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所治的“水”是( )
A.长江 B.珠江 C.松花江 D.黄河
2.对如图建筑解读正确的是( )
A.这是半地穴式房屋
B.主要具备保暖防寒的功能
C.下层住人上层储粮
D.对后世楼房建筑产生影响
3.下列关于部落联盟首领更换的顺序正确的是( )
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舜禹 D.尧禹舜
4.儒家文化占据了我国古代的思想主流,在儒家的政治理想中,天下“有德者居之”。下列制度体现了“有德者居之”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科举制
5.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鱼纹彩陶盆 B.骨耜
C.铁铲 D.筒车
6.“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千古,下列有关禹的事迹,描述错误的是( )
A.司马迁《史记》中记载了禹的事迹
B.公元前 2070 年建立夏朝
C.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原始社会结束
D.通过“禅让”制传位给启
7.华夏族是由哪两大部落联盟后形成的( )
①炎帝部落 ②蚩尤部落 ③黄帝部落 ④尧部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8.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中国早期人类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能直立行走,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使用火。”请你判断比原始人类应该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9.《礼记?礼运篇》有一段话:“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哪一史实(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10.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第一个字母大写时,表示中国)。在瓷器之前,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一个地方的居民就已经懂得烧制彩陶,你还记得这个地方吗?( )
A.陕西西安 B.云南省元谋县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11.下列有关“禅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禅让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B.禅让是用战争胜负决定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C.禅让制度下选拔首领的主要依据是贤能和才干
D.舜和禹是通过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1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下列哪一个图示形象地说明了我国黄河流域联盟首领更替的顺序( )
A.尧→舜→禹 B.舜→尧→禹 C.尧→禹→舜 D.禹→尧→舜
13.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黍和小麦 B.水稻、粟和黍
C.小麦、玉米和粟 D.水稻、粟和玉米
14.小明学习了历史之后,口述了关于北京人的生产生活场景,下列与北京人无关的是( )
A.过着群居生活
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C.住在山洞里,采集狩猎为生
D.使用磨制石器
15.在下列各项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①水稻
②粟
③干栏式房屋
④半地穴式房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这是原始象牙雕刻中的艺术珍品……正面用阴线雕刻出一组图案,中心为一同心圆,外圆刻有光芒,形似太阳。两侧刻有昂首相望的双鸟,面向太阳,成对称形。”以上材料 可能是对下列哪一远古人类遗址出土的艺术品的鉴赏( )
A.玉蟾岩遗址 B.彭头山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良渚文化遗址
17.一位游客在参观了某原始居民博物馆后写道:“他们把芥菜和粟的种子装在一个个地瓜状的陶瓶里,陶瓶极像现代瓶口向下倒放的玻璃种子瓶。最让人吃惊的是,他们用 兽骨制作的两只鱼钩,形状和我们现在用的基本一样,勾尖有倒刺,可能比我们用的稍 大些。”这位游客参观的应该是( )
A.元谋人博物馆 B.北京人博物馆
C.河姆渡人博物馆 D.半坡人博物馆
18.美国古人类学界的权威专家曾评论说:“根据网纹红土的测定,中国学者们所说的……古人类化石,比如元谋人,是可信的。”元谋人距今约有( )
A.170万年 B.80万年 C.70万年 D.3万年
19.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粟,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工具的不同 B.生活习惯的不同
C.历史传统的不同 D.自然条件的不同
20.关于我国先民早期创业的历史,有许多神话和传说。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蚩尤 B.黄帝和炎帝 C.舜 D.禹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右图
(1)材料一中传说中的“轩辕”对中华民族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平定蚩尤乱”指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为绍兴大禹陵。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大禹为什么受到群众的爱戴。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有什么意义?
23.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周口店遗址共出土了200多块属于40多个古人类个体的骨化石、10多万件石器和石片、深厚的灰烬和100多种动物的化石。这里因其丰富的远古遗存被称为“北京人之家”。
﹣﹣岳麓版《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化石在研究远古历史中有何重要作用?材料二中深厚的灰烬证明了什么?
