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广东省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
经验交流会材料推荐表
东莞 市 莞城 县(区)
项目名称 选修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全章整体教学设计 论文或教学设计或录像课 教学设计 所用教材版本 选修3
作者姓名 年龄 性别 职称 职务 工作单位 邮编
刘国强 30 男 中一 东莞市第一中学 523000
办公电话 住宅电话或手机 E-mail 单位网址 毕业院校
0769-22662099-832 13662890106 liu96091126@ www. 广州师范学院
作者说明 是否同意出版或放入网络资源库? 是 作者签名:
项目主要特点介绍 本章整体教学设计忠实于教材来编写。主要着眼于教材整体分析(包括该章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内容体系、重难点分析以及学法指导);教学目标(含全章教学目标,以及细化的小节教学目标)、实施策略(包括课时安排、“活动与探究”项目实施安排、教学评价(纸笔、表现性评价)的设计)。该设计以新课程标准为准绳,对整章教学做出全面、精心的策划,编写得较实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可操作性强,对该章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值得被各中学借鉴、推广。
单位推荐意见 ( 公章)
市县区教研室推荐意见 推荐人: ( 公章)
省评选意见
材料和推荐表(包括文本和电子文本,优质课光盘,教学中使用的ppt演示文稿等)于2006年3月20日前寄交省教研室王益群同志收。地址:广州市广卫路14号,邮编:510035,电话:020-83196929, 13802915326,电子文本直接发到电子信箱gdhx_100@2006广东省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
经验交流会材料推荐表
东莞市
项目名称 《金属晶体》教学设计 论文或教学设计或录像课 教学设计 所用教材版本 人教版(选修3)
作者姓名 年龄 性别 职称 职务 工作单位 邮编
余佳哲 25 女 中二 东莞市第一中学 523000
办公电话 住宅电话或手机 E-mail 单位网址 毕业院校
0769-22662099转832 0769-2258868013798877817 yjz230@ —— 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说明 是否同意出版或放入网络资源库? 是 作者签名:余佳哲
项目主要特点介绍 1、本设计主脉清晰,重点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兜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从学生身边的实物入手,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3、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本节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很强,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善于设疑,采用启发引导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外,还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之后,对其结果进行解说和答辩,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表达、应变能力。4、课内外设置学生反思与评价环节。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后让各自进行反思,交流成功的做法和不足之处,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反思中使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5.整节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良好。
单位推荐意见 ( 公章)
市县区教研室推荐意见 推荐人: ( 公章)
省评选意见
材料和推荐表(包括文本和电子文本,优质课光盘,教学中使用的ppt演示文稿等)于2006年3月20日前寄交省教研室王益群同志收。地址:广州市广卫路14号,邮编:510035,电话:020-83196929, 13802915326,电子文本直接发到电子信箱gdhx_100@(共19张PPT)
金属晶体
东莞市第一中学 余佳哲
E-mail:yjz230@
《金属晶体》 东莞一中 余佳哲
我是不是很亮丽?
讨论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晶体》 东莞一中 余佳哲
容易导电
导热
有延展性
有金属光泽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晶体》 东莞一中 余佳哲
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有着不同的物理性质特点,且分别由它们的晶体结构所决定,那金属为什么有这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呢?
分组讨论金属有怎样类似的结构
《金属晶体》 东莞一中 余佳哲
金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金属晶体》 东莞一中 余佳哲
金属中由于金属原子的
外层电子比较少,金属原子容
易失去外层电子变成金属离子,
在金属内部结构中,实际上按
一定规律紧密堆积的是带正电
荷的金属阳离子。
各小组发表讨论后的看法
《金属晶体》 东莞一中 余佳哲
思考:
同是带正电荷的金属阳离子本应相互排斥, 为何还可以紧密地堆积在一起呢?电子到哪里去了呢?
分析:
带负电的电子在金属阳离子之间自由运动。在金属晶体里,自由电子不专属于某几个特定的金属离子,它们几乎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晶体中并被许多金属离子所共有——“电子气理论”
《金属晶体》 东莞一中 余佳哲
二、金属晶体结构
金属晶体:通过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
间的较强作用形成的单质晶体。
构成金属晶体的粒子有哪些?
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力就是金属键金属键强弱判断:阳离子所带电荷多、半径小-金属键强,熔沸点高。
组成粒子: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作用力:金属离子自由电子之间的
较强作用——金属键
金属键强弱判断:阳离子所带电荷多、
半径小——金属键强,
熔沸点高
金属键的本质——“电子气理论”
《金属晶体》 东莞一中 余佳哲
金属晶体的结构与其性质有哪些内在联系呢?
三、金属晶体的结构与金属性质的内在联系
1.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导电性的关系
①金属为什么易导电?
②金属导电与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导电、电解质溶
液导电有什么不同?
2.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的导热性的关系
金属为什么易导热?
①金属晶体导热过程中粒子运动情况如何?
②这些粒子通过什么方式传递热量?
③热量传递方向及最后整个金属晶体温度高低情况
怎样?
3.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的延展性的关系
金属为什么有延展性?
金属键在金属延展过程中是否发生断裂?
