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程标准: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你知道为什么把戏曲称为“梨园”吗?
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乐工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什么是戏曲?
清末学者王国维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就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中国戏剧的源头在哪里?
一、戏曲的起源
原始社会——傩(萌芽)
(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样:
原始宗教歌舞,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
上古时代,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人类生存环境恶劣。人们通过娱神来祈求神灵保佑,获得丰收和狩猎胜利。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 。
一、戏曲的起源
原始社会——傩(萌芽)
(1)是什么:
(2)为什么:
(3)怎么样:
字,从人,从难,是由人和难两字组成。不妨说,傩是古人对灾难的勇敢挑战。或者说,傩是古人通过巫术方法去征服自然,从而寻求人类同自然的平衡与和谐。
“傩”,见鬼惊词。(即见到鬼发出的惊呼声。)
——《说文解字》
原始宗教歌舞,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
上古时代,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人类生存环境恶劣。人们通过娱神来祈求神灵保佑,获得丰收和狩猎胜利。
蕴含着戏曲的萌芽
彝族傩戏——撮泰吉(cuō tài jí)
(简称“变人戏”)
湛江傩戏
一、戏曲的起源
1.原始社会——傩(萌芽)
2.战国——宫廷宴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戏曲元素
3.唐代——“梨园”、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南戏——赤桑镇
探究学习
一、戏曲的起源
4.宋代——初步形成
(1)背景: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市民阶层壮大;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吸取前代优秀成果。
(2)形成: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
(3)特点及成就:浙江一带流行“南戏”。南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探究学习
材料:宋人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温州乐清县有个叫祖杰的恶霸和尚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祖杰行贿于官府,官府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于是民间艺人将之写成戏文上演,以广其事,在舆论压力下,官府被迫将恶霸和尚治罪。
思考:南戏主要流行于社会哪个阶层?有何社会功能?
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宋代·勾栏百戏说唱图
南宋《西湖老人繁胜录》中称:临安市民“深冬冷月无社火看,却于瓦市中消遣”。《东京梦华录》中称:“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可以想见,当年临安二十几个瓦舍里,约有上百个勾栏在演出,每个勾栏里有上千或数百个观众在看戏。粗算一下,当年杭州城里每天的戏剧观众可达2万至5万人,一年观众累计达700万到2000万人次。
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余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
请问:图中的人们正在做什么?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这两幅图反映了那一戏曲种类?
杂剧
观察:元朝的娱乐场所
古蛮族入主中国后,依据和蒙古人亲疏关系的远近及当亡国奴的“资历”,把帝国臣民分为四个等级。四个等级的划分 是粗线条的,元政府又依职业的性质,把帝国臣民更细致地划分为十级。
蒙古人
色目人(中亚)
“汉人” (中国北方人)
“南人” (中国南方人)
一、官
二、吏
三、僧
四、道
五、医
六、工
七、匠
八、娼
九、儒
十、丐
元代知识分子被打入了社会的底 层,使他们有机会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和情感,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和愿望。他们较高的文化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了元杂剧文学艺术水平。
二、戏曲的发展——元杂剧与昆曲
1.元杂剧
(1)背景:
①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市民阶层壮大。
②元代多年不行科举,士子无其他出路,文人地位低下(八娼九儒十丐),仕途碰壁的文人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 。
③吸取前代艺术精华。
(2)特点及成就: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3)影响: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元杂剧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资料介绍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梧桐雨》)白朴(《墙头马上》 )
王实甫:《西厢记》
资料介绍
关汉卿,元杂剧代表作家,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元代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他不满社会现实,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我是蒸不烂、煮不熟、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此语反映了他的个性。被誉为“元曲的第一家”、曲圣、东方的莎士比亚.
关汉卿《窦娥冤》
王实甫《西厢记》
《西厢记》是元杂剧作品中最为杰出的经典,第一次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社会响亮地喊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口号。
一个弱小无助的寡 妇在流氓恶棍的坑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而斩首示众的故事,它反映了昏官的贪赃枉法,当时社会的不公正性。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堪贤愚枉做天!
作品赏析
二、戏曲的发展——元杂剧与昆曲
2.昆曲——百戏之祖
(1)演变:兴起于元末明初,明中叶到清中期鼎盛。
(2)特点:文辞典雅华美,予以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将柔曼的屋子融入婉转优雅的唱腔中。
(3)影响:明代后期,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的昆曲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对多剧种的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
昆曲有哪些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作品赏析
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洋溢着追求个人幸福、呼唤个性解放、反对封建制度的浪漫主义理想,感人至深。杜丽娘是我国古典文学里继崔莺莺之后出现的最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婚姻,喊出了要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牡丹亭》以文词典丽著称,宾白饶有机趣,曲词兼用北曲泼辣动荡及南词宛转精丽的长处。明吕天成称之为“惊心动魄,且巧妙迭出,无境不新,真堪千古矣!”
电影《梅兰芳》发行方中影集团宣布该片已在2008年12月5日上映。剧中人物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戏曲艺术表演大师,他11岁登台,20岁已闻名于京沪。你知道她表演的是什么戏曲种类吗?在其中他最擅长扮演什么角色?
