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学案[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学案[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6-01-19 22: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学案
一、物质的检验:
1、基本概念:
鉴别:根据物质的特性对多种物质作区分性判断。
鉴定:对物质组成的元素、离子或原子团以及组成相关的性质进行全方位的判断。
推断:通过实验步骤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判断。
2、物质检验的方法:
一般是根据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等)或利用化学性质。在做题时必须交待操作步骤、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根据现象而得的结论。同时要注意共有现象的干扰。如:
(1) 和Na2SO4均能与酸化的Ba(NO3)2产生白色沉淀,CO2和 通入澄清石灰水产生沉淀,继续通入则都可变澄清。
(2)检验SO42-离子存在的正确方法是:先用盐酸酸化,这样可排除CO32-、SO32-、PO43-和Ag+干扰,再加 溶液,若有沉淀生成,则证明一定有SO42-离子存在。
[例1]贮气瓶中贮有有色气体,可能是由NO2、CH4、CO2、HCl、NH3、Br2(蒸气)等气体的几种混和而成。进行如实验:①通少许于水中得无色溶液;②通少许AgNO3溶液中有沉淀生成;③通少许于澄清石灰水中,无浑浊现象;④通过盛水的洗气瓶后,再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
由①可判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
由②可判断一定存在 ,一定不存在
由③④可判断一定存在 ,可能存在
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基本原理:混和物的分离是指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混和物中各组分分开,并恢复到原状态,得到比较纯的物质。物质的提纯则只要将杂质除去即可。物质提纯的原则为: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变、易分离。
2、常见的分离方法的选择:
(1)固体与固体的混和物:①杂质易分解、易升华时,用 法,如碳酸钠中混有NaHCO3;②一种易溶,一种难溶,用 法,如NaCl中混有泥砂;③二者均易溶,但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影响不同,用 法,如NaCl中混有KNO3。
(2)液体与液体的混和物:①沸点相差较大时,用 法,如石油的分馏;②互不混溶时,用 法,如苯与水的混和物的分离;③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时,用 法,如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3)气体与倔体的混和物:洗气吸收法。对胶体还有盐析、参析等方法。
3、提纯的方法可归纳为:杂转纯,杂变沉,化为气,溶剂分,即可将杂质除去。
[例2]用Na2CO3、NaOH、BaCl2和盐酸作试剂,除去NaCl溶液中含有的少量Ca2+、Mg2+和SO42-离子。(每种试剂只能使用一次)。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和有关离子反应方程式。
练习题:
1.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时否含有SO42-,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A.加入稀硝酸酸化的Ba(NO3)2溶液 B.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C.先加稀硝酸酸化,再加Ba(NO3)2溶液 D. 先加盐酸酸化,再加BaCl2溶液
2.已知a、b、c、d、e分别是Ca(OH)2、Ca(HCO3)2、HCl、Ba(NO3)2、Na2CO3五种物质水溶液中的一种,它们相互反应情况如下:
注:↓表不生成沉淀
↑表示生成气体
—表示无明显现象
a b c d e
c ↓ ↓ / ↑ —
b ↓ / ↓ — —
可以判断c与e分别为( )
A. Ca(HCO3)2与Ba(NO3)2 B. Ca(OH)2与Ba(NO3)2
C. Na2CO3与Ca(HCO3)2 D. HCl与Ca(OH)2
3.下列混和物可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苯和溴苯 B.乙酸乙酯与碳酸钠溶液 C.甘油和水 D.苯和三溴苯酚
4.下列除杂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灼烧法除去二氧化锰中混有的炭粉 B.用点燃法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C.将H2和O2混和气体通过赤热的CuO以除去氧气中的氢气
D.干燥H2S中的水蒸气,将混和气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
5.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2CO3和NaHCO3溶液,请加以鉴别:
(1)应选择的一种试剂是 (填标号)
A.NaOH溶液 B.甲基橙溶液 C.稀盐酸 D.澄清石灰水
(2)简述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6.现有碳酸盐矿石(主要成分为CaCO3、BaCO3)需分离出BaCO3,并尽可能除去Ca2+,为完成此分离查得有关溶解度(克/100克水)数据如下:
温度 物质 0℃ 50℃ 80℃
Ca(OH)2Ba(OH)2 0.1731.64 0.13013.1 0.004101.5
分离要求:(1)原料只有矿石、焦炭和水,不用其它化学原料;(2)Ca2+含量越低越好。下图是分离的实验步骤,在箭头上方注明反应所需条件、方法和所需的物质,在方框里写上各步产物的分子式或化学式。
矿石
1
- 1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