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军校,它的创办者是( )
A. 孙中山 B. 蒋介石 C. 毛泽东 D. 周恩来
2.在新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它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的笔下,它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它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它”是( )
A. 北伐战争 B. 长征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3.每年的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这是为了纪念( )
A. 秋收起义 B. 南昌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红军长征胜利
4.1925年,孙中山在北京去世,在孙中山的灵前,最引人注目的挽联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挽联中的“革命”指的是( )
A. 辛亥革命 B. 戊戌变法 C. 国民革命 D. 北伐战争
5.在湖南、湖北战场上被打败的北洋军阀是( )
A. 段祺瑞 B. 吴佩孚 C. 孙传芳 D. 张作霖
6.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其会师地点在( )
A. 陕北吴起镇 B. 江西瑞金 C. 甘肃会宁 D. 贵州遵义
7.图片承载历史。与下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武昌起义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8.今年暑假小明准备去江西参加以“革命摇篮,星火燎原”为主题 的红色旅游。出发前他应了解的历史大事是( )
①南昌起义 ②井冈山会师 ③长征会师 ④中共七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9.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是( )
A.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 国民党改组
C. 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 中共“三大”的召开
10.“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就)大,革命一定会成(啰)功!”上述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会宁会师 D. 井冈山会师
11.“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
A. 发动武昌起义 B. 领导南昌起义
C. 发动秋收起义 D.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了,北伐战争也没有成功。这些情况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的实力太强了
B. 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 共产党的力量太弱小了,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D. 帝国主义国家出面干涉,不允许中国人民进行北伐
13.在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两度携手共渡难关,那么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 )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黄埔军校的建立 D. 北伐战争
14.“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 )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D. 遵义会议
15.2016年10月,甘肃会宁将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下列说法与长征有关的是( )
A. 开天辟地 党的诞生 B. 首义成功 军旗升起
C. 生死攸关 转危为安 D. 开国大典 国旗飘扬
16.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标志是( )
A. 中国同盟会成立 B. 中共一大召开
C. 国民党一大召开 D. 黄埔军校建立
17.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敌强我弱 B. 左倾领导人的错误指挥
C. 帝国主义的支持 D. 蒋介石的全线出击
18.小轩去某纪念馆参观,看见镌刻在纪念馆门柱上的对联,“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据此判断该纪念馆应该是( )
A. 北伐战争纪念馆 B. 南昌起义纪念馆
C. 红军长征纪念馆 D. 淮海战役纪念馆
19.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l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党的建设……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其中,“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 )
A. 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B.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C.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0.下列是有关北伐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的统一
②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
③两湖地区是北伐战争开始时的主要战场
④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发动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导致失败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21.某同学在自己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其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B. 强渡大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
C. 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D. 四渡赤水使红军跳出了敌人包围圈
22.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数快速增加的原因是( )
A. 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 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 国共实现合作,大革命迅速发展
23.国民革命运动的性质是( )
A. 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 B. 反帝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
C.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反帝反封建的无产阶级民主革命
24.土地革命战争(十年内战)初期,针对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毛泽东满怀信心地预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里的“星星之火”最恰当的指向是( )
A. 武昌起义 B. 南昌起义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 长征胜利
25.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 …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是( )
A.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百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
材料二: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江泽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革命是指什么革命?它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先生”是谁?“先生”在1905年创建了一个革命政党,这个政党的名称叫什么?
(3)这场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
(4)为培养革命的军事政治人才,“先生”后来创办了一所军校,这所军校叫什么?哪年创办的?
27.某班开展了一次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四种课外学史方式收集了一些资料,制成学习卡片,现邀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 识物学史]
(1)下图是焚烧后的圆明园,犯下这一滔天罪行的是谁?
[方式二 看图学史]
“望风而起”喻指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形成了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
(2)简述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及伟大历史功绩。
[方式三 咏诗学史]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导致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领会与创新]
(5)除了上述三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一种课外学史的有效途径。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
请回答:
(1)材料1的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是哪一年开始的,其先锋是哪支部队?国民革命失败是由于哪些人的叛变?国民革命失败后成立了哪个政府?
(2)材料1中要除去的“军阀”是哪三个人物?
(3)材料2的“远征”是哪一年开始的?“远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2的“远征”是从江西出发的,“远征”过程中召开了会议确立了________在党中央的领导权,“远征”的胜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29.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史诗,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兴趣小组围绕工农红军长征展开“主题学习活动”。
(1)根据上题,分析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
(2)红军长征途经了许多地点,还在一个地方召开了长征途中最重要的一次会议。请问:会议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召开,有何历史意义?
(3)请联系自己,谈谈怎样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30.红色旅游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之一。以下是红色旅游重要景点的图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请回答:
(1)请说出红色旅游选择在以上两个景点的历史依据?
