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8张PPT。湘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3.古诗两首 欣赏西湖、洞庭湖美景,然后学习古诗,了解诗人是如何描述优美风景的。目 录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刘禹锡(772-842)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 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有《刘梦得文集》。西湖 在浙江省杭州市。汉时称明圣湖,唐时因湖在城西,始称西湖。湖中有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小瀛洲是一个水上庭园,洲南湖中有著名的“三潭印月”。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洞庭湖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昔日号称“八百里洞庭”,已被分割为许多湖泊。以产鱼和“湘莲”著称,是中国重要淡水养殖基地之一。 东洞庭湖是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已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识字游戏yìtáncuìyínónɡ亦 浓雾 适宜 潭水 翠绿 盘点 青螺 读对词语中红色字的读音,就会有美丽的梅花出现,快来试试吧。pánluó易写错浓nónɡ形声字,左形右声。
释义:1.?含某种成分多,与“淡”相对?。
2.?深厚,不淡薄。不要写成“衣”。易混字翠cuì萃cuì翠绿 翠鸟荟萃 集萃词语解释潋滟 下里面词语的意思你理解吗?结合图片和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微风乍起,南运河上,秋水( ),波光粼粼。
2.看着窗外的远山,一片( )的美景。空濛空濛潋滟课堂点拨《饮湖上初晴后雨》是-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著名诗篇。全诗描写西湖晴天、雨天的景色,并用西施作比,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望洞庭》抓住最具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点染,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再现了洞庭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饮湖上初雨后雨》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饮酒水光潋滟晴方好,形容水波流动。句子品析正在,正当。句意: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山色空濛雨亦奇。形容迷蒙。句意: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的湖光山色,“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欲把西湖比西子,
想要。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叫西施。句子品析句意: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 这一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用西施比喻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丽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人为修饰,随时都有美的风姿。淡妆浓抹总相宜。句子品析适宜句意: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梳妆打扮或者淡雅或者艳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人拿西施来比西湖,抓住二者相似之处,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蛾眉,总是风姿绰约,令人神往。1.晴天时的明朗之美。
2.雨时的朦胧之美。
3.西湖在任何情况下都美丽动人。赏析: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象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象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下半首诗里,诗人没有紧承前两句,只用一个既空灵又贴切的妙喻就传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湖与西子都是其美在神,所以对于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好,对西子来说,淡妆也好,浓抹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美。《望洞庭》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转任途中经过洞庭时,月夜遥望湖面美景写下的。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洞庭月夜图,此诗明白如话,却意味隽永,以语言轻俏、意境优美而著称。湖光秋月两相和,句子品析“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相”,相互。“和”,和谐。“两相和”指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句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潭面无风镜未磨。“潭面”指洞庭湖面。“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未”,没有。“磨”,磨拭。“镜未磨”是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写出了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呈现出迷蒙之美。句子品析句意: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 “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潭面比作铜镜。你也来写一个比喻句,注意句意生动合理。长城仿佛是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起伏。句子仿写遥望洞庭山水翠,句子品析“遥望”,远望。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句意: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白银盘里一青螺。句子品析“银盘”“青螺”交相映衬,自然之美,精美绝伦。句意: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思考: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指什么?“白银盘”指的是洞庭湖,
“青螺”指的是洞庭湖中的君山。赏析:诗从一个“望”字着眼,“水月交融”“湖平如镜”,是近望所见;“洞庭山水”“犹如青螺”,是遥望所得。虽然都是写望中景象,差异却显而易见。近景美妙;远景奇丽。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银盘与青螺相映,明月与湖光互衬,更觉情景相容、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君山犹如镶嵌在明镜洞庭湖上一颗精美绝伦的翡翠,美不胜收。其用词也极精到。 两首诗的作者都是通过描述美丽的景色,来表达对景色的赞美和喜爱;写景的时候都是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句子品析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通过景物来抒情,是一种写作手法。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景法:通过描述美好的景物,来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你知道借景抒情的写法可以怎样使用吗? 示例:
借景抒情: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小练笔根据本次写作技巧写一写借景抒情的一段话!借景抒情: 走在路上,左边是树林,右边是干涸了的河套,已经没有一点儿水了,有的是丛生的杂草。 沿着羊肠小道,走向大山,走向我们家的田野。村子里,隐隐约约地传来了几声狗吠,划破了寂静的天空。我的感悟 读完诗歌,你有怎样的感悟? 大自然创造了美,而诗人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发现各种不一样的美。拥抱自然,走进自然,只要我们随时随地去观察、寻找,就能发现我们身边也同样有不一样的美。拓展延伸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四大美女享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的美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组成的历史典故。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沉鱼”,讲的是西施浣纱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谈的是杨贵妃醉酒观花时的故事。苏堤春晓 曲院风荷 平湖秋月 断桥残雪 花港观鱼 柳浪闻莺 三潭印月 双峰插云 南屏晚钟 雷峰夕照杭州十大美景《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
李白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写洞庭湖的古诗课后习题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答案:
指导:古诗的朗读要注重停顿,体会古诗的韵律美。这两首诗都是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在朗读中尝试读出诗人对美景的赞美之情,突出重点词语,如“方好、亦奇、总相宜”等。“和”意思是和谐,诗中指水色与月光融合在一起。2.理解带横线字的意思。
(1)淡妆浓抹总相宜
(2)湖光秋月两相和“宜”意思是合适、适宜。3. 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
(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答案:
诗句描写了西湖两种不同天气的景色: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到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到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 答案:
诗句说的是诗人把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望去如同一只雕镂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诗人笔下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随堂演练 一、 看拼音,写汉字。
xiānɡ yíliàn yàn kōnɡ ménɡ yáo wànɡ
( )( ) ( ) ( )相宜潋滟空濛遥望 二、解释句子。
1.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2.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三、默写课文。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人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同渝州。问题: 联系古诗中的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峨眉
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这句诗的意思。 答案: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