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吉林版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
郑板桥是我们敬仰的书画家,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令人称颂。他曾为渔民即兴题联,你想不想了解这个故事?那就走近郑板桥,体会这副对联描绘的情景吧!
目 录
课堂点拨
我的感悟
拓展延伸
课后习题
随堂演练
课前预习
郑板桥(1693-1765),
名燮,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资料宝库
niǎo
hú
ǒu
línɡ
袅娜 菱形 莲藕 一斛
读对词语中红色字的读音,小鱼就可以入水了,快来帮它们吧!
字词乐园
识字游戏
蔬
shū
形声字,上形下声,“艹”表示其为草本植物,“疏”代表读音,书写时宜紧凑。
不要写成“ ”。
易错字
艘
sōu
搜
sōu
一艘船 一艘军舰
搜索 搜查
易混字
观赏
下面词语的意思你理解吗?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一池荷花千姿百态,很值得( )。
2.大家( )着这幅画,赞不绝口。
欣赏
欣赏
观赏
词语辨析
思 考
课文第一句话写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故事的人物、地点和时间。
课堂点拨
思 考
下列句子中描写景色的词语有哪些?
郑板桥端坐船头,观赏着傍晚时的湖光山色,只见艘艘渔船上轻烟袅袅,渔歌阵阵,一弯新月映照湖面,细浪如银。 好一幅“湖光月色图”啊!
句子品析
湖光山色、轻烟袅袅、渔歌阵阵、细浪如银
湖光山色 细浪如银
思 考
郑板桥的才华最初表现在什么地方?
郑板桥触景生情,脱口吟道:“半湾活水千江月……”
“脱口”是说郑板桥不假思索地开口说出,显示了他的才华。
半湾活水千江月
思 考
天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天气发生了突然的变化。
他正在沉思下联,狂风骤起,湖水生澜,小船被打翻,人被抛在水中。
句子品析
“狂风骤起,湖水生澜”说明天气突变,湖中关景被打破。
词语理解
狂风骤起 湖水生澜
菱
鱼
藕
虾
思 考
渔民的富足表现在哪些地方?
麦
稻
蚌含珍珠
果蔬
郑板桥的下联写出来了。
郑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是啊,这里一滴水、一粒沙都是宝呢,真是“一粒沉沙万斛珠”啊!
句子品析
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词语理解
临别时,渔民朋友请他写几个字,他提笔写了:
半湾活水千江月
一粒沉沙万斛珠
句子品析
这副对联中“半湾”对“一粒”,“活水”对“沉沙”,“千江月”对“万斛珠”,是一副绝妙之对。
词语理解
体会对联的妙处
思 考
郑板桥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才华横溢
爱民如子
郑板桥画作欣赏
做一做
郑板桥的这副对联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 选择合适的情境。
上联:半湾活水千江月( )
下联:一粒沉沙万斛珠( )
A.听渔民描述富足祥和的宝地,有感而发。
B.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触景生情。
B
A
读完课文,你有怎样的感悟?
作者细腻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如诗如画的美景,领略了富足宝地之魅力,郑板桥的对联把这一切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们学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仔细观察,用心描绘一幅幅美景吧。
我的感悟
郑板桥题联赠渔民
创作对联的经过
湖光山色——触景生情
富足宝地——有感而发
题联赠渔民
题联
石碑留念
才思敏捷
爱民如子
板书设计
郑板桥的诗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拓展延伸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朗读
朗读课文,注意体会怎样才能读出文中对联的韵律。
提示:朗读这篇课文要根据内容的变化,读出不同的语速和感觉。
课后习题
思考与交流
1.读课文,思考郑板桥的这副对联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产生的。
郑板桥乘船到兴化北乡的途中观赏湖光山色时,触景生情创作了上联。狂风骤起,郑板桥不慎落水,被渔民救起,听到渔民对家乡富足祥和生活的描述,创作了下联。
2.读“半湾活水千江月,一粒沉沙万斛珠”,试着说一说上下联中哪些词语相对。
对联中“半湾”与“一粒”相对,“活水”与“沉沙”相对,“千江月”与“万斛珠”相对。
拓展与运用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语言艺术,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在生活当中,对联随处可见,如春联、贺联、挽联等。请你搜集一些对联,整理后欣赏、积累。
春雨多情绿大地,金龙展志壮神州。(春联)
红梅献瑞祝新店,瑞雪拥祥贺启门。(贺联)
良操美德干秋在,高节亮风万古存。(挽联)
春雨多情绿大地,金龙展志壮神州。(春联)
红梅献瑞祝新店,瑞雪拥祥贺启门。(贺联)
良操美德干秋在,高节亮风万古存。(挽联)
夕阳西下 湖光山色 轻烟袅袅 渔歌阵阵
细浪如银 狂风骤起 鱼虾菱藕 稻麦果蔬
提示:前六个词都是描写自然风光的,后两个词每个字都代表一种事物,可边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景物边记忆。课下还可搜集相关词语一并记忆,增加积累。
积累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清]解缙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一月花。
——[清]郑板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据说是解缙小时候讽刺他家对门相爷的。相爷出上联,解缙对下联。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这是郑板桥的书斋联。意思是文章去掉多余的文辞,简明、精练就如深秋的树;与众不同,富有新意,就像二月盛开的鲜花一样独领风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副对联是林则徐任湖广总督查禁鸦片时期在自己的府衙写的。
上联写大海可以容纳千百条河流,因为它有这样宽广的胸怀。下联写悬崖绝壁能够直立千丈,是因为它没有过分的欲望,不向其他地方倾倒。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 )光( )色
( )景( )情
狂风( )起
渔歌( )( )
五
十
生
阵
触
骤
阵
随堂演练
二、按要求写句子。
1.郑板桥端坐船头,欣喜着傍晚的湖光山色。
(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一滴水、一粒沙都是宝,就是“一粒沉沙万斛珠”。(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板桥端坐船头,欣赏着傍晚的湖光山色。
这里一滴水、一粒沙都是宝呢,真是“一粒沉沙万斛珠”!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
有一天,某盐商将一个私自贩盐的小贩扭送到县衙门,要县令郑板桥处以重罚。
郑板桥见那个小贩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知道
他是为生活所逼,不得不如此。于是,顿生怜悯之心。
他想戏弄一下这个盐商,就对盐商说:“这个小贩应
当加以重罚,我准备给他戴上枷锁,立街示众,好不好 ”盐商笑眯眯地说:“好!好!”
郑板桥当即命衙役抱来一些芦席,用细木片做托,认真扎好,中间挖一个大圈孔。他又画了许多竹子和兰花,题了字,贴在芦枷上。然后让小贩套在脖子上,站在盐商的门口示众。因郑板桥一向以诗、书、画号称“三绝”,画的竹子和兰花,尤其名扬四海。许多人都想一睹为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宝。所以当小贩戴着芦枷往盐商门前一站,立即招引很多人围观,整个县城都为之轰动了,盐商的门被堵得水泄不通,他的生意一点儿也做不成了。盐商只好到县衙哀求郑板桥放了那个小贩。
1.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穿着破烂,仪表不整。( )
(2)形容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 )
(3)名声传遍全国。形容名声很大。( )
郑板桥断案
衣衫褴褛
水泄不通
名扬四海
3.郑板桥的“三绝”指________________。
4.简要说说郑板桥是用什么办法救小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书、画
郑板桥利用自己书画的优势,故意搅扰盐商的生意,迫使他主动提出释放小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