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上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32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上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32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12 08:5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经过及作用。
2.分析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
3.掌握魏蜀吴三国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建立者。
4.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 官渡之战
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占据河南一带的_____势力逐渐壮大起来,占据黄河以北的______兵多粮足,实力强大。双方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2.时间:____.
地点:______.
战争双方:______和______.
结果: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壮心不已——官渡之战
军阀混战
东汉末年天下局势如何?河南、黄河以北两地盘踞两实力较大的军阀是哪两个,实力对比如何?
袁绍
曹操
过程
袁绍
曹操
曹操
历史作用: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00年官渡之战结束后的形势图


小组合作展示
(1)政治上,
(2)经济上,
(3)军事上,
(4)用人上,
(5)人心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 ;
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积极练兵,战略战术得当;
曹操任人纳谏;而袁绍不善用人,骄傲轻敌;
统一北方,人心所向。
1. 发生在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战后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这场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B
2.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历史作用:
(表格归纳法)
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二 赤壁之战
1.背景:刘备、孙权势力成为曹操_________的障碍。
2.时间:____.
地点:______.
战争双方:______和______.
结果: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赤壁之战前的形势图
过程
赤壁之战后的形势图
历史作用: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小组合作展示
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事隔八年,为什么兵强马壮的曹操却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呢?你从这两场战役曹操的胜败中得到什么启示?
提示: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曹操骄傲自满。
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不成熟。(根本)
曹军远道奔走,兵士疲惫,水土不服。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曹操骄傲轻敌。
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小提示
小提示

1、要谦虚谨慎,骄兵必败;
2、学会利用自然条件;
3、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4、事在人为,团结可以战胜
强大敌人等。

1.读材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1)材料二中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此战役的结果如何?

(2)举出类似的战役两个


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大败曹军
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公元208年
2.赤 壁 之 战 (表格归纳法)
历史作用: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三国鼎立
1.原因:赤壁之战后,________惨败,无力南下,经营关中,占据北方。刘备占领了______、________的大部分以后,又向________发展,占据了四川、云贵地区。孙权巩固江南。三方都不具备统一_______的条件。

三. 三国鼎立
赤壁
之战
曹操惨败---无力南下
孙权---巩固江南
刘备---巩固与发展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
请制作关于三国鼎立的表格(包含三国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等信息)。
2.请制作关于三国鼎立的表格(包含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等信息)。
3.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三国鼎立
220年
曹丕
洛阳
221年
刘备
成都
222年
孙权
建业
名称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重视农业生产 、大力兴修水利
发展经济(重农耕、织蜀锦),改善民族关系
发展造船业,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
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国名 经济发展措施



卫温到达夷洲
从吴国开发夷洲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会用: 找出错误,并改正过来
1.三国时期的吴国大将卫温曾率船队到达夷洲,夷洲是我国今天的( )
A.香港 B.澳门 C.海南岛 D.台湾
2.三国鼎立局面最后形成的时间是( )
A、220年 B、221年 C、222年
3.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4.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
A.控制汉献帝 B.在官渡大败袁绍
C.在赤壁被打败 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5.下列各项中,属于刘备的政治活动是( )
①三顾茅庐 ②联孙抗曹 ③挟天子以令诸侯 ④成都称帝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C
B
D
D
思维迁移
1.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其中作者为了增加小说的趣味性,会适当的进行一些文学创作,这些内容当然不会见于史书记载。但是,这些内容在另一方面让我们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有助于我们理解某些史实。我们既要将三国和《三国演义》有机结合,又应还历史的真实性。
2.三国的一些故事和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2006年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易中天品三国”一经推出,立即就在全国范围内引起轰动。学习本课内容之后,你一定对三国有了更多了解,那么请你分享几个你所知道的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歇后语。
桃园结义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望梅止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
关公战李逵____大刀阔斧 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关羽降曹操——身在曹营心在汉 三个臭皮匠___顶个诸葛亮
周瑜打黄盖____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袁 绍
曹 操
赤壁之战
思维导图
谢谢观看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曹操?
首先,一分为二,从其功、过两方面去评价。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是否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
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是否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发展
其次,论从史出。
功过界定
他是什么人,他做了什么事情,他做的这些事情对当时或后来的社会有什么影响。
说起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依你之见呢?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东汉名士许绍对曹操的评价
*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人民的愿望,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一面。
*当然,不可否认曹操的性格有凶残、奸诈的一面,但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