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步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2-12 08:41:54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英国从下列哪个不平等条约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利(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虎门条约》 D.《黄埔条约》
2.历史上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禁烟斗争胜利的民族英雄是(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左宗棠 D.张之洞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美国 B.法国 C.俄国 D.英国
4.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5.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支持英国对华发动正义的战争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6.《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 D.第二次鸦片战争
7.鸦片战争侵略中国的西方列强是(  )
A.俄国 B.日本 C.法国 D.英国
8.近代从我国割占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国家是哪国(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9.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反对中国禁烟 B.同中国开展平等贸易
C.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开辟中国市场
10.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  )
A.林则徐虎门硝烟 B.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外国军队进驻北京
11.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通商口岸。
A.《南京条约》 B.《黄埔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12.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下列内容不属于该条约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C.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D.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13.太平天国进入军事全盛时期是在(  )
A.永安建制后 B.西征取得重大胜利后
C.定都天京后 D.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后
14.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右图中的废墟上,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刻骨的记忆是(  )

A.中外联军攻占天京城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D.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
15.不属于《南京条约》的是(  )
A.割香港、台湾给英国
B.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C.赔款2100万元
D.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16.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列强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侵略中国的国家是英国和法国
C.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D.列强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
17.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事件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金田起义 ②定都天京 ③天京陷落 ④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
18.条约签订后,清朝大官员们居然认为这是“天朝”的“大幸之事”,因为避免了战争的继续。殊不知,这个条约的签订仅仅只是中国与中国人民深重灾难的开始。这个“条约”的签订与下列的哪个战争有关(  )
A.《南京条约》 B.鸦片战争
C.《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历史作品《1860?圆明园?大劫难》中反映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如图四件饱经沧桑的国宝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1.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人物是(  )
A.洪秀全 B.杨秀清 C.石达开 D.洪仁玕
22.条约规定:“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画一无别。”由此可见,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瑷珲条约》
23.“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指女子所做的纺织)失业。”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4.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B.禁烟运动影响了英国在华利益
C.英国出于为中国经济发展考虑
D.英国资产阶级殖民扩张的需要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
25.材料: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个口袋塞得满满的,至于那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大箱子。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法国)维克多?雨果
(1)材料中的“情景”是哪一次战争留下的历史创伤?
(2)材料的“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哪两个国家?“夏宫”指的是什么地方?
(3)当你看到这些断壁残垣时,你有什么感受?
26.材料一: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材料二: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推荐石达开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却忌惮石达开的声望才能,不肯授予他“军师”的地位,只封他为“圣神电通军主将翼王”,局势稍见好转后,又对他产生谋害之意。为免再次爆发内讧,石达开被迫率数千人逃出天京,前往安庆。天京事变使三天被杀,翼王远走,是太平天国的转折点。
材料三: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在多日以野草充饥后病逝,幼天王洪天贵福继位。7月19日天京失守,随后清军屠城,许多平民百姓被杀,其惨况无可描述。湘军攻破天京后太平军放火烧城,湘军在大肆抢劫后也到处纵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爆发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两点即可)
(2)用简要的语言叙述材料二中提到的天京事变,并从材料中归纳出该事变所带来的影响。
(3)材料三叙述的是什么历史场景?它标志着什么?
(4)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说说这次运动的意义。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政府为了维护鸦片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利润,保持掠夺东方财富的通道畅通,公然派出侵略军先后进犯中国的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地区,并陈兵天津大沽口,威逼清政府妥协,最后在1842年闯进长江下游,从上海一直打到南京,迫使清政府无条件屈服投降。
材料二:英法联军纵兵抢掠,“纵情肆意,予取予携”,实在拿不走的东西,就百般毁坏。当时英国《泰晤士报》的随军记者称:“在场的每一个军人,都掠夺很多”,为了掩盖抢劫罪行……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指出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战争?根据材料指出这一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描写的罪行出自哪一侵略战争?这场战争中,中华文明在近代史上遭受了洗劫,请问是指的什么事件?
(3)简述《南京条约》内容。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英国率先奔走于全球各地。他们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锁国的古老中国的大门。
材料二:
  他是清末农民起义领袖,道光帝间屡应科举不中,后接受基督教教义中的平等思想,但因其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大,其创立的拜上帝会仍旧有着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他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天下为公”的盛世。
材料三:两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们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们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伙伴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们应当马上出来调停。
(1)根据材料一说明英国利用洋枪洋炮叩开中国大门的根本原因。并简述此由此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材料二中他是谁?他为建立“天下为公”的盛世曾颁布过什么文件?
(3)材料三中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的他们是谁?他们扮演了什么角色?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
材料二:英国的大炮首先攻破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
(1)材料一表达了林则徐的什么决心?能证明他这一决心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在炮口逼迫下被迫打破隔绝状态的开放行为具体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旧制度”指什么制度?在旧制度解体的过程中,截止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领土主权遭到了哪些破坏?
30.从19世纪中期开始,古老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旋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禁烟消息传至英国,英国国会对此进行激烈辩论,在女皇维多利亚的影响下,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军事行动。
(1)材料一中的“军事行动”是指什么战争?这一事件的借口是什么?
材料二: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2)材料二是近代中国的哪一不平等条约条款?该条款反映的侵略者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品贸易始终在200万英镑左右。英国商人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3)根据材料三归纳英国商人的观点。为此,英国为首对中国发动了什么战争?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两次战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