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件(1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件(1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12 07:5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同学们,结合你的“书包”,谈谈你的看法。
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那个累啊,真是难以形容啊!

快速浏览课文,红勾勾找出本课的7人物。
将本课的7人物按照造纸术、医学家、史学、宗教分类。
7人物


一、蔡伦 二、张仲景
三、华佗 四、司马迁
五、张角、张陵
六、释迦牟尼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商周时代








原始社会
战国时代
这样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
昂贵、笨重、使用不方便﹑不易推广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5号汉墓出土。
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术的基本方法——
此为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纸。纸面平整、光滑、结构紧密,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其原料为大麻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是一幅世界最早的纸绘地图。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范晔·《后汉书》
学案-
探究1
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 这种纸与以前的材料相比,有什么优点相比以前的?
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原料:

优点:
4原料
3优点




公元4世纪(朝鲜)
公元7世纪(日本)
公元8世纪 阿拉伯国家
公元12世纪(非洲)
公元12世纪(欧洲)
公元16世纪(美洲)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公元19世纪(大洋洲)

造纸术的传播
课后活动
课本p78
纸的发明给社会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①纸的使用日益普遍,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
②我国造纸术传播出去以后,大大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③纸的发明,有利于解决个人清洁卫生问题,促进人类养成文明习惯。
3好处
史实
链接
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远远排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
2007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和公布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蔡伦又榜上有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张仲景 (150--219年)
东汉南阳人。
二、张仲景
视频赏析
观看视频,
概括张仲景的医学成就。
①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
②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医圣
三、华佗
视频赏析
观看视频,
概括华佗的治疗方案。

鹿形
虎形
猿形
飞鸟形
熊形
①发明麻沸散,实施外科手术。
②创编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史实
链接
《后汉书·华佗传》说他“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人们称他为“神医”。
五禽戏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具备、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与中国的太极拳、日本的柔道相似。华佗的弟子吴普
常练五禽之戏,年高九十多仍耳聪目明,牙齿完坚。
四、司马迁

体裁:

内容: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
断代史: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始创于中国东汉班固的《汉书》。
专门史:专门史研究的是某一特定问题、现象、学科在历史上的发展状况,比如经济史、文化史、军事史等。
史记
价值
《汉书》“司马迁传”评论《史记》的文笔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即秉笔直书,实事求是。
柳宗元:朴素凝炼、简洁利落,无枝蔓之疾;浑然天成、滴水不漏,增一字不容;遣词造句,煞费苦心,减一字不能。
阅读材料,
分析史记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
史学价值
文学价值
2价值
五、张角
张角创立太平道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时间:

创始人:
东汉末年
六、释迦摩尼

传入:

传播:
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东汉明帝。
相传汉明帝夜间梦见一个金人,顶上有白光,在殿廷间飞行。第二天将此梦告诉朝臣,问他们是吉是凶。傅毅说,梦见的是佛。于是汉明帝派遣蔡愔(yīn)博士及弟子秦景等十人远征西域求法。
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白马寺
白马驮经
学案-探究2
试分析两汉科技成就领先世界的原因。
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②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③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和创造。
5原因
④开通丝绸之路,中外交流取得突破性成果。
⑤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
是电视剧的编导错了。尼姑庵是佛教的寺院,佛教是西汉末年才开始传入中国的,秦汉之际不可能有尼姑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