材料三: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2)根据材料三,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在北方和南方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材料四:在安阳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3)从材料四的出土文物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半坡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那时,人们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和食用,已有较多认识。对某些猎获物的习性,也有了较多了解。他们开始种植作物,饲养牲畜,农副业由此产生。食物的来源发生改变,而且比从前单独靠狩猎和采集所得更有保证。于是人们开始定居,村落逐渐增多。
材料二:半坡遗址的面积很大,分为居住区,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三部分。居住区中间有一座面积达160平方米的长方形房屋,是供氏族举行集体活动的场所。在它四周围绕着许多圆形或方形的小房屋,每间只有12﹣20平方米,这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房屋多是半地穴式的,屋内有坑,可代炊煮和取暖用。居住区外围还有用于防护的壕沟。
(1)据材料一分析原始农业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的主要生活用具。
25.爱好观察,喜欢思考,是当代中学生的共同特征。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1)如图所示的是某同学拍摄的两张旅游景点照片。请写出两张照片中远古居民居住的房屋样式的名称。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2)任举一例说明“轩辕”对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
材料三 古书上记载,尧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糙米饭,喝的是野菜汤,使用的是陶碗陶盆。但他却对百姓的生活十分关心,部落里如果有人挨饿受冻,他就觉得是自己的过错。舜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他与群众同甘共苦,节衣缩食,带头劳动,三过家门而不入。
(3)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我们能从尧舜禹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所治的“水”是( )
A.长江 B.珠江 C.松花江 D.黄河
【分析】本题考查大禹。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所治的“水”是黄河。
【解答】相传很早以前,黄河经常泛滥,大禹带领自己的部落对黄河进行疏导,为此三过家门而不入。此后黄河再也没有泛滥,并且造福人类。
故选:D。
2.对如图建筑解读正确的是( )
A.这是半地穴式房屋
B.主要具备保暖防寒的功能
C.下层住人上层储粮
D.对后世楼房建筑产生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解答】题干给出的图片为干栏式房屋,它对后世楼房建筑产生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故选:D。
3.下列关于部落联盟首领更换的顺序正确的是( )
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舜禹 D.尧禹舜
【分析】本题以“禅让”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顺序。
【解答】尧舜禹都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的时候,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转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故选:C。
4.儒家文化占据了我国古代的思想主流,在儒家的政治理想中,天下“有德者居之”。下列制度体现了“有德者居之”的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科举制
【分析】本题考查尧舜禹的禅让,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相传,尧年老的时期,征求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推举有才德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的时候,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因此说“禅让制”是一种部落首领更替的制度,继承者须具备的条件是有才有德的人。故体现了“有德者居之”的制度是禅让制。
故选:A。
5.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能体现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鱼纹彩陶盆 B.骨耜
C.铁铲 D.筒车
【分析】本题以文物是发现历史、证实历史的重要史料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B。
6.“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千古,下列有关禹的事迹,描述错误的是( )
A.司马迁《史记》中记载了禹的事迹
B.公元前 2070 年建立夏朝
C.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原始社会结束
D.通过“禅让”制传位给启
【分析】本题以“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千古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禹的事迹。
【解答】传说舜年老的时候,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禹建立夏朝后,禹在位时,他的儿子启已有强大的势力。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所以D选项观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7.华夏族是由哪两大部落联盟后形成的( )
①炎帝部落 ②蚩尤部落 ③黄帝部落 ④尧部落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分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知道炎、黄大败蚩尤后,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解答】距今约四五千年,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活动着许多部落。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炎、黄大败蚩尤后,炎帝和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他们被尊奉为人文始祖。
故选:B。
8.某中学历史老师在讲授中国早期人类时,出示了一幅图片并介绍说:“能直立行走,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使用火。”请你判断比原始人类应该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分析】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的体貌特征与生产生活状况。识记相关知识。
【解答】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头部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
故选:B。
9.《礼记?礼运篇》有一段话:“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哪一史实(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分析】本题考查禅让制,知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
【解答】“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在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故选:A。
10.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第一个字母大写时,表示中国)。在瓷器之前,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一个地方的居民就已经懂得烧制彩陶,你还记得这个地方吗?( )
A.陕西西安 B.云南省元谋县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分析】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解答】在瓷器之前,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一个地方的居民就已经懂得烧制彩陶,这个地方是陕西西安。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