《金属晶体》 东莞一中 余佳哲
【活动】分成三组,围绕以上问题进行讨论 ,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和讨论的结果整理成文,小组推选一代表准备解说,与其他同学交流
《金属晶体》 东莞一中 余佳哲
学生代表一
提出疑问
组员补充
【老师综合归纳分析】
(1)在金属晶体中,存在着许多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的运动是没有一定方向的,但在外加电场的条件下自由电子就会发生定向运动,因而形成电流,所以金属容易导电。
(2)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导电、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粒子是自由移动的离子,而金属晶体的导电粒子是自由电子
《金属晶体》 东莞一中 余佳哲
学生代表二
提出疑问
组员补充
【老师综合归纳分析】
自由电子在运动时经常与金属离子碰撞,引起两者能量的交换。当金属某部分受热时,那个区域里的自由电子能量增加,运动速度加快,通过碰撞,把能量传给金属离子。
《金属晶体》 东莞一中 余佳哲
学生代表三
总结
组员补充
【老师结合多媒体和教材图3-21综合归纳分析】
原子晶体受外力作用时,原子间的位移必然导致共价键的断裂,因而难以锻压成型,无延展性,而金属晶体中由于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没有方向性,各原子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以后,仍可保持这种相互作用,因而即使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也不易断裂。
《金属晶体》 东莞一中 余佳哲
反思:
在讨论和查阅资料过程中,你有哪些创新的想法?有哪些优良的表现?有什么不足?
《金属晶体》 东莞一中 余佳哲
1.金属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
2.把刚学过的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进行比较
作用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构成离子的
作用力
硬度
熔沸点
导电性
总结
填写表格
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
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碰撞传递热量
晶体中各原子层发生相对滑动仍保持相互作用
分子
原子
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
范德华力
共价键
金属键
较小
很大
较大
低
很高
差别较大
熔融态不导电
不导电
良好
《金属晶体》 东莞一中 余佳哲
作业 :
习题P80 1、2、3、4、5选修3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章教学设计
东莞市第一中学 刘国强
一、本章教材体现的课标内容
1、主题: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了解晶胞的概念,会计算晶胞中原子占有个数,并由此推导出晶体的化学式。
2、主题: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主题:第三节 金属晶体
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知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区别。
4、主题:第四节 离子晶体
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知道离子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的区别。
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二、本章教材整体分析
(1) 教材地位
本单元知识是在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以及化学键等知识的基础上介绍的,是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知识的延伸和提高;本单元知识围绕晶体作了详尽的介绍,晶体与玻璃体的不同,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离子晶体,从构成晶体的微粒、晶胞、微粒间的作用力,熔沸点比较等物理性质做了比较,结合许多彩图及详尽的事例,对四大晶体做了阐述;同时,本单元结合数学立体几何知识,充分认识和挖掘典型晶胞的结构,去形象、直观地认识四种晶体,在学习本单元知识时,应多联系生活中的晶体化学,去感受生活中的晶体美,去感受环境生命科学、材料中的晶体知识。
“本章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晶体结构和性质,作为本书的结尾章,与前两章一起构成“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三位一体的“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基本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结合前两章已学过的有关物质结构知识,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物质的结构及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内容体系
本单元知识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节简单介绍晶体的常识,区别晶体与非晶体,认识什么是晶胞:第二部分分为三节内容,第二节“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分别介绍了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特征及晶体特性,在陈述分子晶体的结构特征时,以干冰为例,介绍了如果分子晶体中分子问作用力只是范德华力时,分子晶体具有分子密堆积特征;同时,教科书以冰为例,介绍了冰晶体里由于存在氢键而使冰晶体的结构具有其特殊性。在第三节“金属晶体”中,首先从“电子气理论”介绍了金属键及金属晶体的特性,然后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了金属晶体的四种基本堆积模式。在第四节“离子晶体”中,由于学生已学过离子键的概念,教科书直接给出了NaCl和CsCl两种典型离子晶体的晶胞,然后通过“科学探究”讨论了NaCl和CsCl两种晶体的结构;教科书还通过例子重点讨论了影响离子晶体结构的几何因素和电荷因素,而对键性因素不作要求。晶格能是反映离子晶体中离子键强弱的重要数据,教科书通过表格形式列举了某些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以及晶格能的大小与离子晶体的性质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
1、晶体结构模型。
2、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四)方法指导
1、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章内容跟前面所学的化学键有密切的联系。注意运用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范德华力和氢键的有关知识来分析解释四种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2、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四种晶体的概念及性质,互相比较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注意知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
3、对于晶体的类型,重点讲透四种晶体的概念、相互作用及重要物理性质,运用化学键的知识解释晶体的有关物理性质,运用晶体的性质来判断晶体类型,根据晶体类型来判断晶体的熔沸点等。
