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化学与生活培训材料[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选修1化学与生活培训材料[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6-08-27 18:52:00

文档简介

课件103张PPT。课程标准中
关于本模块内容要求的3个一级主题
   主题1 化学与健康
主题2 生活中的材料
主题3 化学与环境保护 本模块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 1.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 2.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做出判断和解释; ??? 3.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化学与生活环 境营 养材 料健 康关注营养平衡
促进身心健康
探索生活材料
保护生存环境 课时建议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9课时
第二章  促进身心健康 5课时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9课时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7课时
注:本课时建议包括章复习, 不包括总复习
第一单元 关注营养平衡 第二单元 促进身心健康 课程标准认识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
说明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能列举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通过实例了解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
知道常见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知。
通过实例了解某些药物的的主要成分和疗效。教学目标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加强安全防护意识
树立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意识
使用药品时应认识药物的毒副作用
远离毒品
树立健康新观念,树立现代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身体健康(饮食、作息、锻练、活动……)
心理健康
良好的生活习惯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生活实际中的相关知识及生活经验
小学自然或常识课程
初中化学课程
高中必修课程扫描初中化学P88-98,分多页介绍知识基础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初中化学 高中必修知识基础在必修模块的“基本营养物质”一节中,学生已经从组成、性质和应用等方面学习了三种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性质1、特征反应
2、水解反应应用糖类
油脂
蛋白质第一单元 教材安排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2课时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课时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2课时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2课时 
复习              2课时
总计              9课时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第二单元教材安排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    2课时 
第二节  正确使用药物    1课时
复习             1课时
总计             4课时第一、二章的作用共同完成课程标准的第一主题“化学与健康 ”的教学任务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丰富常识生活经验,把知识运用于实际
帮助学生树正确的健康观念,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重大作用 ,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第一、二章教材特点在学生已有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的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和简单变化
常识性知识较多,知识要求不高
学生活动较多,体现“从活动中学”的指导思想
“实验”“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实践活动”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淀粉是如何消化的?”
“纤维素有什么生理功能?”
“油脂在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
“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维生素有什么作用?”
“维生素C”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碘、铁在人体中的作用”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处理好与学生知识基础的关系
处理好与生物学科知识的关系
一、二章紧密相关,密不可分
第一章属于知识基础
第二章是拓展、强化与发展
控制内容的深广度,把握好教学要求把握教学要求例如:
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结构要掌握,但变化了解即可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性质、作用要知道
但重点应放在增强安全意识上
联系实际增加学生的常识,综合应用第一章的知识
看图能力的
 培养与提高
以活动形式
 出现,加强
 交流
酸性食品和碱性食品,中要求初步了解
在选修6《实验化学》中还要介绍,并安排实验活动通过实例了解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课标)
解热镇痛药、抗生素、抗酸药等常用药物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增加常识)辩证思想--
 药物的毒副作用
滥用药物
远离、拒绝毒品
6.26世界禁毒日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 合金 1课时
 第二节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2课时
 第三节 玻璃、陶瓷和水泥 2课时
第四节 塑料、纤维和橡胶 2课时
复习 2课时
总计 9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知道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2.描述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知道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认识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3.知道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4.举例说明生活中常用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种类、性能和用途。5.通过钢和生铁、光学玻璃和彩色玻璃、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等实例,认识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6.认识化学是材料科学发展的基础,以及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起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内容特点
本章以材料为主线,将金属材料(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陶瓷和水泥)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纤维和橡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本章包括:
1. 常识性的内容,如铁合金、铝合金和铜合金的组成,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种类、性能和用途等;
2. 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如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原理、金属防护常用的方法等;
3. 化学科学的一些基本观念,如物质组成的微小改变可能引起物质性能的巨大改变,物质的结构和性能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反应条件对物质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等等。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节 合金
1.本节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合金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深入和提高,但限于模块特点,又不能要求过高。因此,教材在编写时突出两点。
●采用图示(图3-1)的形式,将纯金属和合金的结构加以比较,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出:在纯金属内,原子的排列十分规整,而合金内由于加入了其他元素的原子,使得原子层之间的相对滑动变得困难,因而性能发生了改变。使学生对合金与纯金属在性能上的差异从结构角度有个大致了解,从而对合金的认识更深入一步。 图3-1 纯金属与合金的结构比较 ●强化“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所添加的合金元素的种类、含量和生成合金的条件等来加以调节”这一基本观念。
例子:
钢和生铁(含碳量不同);
不锈钢(Cr 17%~19%,Ni 8%~13%);
资料卡片:钢中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如Cr、Mn、Ni等)。 2. 活动
【思考与交流1】
●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设计的。
●教学中可以结合农村的实际,让其调查农业机械如农机具的不同配件所使用的材料,并分析原因。
(要关注农村和农村教育)
?
