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电离平衡(高三总复习)
二、盐类的水解复习
教学目标:
1、能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规律;
2、能够运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表示盐的水解;
3、会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不同条件对盐类水解平衡的影响;
4、会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规律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动手实验,懂得利用探究性实验解决问题,学会通过练习归纳总结盐类水解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通过练习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练习]填写下表
溶液 酸碱性 原因(离子方程式)
NaCl溶液
AlCl3溶液
Na2CO3溶液
[两学生板练]
[板书]一、盐类水解的实质[提问]
[答]盐中的弱离子(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分子或离子,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二)实验探究盐类水解的实质
{提出问题}[讨论]设计一实验说明碳酸钠呈碱性的原因是由于CO32-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引起的。
{学生讨论}[学生进行方案设计过程]
{教师启发}(1)从反应物角度来考虑;(2)从生成物角度来考虑。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总结}
{学生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1、取少量NaOH溶液,加两滴酚酞,再加一小粒BaCl2固体,观察现象;
2、取少量Na2CO3溶液,加两滴酚酞,再加一小粒BaCl2固体,观察现象。
(三)通过练习探究实验归纳影响水解平稳的因素
[板书]二、影响水解平衡的因素
[提问] 影响水解平衡的内因及盐类水解规律。
[答]内因:盐的组成;规律:有弱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练习]分析下列条件对氯化铵水解的影响:
条件 移动方向 n(H+) PH 水解程度
升温
加水
通HCl
加NaOH(s)
加Na2CO3(s)
加Mg条
[实验探究]在NH4Cl溶液中加入镁条。
[提问]现象与解释。
[归纳] 外因对盐类的水解的影响。
1、 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促进盐的水解。
2、 盐的浓度:越稀水解程度越大。
3、 改变水解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板书]三、盐类水解的应用
[实验探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
[引导对现象的观察]
[讨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小结]实验现象:
(1)铝片表面立刻有紫红色铜沉积,同时产生较多的无色气泡;(2)溶液绿色变淡,继而产生蓝色沉淀;(3)混合液温度升高甚至发烫,产生气泡速度明显加快,铝片上下翻滚;(4)混合液变黑,铝片周围有少量白色沉淀物产生;(5)一定时间后,试管底部有较多红色粉末状铜沉积,溶液变成无色透明;(6)铝片上继续产生无色气泡
化学本质:
(1)产生气泡加快的主要原因主要有:(a)反应放热,温度升高;(2)铜铝原电池的形成;(C)Al3+ 浓度增大,溶液酸性增强。(2)混合液变黑是由于生成的Cu(OH)2分解成黑色CuO。 (3)最后 Cu( OH)2 ,CuO消失,是由于Cu2+浓度减小后,促使溶解平衡正移。
[小结]本节主要复习了盐类水解的实质、规律及其应用。
作业:
1、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CuSO4等溶液,若按照其他试剂的配制方法(先溶于水),为什么常出现絮状物?如何正确配制?
2、把FeCl3溶液和Fe2(SO4)3溶液分别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什么?为什么?
3、为什么生活中常用Na2CO3溶液代替NaOH溶液除油污?[油污能溶于碱中],热溶液去污力强还是冷溶液去污力强?
4、在金属的电镀中,为什么常用NH4Cl溶液代替酸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
5、水玻璃是___的水溶液,在铸造工业中,常将它与石英砂混合搅拌后制成模具,然后将模具浸泡在氯化铵溶液中,使之定型,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理。
[教后记]本节课是针对教学研究课题《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一节公开课,设计了三个探究实验“1、设计一实验说明碳酸钠呈碱性的原因是由于CO32-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引起的。2、在NH4Cl溶液中加入镁条。3、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真理、探究结果,这将有利于发展学生智慧,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与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实际教学中第三个探究实验时间比较仓促,可删去第二个探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