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面对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开始于( )
A. 东北地区 B. 平津地区 C. 淞沪地区 D. 西北地区
2.下列两幅图片描述的是( )
A. 卢沟桥事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大捷 D. 百团大战
3.专题课复习上,周老师让学生将某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标注在数轴上,以便更系统地掌握这部分知识。结合小明同学设计的图示,可以判断该课的主题是( )
A. 近代化探索 B. 国共两次合作 C. 国共十年对峙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4.“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请判断这是什么战役( )
A. 卢沟桥战役 B. 平型关战役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5.临沂市某校初二(1)班同学准备举行“l919~1949年历史图片展”。小军找到一幅《中国军队血战卢沟桥》的图片,你认为它应该归入的栏目主题是( )
A. 国民革命 洪流奔涌 B. 十年对峙 烽火绵延
C. 八年抗战 同仇敌忾 D. 解放战争 革命胜利
6.“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 1927年后的国内形势 B. 九一八事变后的国内形势
C. 七七事变后的国内形势 D.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7.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 )
A. 1945年8月15日 B. 1945年9月2日
C. 1945年9月9日 D. 1945年10月25日
8.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有( )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战②促成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抗战
③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④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结盟,共同作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马可·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绝妙之桥”、“独一无二”。1937年,这座桥却被战火笼罩,宣告一个新的抗战时代的到来,这座桥是( )
A. 赵州桥 B. 卢沟桥 C. 泸定桥 D. 金水桥
10.1938年,朱德在某战役后向参战指战员训话时说:“这是甲午战争以来,日本侵略者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你们敢打必胜的信心和英勇顽强的战斗,打破了所谓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
A. 卢沟桥保卫战 B. 平型关大捷 C. 百团大战 D. 台儿庄战役
11.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于(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七七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12.1936年12月25日,《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变,叫嚣“包围陕西”“玉石俱焚”。粉碎其阴谋的是( )
A.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B. 发起百团大战
C. 取得台儿庄大捷 D. 召开中共七大
13.“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个团结。人们第一次发现,民意正在中国凝聚。”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 七七事变后的国内形势 B. 北伐战争后的国内形势
C. 五四运动后的国内形势 D.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14.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侵华战争,制造了( )
A. 七七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柳条湖事件 D. 九一八事变
15.武汉会战,是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辉煌一页。历时4个多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武汉失守后,抗日战争的形势是( )
A. 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 B.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 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D. 正面战场进入抗日高潮
16.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有因果关系的是( )
A. 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B. 全民族抗战爆发,国共正式合作
C. 张、杨发动西安事变 D. 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7.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 )
A. 七七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18.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
A. 粉碎国民党亲日派的企图 B. 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同抗日
C. 力图改善国共两党的关系 D. 加剧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19.九一八事变后,《生活画报》刊载了《东北义勇军喋血苦战情形》等图片,真实记录了东北军民的英勇抗战,这表明( )
A. 日军侵华蓄谋已久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C. 东北已全部沦于敌手 D.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已经开始
20.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下列哪一阶段( )
A. 防御阶段 B. 相持阶段 C. 决战阶段 D. 大反攻阶段
21.“一方面要求地主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求农民交租交息,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此项土地政策出现于( )
A. 北伐战争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朝鲜战争时期
22.1938年著名戏剧家田汉在中国军队取得一次战役的重大胜利后,写下了祝捷歌词。词中写道:“将士的喊声,震动了南部山东,榴弹掷处血光红,敌人如鼠我如龙。”这一战役是( )
A. 贺胜桥战役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23.小陈的家乡被日本统治50年之久,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回到祖国怀抱,他的家乡是( )
A. 南京 B. 西藏 C. 台湾 D. 东北三省
24.抗日战争胜利后,离别50年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造成台湾此次离别的历史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5.中共七大通过了新的党章,新党章把什么思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
A. 马克思列宁主义 B. 毛泽东思想 C. 三民主义 D. 邓小平理论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蒋介石认为现在的侵略国家的对面一定会产生一个英美法苏中的联合阵线,他还相信,随着形势的发展,反法西斯同盟一定会建立。珍珠港事变之后,中国政府竭力呼吁英美苏等国家共同对法西斯国家作战。1941年12月16日,罗斯福回应蒋介石,建议中国政府在重庆召集一个联合军事会议,在会议上产生一个永久机构,设计和指挥英美苏中共同作战。31日,罗斯福又将中国政府代表宋子文请到白宫商量《联合国家宣言》,宋子文当场表示,现在就可代表中国政府签约。最终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泥淖无法自拔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做出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对打败法西斯有何重要作用。
(3)综上,谈谈包括抗日战争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27.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2014年2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特别是8年全民族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中国人民14年抗战和8年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事件?
