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延中学2018秋高二年期中考试历史科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50.0分)
?医术以治病救人为宗旨,被称为“仁术”;历代知识分子很多兼通医术,故有“十儒九医”之说;范仲淹也曾说:“不为良相,当为良医。”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 ? ? )
A. 古代科技具有强烈实用性 B. 科技与儒家思想关系密切C. 古代医学受西方科技影响 D. 古代知识分子学识较广泛
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该是孔子( )
A. 编订“六经” B. 创立儒家学说C. 开创私学 D. 提倡“仁”的思想
《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
A.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C.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D.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他主张“法者所以爱民”“以刑去刑”“至德复立”。这表明商鞅在思想上( )
A. 坚持“礼法”并重 B. 强调“轻罪重罚”C. 认为圣君行仁义于天下 D. 与儒家思想相通相容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
A. 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B. 使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C. 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儒学在孔子之后有性善性恶之争。两汉时期,董仲舒相继批判孟子的性善说和荀子主张的性恶论,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其用意在于( )
A. 建立大一统的官学体系 B. 提高社会道德水平C. 神化儒学并为君权服务 D. 探究人性发展本原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思想意在( )
A. 宣扬“知行合一” B. 否定孔子思想C. 反对“格物致知” D. 强调主体意识
朱熹曾解释过“存天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要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主张“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据此可知( )
A. 李贽的思想是对朱熹思想的否定B. 朱熹和李贽都肯定人正常的欲望C. 李贽的思想源于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D. 朱熹和李贽都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人欲
明朝理学家王艮认为“百姓日用即道”。“愚夫愚妇”都“能知能行”,“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这表明王艮的思想( )
A. 有利于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 B. 体现出浓厚的民本主义色彩C. 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D. 形成了鲜明的实用主义特征
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认为:“人之初,性本恶。”朱熹认为:“人生气禀,理有善恶。”由此可推知朱熹( )
A. 强调纲常理论以维护社会秩序 B. 认为人性的善与恶难以调和C. 相信提高修养可以扬善抑恶 D. 初步完成重建儒学理论任务
黄宗羲认为,上古君王“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世君主则“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古之君王,受到人们爱戴:“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大”。据此可知,黄宗羲( )
A. 反对中国古代的封建君主制度 B. 认识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危害C. 反对脱离物质生活而空谈义理 D. 认为保卫国家是天下人的责任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提出,“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观点旨在( )
A. 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B. 批判君主专制,具备近代“民权”意识C. 质疑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D. 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
下表为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有关言论。据表可知,这些思想家( )
顾炎武????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王夫之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唐甄????????
“天子之尊,非天帝之大神也。皆人也”“世无君矣,岂有臣乎”
A. 深刻剖析了君主专制弊端 B. 描绘了民主政治的蓝图C. 对传统封建政治做了反思 D. 主张限制君权扩大相权
他是中国社会刚刚开始其内发原生的近代化转型初期所出现的一位思想巨人,一位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有着最为孤绝的理性的先知觉者,是晚明中国早期启蒙运动的思想旗帜。下列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 )
A. 天下为主,君为客 B. 开下兴亡,匹夫有责C.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书应是( )
A.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 B. 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C. 李贽的《焚书》 D.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鲁迅先生就中国古代科技的发明与应用有一段论述:“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鲁迅先生所说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文化的封闭性 B. 中西不同的社会环境C. 中西对外开放的程度不同 D. 中国古代应用技术落后于西方
宋以后书籍传于后世的,其数量规模远非唐朝以前可比。这主要是因为( )