4、注意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数学的几何知识分析解决有关晶体结构知识。
三、本章教学目标
(一)全章总目标:
1、了解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特征,能以典型的物质为例描述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能列举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简单立方堆积、钾型、镁型和铜型。
3、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了解离子晶体的特征;了解晶格能的应用,知道晶格能的大小可以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4、知道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的结构粒子、粒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5、在晶体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并了解研究晶体结构的基本方法;敢于质疑,勤于思索,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
(2) 各小节教学目标: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知识与技能】1、从认识一般固体出发,重点了解晶体的基本特征、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晶体的一般物理性质。2、晶体形成的途径及特性。3、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4、晶胞的概念。5、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与生活、生产、科技相联系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
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知识与技能】1、理解范德华力、键的实质2、了解范德华力与氢键关系3、了解范德华力、氢键与化学键的关系4、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物质熔沸点变化的原因5、会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晶体类型6、会区分范德华力、化学键与氢键7、知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特点8、了解常见的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结构特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发散思维和立体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2、培养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培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
第三节 金属晶体 【知识与技能】1、掌握金属键的概念。2、能初步用金属键理论来解释金属的特性。3、了解电子气理论并能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通性。4、掌握金属原子堆积的4种基本模式。5、初步认识金属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对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异同点的比较与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金属晶体结构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对金属健、金属晶体学习与认识,激发学生探索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2、通过对金属单质物理性质的学习,进一步坚定“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理念,形成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与科学态度。
第四节 离子晶体 【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晶体的结构模型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2、了解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的电荷比和配位数的关系。 3、了解决定离子晶体结构的重要因素。4、理解离子晶体的晶格能与性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离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培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离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激发学生探究热情与精神。进一步认识“结构决定物质性质”的客观规律
四、本章的实施策略
(一)课时安排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2课时+练习1课时
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4课时+练习2课时
第三节 金属晶体 2课时+练习2课时
第四节 离子晶体 3课时+练习2课时
(二)“活动与探究”项目实施安排
活动与探究内容
第一节 晶体的常识 ——
第二节 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运用模型分析金刚石晶体与石墨晶体的结构特点,讨论两者性质的差异。
第三节 金属晶体 讨论为什么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用乒乓球、胶水等物质制作、模拟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
第四节 离子晶体 制作典型的离子晶体的结构模型。比较氯化钠、氯化铯、氟化钙等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查阅资料:晶格能与岩浆晶出规则。
(三)教学评价(纸笔、表现性评价)的设计
1、纸笔评价
选修3《晶体结构与性质》学业评价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第一卷(48分)
1、 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
1、下列物质中,化学式能准确表示该物质分子组成的是( )
A、氯化铵NH4C1
B、二氧化硅(Sio2)
C、白磷(P4)
D、硫酸钠(Na2SO4)
2、实现下列变化时,需克服相同类型作用力的是( )
A、食盐和蔗糖熔化 B、钠和硫熔化
C、碘和干冰升华 D、二氧化硅和氧化钠熔化
3、最近发现一种由钛(Ti)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圆圈表示钛原子,黑点表示碳原子,则它的化学式为( )
A、TiC B、 C、 D、
4、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其水溶液导电的一定是离子晶体 B、熔融态导电的一定是离子晶体
C、固态导电的一定是金属晶体 D、固态不导电熔融态导电的一定是离子晶体
5、水分子间可通过一种叫“氢键”的作用(介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之间),彼此结合而形成(H2O)n ,在冰中n值为5。即每个水分子都被其他4个水分子包围形成变形四面体,如图所示为(H2O)5 单元,由无限个这样的四面体
通过氢键相互连接成一个庞大的分子晶体,即冰。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 ( )