(2)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是指哪次战役?敌后战场取得的全民族抗战以来第一个胜利是指哪次战役?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请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和正式建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事件?
(4)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5)请指出我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大意义。
28.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纪念这场战争是要警示世人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知史]
(1)下图酷似“台历”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而建立的?
[时事追史]
(2)2015年5月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式演讲中,高度赞扬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各国“相互信任和团结一致的精神”。请问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名人说史]
材料一:我国从19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共计105年时间,全世界几乎一切大中小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国,都打过我们,除了最后一次,即抗日战争……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
──毛泽东
材料二: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
──罗斯福
(3)结合两则材料,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史启示]
(4)综上所述,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9.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据此作答:
(1)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哪一点?
(2)写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著名战役各一例。
(3)写出一位抗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
(4)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南京大屠杀中的堆堆白骨,杀人如麻的“731”部队细菌室,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欠下的累累血债,罄竹难书。
材料2:近年来,日本政府在各种场合拒不承认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并且修改了中学历史教科书,拒不反省自己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责;包括日本首相小泉一郎在内的日本政界和军界要人多次参拜摆放着日本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情况发生在什么时期?反映了日本什么本质?
(2)从材料2中你看到了日本对待这段历史的态度是什么?其态度说明了什么问题?
(3)你认为中日关系应该怎样发展?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城。随后,日军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故中国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开始于东北地区。BCD的抗日武装斗争发生在A之后,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B
【解析】平型关大捷是抗日战争中取得的第一次大捷。平型关大捷发生在1937年的9月,地点是山西的平型关。故选B。
3.【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图示结合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结束和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实现;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4.【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38年,在徐州会战中,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和日军激战,消灭鬼子10000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因此本题选C。
5.【答案】C
【解析】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随着日本对中国侵略的不断扩大,中华民族的危机空前严重,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抗战取得胜利。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进行全民族的抗战。故选C。
6.【答案】C
【解析】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激发了中国的民族意识,中华民族空前团结,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故选C。
7.【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抗战取得了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故选A。
8.【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共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主要事实有九一八事件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中共派杨靖宇组织抗日游击队坚持抗击日本侵略者,随着日本侵华势力的深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在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全力支持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的抗战,在整个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①②③都是正确的;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结盟,共同作战指的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是国民党代表中国签署的,不是共产党,④不符合题意,排除;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故选A。
9.【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是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故选B。
1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9月中国取得了平型关大捷的胜利,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A项是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后进行的抵抗;C项是1940年在敌后战场上取得的重大胜利;D项是1938年春天在正面战场上李宗仁指挥的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1.【答案】C
【解析】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党领导的东北抗日义勇军英勇抗击日军,所以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于九一八事变。故选C。
1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爆发后,当时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侵略者最希望看到国共爆发大规模内战,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因此,1936年12月25日,《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变,叫嚣“包围陕西”“玉石俱焚”。粉碎其阴谋的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故A符合题意;百团大战是1940年,故B不符合题意;台儿庄大捷是1938年,故C不符合题意;召开中共七大是1945年,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一年半以前,中国还面临着再次爆发大规模内战的威胁,而现在,几个旅行中的英国人却感觉到,眼前这个国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显得个团结”反映了抗战全面爆发前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即由内战走向合作抗日。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七七事变后的国内形势。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史实的识记能力,分析题目,A项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B项是七七事变发生后,1931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逼蒋投降的一次事变,D项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本题选D。
15.【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38年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会战后,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项符合题意;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东北,威胁平津。A项不合题意;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C项不合题意;第三次长沙会战正面战场进入抗日高潮,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6.【答案】B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七七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之后国共两党正式合作,故选B。