A. 商业经济的繁荣 B. 教育事业的发展C. 政治体制的改革 D. 科学技术的进步
近年来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四次发现西汉时代存在麻纸的事实,证明我国在西汉时代就已经发明造纸术。但出土的西汉麻纸,没有一张是写过字的,并且直到东汉初年,人们主要书写工具仍是竹简。对此最合适的推论是麻纸( )
A. 推广难度较大 B. 未被用于书写 C. 没有竹简方便 D. 出土数量巨大
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臻于成熟后,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雅俗共赏的字体是( )
A. 隶书 B. 草书 C. 行书 D. 楷书
日本一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下列哪些文化现象能佐证上述观点( )
?①毕升创造了活字印刷术
②词走向辉煌,成为宋代文学的标志
③商人在政治和法律上受歧视的地位有所改变
④“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占有重要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汉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 )
A. 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B. 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C. 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D. 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
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该学者旨在强调文人画的特点是( )
A. 描绘山水,讲究布局 B. 注重诗意,画中有诗C. 诗书画印,素养齐全 D. 表现个性,蕴含精神
郑板桥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明代徐谓也曾提到:“万物贵取影,写竹更宜然。”这说明在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 )
A. 讲究师法自然 B. 追求色彩和光的应用C. 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 D. 追求勾画精致
据宋代笔记《醉翁谈录》记载“柳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所至,(人)爱其有词名,能移商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人)多以金、物资给之。”由此反映出宋代( )
A. 词人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B. 宋词颇受市民阶层的喜爱C. 市民的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D. 文学艺术呈现产业化趋势
清代帝王多有禁查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这从侧面说明( )
A. 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 B. 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C. 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主要原因 D. 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
下表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作品中的部分章节,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 )
《喻世明言》第八卷
吴保安弃家赎友
《喻世明言》第十六卷
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警世通言》第八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醒世恒言》第二十卷
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西湖二集》第六卷
姚伯子至孝受显荣
A. 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 B. 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C. 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 D. 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
下图所示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其走向成熟时期可追溯至( )
A. 明末清初B. 元末明初C. 清同治、光绪年间D. 清雍正、乾隆年间
历史上许多学者对于“人是什么”“人的本质是什么”等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回答。下列主张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②“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③“人是自由的动物”④“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④②①
来雅典讲学的哲学家普罗塔哥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普罗塔哥拉被控“不敬神”,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
A. 人文主义思想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 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C. 人们心中神的地位至高无上D. 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亚里士多德指出:“享有政治权利的公民的多数决议,无论在寡头、贵族或平民政体中,总是最后的裁判,具有最高的权威。”他意在表明古希腊( )
A. 城邦政治的多样性 B. 民主政体的普遍性C. 民主决策的科学性 D. 公民政治的重要性
薄伽丘的《十日谈》、但丁的《神曲》、彼得拉克的《歌集》等作品在当时看来是非常出格的,关于青年男女情与爱的描述很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抨击的就是教士荒淫无耻的一面。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 )
A. 注重理性至上 B. 反对禁欲主义 C. 宣扬男女平等 D. 提倡信仰自由
有学者指出,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虽然抬出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来祭拜,但他们不过是借尸还魂,借他人的酒来浇自己心中的块垒而已。这些思想家“心中的块垒”是想( )