故选:A。
11.下列有关“禅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禅让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B.禅让是用战争胜负决定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C.禅让制度下选拔首领的主要依据是贤能和才干
D.舜和禹是通过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分析】本题以“禅让”为依托,考查的是禅让制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部落联盟首领意见,把位置让给了有才德的舜。舜年老的时候,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故本题中B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其它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故选:B。
1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下列哪一个图示形象地说明了我国黄河流域联盟首领更替的顺序( )
A.尧→舜→禹 B.舜→尧→禹 C.尧→禹→舜 D.禹→尧→舜
【分析】本题考查禅让制的相关知识,把握我国黄河流域联盟首领更替的顺序。
【解答】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禅让制。
故选:A。
13.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A.水稻、黍和小麦 B.水稻、粟和黍
C.小麦、玉米和粟 D.水稻、粟和玉米
【分析】本题考查最早在我国种植的粮食作物水稻、粟。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居民已种植粟。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故选:B。
14.小明学习了历史之后,口述了关于北京人的生产生活场景,下列与北京人无关的是( )
A.过着群居生活
B.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C.住在山洞里,采集狩猎为生
D.使用磨制石器
【分析】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解答】与北京人无关的是使用磨制石器。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
故选:D。
15.在下列各项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①水稻
②粟
③干栏式房屋
④半地穴式房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
在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中国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①水稻和③干栏式房屋。
故选:B。
16.“这是原始象牙雕刻中的艺术珍品……正面用阴线雕刻出一组图案,中心为一同心圆,外圆刻有光芒,形似太阳。两侧刻有昂首相望的双鸟,面向太阳,成对称形。”以上材料 可能是对下列哪一远古人类遗址出土的艺术品的鉴赏( )
A.玉蟾岩遗址 B.彭头山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良渚文化遗址
【分析】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解答】“这是原始象牙雕刻中的艺术珍品……正面用阴线雕刻出一组图案,中心为一同心圆,外圆刻有光芒,形似太阳。两侧刻有昂首相望的双鸟,面向太阳,成对称形。”以上材料可能是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艺术品的鉴赏。河姆渡人还是世界上最早进行象牙雕刻和使用天然漆的人群。
故选:C。
17.一位游客在参观了某原始居民博物馆后写道:“他们把芥菜和粟的种子装在一个个地瓜状的陶瓶里,陶瓶极像现代瓶口向下倒放的玻璃种子瓶。最让人吃惊的是,他们用 兽骨制作的两只鱼钩,形状和我们现在用的基本一样,勾尖有倒刺,可能比我们用的稍 大些。”这位游客参观的应该是( )
A.元谋人博物馆 B.北京人博物馆
C.河姆渡人博物馆 D.半坡人博物馆
【分析】本题以一位游客在参观某原始居民博物馆为切入点,考查半坡人。
【解答】由题干信息“芥菜和粟的种子”结合所学,半坡人是我国最早粟的居民。半坡人,是我国最早进入农耕时代的居民代表,过着定居生活,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内,他们会种植粟、白菜、芥菜等农作物,可知,D符合题意。
故选:D。
18.美国古人类学界的权威专家曾评论说:“根据网纹红土的测定,中国学者们所说的……古人类化石,比如元谋人,是可信的。”元谋人距今约有( )
A.170万年 B.80万年 C.70万年 D.3万年
【分析】本题以美国古人类学界的权威专家的一句话为切入点,考查元谋人的相关知识。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A。
19.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粟,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工具的不同 B.生活习惯的不同
C.历史传统的不同 D.自然条件的不同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农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粟,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稻,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的不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温暖少雨。
故选:D。
20.关于我国先民早期创业的历史,有许多神话和传说。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蚩尤 B.黄帝和炎帝 C.舜 D.禹
【分析】本题考查人文始祖,知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黄帝和炎帝。
【解答】距今约4000多年前,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后来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蚩尤部落;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逐渐形成后来为华夏族。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故选:B。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右图
(1)材料一中传说中的“轩辕”对中华民族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平定蚩尤乱”指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为绍兴大禹陵。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大禹为什么受到群众的爱戴。
【分析】本题考查黄帝和大禹的事迹。黄帝和大禹是我国远古时代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
【解答】(1)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会炼铜,并发明弓箭,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2)“平定蚩尤乱”指的是涿鹿之战,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3)根据所学可知,大禹全身心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小; 与民同甘共苦,受到人民的爱戴。
故答案为:
(1)黄帝建造宫殿,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
(2)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联合打败蚩尤部落。
(3)全身心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小; 与民同甘共苦。
2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有什么意义?
【分析】本题以两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
【解答】(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群居生活。
(2)材料二证明了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故答案为:
(1)群居生活。
(2)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23.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周口店遗址共出土了200多块属于40多个古人类个体的骨化石、10多万件石器和石片、深厚的灰烬和100多种动物的化石。这里因其丰富的远古遗存被称为“北京人之家”。
﹣﹣岳麓版《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化石在研究远古历史中有何重要作用?材料二中深厚的灰烬证明了什么?
