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上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0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上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20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12 09:2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独自走下长坂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罗嗦,一心要拿荆州。
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淡薄。
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
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
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
说不清对与错。
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
一切又从头。

曹操 字孟德,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曹操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第 16 课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上册
三 国 鼎 立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看图说史:地图反映东汉末年局势如何?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曹操

匈 奴
刘 璋
刘 表
袁 术
张 鲁
袁绍
曹操
一、曹操与官渡之战
一、曹操与官渡之战
曹操(河南) VS 袁绍(河北)


结果:
3-4万人
10万人
曹操胜,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孙、刘联军





赤壁
之战
曹军
二十万
五万
赤壁之战
二、曹操与赤壁之战
曹操 VS 孙权 刘备


结果:
20万人
5万人
曹操战败,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
历史人物猜猜看
三个臭皮匠-------顶个( )
( )孔雀收屏
( )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谁是历史上跑得最快的人?
诸葛亮
关羽
周瑜
说曹操,曹操到!
( )展翅翱翔
张飞
( )凿壁偷光
孔明
曹操能够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却又在赤壁之战中以多负少,原因何在?

群雄逐鹿说战争
以史为鉴
官渡之战:曹操善于用人,采纳许攸的战术。而袁绍却骄傲轻敌,不愿采纳他人的建议。
赤壁之战:曹操来自北方,不习水性,又骄傲自大。
孙、刘联军采用了正确的战术。

(1)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心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3)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2)三次发布求贤令 ,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材料:
曹操是怎样统一北方的?
作为参考
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材料,完成表格
材料一:晋书·食货志》载:“郡国例置田官,数年之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而到曹魏后期“自寿春到京师,农官兵田,鸡犬之声,阡陌相属。每东南有事,大军出征,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昔日荒凉残破的局面已为繁荣富庶的景象所取代。
材料二:百室离房,机杼相和,贝锦斐成,濯色江波,黄润比筒,籯金所过”。库存锦、绮、彩、绢尚“各二十万匹” “蜀锦之盛,当在蜀汉之世”;“蜀中工业之盛,较之中原各地,实有过之而无不及也”。
材料三:“孙吴时期,孙休曾在建安郡侯官设典船校尉,又称曲郍都尉、曲那都尉,负责率领刑徒造船。 其战船有的上下五层,有的还能容纳士兵三千人。
国号 人物 都城 时间 经济



魏 曹丕 洛阳 220 重视农业,兴修水利
蜀 刘备 成都 221 纺织业兴盛
吴 孙权 建业 222 造船业发达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222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
合作探究
三分天下话三国
进步? 倒退?
合作探究
东汉末年
三国鼎立

割据混战
局部统一

三分天下话三国
三国鼎立虽是三分天下,但却实现了局部的统一,有利于当地的经济恢复与发展,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来说,是历史的进步。
史实辨析
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敌。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蜀丞相”,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魏”字。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错在哪里?
怎样评价曹操?
说起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依你之见呢?

*想一想*
为什么称曹操是“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A: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
B:“治世之英雄,乱世之奸贼”
C: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D: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