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冷战”的出现 课件(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冷战”的出现 课件(26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11 08:33: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胜利之吻》
1945年8月15日,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之上,洋溢着无法言语的喜悦之情。一名兴奋激动的水兵在欢庆活动中亲吻了身旁的一位陌生女护士。这一动人瞬间被摄影师抓拍下来,成为传世的经典历史画面。
1942年漫画
《绞死希特勒》
1945年“密苏里号”
日本签署投降书
盟友
对手
冷战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时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冷战?
(1)含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提出的用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敌对行动来遏制共产主义的一切活动。
(2)时间:1947年—1991年
名词解释
状态: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
第10课 “冷战”的出现
——美苏两极对峙
一.“冷战”的过程
1.序幕—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温斯顿·丘吉尔
《和平砥柱》
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和平砥柱》演说。

铁幕隔断的是哪两种制度的国家?
铁幕指的是冷战时期将欧洲分为两个受不同政治影响区域的界线。
“铁幕演说”的目的?
鼓动美英合作对抗苏联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
“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美国都有权干涉。” ──杜鲁门


资本主义世界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
一.“冷战”的过程
1.开始的标志—(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
内容/目的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实质
在全世界范围扩张美国势力的宣言书
影响
冷战开始的标志。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美国开始进入全球扩张阶段。
在战后欧洲,德国已被摧毁;意大利不过是个空壳;大不列颠已不能在国际均势中扮演主要角色;而法国仍然受着它在1940年崩溃的折磨。没有一个国家能从德国在欧洲霸权的彻底瓦解中得到好处,或是填补这个真空。
——德里克·W ·厄尔温
《二战后的西欧政治》
二战对欧洲国家有什么影响?
谁能填补德国霸权瓦解的真空?
一.“冷战”的过程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强调欧洲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而挽救欧洲经济的办法就在于美国的援助。
一.“冷战”的过程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控制西欧,
遏制苏联,
称霸世界。
1948-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0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我们每接受一笔贷款,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
——法国总理乔治·皮杜尔
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什么?

观察左图,结合“二战”后初期的有关史实回答:
(1)你认为,画面中的“医生”和“病人”分别指代什么?


(2)“医生”开的是什么“药方”?

(3)“药方”的作用是什么?
“医生”指代美国;
“病人”指代“二战”后的西欧。
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
复兴欧洲经济,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用膏药救援死者》
表明二者的本质目的是一样的。即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
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谈谈你的理解。
活动探究
1949年,美国、加拿大和西欧10国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规定:“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集体防御的原则
一.“冷战”的过程
3.军事上: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
北约的成立
北约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全球的军事组织。
冷战时期苏联宣传画:苏联人对美国人说“你最好别惹我!”
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什么对策?
时间:1955年5月
参加国:苏联和
东欧7国
签订:《华沙条约》
苏联的目的:加强与东欧各国的合作,与美国抗衡。
一.“冷战”的过程
3.军事上: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
苏 联
波 兰
民德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南斯拉夫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联邦德国
奥地利
瑞士
瑞 典
芬 兰
法 国
意 大 利
土耳其
西班牙
丹麦
英 国
冰岛
挪 威
荷兰
比利时
葡萄牙
爱尔兰
阿尔巴尼亚
中立国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希腊
1955年 华约
1949年 北约


标志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苏联正式解体。
一.“冷战”的过程
4.结束:苏联解体
活动探究
请试着说一说战时盟友为何成敌人?
战时同盟

战后对抗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1945年2月于雅尔塔
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宝座
军事 经济 政治
美国前总统胡佛说:“目前,我们,只有我们掌握着原子弹,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政策强加给世界。”
二.“冷战”的背景
美国欲称霸世界
苏军总数达1140万,年产作战飞机40,000架。拥有世界最强大的陆军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
1949年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驻军欧亚许多地区,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政治影响空前提高。
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
苏联克里姆林宫
强大起来的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
“空前强大”
二.“冷战”的背景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我们赢得了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在美国人头上,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
——杜鲁门
“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斯大林
社会制度差异
意识形态对立
二.“冷战”的背景
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矛盾加剧
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有何特点?
它的形成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特点: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全面对抗
三.“冷战”的影响
积极:美苏势均力敌,缓解了紧张局势,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消极:导致了霸权主义的存在,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局部“热战”时有发生。
影响:
在“冷战”的阴影下,美苏争锋引发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矛盾与冲突,造成了德国、朝鲜半岛和越南的分裂。
德国分裂
修建柏林墙
眺望封锁墙外的人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分裂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
苏占区
美占区
柏林墙
三.“冷战”的影响
局部“热战”
抗美援朝(1950——1953年)
美军深陷越战泥潭
三.“冷战”的影响
拿破仑战争后:维也纳体系
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世界格局
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