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1 《论语》四则(3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长春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0.1 《论语》四则(3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11 22:1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论语》四则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对,他就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生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一文化伟人的孔圣人——孔子。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孔子思想的博大与精深吧!目 录《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共二十篇。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伤亡( )尽( )色殆dài 注意不要写成出头形声字。左右结构,字义为危险。可组词伤亡殆尽、百战不殆。殆dài抬危殆 百战不殆抬头 抬腿tái“说”通“悦”,指愉快。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
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
的字代替本字。 读课文,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课文,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时习:时常复习。 说:通“悦”,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罔:迷惑。 殆:有害。
吾日三省:我每天进行多次检查、反省。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我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的身上也有就应该改正。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有竭尽全力吗?和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表现吗?老师教我的知识有没有去复习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句话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在讲学习方法。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这几句话讲的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即从办事、交友、学习三方面进行自我反省。 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不知而不愠;
吾日三省吾身。 孔子终其一生致力于求学、教学,他“弟子三千”,一生“诲人不倦”,本文选取了他的四则名言,阐述了他对为学的看法,耐人寻味。尤其一句“吾日三省吾身”,让人叹服,一代圣贤,尚且如此,我们更该效仿了。 读过课文,你有怎样的感悟?千古经典指导世人经常复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广交朋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习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待人宽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虚心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反省自己—吾日三省吾身。有关做学问的名言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3.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
终身为愚人。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思考与交流。
2.读下面句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谈谈你读句子的理解。 指导:先读懂这句话,理解它的表面意思,然后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经验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拓展与运用。
任意想你的两个或三个同学,看看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你“择其善者”的地方,如果你有了收获就把它记下来。 指导: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首先本次活动的要求是“任意”选择,也就是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其次是用心回忆每个人的特点,寻找每个人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最后把自己的收获整理好写下来。一、看拼音,写生字。
军事家们经常说,知己知彼,百战不dài( )。殆二、翻译下面的句子。(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指鹿为马
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邪,以鹿为马也。”高曰:“乃马也。陛下以臣之言不然,愿问群臣。”于是乃问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马。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其自,而从邪臣之说。三、快乐阅读。 1.你知道“指鹿为马”现在常用来比喻什么吗?。指公然歪曲事实,颠倒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