A、1mol冰中有4mol氢键
B、1mol冰中有4×5mol氢键 H2O
C、平均每个水分子只有2个氢键 H2O
D、平均每个水分子只有5/4个氢键
6、下列事实与氢键有关的是( )
A、水加热到很高的温度都难以分解
B、水结成冰体积膨胀
C、CH4、SiH4、GeH4、SnH4熔点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升高
D、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7、下列金属的性质不能用“电子气理论”解释的是( )
A、导电导热性 B、不透明,有金属光泽
C、延展性和可塑性 D、导体和半导体的区别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键的形成是因为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B、金属晶体的熔沸点一定比原子晶体的低
C、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金属键就越弱
D、金属晶体中金属键的强弱与金属原子和自由电子无关
9、已知CsCl晶体的密度为,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相邻的两个的核间距为a cm,如图所示,则CsCl的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表示为( )
A、 B、
C、 D、
10、已知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下。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AlCl3晶体加热升华
B、SiCl4是分子晶体
C、单质X可能是原于晶体
D、KBr中键的强度比NaCl中键的强度大
11、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
A 、SO2和Si B、 CO2和H2O C、 NaCl和HCl D、CCl4和KCl
12、用激光将置于铁室中石墨靶上的碳原子炸松,同时用射频电火花喷射氮气,此时碳、氮原子结合成碳氮化合物薄膜,这种化台物可以比金刚石更坚硬,其原因可能是( )
A、碳、氮原子构成网状结构的晶体 B、碳、氮的单质化学性质均不活泼
C、碳、氮键比金刚石中的碳碳键更长 D、氮原于最外层电子数比碳原于多
第二卷(52分)
二、填空与简答:
13、(14分)表示一些晶体中的某些结构,它们分别是、干冰、金刚石、石墨结构中的某一种的某一部分。
(1)其中代表金刚石的是(填编号字母,下同)________,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与________个碳原子最接近且距离相等。金刚石属于________晶体;
(2)其中代表石墨是________,其中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数平均为________个;
(3)其中表示的是_____,每个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有____个;
(4)代表的是_____,它属于________晶体,每个与________个紧邻;
(5)代表干冰的是______,它属于________晶体,每个分子与________个分子紧邻;
(6)上述五种物质熔点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
14、(6分)已知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如下:
请参考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MgCl2的方法生产金属镁,电解Al2O3与冰晶石熔融混合物的方法生产铝。为什不用电解MgO的方法生产铝,也不用电解AlCl3的方法生产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可靠的实验证明MgCl2、AlCl3所属的晶体类型,其实验方法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6分)右图为氯化钠晶体结构。
(1)晶体中,每个Na+周围有____个Cl-,每个Cl-周围与它最接近
且距离相等的Cl一共有_____个。
(2)NaCl晶体中,与Na+距离等同且最近的几个Cl一所围成的空间构型为_____(填序号)
A. 正四面体 B. 正六面体 C.正八面体 D.正十二面体
16、(6分)有两组关于物质熔点的数据
I组 II组
物质 NaC1 KCl RbCl CSCl SiCl4 GeCl4 S12Cl4 pbCl4
熔点 808OC 772OC 717OC 645OC -70.4OC -49.5OC -36.2OC -15OC
分析以上数据,回答:
(1)有什么规律可循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成这些规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8分)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D同周期,A、D同主族,E和其它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B、C、D的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和D氢化物中,沸点较低的是 (选填“A”或“D”);A和B的离子中,半径较小的是 (填离子符号)
(2)元素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3)A和E可组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晶胞是在晶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元)结构如下图所示,阳离子(用“ ”表示)位于该正方体的顶点或面心;阴离子(用“ ”表示)均位于小正方体中心。该化合物的电子式是 。
18、(12分)某离子晶体部分结构如图
(1)晶体中每个Y同时吸引着最近的________个X,
每个X同时吸引着最近的________个Y,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晶体中每个X周围与它最近且距离相等的X共有________个.
(3)晶体中距离最近的2个X与一个Y形成的夹角∠XYX的角度________
(4)设该晶体的摩尔质量为Mg,晶体密度为,阿佛加德罗常数为NA,则晶体中两个距离最近的X中心间距离为_____cm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C D D C B D A A D B A
二、填空与简答:
13、(14分,每空各1分)(1)D,4,原子晶体 (2)E,2 (3)A,12 (4)C;离子;8
(5)B;分子;12(6)石墨>金刚石>干冰。
14、(6分,每空各3分)(1)MgO的熔点太高,电解MgO消耗能量多,经济效益低;AlCl3晶体为分子晶体,在熔融状态不电离、不导电,不能被电解。
(2)将MgCl2、AlCl3晶体分别加热熔化并做熔融体的导电性试验。若熔融体导电,则物质的晶体为离子晶体;若熔融体不导电,则物质的晶体为分子晶体
15、(6分,每空各2分)(1)6,12 (2)C
16、(6分,每空各3分)(1)第一组碱金属的氯化物随着碱金属原子序数从上到下增大,其氯化物的熔点降低。而第二组点碳族元素形成的氯化物随着Si、Ge、Sn、pb原子序数增大,其氯化物的熔点逐渐升高
(2)这是因为两组晶体的类型不同,第I组属于离子晶体,随着碱金属的阳离子半径从上到下增大,与Cl-形成的离子键减弱,故熔点下降。而第II组属分子晶体,它们彼此组成和结构相似,随着分子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故熔点逐渐升高.
17、(8分,每空各2分)(1)D 、Na+
(2)第三周期ⅢA族
(3)CaF2
18、(12分,每空各2分)(1)从图中可知,Y位于立方体中心,X位于立方体相向的四个项点,故一个Y同时吸引着最近的X有4个,每个X同时吸引着最近的8个Y,由此确定其化学式.:XY2
(2)由于顶点X是8个立方体共有,每个面是两个立方体共享,故晶体中每个X周围与它最近且距离相等的X应有8×3×=12(个)
(3)可将图中4个X分别与Y连线,
形成的构型类同于CH4分子,∠XYX=
(4)每个小方体中会XY2的物质的量为.