【思考与交流2】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活动具有开放性。
(1)铸造硬币的合金应该具有一定的硬度,能耐磨损和抗腐蚀,这样硬币才可以使用一定的年限;铸造硬币的合金也不能太硬,否则,硬币上的图案和数字不易被压印出来;由于使用的量很大,铸造硬币的合金也不能太昂贵,等等。 (2)关于硬币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
硬币是如何铸造出来的?
硬币的使用年限和面值有什么关系?
破损的硬币是如何处理的?
使用纸币和硬币有什么利弊?
为什么没有2元、5元、10元以及更高面值的硬币?等等。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化学腐蚀
●以图3-14为例强调温度(反应条件)对化学腐蚀的影响比较明显。
图3-14 ●可补充一些化学腐蚀的例子。
例如,做饭用的铁锅日久天长越用越薄,炼钢倾倒钢水时钢花四溅,轧钢时火红的钢锭被氧化后层层脱落等都是发生的化学腐蚀。即在高温下,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2. 电化学腐蚀
●为了降低难度,教材中没有出现“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这两个名词,只是介绍了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在正极上发生的这两类原电池反应。 ●由于对金属防护常用的方法,学生已经有许多生活经验。因此,教材通过图示(图3-16和图3-18)和活动(2个【思考与交流】)的方式,由学生自己总结。
●同样,为了降低难度,教材中未出现“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这个名词,而是简单介绍这种保护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3.注意图注中提出的问题。
图3-14中的问题是强调温度对化学腐蚀的影响;
图3-17中的问题是说明  介质对金属腐蚀的影响;
图3-18中的问题则属于  开放性问题等。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 活动
【科学探究】
这个探究包括两个方面:
1.铁钉锈蚀需要哪些条件?
2.在什么条件下铁钉锈蚀速率较快?
关于铁钉锈蚀需要哪些条件的探究,初中已经做过,学生有知识基础,此处起一个回忆、复习的作用。本探究的第二个目的是让学生观察、比较铁钉和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与没有和电解质溶液接触时锈蚀速率的快慢,从而引出电化学腐蚀的原理。
【思考与交流1】自行车的防措施:
●在链条和齿轮上涂机油;
●在车架和挡泥板上烤一层漆;
●将车座弹簧用一层“烤蓝”(四氧化三铁保护层)保护;
●将车把、钢圈和车辐条进行电镀;
●用不锈钢制作车辐条;
●用铝合金代替钢铁制作一些构件等。 【思考与交流3】
●活动具有开放性,三种防锈方法都有优缺点。
●方法a(涂油漆)的优点是成本较低,缺点是油漆层容易脱落,保护作用一般,不太适合大桥要使用多年的要求,而且也不适合在风景区使用。
方法b(使用镀铬的钢)的优点是保护作用优良,外表美观,适宜在风景区使用。
方法c(使用不锈钢)的优点是保护作用优良,外表美观,但成本较高,应酌情考虑。 第三节  玻璃、陶瓷和水泥
教材对于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1.对于玻璃,强调调整玻璃的化学组成和对玻璃进行各种工艺处理,可以制得具有不同性能和用途的玻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反应条件对物质性能和用途的影响。 组成:
●提高SiO2的含量或加入B2O3,可用于制造高级的反应容器;
●加入PbO,可制得光学玻璃;
●加入某些金属氧化物,可制得彩色玻璃。
反应条件:钢化玻璃 2.对于陶瓷,教材是从陶器的发明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这个角度来引入的;而对于水泥,则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水泥的强度等级和存放时的注意事项等,强调应用。 3. 活动
【学与问2】
●在普通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元素,烧制时生成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组成不同) ,不同的金属氧化物颜色不同;
●烧制时空气用量不同(反应条件不同),得到金属离子的氧化态不同,因此颜色也不同。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物质的组成和反应条件对性能和用途的影响,从而强化学生对这个基本观念的认识。 第四节  塑料、纤维和橡胶
1.在介绍塑料时,重点是采用图示的形式(图3-38和3-39)简单介绍热塑性塑料的线型结构和热固性塑料的体型网状结构,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对性能和用途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对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认识更进一步。同时以列表的形式介绍了常见塑料的化学成分、性能和用途。
2.在介绍塑料时,虽然出现了“单体”的概念,但教学过程中不要扩展。重点是让学生了解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结构、性能和用途的差异,认识结构对性能和用途的影响。 3.介绍纤维和橡胶时,重点强调化学方法在制造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以橡胶的硫化为例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物质的结构和性能、用途之间关系的认识。
4.介绍复合材料时,则是强调不仅可以选择不同的组分材料,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各组分材料的含量来制造复合材料,以满足不同的需求,实际上也是在渗透物质的组成对性能和用途有很大的影响这样一个基本观念。
