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25 七律·长征毛泽东
会写3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学习目标1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红军藐视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代表作《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背景资料七 律
是七言格律诗的简称。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2、4、6、8行一般押韵,第一行可押韵可不押韵。句内和句间要讲求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知识链接 会写的字
生字学习 多音字
蒙横 形近字
泥丸词语学习词语理解万水千山:很多的山和水,形容路途艰难险阻。造句:走过万水千山,他终于到达目的地。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造句:我站在山顶往远处望,只见群山逶迤。磅礴:(气势)盛大;(气势)充满。造句:受阅部队气势磅礴地走过主席台。第1句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语气,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第2句中“只等闲”要轻读,读出当作平常事时的平淡语气。
3、4句语气要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第5句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第6句语气要低沉。
朗读7、8句时,应该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更喜”“尽开颜”要读得稍重一些,一字一顿,高昂有力。朗读指导课文朗读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1.本课题目和其他题目有什么不同?
整体感知 题目包括了体裁和诗题两部分。
“七律”是体裁,“长征”是诗的题目。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 1.第1、2句包含着一种怎样的感情?体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课文解读 自豪。
体现了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
2.品析3、4句中夸张手法的妙处。 “逶迤、磅礴”极言其大,说明山势之绵延之高大,以示翻越之艰巨;“泥丸,细浪”极言其小,说明红军藐视之,不放在眼里。 3.尾联中“更喜”有什么表达作用?这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写法上,尾联回应首联,以“更喜”呼应“不怕”进一步深化了主旨。
表达了对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赞美。 4.通读全诗,思考:全诗写了哪五幅图?你能在每个地名前加上动词,恰当地命名这五幅“征难图”吗? 五岭、乌蒙山、金沙江、泸定桥、岷山。
示例:足踏无座岭,脚踩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越岷山雪。
1.含有“山、水”的词语。
万水千山 青山绿水 依山傍水 高山流水
山清水秀 山高水长 山穷水尽 奇山异水
穷山恶水 跋山涉水
2.描写长征的诗句。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张爱萍《过草地》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林伯渠《长征》
拓展延伸 对长征胜利的展望,对革命成功希望,这也正是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而精神动力。让我们带着这种豪迈的战斗豪情回到《长征》这首诗中读一读吧!课堂小结结构图示总分总不怕难足踏五座岭脚踩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越岷山雪尽开颜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当堂测试根据拼音写词语。
ní wán shān yá mín shān 泥 丸山 崖岷 山1.背诵、默写本诗。
2.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和毛主席的诗歌。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