第三章单元评价双向细目标
项目能力要求 知 识 点 题号/分值 分值合计 实得分 得分率 错误成因分析
了解 了解电子气理论并能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通性。 7/4 16
化学键与氢键 5、6/8
了解常见的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化学式的意义 1/4
理解 金属键 8/4 30
会区分范德华力、化学键与氢键 2/4
理解离子晶体的结构模型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 4/415/6
晶胞的特点 9/4
理解原子晶体的结构模型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 12/4
会运用所学知识判断晶体类型 3/4
掌握 晶胞的概念、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 17/8 32
根据晶体特点对常见晶体能准确地分类 13/1414/6
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的类型 11/4
应用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物质熔沸点变化的原因 16/610/4 22
运用晶体知识计算、推导物质的化学式 18/12
合计 100
总体评价: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说明:实得分90分以上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未合格。
2.表现性评价
选修3《晶体结构与性质》全章表现性评价
本章表现性评价总体安排:
可以评价的项目 评价要求
第二节 运用挂图、模型分析干冰的结构特点;金刚石晶体与石墨晶体的结构特点,讨论两者性质的差异。 课堂教学中开展
第三节 讨论为什么金属晶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课堂教学中开展
用乒乓球、胶水等物质制作、模拟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 课外活动、形成工艺品、小组交流互评、展示
第四节 比较氯化钠、氯化铯、氟化钙等离子晶体的结构特征。 课堂教学中开展
查阅资料:晶格能与岩浆晶出规则。 课外资料积累、形成论文、小组交流互评、展示成果
表现性评价表格(见下页)
说明:该评价表可适用于任意一个“活动与探究”,表中的评价项目不一定全部要求,可由教师根据不同的“活动与探究”选用评价的项目。
姓名 班级 日期
项 目 权重 评价指标 评 分 总分
自评40% 组员互评30% 教师评价30%
主动性(10%) 4% 积极参与每一个问题的讨论,努力地完成个人所承担的任务
3% 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建议
3% 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善于与其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自主性(15%) 5% 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在探索中有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5% 对人对事能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5% 刻苦钻研,独立思考
猜想、假设与探索力(25%) 10% 能主动地或在他人的启发下,对化学实验问题的可能结论大胆提出猜想或假设。
15% 能对假设所依据的事实或证据的可靠性进行初步的论证。有较强的观察意识,能经常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
实验创新设计能力(20%) 7% 能把已学到的知识和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践问题中去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5% 要有创新意识,敢于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打破常规
8% 能根据所要解决的化学实验问题,独立或与他人合作,设计化学实验方案。能对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收集证据实践能力(20%) 4% 能查阅有关书籍、报刊、网络获取更多有关的信息
8% 能设想出实验的方案和具体步骤,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完善活动的方式和内容,根据设想去完成探究活动
8% 能对所获得的证据运用化学用语、表格、线图等形式进行处理。能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所得到的资料
反思与评价、讨论与交流能力(10%) 4% 能与他人对结论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4% 能对自己在化学实验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反思。
3% 能较为规范地独立书写化学实验报告,并主动与他人讨论和交流化学实验探究的结果。
合计
评定分为四级:优秀(85-100分)、良好(70-85分)、满意(60-69分)、需要提高(60分以下)广东省高中化学新课程优秀成果交流评奖会材料
《金属晶体》教学设计
东莞市第一中学 余佳哲
1、 教学内容
1、课标中的内容
(1)知道金属键的涵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2)知道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与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区别
2、教材中的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三第三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是在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和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基础上认识金属晶体。
本节教学内容包含知识点主要有金属的内部结构、晶体模型、共同性质和特点、金属晶体的结构与金属性质的关系以及金属晶体的四种原子堆积模型等,需要三个课时才能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探究金属的内部结构、晶体模型、共同性质和特点、金属晶体的结构与金属性质的关系。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前一章已经学习了晶体的基本性质、晶体的特点与内部质点排列的关系等,具有一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2、学习方法方面:上一节研究过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已初步有了“结构决定性质”的思维理念,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三、设计思想
总的思路是从同学们身边的实物入手,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金属晶体的概念。注意新旧知识和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讨论金属的性质时,让学生比较金属导电与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的不同,以加深对金属导电原因的认识,同时也对旧知识进行了复习。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讨论探究法代替直接讲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猜想,让学生解说答辩,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强化对比手段,使学生掌握类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的性质和形成原因;(2)掌握金属键的本质——“电子气理论”;(3)能用电子气理论和金属晶体的有关知识解释金属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异同点的比较与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金属晶体结构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金属健、金属晶体学习与认识,激发学生探索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2)通过对金属单质物理性质的学习,进一步坚定“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理念,形成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与科学态度。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金属晶体模型,金属晶体的结构与金属性质的关系