5.68页的【学与问】中问题的讨论和【科学视野】的阅读要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塑料的电绝缘性是相对的,导电聚合物的出现说明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总之,本章在介绍各种材料的时候,始终在强化物质的组成、结构(包括反应条件)对物质的性能和用途有很大的影响这个基本观念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对材料的认识深入一步。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2课时
 第二节 爱护水资源 2课时
 第三节 垃圾资源化 1课时
复习 2课时
总计 7课时一、教学目标
1.知道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能说出减少大气污染物的原理和方法。
2.知道主要的室内空气污染物及其危害,了解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方法。
3.通过重金属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和石油污染等实例认识水污染造成的危害,能说出污水处理中主要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 4.了解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以及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的重要意义。
5.认识“白色污染”的危害,了解废弃塑料资源化的方法。
6.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内容特点
本章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主题,介绍了改善大气质量、污水处理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等过程中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和环境保护密切关系的同时,使他们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环境应该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科学素养。
1.突出化学学科特点,体现化学视角。
关于环境保护,学生在许多课程的学习中都接触过。本章在介绍大气污染的危害、改善大气质量的方法、水体污染的危害、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白色污染的危害等内容时,重点介化学方法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要依靠化学等科学的发展。 2.精选大量图画,设计多种活动。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而且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教材大力改革呈现方式,精选大量图画,设计多种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本章教材在引入方式上是多种多样的。第一节是采用“思考与交流”的方式引入,第二节是以2张图片(图4-18和图4-19)的形式引入,第三节是以“实践活动”的方式引入,等等。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1. 由于学生对于大气主要污染物及其来源是熟悉的,因此教材对此并没有展开,而是采用简明的文字和图画相结合的方式来呈现。
2. 教材重点强调: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都能产生大气污染物(如图4-2所示)。目的是使学生对于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自然因素: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浪飞沫、宇宙陨星、风起尘埃等。
海洋每年向大气排放CO约0.6亿吨

3. 氟利昂  氟氯代烷、氟氯烃
4.对于大气污染的危害,教材重点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和臭氧层受损中所涉及到的化学原理。
对于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由于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则采用了“思考与交流”的方式,由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5.我国是世界上耗煤量最大的国家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一些城市的汽车拥有量迅速增加。此外,室内空气污染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教材从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减少汽车等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减少室内空气污染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改善大气质量的措施。 6.本节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观念。
例如,
●通过“资料卡片”介绍我国国家标准中室内污染物HCHO和氡的最高允许含量,使学生树立“量”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要完全避免室内污染物是不可能的。但是,只有当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或超过某个值时,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苏丹红:
