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创造了空前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与此同时,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消耗,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也导致了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温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
酸雨蔓延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森林锐减
土地荒漠化
海洋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
地球上70%覆盖着水,为什么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缺水的危机?【问题讨论】1、淡水资源比较少(能直接饮用的仅占
水资源的0.769%);2、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水量增多;3、科学技术的发展,水资源被污染。4、淡水资源分布不均匀(20多个国家缺水)淡水不是处处有!!! 地球上70%都是水,但是淡水只占全球储水量的2.53%,而其中冰川和雪覆盖的冻土层中的水难以利用,可利用的淡水就只有其中30.4%。我国的总水量居全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水量居世界第八十几位,再加上人为的污染,那么可利用的水资源就少之又少了,因此有人预言21世纪的水对人类的重要性,将同20世纪的石油一样,成为决定国家富裕程度的珍贵商品! 从上面的幻灯片我们知道,世界的可利用淡水资源是少的可怜的,如果再加上人为的污染,那么人类就将毁灭在自己的手里。
水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她不仅仅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而且严重危害到人体健康,水污染对水中的生态系统,工业农业和渔业生产都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破在眉睫!!! 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Water ─Two Billion People are Dying for It)爱护水资源一、水体污染的危害 水体污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既加剧水资源短缺,又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75%左右的疾病与水体污染有关。此外,水体污染对水中的生态系统、工业、农业和渔业生产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水中的污染物也种类繁多,下面简单介绍几个实例:保障饮水安全呵护生命健康重金属污染;
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石油泄漏、农药广泛使用、工业废水中的酸、碱、盐等对水体的污染。1. 重金属污染 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包括:汞、镉、铅和铬,其主要来自化工、冶金、电子、电镀等行业排放的工业废水。它们能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体外,当超过一定量后直接对机体造成毒害,因此危害很大。
如: 0.1mg/L的汞可在数分钟毒死95%以上对虾受精卵。水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被富集,浓度逐级加大 案例1-20世纪30年代,日本 1931年日本富山县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大多是妇女,病症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会发生神经痛、骨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到了患病后期,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不能进食,疼痛无比,常常大叫“痛死了!”“痛死了!”有的人因无法忍受痛苦而自杀。这种病由此得名为“骨癌病”或“痛痛病”(Itai-Itai Disease)案例1-20世纪30年代,日本“骨癌病”或“痛痛病” 经过调查,造成这种骨痛病的原因是富山县神通川上游的炼锌厂长年累月排放含镉的废水,当地农民长期饮用受到镉污染的河水,并且食用此水灌溉生长的稻米,于是镉便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体内
逐渐积聚,引起镉中毒,
造成“痛痛病”。——镉中毒 更可怕的是,水中的某些重金属污染物又可以被微生物转化为毒性更大的有机化合物:甲基氯化汞的毒性比氯化汞的更大!甲基氯化汞日本的水俣病就是无机汞转变为有机汞而引起的汞中毒事件。案例2-20世纪50年代,日本 日本熊本县水俣镇一家氮肥公司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这些废水排入海湾后经过某些生物的转化,形成甲基汞。这些汞在海水、底泥和鱼类中富集,又经过食物链使人中毒。 当时,最先发病的是爱吃鱼的猫。中毒后的猫发疯痉挛,纷纷跳海自杀。没有几年,水俣地区连猫的踪影都不见了。1956年,出现了与猫的症状相似的病人。因为开始病因不清,所以用当地地名命名为“水俣病”。 1991年,日本环境厅公布的中毒病人仍有2248人,其中1004人死亡。 这是汞化合物(氯化甲基汞(CH3HgCl))引起的著名环境公害病,两眼斜视、吞咽困难、阵发性抽搐、口腔张开而不能说话,有的小孩眯着眼睛发出狂笑,不能自已。症状严重的,可出现痉挛、麻痹、意识障碍等急性发作,并很快死亡。日本“水俣病”——汞中毒1973年以后莫斯科工业区已出生90名以上的畸形儿2.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1) 什么是植物营养素呢?
