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1-2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我们的一日三餐离不开油脂,它不仅使食物香美可口,促进食欲,更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摆脱了凭油票购油的艰苦年代。市场上食用油供应日益丰富,居民的消费量也大大增加。 近20年来,我国居民食物消费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来讲是谷类、薯类、蔬菜类食物呈明显的下降,畜肉类、蛋类等动物性食物消费量呈上升趋势。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居民油脂的消费量增加非常明显。一项对我国65个县进行的调查显示,1983年,植物油的人日消费量为9.9克,而到了1989年则上升到17.6克;膳食总脂肪占能量的百分比也由15%上升到20%。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国居民脂肪的摄入量还是合理的。但之后,居民膳食脂肪的摄入量却在不断地增加。 复习思考:1.什么叫做酯化反应?写出下列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注意反应的条件):
(1)HCOOH + CH3CH2OH ——
(2)CH3COOH + CH3OH ——
(3)R—18OH + R1—COOH ——
2.在酯化反应中,浓硫酸起什么作用?断键脱水的规律怎样?HCOOH + CH3CH2OH
CH3COOH + CH3OH
R—18OH + R1—COOHHCOOCH2CH3 + H2OCH3COOCH3 +H2 OR1—CO18OR + H2O浓硫酸Δ浓硫酸浓硫酸ΔΔ3、酯的概念(1)酯是______和______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
(2)羧酸酯的通式为RCOOR1,其中R1是烃基,R也一定是烃基吗?
(3)RCOOR1与ROOCR1是同一种酯吗?
(4)酯基是酯的官能团,可写作
—COO—R或R—OOC—酸醇一、油脂的成分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
高级脂肪酸 如: C17H35COOH(硬脂酸)
C15H31COOH(软脂酸)
C17H33COOH
(油酸 含碳碳双键)
甘油(又叫丙三醇): C3H5(OH)3
或: CH2OH
CHOH
CH2OH
阅读P10:弄懂:1、油脂的结构
2、单、混甘油脂的区别
3、油脂熔、沸点的高低与什么有关
4、油脂的分类补充:1、酯的性质--水解反应酯的水解反应的一般通式:
酸性条件(可逆):
RCOOR1 + H2O RCOOH + R1OH
碱性条件(不写可逆):
RCOOR1 + NaOH → RCOONa + R1OH2、油脂在酸或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油脂+水 酸 高级脂肪酸+甘油(丙三醇)
油脂+水 碱 高级脂肪酸钠+甘油
(高级脂肪酸钠是肥皂的主要成份,此反应叫皂化反应,工业用此反应制肥皂)
二、油脂在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脂肪酸的功能:1、供给人体热量;
2、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相当于“能量”的储存;
3、合成其它化合物如磷脂、固醇的原料;
4、在体内发生多种生理功能,如促进发育、维持健康和参与胆固醇的代谢。作业:P13 1、2、3、4
补:写出下列酯的水解方程式:(做在课本)
HCOOCH2 CH3 、CH3COOCH(CH3)2
(C17H35COO)3C3H5(硬脂酸甘油酯)课件18张PPT。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
——糖类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 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二、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三、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四、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诗人为何对“绿叶”情有独钟?绿叶利用了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来自糖类。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多数糖符合通式:Cn(H2O)m符合Cn(H2O)m的物质一定是糖类吗?鼠李糖化学式:C6H12O5糖类一定符合Cn(H2O)m通式是吗?甲醛(CH2O)、乙酸(C2H4O2)不是不是讲授新课糖含义:碳水化合物 Cn(H2O)m并不是所有的糖都符合这个通式;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分类:(根据能否水解及水解产物多少决定)单糖:葡萄糖
二糖:蔗糖、麦芽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一、葡萄糖 1、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设疑]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2、分子结构:
(1)分子式:C6H12O6【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基团呢?可能含-CHO、-COOH、-OH【讲述】葡萄糖除具有醛的性质外,我们还发现它具有下列性质:
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
2.该未知物1mol与1mol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的己六醇【讨论】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2)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设问]由葡萄糖的可以预测葡萄糖 有哪些化学性质?具有醇和醛的性质。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如银镜反应、体内氧化等。
(2)还原反应:被氢气还原成己六醇。
(3)酯化反应等。[设疑]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教材阅读] P5-P6
1.葡萄糖是一种单糖的主要原因是
?A.结构简单 ?B.不能水解为最简单的糖
?C.分子中含羟基和醛基的个数少
?D. 分子中含碳原子个数少[反馈练习]2、把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尿液中含有
?A.食醋 B.白酒
?C.食盐 D.葡萄糖小结1、糖的定义和分类2、葡萄糖的结构3、葡萄糖的性质4、葡萄糖的用途课外作业:1、结合P6科学视野,走访当地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了解对糖尿病如何进行检测?