(2)当年这两个地方发生的历史事件解决的主要问题分别是什么?
(3)以上事件在党的历史上各有什么重大意义?
(4)感受红色旅游,你有什么体会?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建议下,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故选A。
2.【答案】B
【解析】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选B。
3.【答案】B
【解析】每年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军节。其来历是: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以周恩来为首的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的北伐部队2万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故选B项。
4.【答案】A
【解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挽联中的“革命”指的是辛亥革命。
5.【答案】B
【解析】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那里有吴佩孚的主力军10万人把守。所以在湖南、湖北被打败的北洋军阀是吴佩孚,故选B。
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C项符合题意,故选C。
7.【答案】C
【解析】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革命军队创建的开始,故选C。
8.【答案】A
【解析】面对蒋介石、汪精卫大肆屠杀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奋起反抗的史实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等,长征会师的地点是会宁,中共七大召开的地点是延安,所以答案是A。
9.【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共产党员参加了大会的领导和组织工作,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由此可知,本题正确的选项是A。
1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转战到井冈山,同毛泽东同志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由此可见,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井冈山会师。故D符合题意;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发生在“朱德来会毛泽东”之前,故AB不符合题意;会宁会师是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答案】D
【解析】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故选D。
12.【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26年7月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北伐战争开始,由于国共两党齐心协力,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在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了。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13.【答案】B
【解析】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正式实现。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D发生在B之后。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答案】C
【解析】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是我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故选C。
15.【答案】C
【解析】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的决定。所以答案选C。
16.【答案】C
【解析】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故选C。
17.【答案】B
【解析】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开始长征。故选B。
18.【答案】C
【解析】对联“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指的是1935年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接着,红军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进入甘肃。于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故选C。
19.【答案】B
【解析】阅读题干所给提示信息:“创造性的革命道路”。因为1927年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0.【答案】C
【解析】①②③④分别从北伐的目的、对象、主战场以及失败的原因几个方面进行了叙述,都是正确的,故选C。
21.【答案】C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弃湘西,取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缴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1935年10月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故答案为C。
22.【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925年,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处于国共合作时期,促进了中国共产党人数的增加,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23.【答案】C
【解析】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选C。
24.【答案】C
【解析】1927年秋收起义,毛泽东在攻打大城市失利之后,毅然把部队开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接着,各地的共产党人方志敏、邓小平等也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全国各地建立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全国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故答案选C。
2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B是五四运动的影响,C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D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6.【答案】(1)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2)孙中山;同盟会。
(3)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黄埔军校(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5月。
【解析】(1)材料一中的革命是指辛亥革命,它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
(2)材料二中的“先生”是孙中山,孙中山在1905年创建了一个革命政党,这个政党的名称叫中国同盟会。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为培养革命的军事政治人才,孙中山后来创办了一所军校,这所军校叫黄埔军校,创立的时间是1924年5月。
27.【答案】(1)英法联军。
(2)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红军在反击国民党第五次围剿时失利。
(4)遵义会议;毛泽东。
(5)赏乐学史、上网搜索、图书馆查阅资料等。
【解析】(1)材料一中关键点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图片,考查事件的国家。由此分析出答案为:英法联军。
(2)通过材料中的武昌起义引出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和历史功绩。由此可归纳出答案为: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4)根据材料中的《七律·长征》这首诗,分析出考查的是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和遵义会议的意义: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②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上网搜索、图书馆查阅资料等。
28.【答案】(1)1926年;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蒋介石、汪精卫;南京国民政府
(2)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4)瑞金;遵义;毛泽东;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扼杀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解析】(1)材料1的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是在1926年,其先锋是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国民革命失败是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国民革命失败后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2)材料1中要除去的“军阀”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材料2的“远征”是指红军长征,是从1934年开始的,长征的主要原因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4)长征从江西瑞金出发,在长征过程中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权。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扼杀革命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9.【答案】(1)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的困难包括:军事: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自然:恶劣的自然环境等等。
(2)召开了长征途中最重要的一次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的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作为中学生,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就要从小刻苦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发扬爱国主义。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的困难包括:军事: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自然:恶劣的自然环境等等。
(2)红军长征途经了许多地点,还在一个地方召开了长征途中最重要的一次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的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作为中学生,要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就要从小刻苦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发扬爱国主义。
30.【答案】(1)图一:中共一大在此召开;图2:遵义会议在此召开。
(2)图一:建立中国共产党;
图二: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图一:中共一大的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图二:遵义会议。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革命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学习先辈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坚定的革命信念;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第(1)、(2)、(3)问,结合所学知识,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进行,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的召开,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党的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1935年长征期间遵义会议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结合所学知识,中共成立以来,逐步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了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