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15 大禹治水【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毒、蛇”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生字。[来源:学科网]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欣赏课文欣赏课文欣赏课文大禹是谁?禹是我国古代一位治水英雄,世世代代被后人称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初读课文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口头填空:课文写了大禹为了( ),离开家乡( )年,曾( )次路过家门都没有( )。自主识字hóng dú shé shòu shāng zāi nàn réng难兽自主识字 tuì jì xù rèn
xùn bèi huī指导识字
“洪、伤、耕”是后鼻音;
“射、兽、伤”是翘舌音。学习生字 hóng笔顺:学习生字 zāi笔顺:学习生字 nàn笔顺:学习生字 dào笔顺:学习生字 rèn笔顺:学习生字 bèi笔顺:学习生字 yè笔顺:学习生字 chǎn笔顺: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为什么要治水?(串珠问题1)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因为洪水经常泛滥。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所以必须治水。课文详解默读2—4自然段,从课文原文中用下划线画出谁治过水,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治水?(串珠问题2) 洪水给百姓带来了无数的灾难,必须治好它。当时,一个名叫鲧的人领着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他的儿子禹继续治水。过渡句这个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半句总结了上文,后半句引出下文——要治水。鲧筑坝挡水课文详解 概念: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这 个句子就是过渡句。
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答题模式:这个句子是个过渡句,总结了上文是写XXX,引出下文将要写XXX。课文详解品味一下描写大禹治水的句子,说一说大禹是个怎样的人?(串珠问题3)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说明禹离开家乡很久很久,说明他治水决心大。从“到处奔走”一词可以看出禹为了治水到处实地考察地形,一心寻求最佳治水方案,很务实的工作态度。“三次路过”而“一次也没有进门”可以看出禹为百姓做事专心致志、不辞劳苦、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课文详解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课文详解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终于退了,毒蛇猛兽被驱赶走了,人们把家重新搬了回来。大家在被水淹过的土地上耕种,农业生产渐渐恢复了,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禹,采用开通河道、疏导的办法治水。可以看出大禹治水非常成功,使得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课文详解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串珠问题4)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学了本文我知道了大禹治水的故事,我要向他学习,长大了为国家、人民做贡献。课文详解
词语积累
千山万水 千辛万苦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词语积累
千山万水 千辛万苦
千(言)万(语) 千(家)万(户)
千(军)万(马) 千(秋)万(代) 词语积累
千山万水 千辛万苦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言 语 家 户
军 马 秋 代
真 确 差 别课堂总结思考:“大禹”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何人们称他为“大禹”呢?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大”的。
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以前(
淹没( )
仔细(
察看(
带领( )
引导( )
曾经( )
安定( )从前、过去
吞没
详细、细心
观测、观察、视察
率领
诱导
已经
安宁伟大(
感激(巨大、重大
感谢、谢谢课堂练习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仔细( )
安定( )
伟大( )马虎
动荡
渺小课堂练习1、写出像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这样的词,越多越好: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千( )万( )
2、像大禹治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外找找相关资料读一读。课堂练习我会说课堂练习
课题:大禹治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毒、蛇”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8个生字。[来源:学科网]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新词,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设计
共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题设疑
1.出示大禹图片,猜猜这人是谁。
2.指名回答,介绍大禹。
3.引入课题:大禹是怎样治水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大禹治水》。
4.读完课题有何疑问?从治水起因(为什么治水)、经过(怎么治水)、结果(治水结果)提问。
二.初读课文,独立识字。
a.自由读课文,标出生字和自然段。让学生在初读中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b.指名读课文,全班纠正字音,重点指导“婚、鲧”的字音。在听读中纠正字音,培养合作精神。在独立识字中产生成就感。(师)课文中又来了一些“朋友”,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
c.出示生词。学生掌握了一些独立识字的方法,本着《大纲》中识字教学应认写分流、多认少写、字不离词的原则,我在这个环节只对重点字词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如:“息壤”的意思;“塌、牲”的字形结构;“叮嘱”的近义词;“拄”有几个兄弟?
d.(师)让我们和这些“朋友”一起回到课文中再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描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精读品读
1、 略读课文,思考: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2)找出令你感动的词 、句子谈谈
(3)重点理解: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垒起了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指导学生读课文
重点理解词语:
“才”“ 仅仅”“就”“却”
结合词语、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4)想像说话:在治水中,大禹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他是怎样克服的?发挥自己的想像,说说大禹经历的苦难。
也可以结合查找的有关大禹治水资料来谈谈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四段
2、 学习课文第五段
指名读课文
想想人们被大禹的什么精神所感动?
你想对大禹说些什么?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
3、 总结课文
大禹是敢于奉献、为人民鞠躬尽瘁的英雄。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那个蛮荒的时代,走近了大禹,知道了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故事。
2.出示大禹像:人们为了纪念禹,就把中国叫作禹域,表示这里是大禹曾经治水的地方。为了让后人记住他的丰功伟绩,还特意雕刻了一尊像。在河南省有个地方就叫禹州。传说就是因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此名。
面对大禹高大的塑像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英雄——大禹!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无私奉献的伟大英雄——大禹!
板书设计:
大 禹 治 水
上 古 英 雄 洪 水 泛 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