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选择题
1.张骞最初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引进果树品种 B.推动经济交流
C.加强友好交往 D.寻求军事联盟
2.《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引进石榴种子
B.张骞出使西域推动了西域地区和中原地区的经济交流
C.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和西汉的友好交往
D.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寻求军事联盟
3.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
A.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B.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C.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4.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张骞》时,其中有一场戏是“公元前138年张骞拜别汉武帝”,该场面中最不合适的道具是( )
/
5.如果我们沿着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重走丝路,我们应该从哪个省(自治区)出发( )
A.陕西 B.甘肃 C.宁夏 D.新疆
6.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
A.西域都护 B.安西都护
C.伊犁将军 D.驻藏大臣
7.西汉以来,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它穿越了今天我国境内下列哪一地区( )
A.西藏 B.新疆 C.湖北 D.广西
8.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中国的铸铁技术传到西方
B.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原
9.班超投笔从戎,立功西域,被封为定远侯。他在西域的主要活动有( )
①派甘英出使大秦 ②出使大宛、大月氏 ③恢复西域与汉朝的联系 ④大败匈奴,使其政权瓦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0.以下历史材料和历史图画,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
材料一 《汉书·张骞传》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材料二
/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材料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西域都护,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11.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右图是陕西省城固县建成的再现张骞出使西域艰难历程的大型雕塑。雕塑工程……以三个部分展现了张骞受汉武帝指派,十几年内两次出使西域的艰难历程。
材料二 在一次公祭张骞的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网友汇聚城固县张骞纪念馆,在身着汉朝服装的司仪主持下,所有人员按照13纵队的方阵排列……活动的发起人“楚汉”(网名)恭读祭文……这次活动的意义在于激发民众的觉悟,“复兴张骞精神,重振奋发民风”。
材料三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请回答:
(1)城固县正在开展“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根据材料一,如果你是导游,请你向游客介绍一下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况。
(2)材料二中的网友们为什么“按照13纵队的方阵排列”?假如你是“楚汉”,你将如何在祭文中总结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今天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4)“复兴张骞精神”,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张骞什么精神?
三、探究题
12.某校七年级(1)班学生要开展“古老的丝路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简要描述陆上丝绸之路的路线,并回答为之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2)何时设置的哪一机构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3)近几十年来,我国新疆地区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4)有学者曾评价说:“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国际交流的典范,成为和平跨国贸易和跨种族文化交流的代名词。”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上述观点。(有观点,有史实)
一、选择题
1.D 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是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所以D项正确。
2.B 张骞出使西域的最初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最终却使西域和西汉建立起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据此结合题干材料“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等有效信息,可判定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3.C 本题考查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与西亚、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这属于区域文明的交流。
4.D 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西域的葡萄、核桃、苜蓿等才传入中原地区,所以张骞拜别汉武帝的场景中不可能出现葡萄。
5.A 张骞出使西域是从长安出发的,长安即今陕西西安,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6.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故选A项。
7.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的路线为从长安经河西走廊和今新疆地区,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欧洲。故本题选B项。
8.B 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绸等传到西方,西域的葡萄、石榴等植物传入中原,故A、C、D三项叙述正确。B项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属于东方国家之间的交流,符合题意。
9.B 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重新建立了西域与汉朝的联系,后来班超长期留守西域,还派甘英出使大秦(即罗马帝国),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二、材料分析题
10.参考答案 (1)张骞出使西域。
(2)建立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
(3)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11.参考答案 (1)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100多人,一路历经艰辛,途中两度被匈奴扣留。13年后返回长安,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自己的经历和见闻,使汉朝对西域诸国的情况有所了解。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团带着大量牛羊和丝绸,访问了西域的许多国家。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经13年才获得成功。
意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节,互惠商旅。
(3)丝绸之路的开辟架起了东西方之间友谊和文明的桥梁,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今天丝绸之路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发挥着重大作用。丝绸之路还是一条旅游热线,许多中外游客沿着这条道路,进行观光、探索、研究。
(4)学习他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学习他面对困境仍矢志不渝的坚强意志,学习他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崇高品质。
三、探究题
12.参考答案 (1)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张骞。
(2)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
(3)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地处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从这些地方考古发掘出汉代的丝织品、钱币和陶器,不仅证实当时丝绸之路的存在,而且说明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
(4)观点:该学者认为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是国际交流的典范。史实:中国的丝绸、茶叶等,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西域特产大量传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