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05年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化 学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2页,第Ⅱ卷3~6页,共6页。卷面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 1 C:12 O : 16 Na:23 Cl : 35.5
第 Ⅰ 卷 (选择题 共48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2.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写在“第Ⅰ卷答题栏”中,否则作零分处理。
本卷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后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北京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题之一是“绿色奥运”,要做到注重改善环境,保护环境。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A.加强污水处理 B.关闭所有化工企业
C.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D.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污染
2.能源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下列关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酒精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
B.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将有可能成为主要能源
C.在农村提倡利用沼气作为生活燃料
D.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化合价的升降 B.有氧元素参加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C.氧化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 D.还原剂在反应中化合价升高,被还原
4.若下列物质均为1g,则含分子数最多的是
A.H2 B.CH4 C.CO D.O2
5.1.0mol·L-1的NaCl溶液表示
A.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 B.1 mol NaCl 溶于1 L水中
C.58.5 g NaCl溶于941.5 g水中 D.1 L水溶液里含有NaCl58.5 g
6.Na2O与Na2O2的相同点是
A.都是白色固体 B.都是强氧化剂
C.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D.都能作为棉、毛织物的漂白剂
7.向含有NaCl、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充分反应。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所得物质,最后剩余的固体物质是
A.NaCl和KI B.NaCl、KCl和I2 C.KCl和NaI D.KCl和NaCl
8.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
B.碳酸氢钙跟盐酸反应:H++HCO=H2O+CO2↑
C.钠投入水中:2Na+2H2O=2Na++2OH-+H2↑
D.硝酸银溶液跟盐酸作用:Ag++Cl-=AgCl↓
9.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当氧气与氦气的原子数均为NA时,它们具有相同的体积
B.在常温、常压下,1.7g NH3所含有的电子数为NA
C.1mol氯气与足量NaOH溶液完全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
D.7.8gNa2O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2NA
10.在一定条件下,某化合物X受热分解:2X A↑+2B↑+4C↑。测得反应后生成的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11.43,在相同条件下,X的式量是
A.11.43 B.22.86 C.80.01 D.160.02
11.关于铯及其化合物的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
B.铯与水或酸溶液反应都剧烈,都生成氢气
C.无水硫酸铯的化学式为Cs2SO4
D.碳酸铯加热生成氧化铯和二氧化碳
12.将5 mol·L-1硫酸10mL稀释到200mL,再取出5mL,这5mL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05 mol·L-1 B.0.25 mol·L-1 C.0.1 mol·L-1 D.0.5 mol·L-1
13.已知煤油的密度是0.8 g·cm-3,试根据金属钠的保存方法和与水反应的现象,推测金属钠的密度最可能是下列数据中的
A.0.534 g·cm-3 B.0.97 g·cm-3 C.1.532 g·cm-3 D.1.879 g·cm-3
14.将100 g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加热蒸发掉30 g水,则盐酸的浓度将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15.请分析下列物质的组成特征,你认为括号中最适宜填入的物质是:
CuCl2、( )、NaClO、HClO2、KClO3、Cl2O7
A.CCl4 B.HClO C.Cl2 D.Cl2O3
16.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CO2气体,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CO2气体。由此得出的最合理结论是
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有关
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
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中各元素原子间电子的结合状况不同
黄冈市2005年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化 学 试 题
第Ⅰ卷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得 分 栏
题号
第Ⅰ卷
17
18
19
20
21
22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本卷共6道题
17.(8分)配制100 mL 1.10mol·L-1NaOH溶液时,某学生操作如下:将准确称量的4.4 g NaOH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约30 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后,立即将烧杯中溶液倒入100 mL容量瓶中,然后往容量瓶中小心加蒸馏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cm ~ 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切,再把容量瓶塞子塞紧,振荡摇匀。
(1)该生操作中的错误有:
。
(2)该学生称量4.4 g NaOH时,将NaOH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1 g以下用游码)进行的,这项操作将导致实际称得的NaOH固体质量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最后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mol·L-1。
