确保蜡烛与像完全重合,才能使实验达到效果,故C正确;
D、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光屏放在虚像的位置上,光屏上不会承接到平面镜成的像,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跟平面镜大小和物体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没有关系。
26.【分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判断视力表和视力表像之间的距离,求出视力表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已知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7m,如图所示:
故选:B。
【点评】用常见的检测视力的方法考查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密切关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7.【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解答】解:
小刚同学原来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5m处,当沿着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前进了2m后,距离平面镜还有3m,
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所以此时像距离平面镜的距离也是3m,因此时他在镜中的像与他本人的距离为6m,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28.【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分析此题。
【解答】解:①因为平面镜成像时像距与物距相等,此时物距为2m,则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平面镜也为2m,则镜中的像距她2m+2m=4m。
②因为平面镜成像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若她以0.5m/s的速度垂直向平面镜靠近时,镜中像的大小将不变。
根据v=可得,1s中人向前移动的距离是:s=vt=0.5m/s×1s=0.5m,故人距离镜面的距离是2m﹣0.5m=1.5m,所以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1.5m。
③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将一块和镜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这时她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故答案为:4;不变;1.5m;仍能。
【点评】此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知道并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9.【分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物体和环境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的像越清晰;
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A一侧能看到物体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A的另一个物体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距,物像等大。
(3)玻璃板有两个表面,两个表面都对光线有反射作用,都会成像。
【解答】解:
(1)蜡烛点燃时比较亮,在较暗的环境中,烛焰和环境的对比度比较大,烛焰的像会更清晰。
实验时用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
(2)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距”可知,物体放在离玻璃板30cm的地方,则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30cm,故像到物体的距离为30cm+30cm=60cm;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将蜡烛不管是远离玻璃板还是靠近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3)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都会发生反射现象,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因此若观察到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像则原因是玻璃板前后面各成一个像。
故答案为:
(1)较暗;确定像的位置;
(2)60;不变;
(3)玻璃板太厚,两个表面同时发生反射,两个反射面各成一个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30.【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知道,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题中没有说镜子是直立放置还是水平放置,我们默认为是直立放置的,作出题中钟表的左右对称图形,即为真实的表的时刻。
【解答】解: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或上下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由下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8:20与3:40成轴对称,它的实际时间应是3:40。
此题方法还有两种:
方法一:以12点和6点为对称轴,作出表针的对称图形,读对称图形表示的时刻,如图:
方法二:用11:60减去现在表示的时刻,如本题中11:60﹣8:20=3:40。
故答案为:3:40。
【点评】注意多数此类习题中的镜子是直立放置的,但有时镜子是水平放置的,要做水平的对称图形,答案有所不同,注意区分。
31.【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解:
潜望镜是由两块平面镜构成的,且平面镜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可知,现有一艘军舰位于与平面镜1等高的正前方,则人眼看到军舰是正立、等大的虚像;且所成的虚像位于与平面镜2等高的正前方,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人眼看到军舰所成的像到潜望镜的距离大于军舰到潜望镜的距离。
故答案为:④;大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应用。一定要熟练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正立的虚像,一句话就是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要弄清潜望镜的原理,是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
32.【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且物距与像距相等即可解答此题。
【解答】解: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是等大的,由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这位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那么他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m,则镜中的像与本人相距2m+2m=4m。
当人靠近平面镜,像也靠近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4;不变;虚。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④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
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3.【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S的像点S′,A点是人的眼睛所在位置,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可确定入射点,则遮住这个入射点,眼睛就看不到S在平面镜中的像了。
【解答】解:
作出S的像点S′,连接S′A,与平面镜交于一点Q,则遮住这个入射点,眼睛就看不到S在平面镜中的像了;
如下图所示:Q点在A与S的像的连线与平面镜的交点处。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34.【分析】依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分别做出A、B、C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就是△ABC在镜中的像。
【解答】解:①作A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A′;(做对称点留下的作图痕迹是对应点的虚线连线和垂直符号)
②作B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B′;
③作C点关于镜面的对称点C′;
④用虚线连接A′B′,B′C′,A′C′,则△A′B′C′就是△ABC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所示:
【点评】作平面镜成的像,注意留下的作图痕迹,对应点连线要用虚线,像要用虚线,连线与镜面之间一定要垂直。
35.【分析】(1)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
(3)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是反射延长线的交点,是虚像。
【解答】解:(1)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即垂直于桌面,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实验时用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平面镜成像与成像物体大小相等。
(3)烛焰的像是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延长线的交点,没有能量,温度不高,所以不是老师的手真的不怕烧。