2、阅读P6资料卡片,并查阅有关蔗糖、麦芽糖的书籍或网站,了解它们的性质。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中哪些含有较丰富的淀粉?新课导入米饭、馒头、红薯等[设问]淀粉是如何消化吸收的?(学生阅读P7后回答)[置疑]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判断淀粉是否已水解及水解程度?[参考方案] 是否有银镜[讲述]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一切植物中都含有纤维素,但不同的植物所含纤维素的多少不同。纤维素是白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纤维状结构的物质,是一种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反馈练习]
1、下列物质遇淀粉变蓝色的是( )
A 、KI B、I2 C KIO D、KIO3
2、下列物质能水解且水解产物有两种的是( )
A、蔗糖 B、麦芽糖 C、淀粉 D、纤维素
3、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测定水解程度,需要加入下列试剂中的?NaOH溶液 ?银氨溶液 ?新制的Cu(OH)2悬浊液 ?碘水?BaCl2溶液,组合正确的是( )
A、?? B、?? C、??? D、???课件103张PPT。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课程标准中
关于本模块内容要求的3个一级主题
主题1 化学与健康
主题2 生活中的材料
主题3 化学与环境保护 本模块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做出判断和解释;??? 3.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关注营养平衡
促进身心健康
探索生活材料
保护生存环境 课时建议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9课时
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 5课时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9课时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7课时
注:本课时建议包括各章复习, 不包括总复习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课程标准认识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
说明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能列举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通过实例了解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
知道常见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通过实例了解某些药物的的主要成分和疗效。教学目标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加强安全防护意识
树立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意识
使用药品时应认识药物的毒副作用
远离毒品
树立健康新观念,树立现代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身体健康(饮食、作息、锻练、活动……)
心理健康
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生活实际中的相关知识及生活经验
小学自然或常识课程
初中化学课程
高中必修课程扫描初中化学P88-98,分多页介绍知识基础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初中化学高中必修知识基础在必修模块的“基本营养物质”一节中,学生已经从组成、性质和应用等方面学习了三种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性质1、特征反应
2、水解反应应用糖类
油脂
蛋白质第一章的教材安排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2课时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课时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2课时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2课时
复习 2课时
总计 9课时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第二章的教材安排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 2课时
第二节 正确使用药物 1课时
复习 1课时
总计 4课时第一、二章的作用共同完成课程标准的第一主题“化学与健康 ”的教学任务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丰富常识生活经验,把知识运用于实际
帮助学生树正确的健康观念,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重大作用 ,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第一、二章的教材特点在学生已有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的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和简单变化
常识性知识较多,知识要求不高
学生活动较多,体现“做中学”的指导思想
“实验”“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实践活动”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淀粉是如何消化的?”
“纤维素有什么生理功能?”
“油脂在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
“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维生素有什么作用?”
“维生素C”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碘、铁在人体中的作用”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处理好与学生知识基础的关系
处理好与生物学科知识的关系
一、二章紧密相关,密不可分
第一章属于知识基础
第二章是拓展、强化与发展
控制内容的深广度,把握好教学要求把握教学要求例如:
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结构要掌握,但变化了解即可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性质、作用要知道
但重点应放在增强安全意识上
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常识,综合应用第一章的知识
看图能力的
培养与提高
以活动形式
出现,加强
交流
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中要求初步了解
在选修6《实验化学》中还要介绍,并安排实验活动通过实例了解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课标)
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酸药等常用药物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增加常识)辩证思想--
药物的毒副作用
滥用药物
远离、拒绝毒品
6.26世界禁毒日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 合金 1课时
第二节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2课时
第三节 玻璃、陶瓷和水泥 2课时
第四节 塑料、纤维和橡胶 2课时
复习 2课时
总计 9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2.描述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知道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认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3.知道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4.举例说明生活中常用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种类、性能和用途。5.通过钢和生铁、光学玻璃和彩色玻璃、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等实例,认识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6.认识化学是材料科学发展的基础,以及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起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内容特点
本章以材料为主线,将金属材料(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陶瓷和水泥)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纤维和橡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本章包括:
1. 常识性的内容,如铁合金、铝合金和铜合金的组成,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种类、性能和用途等;
2. 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如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原理、金属防护常用的方法等;
3. 化学科学的一些基本观念,如物质组成的微小改变可能引起物质性能的巨大改变,物质的结构和性能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反应条件对物质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等等。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节 合金
1.本节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合金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深入和提高,但限于模块特点,又不能要求过高。因此,教材在编写时突出两点。
●采用图示(图3-1)的形式,将纯金属和合金的结构加以比较,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出:在纯金属内,原子的排列十分规整,而合金内由于加入了其他元素的原子,使得原子层之间的相对滑动变得困难,因而性能发生了改变。使学生对合金与纯金属在性能上的差异从结构角度有个大致了解,从而对合金的认识更深入一步。 图3-1 纯金属与合金的结构比较 ●强化“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所添加的合金元素的种类、含量和生成合金的条件等来加以调节”这一基本观念。
例子:
钢和生铁(含碳量不同);
不锈钢(Cr 17%~19%,Ni 8%~13%);
资料卡片:钢中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如Cr、Mn、Ni等)。 2. 活动
【思考与交流1】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的。
●教学中可以结合农村的实际,让其调查农业机械如农机具的不同配件所使用的材料,并分析原因。
(要关注农村和农村教育)
?