应用于诸如油彩、蜡、地板蜡和香皂等化工产品中的一种非生物合成着色剂,一般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胭脂树橙是一种食品着色剂但不允许在辣椒粉和调味品中使用 ●通过介绍汽油抗爆震剂的发展——最早是四乙基铅,目前是甲基叔丁基醚,最后提到甲基叔丁基醚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还有争议等,以此为例让学生认识科学发展的局限性,树立一分为二、辩证地看问题的观念;
饮用水消毒:液氯—二氧化氯、臭氧、高铁酸钠 ●通过“科学史话”介绍氟氯代烷的功与过,使学生树立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等等。
氟氯代烷、DDT
2.第二节 爱护水资源
●水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如耗氧有机物,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植物营养物质,酸、碱和盐,石油,农药和病原体等。课程标准要求“以典型的水污染实例认识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因此,本节教材以“日本的水俣病和痛痛病”“赤潮”和“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泄漏事件”3个典型案例,介绍了与化学学科关系密切的重金属污染和植物营养物质污染,以及石油污染。 ●对于污水处理中主要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考虑到选用本模块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从降低难度的角度出发,主要介绍了混凝法、中和法和沉淀法等简单的化学方法。
●氧化还原法则是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出现的,仅供学生阅读。 ●本节教材中的“科学史话----杀虫剂DDT的功与过”和“科学视野----饮用水消毒”,和第一节的“科学史话----氟氯代烷的功与过” 一样,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正确使用化学物质和化学方法的认识。科学史话 3.第三节 垃圾资源化
●本节主要介绍了垃圾处理要遵循的原则和处理垃圾常用的方法,以及“白色污染”的危害,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等。
因此,本节内容中有关化学学科的知识不多,要求不高,以观念性问题为主。 循环经济传统增长模式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直线过程,这意味着创造的财富越多,消耗的资源就越多,产生的废弃物也就越多,对环境资源的负面影响就越大。
循环经济模式,即“产品-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过程,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蔗田系统
制糖系统
酒精系统
造纸系统
热电联产系统
环境综合处理系统
六个系统甘蔗——制糖——蔗渣造纸制糖——废糖蜜制酒精——酒精废液制复合肥制糖——低聚果糖生态链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制糖)示范园区三条生态链完整和闭合的生态工业网络谢谢大家!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化学室
http://www.pep.com.cn
 
电话:
010-64016851
010-64016633-6234
       6634
       6734课件56张PPT。课程标准中
关于本模块内容要求的3个一级主题
   主题1 化学与健康
主题2 生活中的材料
主题3 化学与环境保护 化学与生活环 境营 养材 料健 康关注营养平衡
促进身心健康
探索生活材料
保护生存环境第一单元 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生活实际中的相关知识及生活经验
小学自然或常识课程
初中化学课程
高中必修课程扫描初中化学P88-98,分多页介绍知识基础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初中化学 高中必修知识基础在必修模块的“基本营养物质”一节中,学生已经从组成、性质和应用等方面学习了三种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第二单元 促进身心健康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  正确使用药物    第一、二章的作用共同完成课程标准的第一主题“化学与健康 ”的教学任务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丰富常识生活经验,把知识运用于实际
帮助学生树正确的健康观念,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重大作用 ,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第一、二章教材特点在学生已有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的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和简单变化
常识性知识较多,知识要求不高
学生活动较多,体现“从活动中学”的指导思想
“实验”“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实践活动”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淀粉是如何消化的?”
“纤维素有什么生理功能?”
“油脂在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
“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维生素有什么作用?”