17.【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八一三事变是淞沪会战开始的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C不符合题意;七七事变后,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故D符合题意。故选D。
18.【答案】B
【解析】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为全民族的利益实现共同抗日,故选B。
19.【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九一八事变后,《生活画报》刊载了《东北义勇军喋血苦战情形》和《沦亡一年后东北情况》等图片,真实记录了日军侵华暴行和东北军民的英勇抗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一百多年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D项符合题意;依据题干“真实记录了东北军民的英勇抗战”反映的中国人民的抵抗,AC两项不合题意;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B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2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全面抗战共分为三个阶段,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第二阶段:从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战略相持阶段。第三阶段:从1944年1月解放区战场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战略反攻阶段。1938年10月25日,武汉会战结束后,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故选B。
2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2.【答案】C
【解析】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故选C。
23.【答案】C
【解析】1895年《马关条约》中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重回祖国怀抱,从被日本占有,到胜利回归大约正好50年。
24.【答案】C
【解析】台湾是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而割让给日本的,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离别50年的台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故答案选C。
25.【答案】B
【解析】在七大上,通过了新党章,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故选B。
26.【答案】(1)低估的中国民众蕴含的巨大力量。全面抗战路线
(2)中国呼吁英美苏等国家共同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中国积极参与并支持《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中国全民族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义的力量的联合。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根据材料一,①概括指出日本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泥淖无法自拔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说明日军低估的中国民众蕴含的巨大力量;②由“中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基本保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反映中国实行全民族抗战路线。
(2)根据材料二,①归纳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做出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政府竭力呼吁英美苏等国家共同对法西斯国家作战,”“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因此可以回答:中国呼吁英美苏等国家共同对法西斯国家作战;中国积极参与并支持《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②由“《联合国家宣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3)根据材料,谈谈抗日战争在内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义的力量的联合,最终打败法西斯。
27.【答案】(1)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2)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4)略
(5)可以让后人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14年抗战爆发的标志着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8年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的七七事变。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是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取得的全民族抗战以来第一个胜利是指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9月下旬,国民党宣布了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的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的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民族觉醒和唤起了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的民族贡献和民族牺牲。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我国设立“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大意义是为了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捍卫和平等等。
28.【答案】(1)九一八事变(或柳条湖事件)。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3)抗日战争是近代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4)和平来之不易;珍爱和平等。
【解析】(1)图片所示的纪念碑上“1931”“九月小”“18”指的是1931年9月18日。这一天,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因此,这一纪念碑是为纪念九一八事变而建的。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解答本题要注意审题,题目是要求结合两则材料来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材料一反映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内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100多年来中国人反抗外国侵略的屡战屡败的局面。材料二反映了抗日战争的国际意义: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4)本题探讨的主题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洗劫,由此,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等。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世界各国要团结一致,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言之有理即可)
29.【答案】(1)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
(2)台儿庄战役(或第三次长沙会战);平型关战斗(或百团大战)。
(3)杨靖宇、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
(4)A.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B.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C.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取得的重大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上的重大胜利。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有:杨靖宇、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等等。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战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30.【答案】(1)抗日战争时期;本质:反映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态度:否认侵华史实;说明:日本军国主义随时有复活的可能。
(3)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警惕日本帝国主义复活。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反映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分析材料2可以看出日本对待侵华历史的态度是:否认侵华史实。日本对待侵华历史的态度说明日本军国主义随时有复活的可能。
(3)学习历史是为了记住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汲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在中日关系上我们提倡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合作,反对军事结盟,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和平合作道路。所以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警惕日本帝国主义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