【思考与交流2】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活动具有开放性。
(1)铸造硬币的合金应该具有一定的硬度,能耐磨损和抗腐蚀,这样硬币才可以使用一定的年限;铸造硬币的合金也不能太硬,否则,硬币上的图案和数字不易被压印出来;由于使用的量很大,铸造硬币的合金也不能太昂贵,等等。 (2)关于硬币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
硬币是如何铸造出来的?
硬币的使用年限和面值有什么关系?
破损的硬币是如何处理的?
使用纸币和硬币有什么利弊?
为什么没有2元、5元、10元以及更高面值的硬币?等等。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化学腐蚀
●以图3-14为例强调温度(反应条件)对化学腐蚀的影响比较明显。
图3-14 ●可补充一些化学腐蚀的例子。
例如,做饭用的铁锅日久天长越用越薄,炼钢倾倒钢水时钢花四溅,轧钢时火红的钢锭被氧化后层层脱落等都是发生的化学腐蚀。即在高温下,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2. 电化学腐蚀
●为了降低难度,教材中没有出现“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这两个名词,只是介绍了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在正极上发生的这两类原电池反应。 ●由于对金属防护常用的方法,学生已经有许多生活经验。因此,教材通过图示(图3-16和图3-18)和活动(2个【思考与交流】)的方式,由学生自己总结。
●同样,为了降低难度,教材中未出现“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这个名词,而是简单介绍这种保护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3.注意图注中提出的问题。
图3-14中的问题是强调温度对化学腐蚀的影响;
图3-17中的问题是说明 介质对金属腐蚀的影响;
图3-18中的问题则属于 开放性问题等。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 活动
【科学探究】
这个探究包括两个方面:
1.铁钉锈蚀需要哪些条件?
2.在什么条件下铁钉锈蚀速率较快?
关于铁钉锈蚀需要哪些条件的探究,初中已经做过,学生有知识基础,此处起一个回忆、复习的作用。本探究的第二个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比较铁钉和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与没有和电解质溶液接触时锈蚀速率的快慢,从而引出电化学腐蚀的原理。
【思考与交流1】自行车的防措施:
●在链条和齿轮上涂机油;
●在车架和挡泥板上烤一层漆;
●将车座弹簧用一层“烤蓝”(四氧化三铁保护层)保护;
●将车把、钢圈和车辐条进行电镀;
●用不锈钢制作车辐条;
●用铝合金代替钢铁制作一些构件等。 【思考与交流3】
●活动具有开放性,三种防锈方法都有优缺点。
●方法a(涂油漆)的优点是成本较低,缺点是油漆层容易脱落,保护作用一般,不太适合大桥要使用多年的要求,而且也不适合在风景区使用。
方法b(使用镀铬的钢)的优点是保护作用优良,外表美观,适宜在风景区使用。
方法c(使用不锈钢)的优点是保护作用优良,外表美观,但成本较高,应酌情考虑。 第三节 玻璃、陶瓷和水泥
教材对于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1.对于玻璃,强调调整玻璃的化学组成和对玻璃进行各种工艺处理,可以制得具有不同性能和用途的玻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反应条件对物质性能和用途的影响。 组成:
●提高SiO2的含量或加入B2O3,可用于制造高级的反应容器;
●加入PbO,可制得光学玻璃;
●加入某些金属氧化物,可制得彩色玻璃。
反应条件:钢化玻璃 2.对于陶瓷,教材是从陶器的发明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这个角度来引入的;而对于水泥,则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水泥的强度等级和存放时的注意事项等,强调应用。 3. 活动
【学与问2】
●在普通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元素,烧制时生成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组成不同) ,不同的金属氧化物颜色不同;
●烧制时空气用量不同(反应条件不同),得到金属离子的氧化态不同,因此颜色也不同。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物质的组成和反应条件对性能和用途的影响,从而强化学生对这个基本观念的认识。 第四节 塑料、纤维和橡胶
1.在介绍塑料时,重点是采用图示的形式(图3-38和3-39)简单介绍热塑性塑料的线型结构和热固性塑料的体型网状结构,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对性能和用途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对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认识更进一步。同时以列表的形式介绍了常见塑料的化学成分、性能和用途。
2.在介绍塑料时,虽然出现了“单体”的概念,但教学过程中不要扩展。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结构、性能和用途的差异,认识结构对性能和用途的影响。 3.介绍纤维和橡胶时,重点强调化学方法在制造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以橡胶的硫化为例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物质的结构和性能、用途之间关系的认识。
4.介绍复合材料时,则是强调不仅可以选择不同的组分材料,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各组分材料的含量来制造复合材料,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实际上也是在渗透物质的组成对性能和用途有很大的影响这样一个基本观念。