2、教学难点:金属晶体结构模型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大约)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 引入 1min 展示的金属实物有金属导线(铜或铝)、铁丝、镀铜金属片等,并将铁丝随意弯曲,引导观察铜的金属光泽。 仔细观察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实物入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归纳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 引导分析 1min 从上述金属的应用来看,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呢? 分组讨论然后请一位同学归纳,其他同学补充
板书 1min 一、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容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有金属光泽等
金属具有共同物理性质的原因 引导分析设问 1min 前面我们知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有着不同的物理性质特点,且分别由它们的晶体结构所决定,那金属为什么有这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呢? 由金属类似的结构所决定 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科学理念启发学生
金属晶体结构 提出问题 1min 金属有怎样类似的结? (多媒体展示金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并让学生结合教材P76图3-20和图3-21进行思考) 结合多媒体和教材结构示意图,分组讨论 通过多媒体更好地观察微观的结构
分析归纳 3min 金属中由于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比较少,金属原子容易失去外层电子变成金属离子,在金属内部结构中,实际上按一定规律紧密堆积的是带正电荷的金属阳离子。 各小组发表讨论后的看法 由小组讨论分析并发表看法能更深刻地理解金属晶体的结构,同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设问 1min 同是带正电荷的金属阳离子本应相互排斥,为何还可以紧密地堆积在一起呢?电子到哪里去了呢? 思考
分析讲述 2min 带负电的电子在金属阳离子之间自由运动。在金属晶体里,自由电子不专属于某几个特定的金属离子,它们几乎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晶体中并被许多金属离子所共有——“电子气理论” 结合金属的结构思考回答: 要使带正电荷的金属阳离子按一定规律紧密堆积,除非金属原子释出的电子在各金属离子间自由地运动,这样依靠金属阳离子与带负电荷的自由电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使金属离子紧密地堆积在一起
板书 1min 二、金属晶体结构金属晶体:通过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形成的单质晶体。
金属晶体的构成微粒金属键及其强弱判断 设问 1min 构成金属晶体的粒子有哪些? 金属晶体由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 分清构成的微粒
讲述 2min 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力就是金属键金属键强弱判断:阳离子所带电荷多、半径小-金属键强,熔沸点高。 理解 了解金属键的涵义及强弱判断
板书 3min 组成粒子: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作用力:金属离子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金属键金属键强弱判断:阳离子所带电荷多、半径小——金属键强,熔沸点高金属键的本质——“电子气理论”
—— 过渡设疑 1min 金属晶体的结构与其性质有哪些内在联系呢? 结合预习情况思考 从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理念启发学生
—— 板书 三、金属晶体的结构与金属性质的内在联系
提出金属晶体的结构与金属性质的内在联系若干问题 提出问题 3min 1.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导电性的关系①金属为什么易导电? ②金属导电与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有什么不同?2.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的导热性的关系 金属为什么易导热?①金属晶体导热过程中粒子运动情况如何?②这些粒子通过什么方式传递热量?③热量传递方向及最后整个金属晶体温度高低情况怎样?3.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的延展性的关系金属为什么有延展性?金属键在金属延展过程中是否发生断裂?(将学生分成三组,围绕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和讨论的结果整理成文,小组推选一代表准备解说,与其他同学交流)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信息整理的能力
分析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导电性的关系 解说探究答辩 2min 随机点其中一组派学生代表解说问题一: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导电性的关系【鼓励】该小组基本能够解释金属容易导电的原因,但能否再详细点呢?【肯定】很好,思维很严密 【学生代表一】根据我们查阅的资料和小组的讨论,我们认为——金属导电,因为金属原子核还原性强,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在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电流;非金属导电性差,因为它们往往氧化性强,原子核容易获得电子,换句话说,游离的电子几乎都被捕获.所以在电场下,无电子定向运动或很少.所以导电性差 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和查阅的资料之后,对其结果进行解说和答辩,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表达、应变能力。
1min 【其他同学提出疑问】 金属导电的粒子是什么呢?金属阳离子还是自由电子?它与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有什么不同?
1min 【组一其他组员补充】 金属晶体的导电粒子是自由电子,而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导电、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粒子是自由移动的离子
归纳分析 2min 【老师综合归纳分析】(1)在金属晶体中,存在着许多自由电子,这些自由电子的运动是没有一定方向的,但在外加电场的条件下自由电子就会发生定向运动,因而形成电流,所以金属容易导电。(2)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导电、电解质溶液的导电粒子是自由移动的离子,而金属晶体的导电粒子是自由电子
分析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导热性的关系 解说探究答辩 1min 随机点另外一组派学生代表解说问题二: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的导热性的关系 【评价】反应很快回答得很正确,能解释出金属容易导热的真正原因 【学生代表二】我们组认为:金属能导热,是因为有自由电子,就是两个原子有重叠部分,电子在重叠的轨道上运动,就能导热了! 让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和查阅的资料之后,对其结果进行解说和答辩,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表达、应变能力。
2min 【马上有其他同学提出反对】 那与金属的内部结构不符。【另外一位同学补充回答】导热是能量传递的一种形式,它必然是物质运动的结果。金属容易导热,是由于自由电子运动时与金属离子碰撞把能量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从而使整块金属达到相同的温度。
分析归纳 1min 【老师归纳分析】自由电子在运动时经常与金属离子碰撞,引起两者能量的交换。当金属某部分受热时,那个区域里的自由电子能量增加,运动速度加快,通过碰撞,把能量传给金属离子。
分析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延展性的关系 解说探究答辩 1min 请最后一组派学生代表解说问题三: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的延展性的关系 【学生代表三】对于金属的延展性,我们小组认为主要是,当金属受外力作用时,各层之间会发生相对滑动
1min 【其他同学提出疑问】 金属键在金属延展过程中是否发生断裂?
