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实验中学高二化学会考复习资料 学生版
高二第二章 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05年5月
课前预习题
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化学反应速率:(1)v = △C / t mol/(L·min) -1或mol·(L·S)-1
(2)对于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可能不相同,但其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化学反应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比。
如对:mA + nB
pC + qD
有:υ A、∶υ B、∶υ C、∶υ D、=m∶n∶p∶q
(3)影响因素:C、P、T、催化剂、固体颗粒大小等
①浓度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 (固体不能改变其浓度)
②温度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 (注意: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
③压强 :增大压强(减小体积),反应速率
④催化剂: 反应速率;(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同倍数改变)
练习1、将A与B的混合气体10 mol放入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内,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3B(g)
C(g)+2D(g),经过4min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气体总物质的量为8mol, 则以各气体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正确的是( )
A.v(A)=0.050mol·L-1·min-1 B.v(B)=0.150 mol·L-1·min-1
C.v(C)=0.125 mol·L-1·min-1 D.v(D)=0.250 mol·L-1·min-1
练习2、对于反应N2+O2
2NO,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哪些条件能加快该反应的速( )
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 B.体积不变充入N2使压强增大
C.体积不变充入He使压强增大 D.压强不变充入N2使体积增大
(1)化学平衡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等 动 定 变
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动——动态平衡;
定——各物质含量保持不变; 变——条件改变,平衡移动。
(3)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V正=V逆 (任何一种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其消耗速率)
②各成分含量保持不变
a 混合气体的总压 总体积 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不适用于前后无体积变化的反应)
b 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物质的量浓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4)化学平衡的移动:
勒沙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某一条件,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①浓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 生成物浓度,平衡向 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或 生成物浓度,平衡向 移动.
②温度: 升温,平衡向 方向移动; 降温,平衡向 方向移动.
③压强: 加压,平衡向气体体积 方向移动;
减压,平衡向气体体积 方向移动.
④催化剂: 对化学平衡 ,但能缩短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
3、化学平衡计算的基本模式——平衡“三步曲”
例: mA + nB
pC + qD
起始: a b 0 0
转化 :mx nx px qx
平衡: a-mx b-nx px qx
注意①转化量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成比例;
②这里a、b可指 物质的量、浓度、体积等。
③对反应物:平 = 始—转 对生成物:平 = 始 + 转
练习3、在一定T下,反应A2(g) +B2(g)
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 AB
B、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的同时生成n mol B2
C、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2的同时生成n mol B2
D、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练习4、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达到化学平衡:2HI(g) H2(g) + I2(g)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1)如果升高温度,平衡混合物的颜色 。
(2)如果加入一定量的H2,平衡 移动。
(3)如果使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平衡 移动。
练习5、化学反应2A + B
2C达到化学平衡时,根据以下条件各选择正确的选项填空。
(1)升高温度时,C的量增加,则此反应 。
①是放热反应;②是吸热反应;③没有显著的热量变化;④原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
(2)如果A、B、C都是气体,达到平衡时减小压强,那么 。
①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平衡不移动;
③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④C的浓度会增大。
二、电离平衡
1、电离平衡
⑴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⑵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属于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部分分子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弱酸弱碱 和水属于弱电解质
练习6、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
①NaC1 ②HC1 ③NaOH ④CH4 ⑤NH3 ⑥H2O ⑦Cu ⑧CH3COOH ⑨ NH3·H2O ⑩C 11. P 12. C12 13.H2S 14.HC1O 15.C12H22O11
⑶电离平衡--在一定条件(如温度、浓度)下,当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重新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各微粒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就叫电离平衡状态,简称电离平衡。
⑷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内因(电解质本身的强弱)和外因(c、T) 影响规律同化学平衡。电离过程都是吸热的。
2.水和电离和溶液的PH
通常情况下:PH=7 c(H+) =c(OH—) 溶液呈 性
当c(H+) 10—7mol/L PH 7 溶液呈酸性
当c(H+) 10—7mol/L PH 7 溶液呈中性
当c(H+) 10—7mol/L PH 7 溶液呈碱性
练习7、在25℃时,纯水中c(H+)·c(OH-) = ;在酸性溶液中,c(H+) 10-7mol/L(填>、<或=,下同),pH ;在碱性溶液中,c(H+) 10-7mol/L, pH ;
在中性溶液中,c(H+) 10-7mol/L,pH 。
三、盐类的水解 (定义 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影响因素 水解的规律 水解规律的应用)
1、盐类的水解---在溶液中,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盐类的水解可以看作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故其逆反应盐类的水解反应是吸热反应。
2、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由于盐类的水解一般比较微弱,不能完全水解,故书写盐类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时,一般用可逆符号。
练习8、下列微粒中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F- B、Fe2+ C、S2- D、K+ E、C1O- F、CO32- G、HCO3- H、HS-
I、PO43- J、HPO42- K、H2PO4- L、CH3COO- M、SO32- N、HSO3- O、Fe3+
P、Cu2+ Q、A13+ R、HSO4- S、H+ T、OH- U、C1- V、Br-
练习9、实验室中为了配制澄清的FeC13溶液,抑制Fe3+的水解,一般是将FeC13溶于少量
中,然后加水稀释到适当浓度。 (FeC13+3H2O
Fe(OH)3+3HC1 or Fe3++3H2O
Fe(OH)3+3H+)
若是要得到澄清的A12(SO4)3、Cu(NO3)2 SnC12等溶液,在配制时分别应加入什么试剂?
5、酸碱中和滴定 (以用0.1mol·L-1的HC1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为例。)
⑴原理:n(H+)=n(OH-)
c(NaOH)=
⑵操作步骤:
①准备:检查酸碱式滴定管是否漏水→洗涤→润洗→装溶液→排气泡→调整液面→读数 向洗净的锥形瓶中准确加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并加入几滴酚酞试液作指示剂。
②滴定 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作背衬→ 左手无名指和小指弯向手心,其余三指控制活塞,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当滴下最后一滴溶液时,溶液突然由淡红色无色即达滴定终点→ 记下读数→ 重复操作2至3次。
③计算 取三次滴定所消耗盐酸体积的平均值→代入公式进行计算。
练习10、在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H3COOH
H+ + CH3COO-
向该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aOH、HCl和CH3COONa溶液后,对上述平衡各有什么影响,将答案填入下表。
加入的物质 少量NaOH溶液 少量HCl溶液 少量CH3COONa溶液
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高二( )班 姓名 座号
第 4 页(大良实验中学会考复习)
第 3 页(大良实验中学会考复习)
第 2 页(大良实验中学会考复习)
第 1 页(大良实验中学会考复习)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