5.第68页的【学与问】中问题的讨论和【科学视野】的阅读要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塑料的电绝缘性是相对的,导电聚合物的出现说明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总之,本章在介绍各种材料的时候,始终在强化物质的组成、结构(包括反应条件)对物质的性能和用途有很大的影响这个基本观念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对材料的认识深入一步。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2课时
第二节 爱护水资源 2课时
第三节 垃圾资源化 1课时
复习 2课时
总计 7课时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能说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2.知道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方法。
3.通过重金属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和石油污染等实例认识水污染造成的危害,能说出污水处理中主要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 4.了解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以及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重要意义。
5.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了解废弃塑料资源化的方法。
6.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内容特点
本章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主题,介绍了改善大气质量、污水处理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等过程中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和环境保护密切关系的同时,使他们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环境应该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科学素养。
1.突出化学学科特点,体现化学视角。
关于环境保护,学生在许多课程的学习中都接触过。本章在介绍大气污染的危害、改善大气质量的方法、水体污染的危害、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白色污染的危害等内容时,重点介化学方法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要依靠化学等科学的发展。 2.精选大量图画,设计多种活动。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而且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教材大力改革呈现方式,精选大量图画,设计多种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本章教材在引入方式上是多种多样的。第一节是采用“思考与交流”的方式引入,第二节是以2张图片(图4-18和图4-19)的形式引入,第三节是以“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入,等等。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1. 由于学生对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是熟悉的,因此教材对此并没有展开,而是采用简明的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
2. 教材重点强调: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都能产生大气污染物(如图4-2所示)。目的是使学生对于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自然因素: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浪飞沫、宇宙陨星、风起尘埃等。
海洋每年向大气排放CO约0.6亿吨
3. 氟利昂 氟氯代烷、氟氯烃
4.对于大气污染的危害,教材重点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和臭氧层受损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原理。
对于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由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则采用了“思考与交流”的方式,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5.我国是世界上耗煤量最大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一些城市的汽车拥有量迅速增加。此外,室内空气污染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教材从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减少汽车等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改善大气质量的措施。 6.本节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观念。
例如,
●通过“资料卡片”介绍我国国家标准中室内污染物HCHO和氡的最高允许含量,使学生树立“量”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要完全避免室内污染物是不可能的。但是,只有当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或超过某个值时,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苏丹红:
应用于诸如油彩、蜡、地板蜡和香皂等化工产品中的一种非生物合成着色剂,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胭脂树橙是一种食品着色剂但不允许在辣椒粉和调味品中使用 ●通过介绍汽油抗爆震剂的发展——最早是四乙基铅,目前是甲基叔丁基醚,最后提到甲基叔丁基醚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还有争议等,以此为例让学生认识科学发展的局限性,树立一分为二、辩证地看问题的观念;
