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六年级上册 回顾·拓展八 课件(1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六年级上册 回顾·拓展八 课件(1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10 20:3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回顾·拓展八方法指导
话题一:
这个话题是让我们结合课文或自己的习作内容,谈一谈联想和想象的妙处。我们可以先从本单元课文中找出相关描写的语句或段落,仔细地读一读;然后结合学习过的知识,体会一下这样描写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可以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来思考;最后,把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梳理清楚后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交流平台————————交流示例
《月光曲》一课,写盲姑娘兄妹听贝多芬弹琴时,具体描写了他们俩想象中的景象。通过展示一幅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把乐曲旋律的起伏多变表现得惟妙惟肖,使读者透过文字就能感受到音乐由柔渐强,由舒缓到激越。这样描写,使简单的叙事变得更加充实而丰满,也使情感的表达变得更加深刻、动人。
《蒙娜丽莎之约》一课,在具体描绘画像时,也加入了作者内心丰富的想象,把蒙娜丽莎恬静而神秘的微笑诠释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觉她仿佛就坐在自己面前。这样描写,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升华了文字造就的意境,同时也把一种永恒的艺术之美深深刻在每一个读者的脑海中。 话题二:
这个话题是让我们谈一谈自己在课外是怎样学习语文的,目的是通过大家的交流,互相借鉴、互相补充学习方法,共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可以畅所欲言,把整个小学阶段积累的课外学习方法说出来。可以是在课外学习中积累的方法,也可以是旅行、娱乐中积累的方法;可以是关于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也可以是关于朗读、背诵、应试策略的。只要与学习语文有关,都可以自由交流。同学发言时,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以便取长补短。交流示例
平时,我常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书籍,还常常写读书笔记。因为老师说过,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就牢牢记住了“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读书笔记,我有几个方法:一是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就把它们摘抄下来,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二是提纲式摘录。就是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大意,以此来培养总结、概括的能力。三是写读后感。阅读时,多结合内容生发感想,再用文字把感受和体会写下来。综合运用这几种方法,久而久之,我们就可以达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了。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栋,房屋的大梁。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夺,胜过。天工,天然形成的精巧。
独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匠心,巧妙的心思。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胜,胜境,美妙的境界。
古色古香:形容富于古雅的色彩或情调。
日积月累————————— 余音绕梁:歌唱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绕着屋梁回旋,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
不落窠臼(kē jiù):指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窠臼,比喻现成的格式,老套子。
雅俗共赏: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形容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胜,尽。收,接受。
脍炙(kuài zhì)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曲高和(hè)寡: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很少。旧时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
妙笔生花:形容文笔好,善于写作。妙笔,指高超的写作、书画技巧。
阳春白雪: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很有气势。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很出色,与众不同。凡响,平凡的音乐。
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格,风格。 响遏行云
词语集锦
响遏行云: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止住了,形容歌声嘹亮。响,声响。遏,阻止,使停止。行云,流动的云彩。
造诣:学问、艺术等所达到的程度。
悲壮:(声音、诗文等)悲哀而雄壮;(情节)悲哀而壮烈。
成语故事————————— 高亢:(声音)高而洪亮。
愚蠢:愚笨;不聪明。
惭愧:因为自己有缺点、做错了事或未能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故事赏析
“响遏行云”的故事出自道家典籍《列子·汤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只有虚心向别人学习,汲取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我,成就更优秀的自己。
文中“那高亢的歌声使周围的树木都颤动起来,天空中的流云都停了下来”这句话,借描写周围的事物衬托出秦青歌声的悲壮、高亢。秦青通过这种委婉的方式,既展示了自己卓绝的音乐才华,也让薛谭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还保护了他的自尊心,相比于强硬的说教,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收到好的效果。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