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4.8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2-12 11:12:46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设计
课题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说出区分两种变化的依据。
(2)知道物质的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说出区分两种性质的依据。
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
难点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以及物理变化和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区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自然界的物质在时刻发生着变化:太阳的升降、月亮的圆缺、绿叶的枯黄脱落、细胞的分裂生长及分化…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自然界变化的异同
了解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分类
讲授新课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思考与讨论1】
如课本图 4-84 所示, 灯泡点亮后,灯丝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的物质产生?
答:当灯泡点亮之后,灯丝的温度由低到高、灯丝的颜色由白色变黄到变黑,灯丝的状态又粗变细,灯丝的体积由大到小。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发现新的物质产生。
【总结】
如果物质只发生形状、温度、颜色、状态等变化,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活动探究】
1、如课本图4-85,用一根磁铁分别取吸引铁粉和铁锈,铁粉___能___(填“能”或“不能”)被吸起,铁锈____不能____(填“能”或“不能”)被吸起。
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吗?
不是
你知道铁是怎么变成铁锈的吗?
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了三氧化二铁(铁锈)
铁变成铁锈是物理变化吗?
不是,有新物质铁锈产生
2、如图4-86所示,用滴管将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黄色的氯化铁溶液中,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1) 红褐色的物质是一种新物质,还是原来这两种溶液里就有的?
在实验中产生了和原来两种溶液不一样的物质——新物质。
(2)将无色氢氧化钠溶液和黄色的氯化铁溶液混合后,所产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吗?
因为新物质红褐色沉淀的产生,所以不是物理变化
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混合:产生了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铁沉淀(红褐色物质)
在上述探究中:
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三氧化二铁(铁锈)。氢氧化钠溶液与氯化铁溶液混合,产生了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铁沉淀(红褐色物质)。这些变化与前面描述的物理变化不同,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
【总结】
我们把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称之为化学变化。
从铁生锈,氢氧化纳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还可以看出物质的颜色、状态也发生了变化。大量实验表明,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3).【思考与讨论2】
木炭未燃烧时呈黑色,在氧气中燃烧时,会呈红色甚至白色。木炭燃烧只是物理变化吗?你能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什么证据?(见视频)
回答:通过观察木炭在燃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碳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的产生,故是化学变化。
【总结】
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变色、发光发热、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这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判据主要是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的产生!
【讨论】
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不是,比如白炽灯发光,同时还发热,这是能量转化,物理变化。
产生气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不一定,把水加热会有气泡产生,那是把水中溶的氧释放出来,是物理变化
产生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不一定,物理变化中也会有气体或沉淀的形成,比如气-液-固三态的变化,给水加热也有气体生成。
综上所述: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变色、发光发热、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是物理变化通常也会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等现象,只是没有新物质生成,这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但这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化学变化:主要判据是有新物质的产生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思考与讨论3】
铁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物质。请你说说铁具有哪些性质,这些性质中,哪些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哪些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回答:在物质的多种性质中,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等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这些性质叫做物理性质。物质的有些性质,如铁会生锈、氢氧化钠能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木炭能燃烧(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等,这些性质只能在物质的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叫做化学性质。
【总结】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之为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硬度、延展性、导热性、导电性等。
物质只在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之为化学性质。
如:铁会生锈、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能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性质,碳具有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性质
5).【易错问题】
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有何区别?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变化过程。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硬度、延展性、导热性等。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用来描述物质本身的性能。(表述物质性质的语句中通常有能、易、难、会、可以、具有等词语.)
