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
A. 黄帝 B. 禹 C. 秦孝公 D. 秦始皇
2.楚汉之争的性质是( )
A. 楚国为反对汉国的侵略而进行的战争 B. 项羽为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同刘邦进行的战争
C. 刘邦反对项羽大肆杀戮的正义战争 D. 刘邦和项羽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
3.如果让你对下边这部史学名著作一相关介绍,以下内容你可以选择的是( )
①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著作②作者是司马光③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④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③
4.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时间和标志是( )
A. 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B.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
C. 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 D. 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
5.今天我们国家提出“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而西汉时期提出“以德化民”在( )
A. 高祖时期 B. 文景时期 C. 武帝时期 D. 光武帝时期
6.西汉后期,夺取政权建立新朝的是( )
A. 刘邦 B. 王莽 C. 刘秀 D. 张角
7.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临洮—咸阳 B. 临洮—辽东 C. 陇西—辽东 D. 临洮—函谷关
8.华佗的弟子照着老师传给他的方法去做,活到90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这种方法是( )
A. 常服“麻沸散” B. 经常饮酒 C. 演练“五禽戏” D. 病了就做手术
9.近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的感染。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
A. 《本草纲目》 B. 《千金方》 C. 《唐本草》 D. 《伤寒杂病论》
10.西汉是继秦朝之后的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其建立者和建立时间是( )
A. 汉高祖、公元前202年 B. 汉高祖、公元202年
C. 汉文帝、公元前206年 D. 汉景帝、公元206年
11.下列对秦长城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性 B. 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C. 它是抵御匈奴的城防 D. 它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12.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明朝
13.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汉武帝功不可没。他在思想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拆分侯、王的封地 D. 派张骞出使西域
14.道教的产生源于( )和神仙方术。
A. 儒家思想 B. 法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道家思想
15.西汉建立之初,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这主要是因为( )
①秦朝的残暴统治②秦末的战乱③汉初的统治者不懂管理④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的结果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16.当今,保健节目多见于电视荧屏。古代中国人早已创制“五禽戏”用于健身。“五禽戏”创于( )
A. 春秋时期 B. 秦朝初期 C. 东汉时期 D. 三国后期
17.“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史记·平准书》中的这段记载,为我们描述的是哪位皇帝统治初期的社会景象( )
A. 秦始皇 B. 秦二世 C. 汉高祖 D. 汉文帝
18.下图中文字的统一者是( )
A. 商汤 B. 秦始皇 C. 汉文帝 D. 汉景帝
19.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之中有“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你知道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什么吗( )
A. 大秦 B. 西域 C. 安息 D. 新疆
20.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
A. 汉武帝 B. 张骞 C. 班超 D. 甘英
21.公元前3世纪,结束战国诸侯纷争,完成统一大业的是( )
A. 齐桓公 B. 秦始皇 C. 晋文公 D. 楚庄王
22.小轩同学在历史活动课上表演历史剧《司马迁与<史记>》,他很可能会念到的台词是( )
A.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3.经典诵读己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中的“兴”指的是( )
A. 刘邦的统治局面 B. 刘彻的统治局面
C. 刘秀的统治局面 D. 刘琦的统治局面
24.秦始皇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行省制
25.史书记载,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汉武帝如此尊重他,主要是因为董仲舒( )
A. 率领军队,打击匈奴 B. 推动实现大一统
C. 完成出使西域的任务 D. 编成《史记》
二、非选择题
26.观察下面的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反映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现象?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当时中央政权怎样的弊端和危害?
(2)图二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这次起义的结果如何?
(3)图一和图二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道(读导)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中国的冶金、凿井、养蚕等手工技术传到西方;西域的汗血马、葡萄、苜蓿、黄瓜等也传入中原。西汉王朝的影响直到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骞”是谁?生活在哪一时期?
(2)材料一中的“骞”对我国历史做出了什么贡献?我们应学习他的哪些精神?