18.(10分)下图是王芳同学设计的在没有通风橱时制取和收集纯净氯气的装置,其中A、B是可控制的弹簧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水槽中盛入的液体是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连接好全套装置后,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再装入药品,打开弹簧夹B、关上弹簧夹A,开始加热;当氯气纯度符合要求时,应
;当集气瓶中收满氯气时,打开弹簧夹B、关上弹簧夹A。
(4)李明同学在后来的小组讨论时提出:王芳同学这样制取和收集到的氯气也不纯净,因为氯气中还混有 。
19.(9分)现有下列物质:A、Na ;B、盐酸 ;C、乙醇 ;D、NaHCO3;E、水 ;F、NaOH ;G:二氧化碳。
(1)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填序号)
(2)请在上述物质中任选两种相互间可以发生离子反应的物质,写出他们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请写出上述物质中某两种相互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
20.(8分)某无色透明的澄清溶液,可能含有较大量的Cu2+、OH-、NO、Cl-、HCO、H+、K+等离子中的两种或多种,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溶液少量加入碳酸钠粉末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
②另取原溶液少许,加入硝酸银溶液无沉淀生成。
(1)由此判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2)为了检验上述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否一定存在,你认为还应该继续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对应的实验现象和结论是
。
21.(7分)(1)将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100 mL用光照引燃,反应后再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则所得气体的体积是 ,判断依据是
和 。
(2)已知AgF+Cl2+H2O-→AgCl+AgClO3+HF+O2,若Cl2的化学计量系数为a,则AgF的化学计量系数为 ,判断依据为 ;若AgClO3的化学计量系数为b,O2的计量系数为c,则AgCl的化学计量系数为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22.(10分)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了测定已经部分变质成Na2CO3的NaOH样品变质程度,设计了用已知浓度盐酸进行测定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如下。
称取13.3g NaOH样品,配成1L溶液。取该溶液
100mL,向其中逐滴加入某浓度的盐酸溶液,实验
过程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已换算成了标准状况)
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1)正确理解B点:从数据分析,B点表示滴加30 mL盐酸时产生了
;从曲线所对应的化学反应过程分析,B点所对应的反应进程是
(填“盐酸过量”、“恰好完全反应”、“样品过量”或“无法判断”)。
(2)试通过计算确定13.3g NaOH中各成分的质量。
(3)通过计算说明图中A点是否是盐酸与样品中NaOH恰好完全反应的点?并说明A点表示的意义。
(4)题后反思:通过(2)、(3)的分析,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或得出什么结论:
。
黄冈市2005年秋季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要求写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位置,化学式或离子符号有误不给分;仅只是未配平、未写反应条件或未标出“↑”、“↓”等符号的得该方程式的一半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A
A
D
C
D
A
B
C
D
B
B
A
C
B
17.(1)有四处错误:NaOH加水溶解后未冷却至室温就立即注入容量瓶中;将溶液注入容量瓶时未用玻璃棒小心引流;溶解NaOH用的烧杯未用适量蒸馏水洗涤2~3次,并将洗涤后的溶液一并转入容量瓶;加入洗液后要轻轻振荡容量瓶使溶液充分混合。(每种情况2分,共6分,答对三种得满分。)
(2)偏小 ;0.90(每空1分,共2分)
18.(1)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2H2O(2分) (2)饱和食盐水(1分);Cl2 + 2OH- = Cl- + ClO- + H2O(2分)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分);打开弹簧夹A、关上弹簧夹B(1分); (4)水蒸气(2分)
19.(1)BDF(2分);CG(2分)
(2)H+ + OH- = H2O(2分),其它合理的离子方程式也都可以, 如:HCO + H+ = H2O + CO2↑;HCO + OH- = H2O + CO;CO2 + 2OH- = H2O + CO等。
(3)2Na + 2H2O = 2NaOH + H2↑(3分),化学方程式2分,电子转移1分;写的是Na
与盐酸或乙醇反应且方程式正确的也可以;电子转移用单线桥表示的也可以。
20.(1)H+、NO(2分);Cu2+、Cl-、OH-、HCO(2分);K+(1分)
(2)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原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隔着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颜色(2分);若火焰呈紫色,则原溶液中含有K+,反之则不含K+(1分)。
21.(1)100mL ;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或物质的量)不变 ;在相同的条件下,相同分子数(或物质的量)的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或者直接回答阿伏加德罗定律也可以)(每空1分,共3分)
(2)2a ;由Cl、Ag元素质量守恒,2n(Cl2) = n(AgCl) + n(AgClO3) = n(AgF) ;5b + 4c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守恒(每空1分,共4分)
22.(1)标准状况下112mL CO2;恰好完全反应(每空1分,共2分)
(2)由图中的B点,结合碳元素守恒,可以确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是:
××106g·mol-1 = 5.3g………………………………………2分
样品中NaOH的质量是:13.3g-5.3g = 8.0g………………………………………1分
(3)不是………………………………………………………………………………1分
因为样品中NaOH与Na2CO3物质的量之比为4:1,它们完全反应消耗的盐酸物质的量之比为2 : 1,从理论上分析,盐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对应的应该是图中20这一点,A点是实际开始产生气体的点或碳酸钠全部转化成碳酸氢钠的点。(其他合理表达参照给分)………………2分
(4)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为什么不会立即放出气体?还可以计算出实验所用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1等……(回答一种即可,2分)
(其它合理解答比照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