饮用水消毒:液氯—二氧化氯、臭氧、高铁酸钠 ●通过“科学史话”介绍氟氯代烷的功与过,使学生树立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等等。
氟氯代烷、DDT
第二节 爱护水资源
●水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如耗氧有机物,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植物营养物质,酸、碱和盐,石油,农药和病原体等。课程标准要求“以典型的水污染实例认识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因此,本节教材以“日本的水俣病和痛痛病”“赤潮”和“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泄漏事件”3个典型案例,介绍了与化学学科关系密切的重金属污染和植物营养物质污染,以及石油污染。 ●对于污水处理中主要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考虑到选用本模块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从降低难度的角度出发,主要介绍了混凝法、中和法和沉淀法等简单的化学方法。
●氧化还原法则是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出现的,仅供学生阅读。 ●本节教材中的“科学史话----杀虫剂DDT的功与过”和“科学视野----饮用水消毒”,和第一节的“科学史话----氟氯代烷的功与过” 一样,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正确使用化学物质和化学方法的认识。科学史话 第三节 垃圾资源化
●本节主要介绍了垃圾处理要遵循的原则和处理垃圾常用的方法,以及“白色污染”的危害,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等。
因此,本节内容中有关化学学科的知识不多,要求不高,以观念性问题为主。 循环经济传统增长模式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就越大。
循环经济模式,即“产品-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蔗田系统
制糖系统
酒精系统
造纸系统
热电联产系统
环境综合处理系统
六个系统甘蔗——制糖——蔗渣造纸制糖——废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制糖——低聚果糖生态链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三条生态链完整和闭合的生态工业网络谢谢大家!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
http://www.pep.com.cn
电话:010-64016851
64016633-6234、
6634、
6734 课件15张PPT。第二节 油脂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油脂的组成、结构、在人体中的代谢及其功能。
2、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油和脂肪的区别;油脂在人体内的功能,密切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能力目标:(1).分析思维能力,分析油脂和酯的结构特点,类比酯类的化学性质,推出油脂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进行分析思维能力的训练。
(2).联系生活,知识迁移的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油脂的结构,油和脂肪的区别,了解油脂的变质过程,利用自己已学的知识探讨如何更好的保存油脂。
教学重点:油脂的结构和在人体内的功能。
教学难点: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教学目标营养过剩——脂肪油脂油脂肪(液态,如植物油脂)(固态,如动物脂肪)如:菜籽油、花生油、豆油如:猪油、牛油属于酯类 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与甘油生成的酯。
结构:
一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从结构上油脂属于哪一类的有机物?
能否发生水解反应?水解的产物将是什么?一 、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R1、R2、R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R1、R2、R3相同为单甘油酯,R1、R2、R3不同为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多数为混甘油酯。R可以是饱和的也可是是不饱和的。天然的油脂的水解产物可以有多少种? 植物油与动物油哪种的分子中的双键会更多? 从结构上分析,请你预测花生油可能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
从性质上讲植物油和动物油哪种性质更加稳定?应当如何保存油脂?为什么? 植物油—— 双键多,熔点低,常温下为液态。
动物油——双键少,熔点高,常温下为固态。阅读 课本12页的资料卡片二
——“油脂的变质——酸败” 【实践活动】课后到超市或商店调查油脂的成分表和抗氧化剂的成分。二、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功能 油脂消化过程主要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水解过程 。1. 油脂的消化过程:练习 指出硬酯酸甘油酯在稀硫酸催化下的水解产物 2、脂肪在人体内的存在阅读 课本11页资料卡片——“人体内的脂肪” 油脂存在于人体的众多细胞物质中,承当着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保持体温,维持皮肤弹性等。3、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重要的供能物质
人体的备用油箱
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合成如磷脂、固醇等的主要原料