28.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工人日报》报道:由交通部、国际道路联盟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际丝绸之路大会”在我国西安举行。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复兴‘丝绸之路’与交通基础建设。”
(1)材料一是汉朝时的一条商道,请你说出它的名称。它的出发点________,经过的两关:________和_______。
(2)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这条商道做出贡献的是谁?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在这条商道上设置了一个什么官职?有何意义?
(3)请你为这次会议设计一条广告宣传语。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还看今朝”。
— 毛泽东
请回答: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的是哪两位著名帝王?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什么样的人?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86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14座古墓葬,其中秦墓葬13座,汉墓1座。这座汉墓是汉景帝时期的。在棺内的死者胸部发现一幅纸质地图(如下图),残长5.6厘米,宽2.6厘米。纸质薄而软,因墓内积水受潮,仅存不规则碎片,出土时呈黄色,现变为浅灰间黄色,表面沾满污点。纸面光滑平整,用细黑线绘制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
(1)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最早的纸出现在何时?你知道这张纸是在哪里发现的吗?
(2)什么事件后,纸才得到普遍的使用?请你试着分析一下原因有哪些?
(3)请完成下面我国书写工具的演变过程。把相应的字母填入到方框中即可。
A龟甲、兽骨 B竹木简 C青铜器 D纸 E陶器
(4)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提倡用“再生纸”,这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他自称始皇帝。
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楚汉之争是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我汉王。刘邦项羽为了争夺帝位,展开征战。ABC项中的描述均不符合史实,故选D。
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所以②④表述不正确,故选D。
4.【答案】B
【解析】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时间和标志是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故选B。
5.【答案】B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西汉时期”、“以德化民”,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以德治国”是儒家学说的主张。而在西汉文帝时,文帝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故答案为B。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王莽建立新朝.新朝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由王莽建立.公元9年,西汉外戚王莽篡汉建新.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建立的是东汉;张角是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没有建立政权;故选B.
7.【答案】B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秦长城的起止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秦始皇为了防御匈奴进攻,征发大批人力和增补燕、赵、秦三国北边的旧长城,将其连为一体形成的。秦长城全长一万余里,被称为万里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故答案为B。
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五禽戏是华佗模仿虎、鹿、猿、熊、鹤(鸟)五种动物的形态和神态,达到舒展筋骨、畅通经脉目的的一种健身方法。麻沸散是给病人做手术时用的一种麻醉药。故选C。
9.【答案】D
【解析】东汉末年的张仲景钻研医学,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故选D。
10.【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楚汉之争,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1.【答案】D
【解析】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修建,只是规模较小。秦始皇时期为了抵御北方匈奴族的进攻而大规模修建万里长城。秦长城东起辽东,西至临洮,蜿蜒万余里,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性、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故选D。
12.【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汉朝时张骞通西域后,形成了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就沿着这条路运往西亚,再到欧洲,故选B。
13.【答案】B
【解析】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汉朝国力强盛起来,汉武帝作为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大一统的统治。在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排斥其他各家学说。同时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从而使儒家教育官方化,这些都推动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所以选择B。
14.【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主张“无为”,道教的核心意义也来源于此。
15.【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仔细审查①②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6.【答案】C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华佗和张仲景,华佗擅长外科手术,他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他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五禽戏”, 故选C。
17.【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由于秦朝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征战,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牲畜奇缺,汉高祖的马车都配不上毛色一样的四匹马,将相有的只能乘牛车,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8.【答案】B
【解析】秦建国后,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来强制推行。
19.【答案】B
【解析】根据课本所学,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此题选择答案B。
20.【答案】B
【解析】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联系,对开辟从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有卓越贡献,至今举世称道,故选B。
21.【答案】B