任何的自然水体中都有一定浓度的氮、磷、钾、钙、钠、镁等一些微量元素,它们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料,称为植物营养素。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中,含有N、P的化合物,它们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养料,称为植物营养素。其中:N —— 来自蛋白质和农业滥用氮肥等;P —— 来自含磷洗涤剂和农业滥用磷肥等;蛋白质在水中的分解过程是:蛋白质硝酸盐氨基酸NH3HNO2HNO3氧化微生物分解水解氧化微生物 由于含N、P的物质在分解的过程中,大量消耗溶解在水中的氧,并产生大量的养分,使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由于占优势的浮游生物的颜色不同,使水面呈现蓝色、绿色红色或棕色等。这种现象在江河、湖泊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湾出现叫做“赤潮”。水华赤潮:是由于浮游生物异常繁殖使海水变色的现象。发生赤潮时,大量浮游生物浮在水面,减少或隔绝水中溶解氧的来源,使大量鱼类等水生生物缺氧而死。北京鲍家街幼儿园,一儿童及家长吃火锅,大虾是赤潮中死的虾,中毒住院一个月。赤潮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由赤潮引发的赤潮毒素统称贝毒,目前确定有10余种贝毒其毒素比眼镜蛇毒素高80倍,比一般的麻醉剂,如普鲁卡因、可卡因还强10万多倍。贝毒中毒症状为:初期唇舌麻木,发展到四肢麻木,并伴有头晕、恶心、胸闷、站立不稳、腹痛、呕吐等,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困难。赤潮毒素引起人体中毒事件在世界沿海地区时有发生。据统计,全世界因赤潮毒素的贝类中毒事件约300多起,死亡300多人。2.植物营养物质污染 由于含磷洗衣粉的使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国已于2000年禁止生产和销售含磷洗衣粉,以无磷洗衣粉取代。3、石油、高危化工品泄漏、农药的广泛使用带来的污染
a. 分解耗氧引起溶解氧下降;
b. 水表覆盖油污,使溶解氧下降;
c. 油污附在动物呼吸器官,引起窒息死亡。91年海湾战争,中东国家油库被损,原油泄漏至海湾,酿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原油泄漏事件,不计其数的海洋生物死于这场非难。全身沾满石油的海鸟 这是2000年6月25日,几只企鹅在南非罗本岛海岸上清理满身的油污。一艘载有1400吨原油的轮船在罗本岛附近海域沉没,造成海水污染并危及栖息在这里的5700多对企鹅。多瑙河污染 2000年2月12日,从罗马尼亚边境城镇奥拉迪亚一座金矿泄漏出的氰化物废水不可阻挡地流到了南联盟境内。毒水流经之处,所有生物全都在极短时间内暴死,迄今为止流经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南联盟的欧洲大河之一——蒂萨河及其支流内80%的鱼类已经完全灭绝,沿河地区进入紧急状态。这是自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以来欧洲最大环境灾难。05年11月13日13时40分左右,地处吉林省吉林市的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101厂一化工车间连续发生爆炸航拍受污染的松花江超市供不应求,饮用水和饮料顷刻间被抢购一空 哈尔滨市政府发布公告05年11月22日中午起全市停水4天1.1953年日本水俣湾发生了一起重大的中毒事件,造成人畜大量死亡。科学家分析发现,水俣湾鱼体内甲基汞的含量比周围水体内的甲基汞含量高3000倍,那么甲基汞进入鱼体内的主要方式是
A 主动运输
B 渗透作用
C 鳃部交换气体随血液循环
D 水中食物链D学以致用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 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 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
D 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D学以致用3.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A. 杭州湾 B. 莱州湾
C. 死水湖 D. 珠江口 赤潮最早发生的区域应是河流入海口,莱州湾没有大江大河入海,杭州湾为钱塘江入海口,珠江口为珠江入海口,由于珠江排污量大,该处容易形成赤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