三、戏曲的鼎盛——“国粹”京剧(新高峰)
1.背景:
(1)外因(社会):北京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满足各阶层文化娱乐需要,四方艺人荟萃一堂,争奇斗艳。
(2)内因: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
2.形成及发展:道光年间,几代艺术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徽班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吸取湖北汉调一级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受京城文化熏陶浸染,更加规范考究。同光时期,出现第一个繁荣时期。
京剧的四大行当
赏析
赏析
京剧的艺术手段
唱
念
打
做
京胡
月琴
弦子
单皮鼓
大锣
小锣
京剧的气氛渲染
赏析
京剧的艺术特色
表现 内容
综 合 性 唱 戏曲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
念 戏曲中人物间对白或独白的总称,是一种诗歌化、音乐化的戏剧语言。
做 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
打 指戏曲中对战斗场面的表现手段,也叫“开打”。
写 意 性 舞台布置 一桌二椅:桌椅具体指什么,起决定作用的是演员表演
人物化妆 戏曲脸谱:观众睹脸则知其人,这是戏曲简便、形象的一面。
人物服饰 长袖善舞:忽略季节、时代等特点,只考虑与人物塑造的相关性及可舞性。
舞台行动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取决于生活实际,而取决于人物和情节的需要。
赏析
阅读材料思考:京剧发展走了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材料一:“四大徽班”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具为徽调著名戏班。据载,三庆班1790年进京为乾隆帝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因为臣下有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
材料二:同光十三绝
赏析
京剧的发展道路
参考答案:最先在上层权贵中流行,后来逐渐流行于民间,即京剧艺术的大众化。经过亟待艺术家的努力,在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第一个繁盛期。
作品赏析
脸谱颜色的含义
A.红:忠勇正直;
B.紫:刚正威严;
C. 白:一种是用于童颜鹤发的英雄、将官,一种是奸凶武人;再一种刚愎成性;
D.黑:铁面无私,性情猛直;
E.金银或杂色:显示神仙面现金光,鬼怪的青面獠牙。
F.黄:人物之骁勇暴躁;
G.蓝:人物之刚强阴险;
H.绿:人物之勇猛、莽撞
梅兰芳17岁在女起解中演苏三
《女起解》 欣赏
http://v./v_show/id_XMTAzNjE0NTQw.html
苏三离了洪洞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开言我心好惨,
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到南京转,
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就说苏三把命断,
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宋德珠张君秋毛世来李世芳
四大名旦
四小名旦
《同光十三绝》:描绘了同治、光绪年间的13位昆曲、京剧名家
自左至右:郝兰田(《行路训子》康氏);张胜奎(《一捧雪》莫成);梅巧玲(《雁门关》萧太后);刘赶三(《探亲家》乡下妈妈);余紫云(《彩楼配》王宝钏);程长庚(《群英会》鲁肃);徐小香(《群英会》周瑜);时小福(《桑园会》罗敷);杨鸣玉(《思志诚》闵天亮);卢胜奎(《战北原》诸葛亮);朱莲芬(《玉簪记》陈妙常);谭鑫培(《恶虎村》黄天霸);杨月楼(《四郎探母》杨延辉)。
1、原始时代的人们戴起凶恶面具,口中高呼“傩傩”,主要是为了:
A、占卜凶吉
B、部落战争前先进行誓师
C、辟邪消灾,惊吓驱逐恶魔
D、驱除寒冷,热身抗寒
2、之所以流行这种具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落后
B、社会生存环境的恶劣
C、人们思想愚昧
D、辟邪消灾,惊吓驱逐恶魔
反馈训练
3、下列事件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是:
A、傩戏的形成 B、南戏的出现
C、元杂剧的出现 D、京剧的形成
4、徽班进京的直接原因是:
A、谋求艺术发展
B、满足皇室文化娱乐需要
C、庆祝康熙寿辰
D、与昆曲进行竞争
5、之所以说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成熟,主要是指:
A、由民间艺人或者下层知识分子创作,比较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
B、不断融合吸收,博采众长,注意吸收和借鉴其他剧种的长处
C、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与要求
D、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6.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你认为“红脸”表示
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
C、凶猛残暴 D、刚直果敢
返 回
7.京剧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是
A、产生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融合并吸收多剧种和曲调的优点
C、得到朝廷统治者的推崇
D、其他剧种的衰落
返 回
8.宋朝南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
B、娱乐场所——瓦舍的出现
C、傀儡戏、皮影戏、杂技、说书等表演的盛行
D、民间艺人的推动
9. 先秦时期天子或诸侯重视“傩”的主要原因是
A、避邪消灾,驱逐恶魔
B、奢侈享乐,声色犬马
C、确保社稷兴衰存亡
D、受民间风俗的影响
返 回
10.下列关于傩的表述正确的是
A、傩从一出现就有娱神和娱人色彩
B、先秦时傩仪成为国家祭祀和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C、汉唐时期傩舞失去了宗教色彩,成为普通的娱乐形式
D、傩戏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