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3、古诗三首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重点)(难点)
3.激发对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难点)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并会写“寒、径、斜、霜”4个生字。(重点)
2.学习古诗《山行》,理解古诗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红叶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难点)谈话导入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初读课文简介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初读课文⑴山行:在山上行走(谁在山上行走)
⑵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⑶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寒山: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⑷斜:在这首诗中应读xié,意思仍当倾斜解释,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初读课文⑸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⑹坐:因为。爱:真爱,留恋的意思。
⑺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⑻、红于:比……更红--与“红如”区别。理解诗意“远上寒山石径斜”
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理解诗意“白云生处有人家”
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理解诗意“停车坐爱枫林晚”
“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理解诗意“停车坐爱枫林晚”
“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理解诗意“霜叶红于二月花”
全诗的中心句。
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想象意境
1、了解的整首诗的意思,现在知道诗人想写什么了吗?那再来用心读读好吗?
2、评价:你觉得诗中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读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想象漫游:此时,你也随杜牧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有何感想?
4、朗读。板书设计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课时作业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寒( hán )山 石径斜( jìng )( xié ) 霜叶( shuāng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深秋时节,虽已百花凋零,然而__霜叶__却比二月花更红,更好看!
2、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三、将《山行》背给爸爸妈妈听。课件18张PPT。3、古诗三首人教版 ·三年级下册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9个生字,掌握生字书写。(重点)
2.学习《赠刘景文》《夜书所见》。(难点)出示课题思考:秋天除了美景外,还能表达哪些情感?想一想:
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解读课文图上画了什么?
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解读课文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师: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解读课文解读课文解读课文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解读课文“菊残犹有傲霜枝”解读课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拓展延伸与秋天有关的诗:
如:杨万里《秋凉晚步》: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学习《夜书所见》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
(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赏析感悟赏析第一、二行诗:“萧萧梧桐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梧桐树的叶子在秋风的吹动下,发出了什么声音呢?(萧萧)
第二行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说诗人是“客”?(因为他身在异乡)
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赏析感悟赏析第三、四行诗:
正当诗人孤独的时候,他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发挥想象,你还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么呢?
(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
诗人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独的心,顿时变得亲切了。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课堂小结 秋天到了,当我们离别家乡,离别亲人的时候,我们是多么容易思念,有时一草一木都会引起我们浓浓的思乡之情。板书设计《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荷 菊 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秋之美 听:寒声
橙 橘 思乡之情
感:动客情 课时作业一、选词填空:橘子 橙子 荷花 荷叶 菊花 花枝
秋末时节, 虽然___荷花___凋谢, ___荷叶___枯萎; ___菊花___开败,只剩下那傲寒斗霜的____花枝__。但是,这时节却正是___橙子___金黄和___橘子___青绿的时候。
二、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赠刘景文》的作者是 宋代 诗人 苏轼 ,诗中描写了诗人对秋天美景的喜爱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好友刘景文的鼓励 之情。
2.《夜书所见》的作者是__宋__代诗人__叶绍翁__,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梧桐叶__、__江上秋风___,描写的人有_____主人公、儿童_____。
三、将古诗二首背诵给下来,并将喜欢的名句抄写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