“维生素C”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碘、铁在人体中的作用”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处理好与学生知识基础的关系
处理好与生物学科知识的关系
一、二章紧密相关,密不可分
第一章属于知识基础
第二章是拓展、强化与发展
控制内容的深广度,把握好教学要求把握教学要求例如:
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结构要掌握,但变化了解即可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性质、作用要知道
但重点应放在增强安全意识上
联系实际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 合金
 第二节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 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 塑料、纤维和橡胶
内容特点
本章以材料为主线,将金属材料(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陶瓷和水泥)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纤维和橡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本章包括:
1. 常识性的内容,如铁合金、铝合金和铜合金的组成,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种类、性能和用途等;
2. 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如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原理、金属防护常用的方法等; 第一节 合金
本节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合金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深入和提高,但限于模块特点,又不能要求过高。 强化“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所添加的合金元素的种类、含量和生成合金的条件等来加以调节”这一基本观念。
例子:
钢和生铁(含碳量不同);
不锈钢(Cr 17%~19%,Ni 8%~13%)。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化学腐蚀
以图3-14为例强调温度(反应条件)对化学腐蚀的影响比较明显。
图3-14 可补充一些化学腐蚀的例子
例如,做饭用的铁锅日久天长越用越薄,炼钢倾倒钢水时钢花四溅,轧钢时火红的钢锭被氧化后层层脱落等都是发生的化学腐蚀。即在高温下,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2. 电化学腐蚀
为了降低难度,教材中没有出现“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这两个名词,只是介绍了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在正极上发生的这两类原电池反应。
3. 金属的防护
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自主学习。 第三节  玻璃、陶瓷和水泥
教材对于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1.对于玻璃,强调调整玻璃的化学组成和对玻璃进行各种工艺处理,可以制得具有不同性能和用途的玻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反应条件对物质性能和用途的影响。 组成:
●提高SiO2的含量或加入B2O3,可用于制造高级的反应容器;
●加入PbO,可制得光学玻璃;
●加入某些金属氧化物,可制得彩色玻璃。
反应条件:钢化玻璃 2.对于陶瓷,教材是从陶器的发明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这个角度来引入的;而对于水泥,则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水泥的强度等级和存放时的注意事项等,强调应用。 第四节  塑料、纤维和橡胶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塑料、纤维和橡胶及复合材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 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 垃圾资源化 内容特点
本章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主题,介绍了改善大气质量、污水处理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等过程中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和环境保护密切关系的同时,使他们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环境应该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科学素养。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酸雨、臭氧层受损、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二、改善大气质量
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减少汽车等机动车尾气污染、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第二节 爱护水资源一、水体污染的危害
重金属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二、改善水质(污水处理)
混凝法、中和法、沉淀法 第三节 垃圾资源化
本节主要介绍了垃圾处理要遵循的原则和处理垃圾常用的方法,以及“白色污染”的危害,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等。
因此,本节内容中有关化学学科的知识不多,要求不高,以观念性问题为主。 谢谢大家!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化学室
http://www.pep.com.cn
 
电话:
010-58758376
课件10张PPT。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  学   选修模块介绍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
课程教材研究所
电话:010-587583762化学
1化学
2必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
化学反应原理化学与技术
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
3课程标准:模块选择
高中毕业水平:必选1个模块
兴趣、拓宽知识面、提高化学素养:任意选择
理工专业发展倾向:2个模块
化学及相关专业倾向:4个模块4 社会类学科类选修模块分类5社会类 化学与生活
  突出化学与生活的关系,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问题。以生活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体验和体会化学的价值。 化学与技术
  体现以化学为基础的技术,体现化学在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及对技术创新不可低估的影响。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6学科类 化学反应原理
  从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等方面,认识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物质结构与性质
  从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以微粒间不同的作用力为线索,侧重研究不同类型物质的有关性质,丰富学生物质结构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7学科类 实验化学
  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突出实验方法和手段,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中的作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机化学基础
  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
8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选修:学科系统性、理论性强选修模块不同的体系结构尊重学科知识的逻辑性
知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从学生可接受性考虑9选修1 化学与生活
选修2 化学与技术选修:学科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以重要和典型的主题为基本结构框架
学科知识做为重要支撑
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的融合10内容的选择与必修模块的合理衔接
不同模块在学科知识与教育理念上保持着和水平的一致性
体现出内在系统性和一定的独立性(以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基础的,由其选择性的要求所决定)
体现模块间化学知识的相互融合(结构性质)
体现不同模块内容的特点
  ----选修模块的教科书在设计上不同于过去教科书的不同章节,且在重点与陈述方式等方面体现出各自的特点.课件54张PPT。课程标准中
关于本模块内容要求的3个一级主题
   主题1 化学与健康
主题2 生活中的材料
主题3 化学与环境保护 化学与生活环 境营 养材 料健 康关注营养平衡
促进身心健康
探索生活材料
保护生存环境第一单元 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生活实际中的相关知识及生活经验
小学自然或常识课程
初中化学课程
高中必修课程扫描初中化学P88-98,分多页介绍知识基础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初中化学 高中必修知识基础在必修模块的“基本营养物质”一节中,学生已经从组成、性质和应用等方面学习了三种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第二单元 促进身心健康第一节???? 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  正确使用药物    第一、二章的作用共同完成课程标准的第一主题“化学与健康 ”的教学任务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
丰富常识生活经验,把知识运用于实际
帮助学生树正确的健康观念,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重大作用 ,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第一、二章教材特点在学生已有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的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和简单变化
常识性知识较多,知识要求不高
学生活动较多,体现“从活动中学”的指导思想
“实验”“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实践活动”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淀粉是如何消化的?”