承担多种生理功能3、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 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来说,应该兼收并蓄,才能获得完全的营养。有些人只吃瘦肉,害怕肥肉,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油脂是一种饱和或不饱和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油脂被人体通过水解,生成脂肪酸和甘油,最终被人体吸收。
在人体中作为直接和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是人体中其它重要细胞物质的原料,在人体的生理过程中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对于脂肪人体必须有选择的适当摄取,特别是含有必须脂肪酸的食物。小结 分析油和脂肪结构上的不同,查阅资料,谈谈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那些具体的方法更合理和科学地使用食用油。作业课件17张PPT。《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 人类重要的能源——糖类(营养素:糖类、油脂、蛋白质、
维生素、无机盐、水)第一节 人类重要的能源——糖类一、糖类的组成和分类二、葡萄糖三、淀粉四、纤维素练习一、糖类的组成和分类(一)糖类的组成 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 )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通式为Cn(H2O)m,(m,n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结构特征:(1)多羟基醛 (2)多羟基酮(3)能够水解生成多羟基醛、酮的物质。
注意:1、糖类通式只说明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并不反应糖类的结构。
2、属于糖类物质不一定符合通式,(如鼠李糖:C6H12O5)少数物质符合通式不一定是糖类。(如HCHO,CH3COOH)
下一页(二)糖类的分类糖类单糖 (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依据:能否水解以及水解产物的多少)低聚糖 (能水解成二、三、四
分子单糖的糖)多糖(能水解成许多分子单糖的糖)返回下一页二、葡萄糖(一)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C6H12O6最简式:CH2O(注意最简式相同的物质:甲醛、乙酸、
甲酸甲酯)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二)性质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官能团:-OH,-CHO)还原性C6H12O6 (l)+ 6O2(g) → 6CO2 (g) + 6H2O (l) +2804KJc、提供热量:a、银镜反应:CH2OH(CHOH)4CHO+ 2Ag(NH3)2OH → 2Ag↓ +3NH3↑ + H2O + CH2OH(CHOH)4COONH4
b、与新制Cu(OH)2溶液反应:CH2OH(CHOH)4CHO+2 Cu(OH)2 →Cu2O + 2H2O
+ CH2OH(CHOH)4COOH
下一页葡萄糖在体内的变化情况:葡萄糖CO2+H2O+能量氧化分解合成分解肝糖元(属于多糖)肌糖元(属于多糖)转变脂肪合成分解缩聚
水解缩聚
水解下一页(3)糖果制造:(2)制镜工业:(1)制药工业:输液时:加一定量葡萄糖(三)用途1、葡萄糖是单糖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
A、在糖类物质中含碳原子最少
B、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C、分子中只有一个醛基
D、结构最简单
B练习返回三.淀粉1.淀粉的存在:
淀粉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种子和块根里。
其中谷类中含淀粉较多。
如:大米,约含淀粉80%
小麦,约含淀粉70%
马铃薯,约含淀粉20%下一页2.淀粉的物理性质 ①淀粉是白色、无气味、无味道的粉末状物质;
②不溶于冷水;
③在热水中产生糊化作用(即食物由生变熟的过程)下一页3.淀粉的化学性质 ①通常淀粉不显还原性(非还原性糖)
②遇碘变蓝色
③淀粉在催化剂(如酸)存在和加热下可以逐步水解,生成一系列比淀粉分子小的化合物,最终生成还原性糖:葡萄糖。
(C6H10O5)n + n H2O n C6H12O6
淀粉 葡萄糖催化剂下一页思考2、如何检验淀粉有部分水解? 用银镜反应或用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思考3、如何检验淀粉已经完全水解?思考1、如何检验淀粉尚未水解? 用碘水——是不显蓝色 用银镜反应,用碘水显蓝色 下一页4、用途: 2)人体能源3)工业原料:制葡萄糖、酒精1)食用返回1)不显还原性(非还原性糖)
2)可发生水解,但比淀粉水解困难 四、纤维素(C6H10H5)n + nH2O nC6H12O6
纤维素 葡萄糖1、纤维素存在于一切植物中。2、物理性质:白色、无气味、无味道的纤维状物质,不溶于水。3、化学性质:下一页4、纤维素的用途棉麻纤维大量用于纺织工业
木材、稻草、麦秸、蔗渣等用于造纸
制造纤维素硝酸酯(硝酸纤维)。根据含N量分为火棉(含N量较高,用于制造无烟火药)、胶棉(含N量较低,用于制油漆)
制造纤维素乙酸酯(醋酸纤维),不易着火,用于制胶片
制造粘胶纤维(NaOH、CS2处理后所得,其中的长纤维称人造丝,短纤维称人造棉)
食物中的纤维素在人体内不能消化,但有利于人的消化。返回2、对于淀粉和纤维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互为同分异构体
B、化学性质相同
C、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相同
D、属于同系物 C练习下一页3、在试管中放入0.5克淀粉,再加入4ml的H2SO4溶液加热3min-4min,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向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银氨溶液,稍加热后,试管内壁有银镜出现。
B、向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稍热有砖红色沉淀析出。
C、向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碘溶液,则出现蓝色。
D、向反应后的试管中先用碱液中和后再加入银氨溶液,稍热后试管壁有银镜出现。
D课件9张PPT。1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趣味问答:同学,你今天吃糖了吗?
