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重要金属[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几种重要金属[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6-04-03 11: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几种重要的金属(第一节 镁和铝)》的说课稿
灵宝三高 杨银枝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金属及其化合物是无机化学中很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镁和铝是较活泼金属的代表,在教材编排顺序中,位于碱金属之后,铁之前,对其它元素性质的了解和掌握有很重要的作用。巩固前面学习的元素周期律、金属活动性顺序、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本节中铝的化学性质是高考的一个热点,因此我们更应重视。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依据以及本节课时应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了解金属的通性;
2 使学生了解镁和铝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
3 使学生掌握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2) 能力培养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断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3) 德育目标
1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大胆心细的实验习惯,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
2 使学生养成用辨证的理论观察、分析事物和现象的习惯。
3、教学重点: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4、教学难点: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铝热反应。
二、教学方法:
(1) 运用周期律知识讨论推断镁和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在工农业生产上的用途;
(2) 用“实验探究法”的方法归纳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复习巩固前面学过的元素周期律、金属活动顺序、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使这些比较分散、繁杂、要求不一的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利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结构推断其性质,如:镁、铝与酸反应,镁、铝与水的反应,这是元素周期律部分知识的运用,同时本教材采用的是实验探究法来探究铝与碱的反应,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铝与氧化铁的铝热反应发生的条件,使学生直观的认识镁铝的性质,加深了印象也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有强烈的欲望去探究镁、铝的性质,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过程
1、 由生活中接触到的镁、铝来总结镁和铝的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理论推测和实验探究学习;
(1) 理论推测: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它的原子结构特征来进行理论推测,引导学生横向分析Mg、Al、Si三种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但最外层电子数不等,Mg是金属元素, Si是非金属元素,而Al介于Mg和Si之间,纵向分析,B、Al、Ga三种元素原子都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但电子层数不等,B是非金属元素,Ga是金属元素,Al介于B和Ga之间,由此推测Al的两性。
1 实验探究
2 铝与酸碱的反应探究铝的两性;
3 镁、铝与酸反应时,由氧化性酸与非氧化性酸中现象不同来巩固前面学习的浓H2SO4、浓HNO3及铝的钝化等概念;
4 Mg与CO2反应时,CO2要收集满,镁条要稍长一些并由瓶口逐渐深入到瓶底,使其充分反应,探究知Mg具有强还原性和CO2不支持燃烧是相对的,学生练习Mg与SO2的反应,进一步加强Mg与CO2反应;
5 铝热反应要使用没有被氧化的铝粉,氧化铁粉末要烘干,氧化铁粉和铝粉的质量比为3:1,混合要均匀。KClO3作为引燃剂,纸漏斗必须用水湿润,注意安全,实验装置不宜离人太近,来探究Al的强还原性,联系工业生产中用于焊接钢轨等,师生共同完成方程式的书写,来复习回顾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学生练习Al与MnO2的反应,从而巩固和练习这一重要反应,强化Al具有强还原性。
3、 小结:Ⅰ 金属的物理性质;
Ⅱ 镁铝的物理性质;
Ⅲ 镁铝的化学性质:
⑴跟非金属反应;
⑵跟酸反应:①跟非氧化性酸反应;②跟氧化性酸反应(如浓H2SO4、浓HNO3);
⑶铝与碱的反应;
⑷跟某些氧化物反应。
五、练习、巩固、作业布置阶段。
[练习]1、两份铝屑,第一份与盐酸反应,第二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体积比为1:2,则第一份与第二份铝屑的质量比为( )
A、1:1 B、1:2 C、1:3 D、2:1
2、能说明镁比铝还原性强的事实是( )
A、 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铝少
B、 镁能在空气中燃烧而铝不能
C、 镁遇冷浓HNO3和浓H2SO4不钝化,而铝钝化
D、 铝的硬度、延展性、熔点镁大、好、高
3、课本85页一、1、2 二、第86页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