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岳麓版本历史九年级《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课题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单元 八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
学习 目标 了解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和根本原因、表现、特点、危害性,以及因经济危机而带来的持续影响; 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和根本特点;总结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的经验教训。
重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和根本特点。
难点 经济危机爆发的背景和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美国采煤工人的女儿和她母亲的对话》。 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看似矛盾的现象发生? 学生回答 以寓言的方式接示经济危机的原因。
讲授新课 展示图片,介绍一战后美国的繁荣。 展示材料,提问: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播放视频《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介绍经济危机爆发的过程。展示图片,归纳危机的表现。展示材料,让学生回答后面的问题。展示图例,讲述为什么会生产过剩? 归纳经济危机的原因。归纳经济危机的特点。 展示地图,提问:为什么经济危机会迅速蔓延并演变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展示材料,提问:阅读材料,谈一谈这场经济危机产生了什么影响?展示漫画,介绍人民普遍对胡佛总统不满。展示图片,介绍富兰克林的特征。 介绍罗斯福与胡佛不同的政治观点。播放视频《罗斯福新政》。 展示材料,回答后面两个问题。介绍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归纳新政的作用。展示材料,提问: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分析出罗斯福新政有何作用?讲述新政的局限性。 学生回答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自由放任带来的无序。 大萧条。 介绍世界全球化。 间接导致二战。 部分借鉴苏联的做法。
课堂小结 从经济的虚假繁荣到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经济的发展不能自由放任,也不能像前苏联一样高度集中。要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结合本国国情的历史条件,我国的改革应该吸取罗斯福新政的经验教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新知导入
为什么会有这样看似矛盾的现象发生?
美国采煤工人的女儿和她母亲的对话:
女儿:妈妈,这么冷的天, 母亲:因为没有煤炭。
为什么我们家不生火取暖?
女儿:为什么没有煤炭呢? 母亲:没有钱买。
女儿:为什么没有钱呢? 母亲:你爸爸失业了。
女儿:那为什么失业呢? 母亲:煤炭生产太多了,卖不出去。
新知讲解
战后美国的繁荣
1924年--1929年(短暂)
表现:
1、经济高速发展
2、物质财富增加
美国第30任总统柯立芝
材料一:
材料二:
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了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美国国民收入分配严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繁荣掩盖不住社会矛盾和不公。
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播放视频《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暴跌。
华尔街"黑色星期四"
经济危机爆发标志
股市暴跌
银行倒闭
国际贸易减少
工农业破产
失业率奇高
图一 1930年美国银行前的挤兑人群
图三 卖车,价格降到100美元
图四 农场主销毁“过剩”牛奶
图二 失业的人群
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
危机的表现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产品积压
失业率高、人民困苦
生产
消费
无调控
盲目生产
分配不均
百姓贫困
>
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由于缺乏调控导致
为什么会生产过剩?
供
求
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制度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工人
工资
水平低
生产
消费
生产相对过剩
(实质)
商品数量猛增
消费能力低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私有制
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
(根本原因)
材料1:从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了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并影响到所有的经济部门。
材料3: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减少了36%,失业工人3000多万,几百万农民破产,上万家银行倒闭。
材料2:一般的经济危机持续一年最多不过两年,而30年代初的危机持续了长达4年之久,有的国家甚至更长一点。
波及范围特别广
破坏性特别大
持续时间特别长
经济危机的特点
20世纪初,世界基本形成了一个整体,世界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联系紧密。
结合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讨论:为什么经济危机会迅速蔓延并演变成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阅读材料,谈一谈这场经济危机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一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
材料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纷纷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他们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实行货币贬值,让本国商品打入别国市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方法繁荣
愤怒的工人砸碎工厂的玻璃
纳粹独裁希特勒在发表演讲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遭巨大破坏
国际关系:提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进一步恶化了国际关系。
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政府纷纷寻找摆脱危机的办法。
危机的影响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46.2% 40.6% 28.4% 16.5%
20世纪30年代,美国
《名利场》杂志的漫画,
画中把"山姆大叔"
描绘成受到小矮人
攻击的格利佛。
资本家倾倒牛奶
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他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1933-1945);
他是继华盛顿、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
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胡佛( 饥饿总统)
罗斯福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1575万票—2280万票
播放视频《罗斯福新政》
阅读材料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1、“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指的是什么?
2、“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制度的新应用”这句话的实质是什么?
------ 罗 斯 福
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新政药方
社会症状
积极效果
刺激消费生产 稳定社会秩序
失业人数激增
兴办公共工程,实行社会救济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工商企业破产
美国生产恢复柱状图
美国失业率下降图
新政的作用
美国经济得到恢复
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得到加强
材料
二战后,英国实施国家干预政策……
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
1949年,德国总理阿登纳……建立介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之间的“社会市场经济”。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
增强了国家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思考: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分析出罗斯福新政有何作用?
2008年金融危机
二战后,美国又发生了8次经济危机。
思考:罗斯福新政最终消除经济危机了
吗?为什么?
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课堂练习
C
B
1、罗斯福新政中,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属于:( )
A.整顿金融 B.调整农业
C.公共工程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2、新政较以往的资本主义改革,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
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B.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D.彻底否定前任政府奉行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3、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 )
A.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用提高国家垄断程度的办法来消除经济危机
C.在保护资本家利益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扩大国营经济成分
A
拓展提高
五年计划(1928-1932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你结合材料,分析西方国家对苏联由“怀疑”到“模仿”的原因。
①西方对苏联产生“怀疑”,是因为苏联是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模式有别于资方资本主义模式。
③苏联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严重经济危机。
课堂总结
从经济的虚假繁荣到经济大危机的爆发,经济的发展不能自由放任,也不能像前苏联一样高度集中。要正确处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结合本国国情的历史条件,我国的改革应该吸取罗斯福新政的经验教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板书设计
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背景
措施
整顿金融
调整工业
调整农业
以工代赈
社会福利
经济大危机
影响
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经济大危机
原因
表现和特点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作业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