如:铁会生锈、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能和氯化铁溶液反应的化学性质,碳具有和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性质
师生互动,完成新课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指出灯丝在通电之后,白炽灯中灯丝的变化。
教师带工具,请同学做磁铁对铁粉和铁锈的吸引,其他学生观察
给出结论两种溶液混合之后产生了红褐色物质,提问同学这种反应中是否产生新物质
组织同学观看视频,并让同学们踊跃的给出自己在视频中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上边课程的学习,提问同学,教师引导让同学回答
教师引导,师生互动
教师总结,学生记录笔记
新课教授
引出物质的一些物理变化
引出铁及铁锈是两种不同物质,但是是铁暴露在空气中生成了铁锈
引出某些物质的化学变化
加深化学变化概念
得到化学变化的重要判据
引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总结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区别
课堂小结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学生记笔记
新课知识点总结
板书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学生记笔记
指导学生了解本节课重难点
课后作业
课本P161. 1,2,3
由学生自主完成,并上交
加强巩固本节课学习内容
第四章 第8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课一练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
变化时物体的形状是否改变 B. 变化时是否生成新的物质
变化时是否有光和热产生 D. 变化时物体的状态是否变化
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白玉为床,金做马 B.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018年4月,中国制造并批量生产世界“最薄玻璃”厚度仅有0.12毫米,堪比A4纸厚度,轿车撞不碎,不怕风吹雨淋,稳定性好。下列性质不属于玻璃的物理性质的是( )
A. 透光性强 B. 稳定性好 C. 强度很大 D. 机械性能好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可用作助燃剂 B. 食盐溶液可用于杀菌 C.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 熟石灰改良碱性土壤
石墨烯由一层碳原子组成,它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的熔点超过3 000 ℃,它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导热性等属性。可以预见,石墨烯未来的应用将相当广阔。根据石墨烯的属性,你认为石墨烯不能用来制成( )
A. 熔断器中的保险丝 B. 汤锅 C. 高压输电线 D. 隧道掘进机的钻头
最新型客机波音787的“电子窗帘”用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按钮随意改变透明状态的调光玻璃。使用“电子窗帘”时,发生变化的是( )
A. 质量 B. 硬度 C. 比热容 D. 透光度
浙江大学制造出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超轻物质,其内部像海绵一样多孔隙,故名“碳海绵”.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亊件,处理时,先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再通过挤压,将碳海绵内的原油进行回收.此过程没有应用到下列“碳海绵”性质中的( )
A. 保温性能好 B. 密度很小,能浮于海面上 C. 能吸油但不吸水 D. 易被压缩
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为气态物质,这种变化属于( )
A. ?化学变化 B.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 ?物理变化 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下列现象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
削皮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色
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
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食醋和酱油
向生锈铁锁的钥匙孔中加入铅笔芯粉末,使铁锁更容易打开
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实验现象( )
发出耀眼的白光 B. 放出大量的热
C 镁条卷缩变短 D 生成白色粉末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11.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水能结成冰,水在加热时能变成水蒸气,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有一位同学把一块金属钠投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又有一位同学将冰块投入水中,冰块就逐渐变小了。请从中找出:
(1)水的一种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的一个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的化学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物质的可燃性、腐蚀性、毒性、氧化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14. 下表是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盐的说明:
配料
含碘量
保质期
氯化钠、碘酸钾
20mg~40mg/kg
18个月
储藏指南
食用方法
避热避光、密封
无常时间炖炒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加碘盐通常的颜色和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
由使用方法和储藏指南可推测加碘盐在受热时_____(“易”或“不易”)分解,这是它______性质。
15. 1860年,英国科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这种金属作了以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这一小块金属投入水中,与水剧烈反应。钠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的声音,并立刻熔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的小球,并且逐步缩小,最后完全消失。”根据戴维的叙述,你认为这种金属有哪些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参考答案
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
1、【答案】B
【解析】【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的物质的生成。
2、【答案】C
【解析】【分析】
A项诗句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B项描述雪花飞舞的景象,是水的状态改变;D项风吹花落并没有生成新物质,只有C项草木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
3、【答案】B
【解析】【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解答】
A.透光性强,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稳定性好,不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符合题意;
C.强度很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机械性能好,不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
A.氧气具有助燃性,但本身不可以燃烧,可作助燃剂,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食盐溶液能够杀菌,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干冰易升华吸热,使水蒸汽液化成水,可用于人工降雨,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熟石灰具有弱碱性,能够改良酸性土壤,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5、【答案】A
【解析】【分析】
此题通过告诉石墨烯的一些物理特性,考查了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很有实际意义。
根据石墨烯的导热性、导电性、熔点高、硬度大几个特点结合选项进行分析。
【解答】
A.石墨烯的熔点超过3000℃,所以不能做保险丝,A符合题意; B.石墨烯薄、坚硬,导热性好,可以做家里烹饪用的汤锅,B不符合题意; C.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所以可以用来制成高压输电用的导线,C不符合题意; D.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所以可以做隧道掘进机的钻头,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D
【解析】【分析】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物理属性,不同的物理属性具有不同的实际应用。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硬度、弹性、导热性、导电性、透光性、比热容等,不同的物理属性反映不同的物理特征。
【解答】
“电子窗帘”用的是一种可以通过按钮随意改变透明状态的调光玻璃,所以使用“电子窗帘”时,发生变化的是透光性。
故选D。
7、【答案】A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物质的基本属性,重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真阅读所给材料,结合各个选项中“碳海绵”性质,利用排除法分析判断。
【解答】
根据碳海绵“内部像海绵一样多孔隙”可知其易被压缩; 根据碳海绵是一种由碳元素组成的超轻物质,其内部像海绵一样多孔隙,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等,可知其密度很小,能浮于海面上; 根据碳海绵可用于处理海上原油泄漏亊件,处理时,先用它吸收浮在水面上的原油,再通过挤压,将碳海绵内的原油进行回收;可知其能吸油但不吸水; 综上分析可知,此过程没有应用到“碳海绵”保温性能好的性质,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故选A。
8、【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知识点,根据两种变化的特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
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例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属于化学变化,冰受热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削皮的苹果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食醋和酱油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向生锈铁锁的钥匙孔中加入铅笔芯粉末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难度较容易,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主要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只有D项有新物质生成,
故选D.
