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2、 能根据原子组成符号判断原子的构成
3、 了解核素、同位素的概念,了解质子数、中子数和质量数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获取信息的能力
2、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与同伴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2、 了解化学知识(同位素)在 化学研究中的作用。感受化学知识的价值与魅力
3、 通过拓展视野栏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及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相结合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意图和手段
复习提问 以Mg O Mg2+ O2-为例,请你说说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归纳与整理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离子阴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荷数
导 课 提出问题:什么是原子?那么原子的构成如何呢?新课:原子的构成指导学生阅读:P29栏目你知道吗? 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学生阅读、思考与交流归纳与整理: 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出将要学习的新课题
教师引导: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中了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这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等方面有什么差异?请同学们运用教材表1-8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阅读表1-8,比较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多数同学会提出下列问题:什么是相对质量?
明确构成原子微粒的质量关系;懂得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注释,理解C-12原子的构成、相对质量的含义。1个C-12原子质量是1.9932×10-26kg,C-12原子质量是1、12是1.661×10-27 kg。请计算一下表1-8中质子、中学和电子的相对质量,比较一下你的结果跟表中的是否一致。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学生计算后得出的结果与表1-8中的数据基本一致。绝大部分同学会得出下列结论:三种微粒的质量都很少,中子和质子的质量基本相等,电子的质量最小,中子不带电荷、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和电子的带电量相等。
教师追问:你认为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还是原子核外?为什么?相对于整个原子来说,原子核外某个电子的质量能否忽略不计 据报道,国外某研究所已发现了114号元素的原子,这种原子的核外共有114个电子,你认为在计算该原子的质量时能否把114个电子都忽略不计? 学生展开讨论,大部分学生快就得出结论,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外某个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能否将114号元素原子中的114个电子都忽略不计,学生之间会展开争论,有的同学会经过计算,最后得出也能忽略不计的结论。
教师提问:请某位同学来总结一下有前原子的质量与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之间的。(若这位同学不能完整总结出来,再请另一位同学来补充。) 被提问的同学回答: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外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质子跟中子的质量基本相等。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质子、中子、电子带电荷情况,看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氢、钠、氯、氩等原子都是显电中性,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显电中性,说明每种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跟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相等。
根据刚才同学们的研究,大家已获得一些共同的认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质量大小由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由于原子显电中性,所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跟核外的电子数相等。请同学们与座位边上的同学进行自我组合形成小组,完成教材第30页“问题解决”。结束后请每组同学选一个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查阅资料,进行讨论。有的小组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什么是质量数?“AZX”是含 义是什么?为什么在“AZX”中不直接标出中子数、电子数?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由于难度不式,教师不一定要直接回答,可以让学生之间经过交流后自己解决,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还可以根据当时的教学活动情况和学生的个别差异再适当补充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就为学生在后续学习理解“同位素”、“核素”等基本概念打下了基础。 讨论结果:1、质量数( A )= 质子数( Z )+中子数( N )且只要知道上述三个数值中 的任意两个,便可推算出第三个。2、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表示为AZX
课堂练习一:1、氧原子的质量数为16,质子数为8。那么它的中子数是多少?2、钠原子的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那么它的质子数是多少?核外电子数是多少?3、硫的二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8,中子数为17,那么它的质量数是多少? [讨论]回答:1、中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