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张PPT。授课人:张金连
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第五章第四节离子键 第四节 化学键观察实验 思考问题?钠和氯气剧烈反应生成氯化钠 小颗粒悬浮在气体中呈白烟状2Na+Cl2 = 2NaCl 在实验时发生了什么现象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钠在氯气中燃烧,瓶中充满白烟Na和Cl的反应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思考与讨论]1.通常情况下,哪些元素之间最易形成离子化合物? 2.离子键是一种什么性质的 相互作用?3.离子化合物溶于水或熔化时离子键是否发生变化?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静电吸引=静电排斥)转化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键即被破坏。4.由下列离子化合物熔点变化规律 ,分析离子键的强弱与离子半径、离子电荷有什么关系? (1)NaF NaCl NaBr NaI ---988℃ 801℃ 740℃ 660℃ (2)NaF CaF2 CaO ----988℃ 1360℃ 2614℃ (提示:Ca2+半径略大于Na+半径)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就越强。离子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1、阳离子半径<相应的原子半径;
如:Na+ 2、阴离子半径>相应的原子半径;
如:Cl->Cl
3、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离子半径逐渐增大;如:
Li+ 4、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如:O2-> F-> Na+> Mg2+一.离子键:课堂练习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与所有非金属原子之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在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之间也存在离子键
D.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 ( D )练习2、下列各数值表示有关元素的原子序数,其所表
示的各原子组中能以离子键相互结合成稳定化合物的
是:
A.10与12 B.8与17 C. 11与17 D.6与14( C )原子:离子:离子化合物: 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1.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点(或×)来表示原
子的最外层电子,这种式子叫电子式。 课堂练习( A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例:练习2.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1)CaO (2)Na2O (3)CaCl2
本节小结阴离子Nn-阳离子Mm+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失去电子得到电子静电作用 静电吸引=静电排斥离 子 键 影 响 因 素 ①离子半径 ②离子电荷
离子键: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例课后探索与实践
(1)搜集材料,自制一个氯化钠晶体结构模型。 (2)在氯化钠晶体中Na+与Cl- 的个数比是几比几? 晶体中是否存在单个的“NaCl”分子?
(3)在氯化钠晶体中与Na+ 最近且等距离的Na+有几个? (4)已知氯化钠晶体的密度为2.2g/cm3,试计算氯化钠晶体中两个最近的钠离子之间的距离。
资料:[教材116页]在通常情况下,氯化钠是晶体。在氯化钠晶体中,每个氯离子的周围都有6个钠离子,每个钠离子的周围也有6个氯离子。钠离子和氯离子就是按照这种排列方式向空间各个方向伸展,形成氯化钠晶体。再见 欢 迎 大 家 指 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