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
11、【答案】
(1)通电条件下等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2)冰块投入水中,冰块就逐渐变小了;(3)金属钠放入水中,发现有气泡冒出。
12、 【答案】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13、 【答案】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14、【答案】
白色;固态;易;化学性质。
15、【答案】
质软;溶点低;银白色;密度小。

课件20张PPT。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
第8节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科学 七年级上 浙教版新知导入自然界的物质在时刻发生着变化:太阳的升降
月亮的圆缺
绿叶的枯黄脱落
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共同之处是都具有周期性的变化那么我们如何区分他们的不同之处呢?新知讲解【思考与讨论】如课本图 4-84 所示, 灯泡点亮后,灯丝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过程中有无新的物质产生? 图 4-84 灯泡通电后的变化 灯丝温度:
灯丝颜色:
灯丝状态:
灯丝体积:由冷变热由白色变黄直到变黑由粗变细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现产生新的物质由大变小新知讲解物理变化颜色变化状态变化温度变化形状变化。。。。。。如果物质只发生形状、温度、颜色、状态等变化,
而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1cnjy.com新知讲解【活动探究】(1)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吗?(2)你知道铁是怎么变成铁锈的吗?(3)铁变成铁锈是物理变化吗?1.如课本图4-85,用一根磁铁分别取吸引铁粉和铁锈,铁粉________(填“能”或“不能”)被吸起,铁锈________(填“能”或“不能”)被吸起。能不能不是铁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三氧化二铁(铁锈)不是,有新物质铁锈产生新知讲解无色氢氧化钠溶液黄色的氯化铁溶液红褐色的物质是一种新物质,还是原来这两种溶液里就有的?将无色氢氧化钠溶液和黄色的氯化铁溶液混合后,所产生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吗?2.如图4-86所示,用滴管将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黄色的氯化铁溶液中,将会出现什么现象?因为新物质红褐色沉淀的产生,
所以不是物理变化在实验中产生了和原来两种溶液不
一样的物质——新物质新知讲解 这些变化与前面描述的物理变化不同,因为它们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我们把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称之为化学变化。从铁生锈,氢氧化纳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反应还可以看出物质的颜色、状态也发生了变化。(颜色变化、状态变化是属于物理变化)从以上现象得到:大量实验表明,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新知讲解【思考与讨论】木炭未燃烧时呈黑色,在氧气中燃烧时,会呈红色甚至白色。木炭燃烧只是物理变化吗?你能为自己的观点提供什么证据?(见视频) 木炭在燃烧的过程中,碳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的产生,故是化学变化。新知讲解1、发光发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2、产生气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3、产生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不是,比如白炽灯发光,同时还发热,这是能量转化,物理变化。不一定,把水加热会有气泡产生,那是把水中溶的氧释放出来,是物理变化不一定,物理变化中也会有气体或沉淀的形成,比如气-液-固三态的变化,给水加热也有气体生成。新知讲解【结论】综上所述: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变色、发光发热、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是物理变化通常也会伴有发光(电灯)、放热(摩擦)等现象,只是没有新物质生成,这是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但这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化学变化:主要判据是有新物质的产生!新知讲解自然界中每种物质都具有多种性质,为了便于认识各种性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需要对它们进行区分。 物质变化有无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结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志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新知讲解【思考与讨论】铁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物质。请你说说铁具有哪些性质,这些性质中,哪些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哪些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银白色固体熔点、沸点质软能被磁铁吸引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铁会生锈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只有在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新知讲解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之为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硬度、延展性、
导热性、导电性等。物质只在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之为化学性质。如:铁会生锈、氢氧化钠溶液具有能和氯化铁溶
液反应的化学性质,碳具有和氧气发生反应
的化学性质课外拓展2.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用来描述物质本身的性能。
(表述物质性质的语句中通常有能、易、难、会、可以、具有等词语.)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变化过程。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有何区别?例如:物质的状态变化、颜色变化、是否发光发热、
有无新物质的产生等等。例如:物质有状态变化、颜色变化、发光发热等物
理性质有新物质产生等的化学性质。课堂练习下列描述中哪个是物理变化,哪个是物理性质、哪个是化
学变化,哪个是化学性质?1、常压下,水在100℃时能沸腾。
2、酒精点燃可以燃烧。
3、水受热后沸腾变成水蒸气。
4、酒精点燃后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5、木棒受力折断
6、铜绿受热时会分解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课堂总结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课堂总结物质变化有无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质性质是否需要化学
变化体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作业布置课本P161. 1,2,3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