其实,我们每天都要吃“糖”,只不过可能
没有直接吃糖,我们吃的食物很多都是糖
类,而且我们的身体机能能将我们吃的食
物转变成能为我们人体提供能量的葡萄糖。糖类1、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2、是最廉价的能量来源
3、人体摄取的热能约有75%来自糖类
4、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又叫做碳水化合物,因为大多数碳
水化合物都符合通式Cn(H2O)m例如: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等
它们的化学式都符合这个通式。例外:鼠李糖、甲醛、乙酸等糖类-葡萄糖1、分子式:C6H12O6
3、化性: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能与银氨
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与新制的
Cu(OH)2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2、物性: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在2%AgNO3溶液中边
振荡,边加入2%稀氨水,当最初生成的
沉淀恰好溶解时的溶液
什么是银氨溶液:4、官能团:有多个(5个)羟基(-OH)
其中,显还原性的官能团为醛基5、结构简式:
CH2OH-CHOH -CHOH -CHOH -CHOH-CHO6、银镜反应方程式:2Ag(NH3)2OH + CH2OH(CHOH)4CHO 2Ag↓ +CH2OH(CHOH)4COONH4+3NH3+H2O氢氧化二氨合银葡萄糖酸氨7、在人体内的作用 糖类
(蔗糖、淀粉等)葡萄糖被氧化,生成CO2和水,
放出能量以糖元形式储存起来转变为脂肪课件26张PPT。营养物质与健康学习小组成员:肖景文 王淑梅 罗嘉欣人体中的营养物质★ 糖 ★ 蛋白质 ★ 脂类 ★ 无机盐★ 水 ★ 食物纤维★ 维生素 进入第二章糖糖是自然界中存在很广泛的一类物质,是食物的主要成分之一。
糖是人体最主要热能来源,俗话常说的“吃饱了就暖和了”就是这个道理,除外还能调节血糖水平,维持脑细胞的正常功能,但多食糖会带来不良效果,如营养不良、肥胖、癌症等。
蛋白质蛋白质是由一条或两条具有确定的氨基酸序列的多肽链构成的大分子。
蛋白质是人体活动和呼吸、免疫、消化的基础,并且还含有其他一些元素,主要的是磷、铁、铜、碘、锌、钼等。脂类脂类是一大类就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化合物,它们都能溶解与有机溶剂,而不溶与水,是食物中产热最高的一种营养素。
脂类能存贮和供给热能,参与组织结构,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保护重要脏器,增加食欲等功效无机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在人体无法合成,而且需求量也很少,但对人体健康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攫取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可以保持肌肉和神经的正常运作,维持体液中电解质的平衡,有助骨骼的形成等作用。维生素维生素也称维他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物。
它在人体内的含量很少,但生理作用很大。它决定了某种代谢过程,而且它的种类很多,现知道的有几十种维生素。Click here水水是生命的根本,约占人体的三分之二,正因为水的存在,生命才能得以延续。
他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排出毒素,调节体温。食物纤维食物纤维是指食物在人体肠道内不被消化的植物性物质。
食物纤维虽不被人体吸收,但它能促进肠道蠕动,防治便秘、结肠癌等疾病,对减低血糖、胆固醇有显著疗效。第二章营养健康食物的分类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总结谷类【%】薯类【%】豆类【食部100g】蔬菜【食部100g】接上表水果【食部100g】接上表禽畜肉类【%】胆固醇【猪肉】鱼贝类【食部100%】接上表蛋类【食部100g】乳类【%】总结要身体得健康,必须要食得健康。
偏向补充一种或多种营养素是不可取的,这样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或食物中毒。
天然存在的食物的营养素分配得很好,不挑食的话是基本上不会缺少营养的,所以市面上买的维他命只作辅佐,不可依赖。
完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胜意课件12张PPT。非典冠状病毒图 非典冠状病毒图 一. 生命的基础——蛋白质1.组成——氨基酸氨基酸的通式羧基——酸性COOHNH2氨基——碱性∴氨基酸既是酸,又是碱,具有两性。2.二肽肽键3.多肽与蛋白质没有本质的区别,一般把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叫多肽蛋白质折叠三维结构4.蛋白质在人体中的变化水解生成的氨基酸主要是结合生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蛋白质在人体中不断的分解,最后形成尿素排出体外。二.蛋白质的性质1.水解生成氨基酸2.盐析——使蛋白质凝聚,从水溶液中析出来不影响蛋白质的性质,属于可逆过程。常用于分离和提纯蛋白质2.变性——丧失生理活性,
是不可逆的变化变性的条件铜,汞,铅等重金属盐 加热 紫外线,X射线 强酸,强碱用途:3.颜色反应浓硝酸使皮肤变黄色.三.蛋白质来源动物性蛋白质:鹅,鸭肉植物性蛋白质:豆类,谷类四.合理搭配食物,使氨基酸相互补充,提高蛋白质的吸收与营养课件20张PPT。1、未成熟的绿色苹果遇碘变蓝色,这是因为 ;熟的苹果能与银氨
溶液反应生成银镜,原因是 。教材P9
2、有广告说:“这种新型糕点只含面粉、油脂、蛋白质,不含糖,是糖尿病人的最佳食品。”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形成油脂的脂肪酸的饱和程度
对油脂有什么样的影响?