【解析】公元前221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消灭了东方六国,统一了全国。
22.【答案】D
【解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故选D。
23.【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国强民富,文化昌盛,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A开始于启,D是元朝首创。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5.【答案】B
【解析】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排斥其他各家学说。同时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从而使儒家教育官方化,这些都推动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所以汉武帝才那么尊重董仲舒,所以选择B。
26.【答案】(1)即位的皇帝大都年幼;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不堪,时局动荡不安。
(2)黄巾起义;太平道;起义最终失败,但是沉重打击了东汉政权,使其一蹶不振。
(3)由于即位的皇帝年龄比较小,产生了外戚和宦官交替 专权现象,社会动荡黑暗,导致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图一中即位皇帝的年龄可知,皇帝大多年幼;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皇帝年幼时,大权由太后主持,就出现重用自己的亲戚,从而出现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依赖身边的宦官除掉外戚,又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如此反复,形成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弊端。其危害就是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从而走向衰亡。
(2)第一小问,根据图片中旗帜上的文字“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可知,这是公元184年即农历甲子年爆发的黄巾起义的口号,图二反映的是黄巾起义。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起义的领导人张角创立太平道,经过10多年,信徒到达数十万人,为起义做了充分准备;第三小问,根据所学可知,起义最终因东汉政府的残酷镇压而失败,但是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3)根据所学可知,皇帝年幼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由此导致朝政越来越腐败,统治黑暗,最终导致黄巾起义爆发的。所以两者之间的直接联系是没有的,图一间接导致了图二的发生。
27.【答案】(1)张骞;西汉(或汉武帝时期)。
(2) 使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基础;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精神:学习张骞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
【解析】(1)有材料一可知,“骞”是指张骞。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
(2)张骞通西域,使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基础;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今天,丝绸之路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连接东西方的纽带,在更多人的心中,丝绸之路已经成为文化与文化,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甚至是价值观、世界观的一种包容的态度。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西汉的张骞,我们应学习他的不畏艰难险阻,立志报效祖国的热情,学习他开拓进取的精神,好好地利用这条丝路,为祖国的发展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28.【答案】(1)丝绸之路、长安、阳关、玉门关。
(2)张骞。西域都护;意义:从此,新疆地区正式划归中央政府管辖。
(3)丝绸之路,民族振兴之路(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解题的关键是要读懂图中的信息,图一是丝绸之路开辟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过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在转运往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运往中国。因此经过的两关是阳关和玉门关。
(2)张骞通西域后,汉朝和西域各国的使者和商人来往频繁,互通有无,这样就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所以对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张骞;为了加强对这以地区的控制,汉武帝在公元前60年设置了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3)要求学生为会议设计一条广告宣传语,根据举办的地点和会议的内容可以设计出很多广告宣传语,如丝绸之路,民族振兴之路,中华民族富强之路等等。
29.【答案】(1)秦始皇、汉武帝。
(2)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因为: ①他统一六国,结束战乱。②他制定一套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影响深远。③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和国家统一。④北御匈奴,修筑长城等。(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说秦始皇是暴君,是因为:①他下令“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②他修筑长城,给人民带来繁重的劳役负担;统治时期,赋税沉重,刑罚严酷。 所以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也是有名的暴君。
【解析】(1)根据毛泽东诗词中“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文字很明显是朝代的最高统治者。秦皇指的是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汉武指的是汉武帝。两人都对中国统一作出贡献。
(2)学生仔细读题找寻限制词:“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然后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学生从不同角度,对秦始皇的行为就会有不同结论。此类题,学生确定自己的观点,围绕自己的观点自圆其说即可。
30.【答案】(1)西汉早期,甘肃天水
(2)蔡伦改进造纸术。因为蔡伦所用的原材料容易收集,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
(3)如表
(4)目前我国自然资源有限,特别是森林资源不足,使用“再生纸”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源,也有利于生态资源保护。
【解析】(1)我国最早的纸出现的时间、地点,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和观察图片,此问不难回答出来;(2)考查蔡伦改进造纸术虽然属识记层次,而后面纸普遍使用原因的考查则隐含了更高层次的课标要求——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3)考查的是书写工具的变化,从而理解人类文明的演进,从中领悟纸出现的划时代意义;(4)纸的应用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角变了吗?对,纸依然是纸,是重要的书写工具之一,但是我们更要保护我们的资源与环境,突出历史学科紧跟时代步伐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