材料三: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2)根据材料三,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在北方和南方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材料四:在安阳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3)从材料四的出土文物中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分析】本题以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北京人、半坡人、河姆渡人的生活状况。
【解答】(1)远古时代的化石可以通过考古发掘还原当时的真实情况,是研究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材料二中深厚的灰烬说明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产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2)由材料“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可知,农业“有了很大发展”在北方和南方的具体表现为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表现在手工业发展,制造出大量的陶器,骨器制作比较发达,同时可以制造出简单的玉器,简单的乐器和骨哨,运用雕刻技术,懂得使用天然漆等。
(3)由材料“在安阳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可知,材料四的出土文物体现了当时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
故答案为:
(1)化石为研究远古人类提供重要的证据。证明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2)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制作陶器和玉器;简单的乐器和骨哨;运用雕刻技术,懂得使用天然漆等。
(3)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半坡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那时,人们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和食用,已有较多认识。对某些猎获物的习性,也有了较多了解。他们开始种植作物,饲养牲畜,农副业由此产生。食物的来源发生改变,而且比从前单独靠狩猎和采集所得更有保证。于是人们开始定居,村落逐渐增多。
材料二:半坡遗址的面积很大,分为居住区,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三部分。居住区中间有一座面积达160平方米的长方形房屋,是供氏族举行集体活动的场所。在它四周围绕着许多圆形或方形的小房屋,每间只有12﹣20平方米,这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房屋多是半地穴式的,屋内有坑,可代炊煮和取暖用。居住区外围还有用于防护的壕沟。
(1)据材料一分析原始农业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的主要生活用具。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原始农业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特点和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的主要生活用具。
【解答】(1)据材料一“半坡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那时,人们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和食用,已有较多认识。对某些猎获物的习性,也有了较多了解。他们开始种植作物,饲养牲畜,农副业由此产生。食物的来源发生改变,而且比从前单独靠狩猎和采集所得更有保证。于是人们开始定居,村落逐渐增多。”可知原始农业产生的原因是劳动经验和生产知识的增多促成原始农业的产生;原始农业产生的影响体现在食物的来源发生改变,可靠性增强;人们开始过上定居生活。
(2)据材料二“半坡遗址的面积很大,分为居住区,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三部分。居住区中间有一座面积达160平方米的长方形房屋,是供氏族举行集体活动的场所。在它四周围绕着许多圆形或方形的小房屋,每间只有12﹣20平方米,这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房屋多是半地穴式的,屋内有坑,可代炊煮和取暖用。居住区外围还有用于防护的壕沟。”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特点体现在生产与生活区分设;能生产制作陶器;有集体活动场所;氏族成员住处狭小;居住房屋多是半地穴式。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使用的主要生活用具是陶器。
故答案为:
(1)原因:劳动经验和生产知识的增多促成原始农业的产生;影响:食物的来源发生改变,可靠性增强;人们开始过上定居生活。
(2)生产与生活区分设;能生产制作陶器;有集体活动场所;氏族成员住处狭小;居住房屋多是半地穴式。
(3)陶器。
25.爱好观察,喜欢思考,是当代中学生的共同特征。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1)如图所示的是某同学拍摄的两张旅游景点照片。请写出两张照片中远古居民居住的房屋样式的名称。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2)任举一例说明“轩辕”对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
材料三 古书上记载,尧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糙米饭,喝的是野菜汤,使用的是陶碗陶盆。但他却对百姓的生活十分关心,部落里如果有人挨饿受冻,他就觉得是自己的过错。舜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他与群众同甘共苦,节衣缩食,带头劳动,三过家门而不入。
(3)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有关?我们能从尧舜禹身上学到哪些优秀品质?
【分析】本题考查尧舜禹的禅让、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农耕、黄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1)图1是半地穴式的房子,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图2是干栏式房子,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
(2)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中的“轩辕”指的是黄帝,相传,黄帝制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3)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与中国古代禅让制有关,原始社会末期以民主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制”。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我们能从尧舜禹身上学到克己奉公、品德高尚、选贤任能等优秀品质。
故答案为:
(1)半地穴式房子、干栏式房子。
(2)相传,黄帝制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3)“禅让制”;克己奉公、品德高尚、选贤任能等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