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西师大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22 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1822年得到剧院导演约纳斯·科林的资助,就读于斯莱厄尔瑟的一所文法学校。1829年,他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共由166篇故事组成。该作爱憎分明,热情歌颂劳动人民、赞美他们的善良和纯洁的优秀品德;无情地揭露和批判王公贵族们的愚蠢、无能、贪婪和残暴。其中较为闻名的故事有:《小人鱼》《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等。我会写左右结构僵熄蜡烛唉烛zhú左面是“火”,不要写成“犭”。 火+虫=烛词语解释热泪盈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的样子。文中意在表达小女孩见到奶奶时的喜悦心情。 小女孩激动地热泪盈眶,扑向了奶奶的怀抱。读课文,按照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 ):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小女孩的悲惨生活。第二部分( ):写通过描写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眼前产生一次次幻觉,表现出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三部分( ):写小女孩在平安夜被冻死了。 1-89-1718、19整体感知一、词语填空。又( )又( ) 各( )各( )
( )( )直叫 热泪( )( )
摇摇( )( ) 金( )( )黑冷形色嗡嗡盈 眶晃 晃灿 灿课堂演练二、组词。僵( ) 蜡( )搂( )烛( ) 熄( )
疆( ) 腊( )楼( )浊( ) 息( )僵硬边疆蜡烛腊月搂抱楼房烛光浑浊熄灭信息 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_______________,一个赤脚的小女孩在街头___________,她又冷又饿,为了取暖擦燃一根根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种种美妙的幻境,最后____________。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寒冷的大年夜叫卖火柴冻死在街头 “雪花落在她金黄色的长头发上,看上去是那么美丽……”每当读到这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形象就会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这个在安徒生笔下冻死在平安夜的可怜的孩子,曾牵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第二课时朗读1-8自然段:
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互动课堂 她的衣服又旧又破,脚上穿着一双妈妈的大拖鞋,口袋里装着许多盒火柴。她一路上不住口地叫着:“卖火柴呀,卖火柴呀!”人们都在买节日的食品和礼物,有谁会理她呢? 写出了世人的冷漠,在人来人往中,这个可怜的小姑娘的声声叫卖是多么无助啊! 这是对小女孩的外貌描写,可以看出她家境十分贫穷。 她没有卖出火柴,没有挣到钱给生病的妈妈买药。
思 考 大年夜,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家?思 考 在描述小女孩生活情况的时候,作者着重抓住了一些细节描写。从文中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1)对小女孩的鞋的描写是细节描写。小女孩脚上穿着妈妈的大拖鞋,说明她穷得连鞋都穿不起;男孩拿鞋当足球踢说明她被富人家的孩子欺负。 (2) “雪花落在她金黄色的长头发上,看上去是那么美丽,可谁也没有注意到她。”这是对小女孩头发的细节描写。说明小女孩是一位美丽的小姑娘,但是因为贫穷,又冷又饿,没有人注意到她的美丽。(3) “屋里的圣诞树多美呀,那两个孩子手里的糖果纸真漂亮。”这里的细节描写,作者运用对比的方法告诉人们,小女孩所处的社会是多么的不平等,有的人富有,有的人流浪街头。 (4) “这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正在下雪,天气冷得可怕。”这里的细节描写烘托出了小女孩的可怜与孤独。朗读9-17自然段:
看一看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火柴,在墙上擦……哧!小小的火苗冒了出来。小女孩把手放在火苗上面,小小的火光多么美丽,多么温暖呀! “终于”说明小女孩因为家中非常贫穷,她连划一根火柴取暖都很舍不得,但她实在太冷了,才抽出一根火柴来擦燃。“小小的”表示强调,可见小女孩对温暖的渴望程度。小女孩四次擦火柴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思 考 第一次看到火炉;第二次看到烤鹅和面包;第三次看到丽的圣诞树;第四次看到了奶奶。
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生活形成了强烈对比,突出表现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小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幻想呢? 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因为天气非常冷、渴望温暖而幻想到火炉。 她第二次擦燃火柴,因为非常饿、渴望吃到美味的食物而幻想到烤鹅。 她第三次擦燃火柴,因为非常痛苦,所以渴望得到欢乐,渴望得到圣诞树。 她第三次擦燃火柴,见到了奶奶。只有奶奶才百般包容、疼爱她,所以她觉得只有跟奶奶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句子品析: 这句话的意思是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 她们越飞越高,飞到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天堂里去了。 “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天堂”说明了什么?思 考 这是小女孩的幻想,说明小女孩在现实世界中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要想“没有寒冷、没有饥饿”只有离开这个冷酷无情的社会。僵——疆 熄——息
蜡——腊 烛——浊朗读最后一部分(18、19自然段):
小女孩和现实形成了对比。 这时,人们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冻死在墙角,她脸上放着光 彩,嘴角露着微笑。在她周围撒满一地的火柴梗,小手中还捏着 一根火柴。 反映出她是在幻想的幸福与欢乐中死去,与现实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再加上是节日,更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加深了人们对小女孩的同情,也表现了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假如你能遇到小女孩,你会怎么做?示例:
1.我会给她买棉衣穿,让她不在挨冻。
2.我会给她买好吃的,让她不再挨饿。
3.我会带她回到我的家,和我一起过年。
幻? 象?????? ?渴? 望?????? 现? 实
火? 炉??????? 温? 暖?????? 寒? 冷
烤? 鹅??????? 食? 物?????? 饥? 饿
圣诞树??????? 欢? 乐?????? 痛? 苦
奶? 奶??????? 幸? 福?????? 孤? 苦
?????????????????? 结构梳理卖火柴的小女孩(美好)(冷酷) 课文通过记叙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节前夜 的悲惨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 ,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 和对黑暗社会的 。主题概括被冻死在街头罪恶深切同情无比愤慨小女孩的火柴在墙上一擦就燃起来了的原因 我们现在用的火柴,必须把火柴头同火柴盒上涂着的红磷摩擦,火柴才能燃起来。但早年的火柴并不是这样的,它用黄磷和硫黄做成火柴头。黄磷的燃点很低,温度达到60摄氏度便能燃烧。这种火柴只要在表面粗糙的地方摩擦便能起火。课文中的小女孩卖的就是这种火柴。由于这种火柴不太安全,已经被现在的火柴所代替。1. 拓展延伸一、按要求写句子。1.火炉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很舒服。
改为感叹句:
2.小女孩说:“奶奶,请把我带走吧。”
改为转述句:
火炉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真舒服哇! 小女孩对奶奶说,请把她带走吧!课堂演练3.她在墙上擦着了一根火柴。
改为反问句:
改为“被”字句:
改为“把”字句: 她在难道不是在墙上擦着了火柴吗? 一根火柴被她擦着了。 她把一根火柴擦着了。二、你来当导演。 把课文改编成剧本,排练《卖火柴的小女孩》情景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