分析金属晶体结构与金属延展性的关系 解说探究答辩 2min 【赞赏】非常好!不但很全面地解释了金属具有良好延展性的原因,而且还查阅了相关的一些资料,拓展了知识面 【学生代表三补充回答】 当金属受外力作用各层之间会发生相对滑动时,由于金属离子跟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依然存在,所以金属只发生形变,但不会断裂,金属的这种延展性使金属具有良好的机械加工性能。我们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不同的金属其延展性大小也不同,如铂和金的延展性特别好,铂的延性在金属中名列前茅(依次是Au、Ag、Al、Cu、Fe等),最细的铂丝,其直径不超过0.0002mm,大约是头发直径的1/400;金的展性在金属中首屈一指(依次是Ag、Al、Cu等)最薄的金箔只有0.0001mm,以至十万张这种金箔重叠起来,其厚度只有1cm。(讲完同学们给予热烈的掌声) 让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和查阅的资料之后,对其结果进行解说和答辩,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表达、应变能力。
分析归纳 2min 【老师结合多媒体和教材图3-21综合归纳分析】原子晶体受外力作用时,原子间的位移必然导致共价键的断裂,因而难以锻压成型,无延展性,而金属晶体中由于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没有方向性,各原子层之间发生相对滑动以后,仍可保持这种相互作用,因而即使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也不易断裂。(边讲述边演示多媒体)
—— 反思评价 3min 反思:在讨论和查阅资料过程中,你有哪些创新的想法?有哪些优良的表现?有什么不足? 交流与讨论:交流各自的成功做法和不足之处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归纳小结金属晶体及其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总结 4min 1.金属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碰撞传递热量晶体中各原子层发生相对滑动仍保持相互作用2.把刚学过的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和金属晶体进行比较作用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构成离子的分子原子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作用力范德华力共价键金属键硬度较小很大较大熔沸点低很高差别较大导电性熔融态不导电不导电良好(列表小结,让学生填写) 列表小结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金属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通过对比,学生能更清楚地认识金属晶体
学业评价 具体见下第七
作业 习题P80 1、2、3、4、5
七、学习评价设计
【学生学业评价设想】
在评价方面高中新课程要求建立以促进发展为目标的多元、多样的评价模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和目标达成情况。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学生学业评价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纸笔评价,另一方面是过程表现性评价。纸笔评价是通过试题测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是否达到能力与方法目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目标;而过程表现性评价则是反映了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过程情况如何,是否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上两方面综合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是总结性与过程性的结合,是发展性与实用性的结合,是全面性与可操作性的结合,是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结合,在量化的基础上发展质性评价。
【学生学业评价内容及时间安排】
◆ 纸笔评价 (在课内进行,时间45分钟)
本试题意在考查学生对金属晶体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发展情况。为能更好地发挥试卷作用,特列出了本试卷的双向细目表,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更好地提高。
第三节 金属晶体试卷的双向细目表
内容 课程要求 题号 分值
常识 了解 理解 掌握
金属的通性 1、4、5 5+5+5=15
金属晶体的构成微粒 2、9 5+5=10
金属键 7 5
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性质 8 5
金属的结构 3 5
金属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6、10 5+5=10
金属还原型强弱比较 14 5
金属晶体与其他晶体的区别和应用 11、12、13 6+24+16=46
第三节 金属晶体测试题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
一、选择题 (每道题有1~2个答案,共50分)
1.不仅与金属的晶体结构有关,而且与金属原子本身的性质有关的是金属的( )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密度 D.熔点
2.金属Mg中含有的结构粒子是( )
A.Mg原子 B.只有Mg2+ C.Mg原子和Mg2+ D.Mg2+与自由电子
3.下列叙述中,一定是金属元素的是( )
A.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B.核外最外电子层有1-2个电子
C.在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 D.具有金属光泽的单质
4.下列叙述的各项性质中,不属于金属的通性的是( )
A.导电、导热性 B.延展性 C.光亮而透明 D.熔点都很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B.金属的导电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c.金属在反应中都表现还原性 D.金属对应的固态时形成金属晶体
6.与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有关的是( )
A.原子半径大小 B.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 C.金属的活泼性 D.自由电子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金属键的形成是因为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B. 金属晶体的熔沸点一定比原子晶体的低
C. 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金属键就越弱
D. 金属晶体中金属键的强弱与金属原子和自由电子有关
8.下列金属的性质不能用“电子气理论”解释的是( )
A.导电导热性 B.不透明,有金属光泽
C.延展性和可塑性 D.导体和半导体的区别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金属的粒子是原子
B.金属晶体内部都有自由电子
C.金属晶体内自由电子分布不均匀
D.同一类晶体间熔点(或沸点)相差最大的是金属晶体
10.可以用自由电子在与金属离子的碰撞中有能量传递来解释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是( )
A.热的良导体 B.电的良导体 C.优良的延展性 D.有金属光泽,不透明
二、填空题
11.在下列各元素组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都可能按某种共性归属一类,请选出各组的例外元素,并将该组其他元素的可能归属按六种类型的编号填入表内:
元素组 例外元素 其他元素所属类型编号
(1)S、N、Na、Mg
(2)P、Sb、Sn、As
(3)Rb、B、Te、Fe
归属类型:A 主族元素 B 过渡元素 C 同周期元素 D 同族元素
E 金属元素 F 非金属元素
12.填写下列表格
晶体类型 组成晶体的粒子 粒子间作用力 物理特性
分子晶体
原子晶体
金属晶体
13.A B两元素的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A的原子序数等于B的原子序数的11倍,A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元素C与B易形成化合物B2C,该化合物常温下呈液态。则:
(1)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____________在固态时属于______________晶体。