故答案为:(1)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2)像与物的大小相等;(3)不是;平面镜成像是虚像。
【点评】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只要掌握扎实,牢记相关的知识,答案不难得出。此题引入了“归纳法”,“等效替代法”,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应该有所了解,并学会使用。
36.【分析】(1)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使观察效果更明显。
(2)本实验要研究平面镜成像时,物体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等平面镜成像规律,要用到测量工具。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
(3)点燃蜡烛A,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观察蜡烛的像时,眼睛要在蜡烛A的一侧,才能通过玻璃板看到蜡烛A的像;眼睛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只能透过玻璃板看到蜡烛A。
实验时,选择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用蜡烛B代替蜡烛A,和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便于得到物像大小关系。这种代替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解答】解:(1)实验环境应选放在较暗的地方,这样增加烛焰、像与环境的对比度,使观察效果更明显;
(2)透明的玻璃板,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即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确定像的位置;
(3)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用蜡烛B代替蜡烛A和蜡烛A的像进行比较,采用的是等效替代法。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故答案为:(1)较暗;(2)位置;(3)A;等效替代法; (4)虚。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37.【分析】(1)要比较像与物的位置关系,需借助直尺;用刻度尺测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便可得出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在实验中为了便于研究像的特点与位置,用了两支相同的蜡烛,将另一支蜡烛放在像的位置与像进行比较,运用了替代法。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实际并不存在,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4)像与物大小相等,与距离无关。
【解答】解:(1)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但尺并不是测量像、物的大小用的,而是测像到镜的距离、物到镜的距离,然后比较二者关系用的。
(2)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
(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光屏不能接收到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4)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 不变。
故答案为:(1)物体和像距镜面距离;(2)像与物大小;(3)不能;虚像;(4)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分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是中考出题的一个热点,本题围绕这个探究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合理的思考和解释来考查同学的。
38.【分析】(1)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不能成在白纸上,只能在玻璃前观察,刻度尺是为了测出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
(2)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
(4)平面镜成像特点:物像等距,物像等大;
(5)为了探究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应用刻度尺测量距离。
【解答】解:
(1)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观察到像需要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眼睛应该在玻璃板前才能观察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A的像;另外拿一支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可以判断物像大小相等,并记录下蜡烛B的位置;
(3)平面镜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既能成像又能透光,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能观察到蜡烛B,即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由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可知,使玻璃板上端向蜡烛A倾斜,蜡烛在玻璃板中所成像的大小不变;
(5)为了探究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应用刻度尺测量物距和像距,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
故答案为:(1)前面; 反射;(2)不点燃;完全重合;(3)B;(4)不变;(5)刻度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合理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只要熟练掌握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很容易。
39.【分析】(1)等效替代法:用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来代替另一颗蜡烛的像;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2)分析数据中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得出结论;
(3)①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②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③实验中玻璃板如果不竖直放置,后面的物体无法与前面物体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探究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所以,玻璃板与桌面垂直放置的目的是使后面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像完全重合。
④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不重合的像,干扰实验;
(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知识进行解释;
【解答】解:(1)实验时,应移动蜡烛B的位置,直到蜡烛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即可以确定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而且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光屏上不能观察到A蜡烛的像。
(2)由表格中数据知,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①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应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②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她将平面镜换成了透明的玻璃板,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
③实验过程中,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④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1mm的薄玻璃板。
(4)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为了避免由于平面镜成像而使车内景物的像成在车的正前方,影响司机视线。
故答案为:(1)完全重合;不能;(2)相等;相等;(3)较暗;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使后面的物体与前面物体的像完全重合;1mm;(4)可以避免像成在汽车的正前方,影响司机视线。
【点评】(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正立的虚像,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2)在探究实验中,等效替代法的应用,用与A相同的蜡烛B来代替A的像,用透明的玻璃板即可以确定像的位置,也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40.【分析】(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选玻璃板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3)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实像能承接在光屏上,虚像不能承接到光屏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
(4)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
【解答】解:(1)为验证物像的大小的关系,必须将另一只未点燃同样的蜡烛放在平板玻璃板后面即选用两个完全相同蜡烛;
(2)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