A. 挣脱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束缚 B. 恢复古代人们的传统生活习俗C. 摆脱封建专制制度的压迫 D. 在文学艺术领域有更大的突破
“人文主义者的最终目的并非从根本上否定基督教信仰,而只是想驱散笼罩在基督教之上的那片虚伪的灵光,破除强加在基督徒身上的禁欲主义的符咒,用人性的、感性的和个人主义的因素来充实和改造基督教。”这里的人文主义者( )
A. 提倡因信称义,倡导王权至上 B. 反对禁欲苦行,追求民主政治C. 抨击君主专制,提倡宗教自由 D. 汲取传统养分,彰显人性价值
《世界中世纪史》一书中说:“到了16世纪,德意志民族与罗马教会的矛盾成了德国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要结束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国家的政治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首先必须摆脱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控制,组建适应本民族需要和资产阶级发展的教会。”此话揭示出( )
A. 德意志的分裂局面阻碍了宗教改革的推进B. 罗马教会因自身的腐败而成为矛盾的焦点C. 实现国家政治统一前提是建立本民族教会D. 资本主义发展是德意志宗教改革根本原因
“它在一般人和虔诚信徒中唤醒了宗教,将宗教几乎逐出了政治。它的主要性质,即人类心灵的解放以及精神领域内绝对权力的废黜。”这里的“它”( )
A. 冲破了宗教对人的精神控制B. 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弘扬人文主义C. 打破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 宣扬进化论挑战基督教神学创世说
16世纪,一些教师和教育思想家发表“新教育”的论著。主张教育所要培养的主要不再是僧侣和神职人员,而是政治、文艺、商业等方面的活动家和冒险家,他们力主培养身心健康、知识广博、多才多艺的新人。这反映出( )
A. 教育摆脱了天主教束缚 B. 人文主义影响教育理念C. 启蒙思想推动教育改革 D. 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A. 上帝 B. 马丁·路德 C. 罗马教皇 D. 贵族
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由此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相比,突出强调了( )
A. 要构建民权政府 B. 要批判神权统治C. 人性解放 D. 平等自由
伏尔泰在《哲学通信》中说:“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10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基于这一认识,伏尔泰( )
A. 提倡个性自由阐释人性之美 B.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防止暴政C. 否定外在权威推崇理性思考 D. 倡导人民主权反对君主制度
孟德斯鸠曾说:“我呢,将好的法律比作大渔网,鱼在其中被逮到,但是它们仍然认为自己是自由的,而坏的法律是渔网拽得太紧,以至于首先它们就感到被抓了。”这反映了他( )
A. 主张通过立法强化权力制衡 B. 强调立法要遵循理性原则C. 认为自由是“天赋人权” D. 提倡在法律框架内的自由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主张;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 客观上传播了资产阶级价值观B. 适应了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需要C.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D. 推动了西欧思想解放潮流的理性发展
达尔文的“进化论”作为一项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也对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A. 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B. 沉重打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C. 成为马克思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D. 推动了启蒙运动高潮的到来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材料中赞扬的是( )
A. 牛顿经典力学理论 B. 英国颁布的《权利法案》C.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D. 达尔文提出的生物进化论
1836年,果戈理发表了《钦差大臣》,该书描写道,纨绔子弟赫列斯达可夫从彼得堡途经外省某市,被误认为“钦差大臣”,在当地官僚中引起恐慌,闹出许多笑话。果戈理用喜剧这面镜子照出了当时社会达官显贵们的丑恶原形。这反映出作者( )
A. 反封建反专制的崇高理想 B. 着重刻画人物内心的情感C. 反传统反理性的表达方式 D. 批判剖析不公的社会现实
一位欧洲作家认为:“文学应该抛弃‘理想的香膏’和‘罗曼蒂克的糖汁’,以科学为指导,保持绝对的客观和中立,并记录现实世界的真相。也惟有这样,文学才能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这位作家所身处的时代是( )
A. 16世纪中期 B. 17世纪后期 C. 18世纪中期 D. 19世纪后期
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回到中世纪”。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 垄断资本主义出现精神危机 B. 浪漫主义作家对宗教信仰的坚守C. 人们对社会主义思想的向往 D. 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
“他们要画的只是他们亲眼目睹的物象,而且也不是在深入仔细的研究以后获得的。他们的绘画不是要唤起观众的同情或通过作品告诉观众什么道理。他们的绘画在于说明绘画仅仅作为绘画所具有的价值和重要性。”与这一观点吻合的作品是( )
A. B. C. D.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的美国政治是“双城记”,一城是华盛顿特区,另一城是好莱坞影城。华盛顿特区为政策、权力运作之所;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据此可知,美国在“二战”后( )
A. 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加强 B. 影视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C. 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 D. 政治运作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省略处为( )