(2)C在固态时属于_________晶体.B与C形成化合物B2C的化学式____________电子式__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_键形成的_________分子,在固态时属于___________晶体。
14.分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及其强弱比较与周期数(n)和主族数(A)有如下经验公式:K=A/n(K为A与n的比值)则:
(1)当n一定时,K值越大,则元素的_________性越强。
(2)当A一定时,K值越小,则元素的_________性越强
(3)当K=0,则该元素系 ________元素(请选编号)
当K=1时,则该元素系_____________元素
当K<1时,则该元素系___________元素
当K>1时,则该元素系____________元素
a 两性 b 金属 c 非金属 d 稀有气体
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5分,多选题漏选的2.5分,有一个答案错的0分)
1.CD 2.D 3.C 4.CD 5.CD 6.D 7. AD 8.D 9.AC 10.A
二、填空题
11. (每空1分)(1)N C (2)Sn D (3)Pe A
12.(每空2分)分子晶体:分子 范德华力 硬度较小 熔、沸点较低
原子晶体:原于 共价键 硬度很大 熔、沸点高
金属晶体: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 金属键 硬度较大 熔、沸点相差较大
13.(每空2分) (1)Na+ 金属
(2)分子,H2O H2O 的电子式略 极性 分子
14.(最后一空2分,,其余1分) (1)C (2)b (3)d;a;b
班级 姓名 座号
项 目 个人自我评价分值(权重为0.4) 组员相互评价分值(权重为0.3) 老师评价分值(权重为0.3) 各项能力
定量总评 总体
定量总评
组员1 组员2 组员3
主动性 1.积极参与每一个问题的讨论 0 0 0 0 0 0.00 0.00
2.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 0 0 0 0 0
3.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善于与其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0 0 0 0 0
自主性 1.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在探索中有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0 0 0 0 0 0.00
2.对人对事能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0 0 0 0 0
3.刻苦钻研,独立思考 0 0 0 0 0
探索性 1.有较强的观察意识,能经常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 0 0 0 0 0 0.00
2.能依据经验教训来观察和预测结果 0 0 0 0 0
创新能力 1.能把已学到的知识和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实践问题中去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 0 0 0 0 0 0.00
2.要有创新意识,敢于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打破常规 0 0 0 0 0
3.不迷信书本和权威,敢于尝试 0 0 0 0 0
实践能力 1.能查阅有关书籍和报刊 0 0 0 0 0 0.00
2.能通过网络获取更多有关的信息 0 0 0 0 0
3.能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应用所得到的资料 0 0 0 0 0
表达能力 1.能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 0 0 0 0 0
2.语言组织能力,说话流畅,有条理,吐字清晰、准确 0 0 0 0 0
3.应答能力强,表述正确 0 0 0 0 0
说明:
1. 每项满分10分,较好8分,一般6分,合格4分,不及格2分;
2. 通过软件计算后在《过程性评价成绩单》中给出的评定分为四级:优秀(86-100分)、良好(71-85分)、满意(60-70分)、需要提高(60分以下)
◆ 表现性评价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1、本设计主脉清晰,重点突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兜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从学生身边的实物入手,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善于设疑。在不同的阶段设置不同的疑问,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进行科学的探究。
4、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中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让学生解说答辩,让学生总结得出结论,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
5、课内外设置学生反思与评价环节。一节成功的探究课离不开学生的反思与评价,学生在自主学习后,感受和体会也特别多,这时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成功做法和不足之处以及课后的评价与自我评价显得非常重要。
九、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1、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节课第一步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实物入手,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设计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这是探究性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2、本节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很强,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善于设疑,采用启发引导和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外,还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查阅资料之后,对其结果进行解说和答辩,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表达、应变能力。
3、注意新旧知识和相关学科之间的联系。讨论金属的性质时,让学生比较金属导电与电解质在熔融状态下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的不同,以加深对金属导电原因的认识,同时也对旧知识进行了复习。
4、学习了金属晶体的结构模型和性质特点并将其与刚学过的分子晶体、原子晶体进行比较,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强化对比手段,使学生掌握类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5、整节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良好。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后让各自进行反思,交流成功的做法和不足之处,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反思中使身心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学业评价】
在评价方面高中新课程要求建立以促进发展为目标的多元、多样的评价模式,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和目标达成情况。本节课学生学业评价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纸笔评价,另一方面是过程表现性评价。纸笔评价是通过试题测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是否达到能力与方法目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目标;而过程表现性评价则是反映了学生学习本节知识的过程情况如何,是否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为了使过程表现性评价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客观性,本人尝试地引入了“量规表”(请看上表),对其或过程、或成果等方面进行测量与评价(并有已设计好计算公式的Excel计算软件)。在一段时间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效果良好,发现其模式能够更好地完善本学科的教学过程。
+11
1
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