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课 题 1、水滴里的生物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做好观察记录。 2、知道微生物是一种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绝大多数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3、了解荷兰的科学家列文虎克是世界上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人。
教学重点 能够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生物,并且认识微生物是一种个体微小、分布极广的生命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教学准备 放大镜、显微镜、水、玻璃片、滴管等
预习要求 1、阅读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 2、预习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初步了解微生物。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引导学生看一看,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知道,是水。) 大家能看到这杯水里有什么吗?(看不到) 2、教师引导:不过,我们使用特殊的工具就能看到水里的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水滴里的世界》,来探究一下一滴普普通通的水里,究竟有哪些东西? 二、观察采集到的水样 1、教师引导:课前,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都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样,并且记录、汇报。 2、我们再来用放大镜看一看我们带来的水样又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水样,记录并汇报。 3、教师谈话:我们用肉眼和用放大镜看我们带来的水样是一样的。不过,如果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又打算怎样去观察呢?需要借助什么样的工具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就要借助特殊的工具——显微镜。 4、激趣导入:那么,我们来取一滴水放在显微镜下看一看水滴里会有什么,水滴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三、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1、教师引导: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就要先来认识一下显微镜,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教师出示显微镜并相机介绍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师示范使用显微镜的方法,特别引导学生要注意显微镜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轻拿轻放。 4、教师强调显微镜的使用注意点: A、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B、使用的时候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盖玻片。 C、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四、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样 1、教师引导: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些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认真的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小组使用显微镜观察水滴,并做好活动记录。教师巡视,并相机作一些指导。 3、汇报交流汇报观察结果:水滴里到底有什么?他是什么样子的?他在运动吗? 教师相机用多媒体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 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我们又把它们叫做微生物。(板书:微生物。) 五、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知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谁第一个发现的吗?他又是怎样发现的呢? 出示科学家列文虎克的资料,引导学生读一读。 2、学生交流列文虎克的资料,教师作相应的补充介绍。 3、引导学生交流讨论: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你最想观察什么? 4、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无数的微生物。 5、教师相机出示课本第四页微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各样的微生物。 6、教师小结:微生物在大自然中分布极广,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等等,各个地方都有微生物。水滴中我们看到的那些小东西,还有细菌、霉、病毒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目前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发现,希望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那样,不断探究,不断发现。 六、拓展延伸 1、同学们,既然大自然中存在着无数的微生物,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呢?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2、学生自由发言,在课堂上实际可以操作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做,比如说用牙签在牙缝里刮一下,然后把牙签放在玻璃片的水滴里划一下,盖上玻璃片,在用显微镜观察,看能不能找到微生物。 3、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身边的微商,并且自己来证明一下。
教 后 记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