A. 程颢 B. 董仲舒 C. 王阳明 D. 黄宗羲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 ? ? ??
表1?《墨子》、《论语》与《韩非子》道德与功利等内容比较
《墨子》
《论语》
《韩非子》
信鬼神
信亦不信
不信鬼神
兼相爱,交相利
仁爱;由己及人
无爱;利己
信奉天意
信奉天意
不信天,信暴力
反对奢靡
礼:享受与节制
张扬私欲
崇奉圣人
崇奉圣人
反对崇圣
尚贤能
举贤才
不尚贤,以术御臣
崇尚教化
教罚并用
崇尚法治
材料二 ? ? ? ? ? ? ? ? ? ? ? ? 表2古代西方智者的启蒙
人物、学派
主要观点
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守法即正义、认识你自己
柏拉图
依智慧、品德分工,贤人治国
亚里士多德
强调理性,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逻辑论证系统
斯多亚学派
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人生而平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家、法家在社会功利方面的主张?(4分)结合墨家、法家,说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提炼出西方人文精神的要素?(2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儒家思想与西方人文思想的不同点。(4分)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16、17世纪的中国,时当明中叶以后,封建专制主义社会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变动,它不仅表现在经济上产生有别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还表现在文化上涌现出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 --刘志琴:《明清之际文化近代化的萌动与夭折》???结合材料一及史实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6分)
(2)材料二中?“与正统思想相叛离的因素”指的是什么?(2分)并谈谈你对这股新思想的认识。(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哲学对于普通人来说,越来越遥不可及。这些稀奇古怪的宇宙论不能符合人的需求,并且与人的基本经验背道而驰。……对苏格拉底来说,哲学的宗旨并不是提出关于宇宙的深奥理论,而是要让人学会如何生活。世界上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罪恶呢?那是因为人们缺乏关于生活和道德的理念。如果他们承认其深刻的无知,就更能懂得如何行事。??????????? ???????????? --(英)凯伦?阿姆斯特朗《轴心时代》
材料二???古代希腊思想家的每个学派,亚里士多德学派、柏拉图学派等等,都在文艺复兴那个时候找到它的信徒……在14至15世纪,对人体、天文、地理以及自然世界其他领域的研究普遍得到了加强。……数学和数学方法受到普遍重视,并逐渐与自然科学研究结合起来……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及时地汲取了新科学的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自然哲学倾向的新哲学体系,成为近代哲学的先驱。???????? ????--吴仁平、彭隆辉《欧洲哲学史简明教程》
材料三??我们从两个角度来审视启蒙运动。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开创者和追随者对他们所继承的那个世界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另一方面,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试图为更为清晰可靠地理解这些问题奠定充分基础。总之,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依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3分)
依据材料二,概括14至15世纪哲学研究呈现的特点?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特点出现的背景? (3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启蒙运动乃是在批判与创新的大破大立之中展开”的理解 ? (6分)
季延中学2018秋高二年期中考试历史科试卷参考答案
【答案】
1. B 2. A 3. A 4. D 5. D 6. A 7. A8. D 9. B 10. B 11. C 12. B 13. C 14. C15. D 16. D 17. B 18. D 19. A 20. C 21. A22. C 23. D 24. C 25. B 26. A 27. D 28. C29. A 30. A 31. D 32. B 33. A 34. D 35. D36. C 37. B 38. C 39. A 40. C 41. D 42. A43. B 44. A 45. D 46. D 47. D 48. C 49. B50. C
51.【答案】(1)主张:墨家:俭朴,反对奢靡,谴责战争(2分);法家:利己,张扬私欲,以法治国。(2分)为何成为主流:墨家强调“兼爱”“非攻”,爱无差等,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中难以推行。(2分)法家:偏重功利,严刑峻法容易激化矛盾(2分)儒家,既讲德治,也讲功利,又吸收法家思想,是偏于道德的中庸政治;(2分)经西汉董仲舒改造后更加符合君主专制需要,并经汉武帝认可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2分)
(2)要素:理性、智慧、求善、守法、人生而平等。(2分)不同点:价值取向不同。儒家:以集体为本位,追求道德完善,主张德治;西方:关注个人的利益和权利,追求理性,主张法治。(4分)
52.【答案】答案为: (1)“一手伸向过去”:继承先秦儒家伦理学说,提出三纲五常思想(2分)“一手指向未来”:适应现实政治的需要,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的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4分)(2)因素:明清之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进步思想.(2分)认识: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带有民主色彩,对近代反专制斗争有积极推动作用;(4分)②吸取了儒学的积极因素,批判其不合理的成分,使传统儒学在新时期焕发了生机;(2分)③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未突破封建专制主义思想体系(2分). 54.【答案】(1)观点:学会生活;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认识自我)。(3分)(2)特点:继承、创新了古典哲学(文化);与自然科学结合产生了新的哲学体系(4分)。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的保留;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3分)
(3)?破: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3分)立: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制度蓝图。(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