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冀教版 语文 四年级 下册
4 芦叶船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吴珹:上海崇明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1982年加人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长诗《登天颂》,儿童诗集《萤火虫》,童话集《欢乐的牧场》《有趣的蚂蚁社会》,儿童散文诗集《美丽的童心》《荷叶上的露珠》等。
吴珹
第一课时
崇明岛
我会认
崇拜
chóng
桅杆
唾沫
港湾
wéi
tuò mo
gǎng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这个人蛮横不讲理。
hénɡ
横
hènɡ
多音字
大阔叶折成大篷船。。。
zhé
折
大雪把树枝压折了。
你真能折腾。
shé
zhē
芦
崇
苇
桅
篷
唾
喇
港
叠
沫
叭
我会写
左右结构
沫
桅
唾
港
叭
崇
上下结构
芦
生字归类
喇
苇
叠
篷
识字方法
加一加:木+危=桅
氵+末=沫
换一换:蓬-艹+ = 篷
桅杆
篷布
港
ɡ nɡ
不要写成“己或已”
易写错
港口
喇
l
不要写成“朿”
易写错
喇叭
识字游戏
芦苇
桅杆
重叠
唾沫
喇叭
进港
词语解释
风帆:
自信是通往成功的风帆。
吹奏:
春风用轻柔的哨音吹奏起一首动听的歌。
船帆。文中指芦叶像船帆一样。
吹某种乐器。
远航:
芦叶船在我们的欢笑声中远航了。
顺手:
我有一个字不认识,顺手拿起书桌上的字典查了起来。
远程航行。
很轻易地一伸手;随手。
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放学路上做芦叶船、
的情景,展示了芦叶船给孩子们带来的 的想象,也给孩子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整体感知
放芦叶船、找芦叶船
快乐、希望和无尽的想象
第一部分( ):介绍自己家乡的环境。
第二部分( ):“我”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
第三部分( ):“我”和表兄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
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分段。
1-2
3-4
5-8
一、看拼音,写字词。
1.我们都喜欢在lú wěi( )从中嬉戏。
2. tuò mo( )能帮助我们消化食物。
芦苇
唾沫
课堂演练
二、替换句中划横线的词语,保持句子意思不变。
1.我们常常在这里做芦叶船。 ( )
2.河边的声苇渐渐长高,芦叶也越长越多 ( )
3.头一天做的船,到第二天放学回来时,我们就寻找。 ( )
经常
逐渐
寻觅
三、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多读几遍,下一节课一起交流。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和词语,了解了芦叶船带给孩子们无限的快乐和无尽的想象,这节课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水乡,进一步感受芦叶船带给孩子们的欢乐。
第二课时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描述的芦叶船的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画出相关的语句,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互动课堂
我的故乡在长江口的崇明岛上。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从“像蜘蛛网一样”感受到了什么?
纵横交错,这种迷宫似的水乡环境,往往
是追寻自由快乐的孩子所喜欢的。
一个“冒”字形象地表现出芦苇生长之快、之多。
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玩的地方美
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
打比方
崇明岛风光
从我家到学校有一里多路,要先往西走,过了小木桥,再沿着竖河往北走。这条竖河比一般的小河水面略宽一些,所以,我们常常在这里做芦叶船。
家
学校
小木桥
做芦叶船
句子赏析
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小舢板。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帆、五桅帆的大船。
这三个词可以换一下顺序吗?
不可以,因为不同的芦叶船有不同的做法。体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芦叶船
我们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把芦叶往河中央轻轻一放,保险翻不了船。船一下水,便顺着风儿开走了。我们就用芦叶卷起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
童真、童趣
玩的玩具制作得美
第二天放学回来时,我们就去寻找头一天做的船,因为我们的手艺不一样,所以谁做的都能认出来。有的找不到了,可能已经远航了;有的靠在岸边,我们就说它进港了。
“不信就试试!”表哥说着,顺手采来三片芦叶,折了一只三桅帆的船,在船底上吐了口唾沫,轻轻地放进江水中。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我又惊又喜。
玩的过程美
芦叶船带来的遐想和希望
语气轻松、动作娴熟
1. 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
(改为陈述句)
那小小的芦叶船,会翻的。
2.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
网一样。(仿写句子)
像
池塘里的荷花含苞待放
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
按要求写句子。
我们上学路过的竖河,是直通长江的呀,那我们做的芦叶船,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 长江是通向东海的。那我们的芦叶船,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
两个“是不是”写出了“我”的联想。这既是对芦叶船去向的联想,也表现出了“我”对童年的怀念和眷恋之情,以及对芦叶船的喜爱。
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无尽的快乐、无限的遐想与希望。
全文不见一个乐字,但会我们却读出了文字背后的乐。全文不写一个乐字,但会表达的作者却通过具体描写做芦叶船、放芦叶船的动作,表现了无穷无尽的乐。
朗读指导(课后第一题)
你喜欢什么小制作呢?仿照课文把你的制作过程和玩中的快乐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吧!
小练笔
做笔筒
我先和妈妈一起喝完一瓶雪碧,再把瓶子上面的部分剪去,然后用胶水把瓶子外面涂满,再用纸给它包一圈,把纸分开的部分用胶水粘上。
笔筒的样子已经出来了。我开始用铅笔在粘好的纸上画动物、植物、蓝天白云和太阳。我用水粉给小草披上绿衣,给天空穿上蓝袍,给蝴蝶洒上美丽的红粉……一个美丽的笔筒就做成了。
我看着自己制作的小笔筒,心里无比高兴。这使我明白了:在劳动中,也能找到乐趣。
结构梳理
芦 叶 船
玩的环境美
玩的过程美
制作过程美
流露真情创造快乐
主题概括
本文通过作者回忆自己 做芦叶船、放芦叶船的情景,展示了芦叶船给“我们”带来的 ,从而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 ,也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无限的希望
快乐
童年时
咏芦苇
余亚飞
浅水之中潮湿地,婀娜芦苇一丛丛。
迎风摇曳多姿态,质朴无华野趣浓。
拓展延伸
随堂练习
课堂演练
一、比一比,组词语。
芦( )桅( )篷( )
庐( )危( )蓬( )
唾( )沫( )港( )
睡( )抹( )巷( )
芦苇
庐山
桅杆
危险
帐篷
蓬松
唾沫
睡觉
泡沫
抹去
港口
小巷
随堂练习
二、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们用芦苇叶做好了船。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2.这条竖河比一般的小河水面略宽一些。我们常常在这里做芦叶船。(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我们用芦叶把船做好了。
船被我们用芦叶做好了。
因为这条竖河比一般的小河水面略宽一些,所以我们常常在这里做芦叶船。
随堂练习
三、芦叶船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你呢?什么东西给你的童年带来了快乐?动笔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童年时最有趣的游戏有踢毽子,丢手绢等。毽子、手绢让我感受到了游戏带给我的快乐。这些让我的童年生活丰富起来,变得五彩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