4、油脂水解的产物是什么?生命的基础--
蛋白质这是什么?本节课关键字:
蛋白质、氨基酸、多肽、肽键。科学史话:
由中国“两院”院士在1998年评出的十大科技进展。其中的第三位:我国转基因羊研究获重大突破;第七位:我国的人类基因研究获重大突破;第九位:我国研制成功基因重组人胰岛素。 膜蛋白质 胰岛素蛋白 DNA什么是蛋白质?
蛋白质有什么样的特征?蛋白质是由C、H、O、N及少量的S
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构成生命的基础。蛋白质遇硝酸变黄,点燃有烧焦
羽毛的气味!一、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 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1、氨基酸组成了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恩格斯 几种简单的氨基酸: 甘氨酸:
丙氨酸:
谷氨酸:HOOC—(CH2)2—CH—COOH 氨基酸:有氨基 —NH2 ,
有羧基 —COOH,
氨基酸是含有氨基(—NH2)的有机酸
(—COOH),通式如下:氨基 —NH2 :碱性基
羧基 —COOH:酸性基
氨基酸既有酸性又有碱性,所以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2、多肽:什么叫做肽键?—CO—OH + H—NH— —CO—NH—肽键 神奇的蛋白质——酶酶具有专一性
一种酶只催化一种反应。
高效率
是化学催化剂的108 倍
条件温和,不需加热
常温可反应,30~50度
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物成分是蚕丝还是人造丝,可以选用的方法是( )
A)滴加浓硝酸
B)滴加浓硫酸
C)滴加酒精
D)灼烧 AD已知的两性化合物有:
Al(OH)3,
Al2O3,
氨基酸两性化合物的特征:既能和酸反应,
也能和碱反应,
产物是盐和水。课件15张PPT。油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是油与脂肪的总称●脂——来源于动物,常温下为固体,由饱和脂肪酸生成的甘油酯,没有不饱和键。●油——来源于植物,常温下为液体,由不饱和脂肪酸生成的甘油酯,有一个或多个不饱和键。●可口的饭菜离不开油脂,油脂是人类主要的食物之一,是人体不可以缺少的营养物质。一、你对油脂知多少?●请描述油脂的物理性质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硬脂酸,m.p.69℃油酸,m.p.13℃植物油二、油脂的生理功能供给人体热能(20%左右)
构成身体组织
维持体温、保护脏器
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供给必需脂肪酸,调节生理功能
提高食品的饱腹感和改善口味油脂在体内发生的变化消化吸收的场所:小肠消化过程的实质:水解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酶水解高级脂肪酸+甘油二氧化碳水++能量脂类的来源●由食物供给
●由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合成
(这就是多吃糖也会发胖的原因)
其中必需脂肪酸——不可缺少,不能自身合成亚油酸
亚麻酸
花生四烯酸人体内的脂肪的功能●脂肪不导热,有利于保温●有弹性,能起软垫作用,对人体有重要保护功能●从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可以防止皮肤皲裂三、油脂的组成和结构(1)R1、R2、R3可以代表饱和烃基或不饱和烃基。
(2)如果R1、R2、R3相同,这样的油脂称为单甘油酯;如果R1、R2、R3不相同,称为混甘油酯。
(3)天然油脂大都为混甘油酯,且动、植物体内的油脂大都为多种混甘油酯的混合物,无固定熔沸点。 四、油脂的化学性质(了解)1、油脂的氢化(1)烃基的饱和程度越大,固化可能性越大
(2)油脂的氢化(加成反应),又叫油脂的硬化,油脂的固化油 脂肪如何鉴别矿物油和植物油? 植物油的催化氢化(1)酸性水解2、油脂的水解可用于制备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常在反应液中加入少量乙醇,其作用是:
促进油脂与水的互溶和高级脂肪酸的水溶性,有利于反应向右进行(2)碱性水解注意:● NaOH的作用:催化剂和反应物 ●此法能否鉴别矿物油和植物油? ●加入少量乙醇的作用? 硬脂酸钠
硬脂酸甘油酯 肥皂的主要成分 甘油——皂化反应工业制皂简述动、植物油脂 混合液
胶状液体上层:高级
脂肪酸钠 下层:甘油、
NaCl溶液 上层 肥皂 下层甘油练习(1)在硬水中滴加少量肥皂水,为什么会有白色沉淀产生?
答:硬水中的Ca2+或Mg2+跟肥皂的主要成分硬脂酸钠起反应生成硬脂酸钙[Ca (c17H35COO)2]或硬脂酸镁[Mg (C17H35COO)2]沉淀。
(2)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常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沾有油脂的器皿?
答:热的纯碱溶液呈碱性,油脂在碱性溶液中能水解生成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钠盐和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