“纤维素有什么生理功能?”
“油脂在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
“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维生素有什么作用?”
“维生素C”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碘、铁在人体中的作用”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处理好与学生知识基础的关系
处理好与生物学科知识的关系
一、二章紧密相关,密不可分
第一章属于知识基础
第二章是拓展、强化与发展
控制内容的深广度,把握好教学要求把握教学要求例如:
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结构要掌握,但变化了解即可食品添加剂的品种、性质、作用要知道
但重点应放在增强安全意识上
联系实际 第三章 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 合金
 第二节 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 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 塑料、纤维和橡胶
内容特点
本章以材料为主线,将金属材料(合金)、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陶瓷和水泥)和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纤维和橡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本章包括:
1. 常识性的内容,如铁合金、铝合金和铜合金的组成,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种类、性能和用途等;
2. 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如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原理、金属防护常用的方法等; 第一节 合金
本节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合金的认识有进一步的深入和提高,但限于模块特点,又不能要求过高。 强化“合金的性能可以通过所添加的合金元素的种类、含量和生成合金的条件等来加以调节”这一基本观念。
例子:
钢和生铁(含碳量不同);
不锈钢(Cr 17%~19%,Ni 8%~13%)。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1.化学腐蚀
以图3-14为例强调温度(反应条件)对化学腐蚀的影响比较明显。
图3-14 可补充一些化学腐蚀的例子
例如,做饭用的铁锅日久天长越用越薄,炼钢倾倒钢水时钢花四溅,轧钢时火红的钢锭被氧化后层层脱落等都是发生的化学腐蚀。即在高温下,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2. 电化学腐蚀
为了降低难度,教材中没有出现“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这两个名词,只是介绍了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在正极上发生的这两类原电池反应。
3. 金属的防护
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自主学习。 第三节  玻璃、陶瓷和水泥
教材对于玻璃、陶瓷和水泥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1.对于玻璃,强调调整玻璃的化学组成和对玻璃进行各种工艺处理,可以制得具有不同性能和用途的玻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组成和反应条件对物质性能和用途的影响。 组成:
●提高SiO2的含量或加入B2O3,可用于制造高级的反应容器;
●加入PbO,可制得光学玻璃;
●加入某些金属氧化物,可制得彩色玻璃。
反应条件:钢化玻璃 2.对于陶瓷,教材是从陶器的发明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这个角度来引入的;而对于水泥,则是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水泥的强度等级和存放时的注意事项等,强调应用。 第四节  塑料、纤维和橡胶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塑料、纤维和橡胶及复合材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 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 垃圾资源化 内容特点
本章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为主题,介绍了改善大气质量、污水处理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等过程中的化学方法及其原理。在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和环境保护密切关系的同时,使他们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树立人与环境应该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科学素养。 第一节 改善大气质量
一、大气污染的危害
酸雨、臭氧层受损、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
二、改善大气质量
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减少汽车等机动车尾气污染、减少室内空气污染 第二节 爱护水资源一、水体污染的危害
重金属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二、改善水质(污水处理)
混凝法、中和法、沉淀法 第三节 垃圾资源化
本节主要介绍了垃圾处理要遵循的原则和处理垃圾常用的方法,以及“白色污染”的危害,废弃塑料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等。
因此,本节内容中有关化学学科的知识不多,要求不高,以观念性问题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