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普查和抽样调查(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2普查和抽样调查(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12-14 16:11:23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6.2 普查和抽样调查数学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新知导入 看一看妈妈:“孩子,再帮妈妈买鸡蛋去”.儿子买鸡蛋的方法合适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生活中数学妈妈:“这次注意点,上次你买的鸡蛋有好几个是坏的.”过了一会儿,孩子高兴地跑回来.孩子:“妈妈,这次的鸡蛋全是好的,因为我每个都打开看过了.”思考:新知讲解 想一想与普查有关的定义新知讲解 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当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时,总体、个体分别是什么? 总体就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人口的年龄;注意:这里的总体与个体的特征都是“数据”. 个体就是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举例:新知讲解你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下面的信息吗?你准备如何调查?与同伴进行交流.(1)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
(2)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会晚会的收视率;
(3)一批电话机的寿命.解:(1)、(2)不能用普查的方式,因为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 的工作量较大;
(3)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新知讲解 做一做与抽样调查有关的定义举例,上一节中小时调查了40人的节水意识,就属于抽样调查,我国每5年进一次全国1%人中的抽样调查,其中被抽取的1%人口就是全国人口的一个样本。
上页的三个问题也都适合抽样调查。新知讲解 做一做1、就以下统计目标,你认为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较合适?
(1)了解中秋节期间市场上出售的月饼的质量情况;
(2)了解一个电脑培训班学员的学习成绩是否
都达到了预定培训目标;
(3)研究全省初中毕业生解答中考数学试卷的情况;
(4)了解图书市场上数学教辅用书的销售情况.解:(1)抽样调查;(2)全面调查;
(3)抽样调查;(4)抽样调查;新知讲解 归纳通过调查总体来收集数据,调查的结果准确.工作量大,难度大,而且有些调查不宜使用普查通过调查样本来收集数据,工作量较小,便于进行.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比较新知讲解 做一做下列调查中,你认为应该采用哪种调查方式,并说出理由.
1、调查一篇文章中的错别字. ( )
2、调查你们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视力. ( )
3、一批彩电的质量情况.( )
4、要保证嫦娥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重要零件部件采用何种方式检查。( )解:1.普查 调查实施难度不大
2.普查 调查实施难度不大
3.结果具有破坏性
4.抽样调查 结果要求精确新知讲解 归纳适合普查的情况①难度相对不大;②结果要求精确;③实验无破坏性适合抽样调查的情况①考查的对象很多;②考查会给被调查对象带来损伤破坏;③其它限制条件,如时间、经费等新知讲解议一议 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 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我在公园里调查了1000名老人,他们在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老人健康状况统计图1至2次 3至6次 7次以上 生病次数/年人数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83152新知讲解我在医院里调查了100名老人,他们在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 我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在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表所示:老人健康状况统计图新知讲解 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解:不同意,因为他们的做法不具有代表性。 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是都有可能成为调查对象的.样本要避免遗漏某一个群体,样本在总体中应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其次样本容量应足够大.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进行交流.解:在小区、大街、公园等地方各找50人作为样本来调查。新知讲解 做一做(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解:小华是抽样调查,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新知讲解 试一试 例1.为了了解我校八年级400名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情况,学校进行了一次测验,并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数据分析.
(1)在这次调查中,采用的是哪种调查方式?
(2)总体、个体、样本各是什么?解:(1)抽样调查(2)总体:八年级400名学生这次测试的成绩 
个体:八年级每名学生的测试成绩 
样本:从中抽取的50名学生的测试成绩新知讲解试一试例2.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一周中收看电视节目所用的时间,小亮利用放学时间在校门口调查了他认识的60名七年级同学.
(1)小亮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吗?
(2)根据他调查的结果,能反映七年级同学平均一周收看电视节目所用的时间吗?解:(1)是
(2)这个调查不能反映七年级同学平均一周收看电视的时间情况,抽样太片面,不具代表性、广泛性新知讲解判断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合适,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选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2)选取的样本各层都要有,各层是否有遗漏;
(3)用整体随机抽样的,要看所选群体能否代表总体. 归纳课堂练习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
A.了解我国民众对乐天集团“萨德事件”的看法
B.了解湖南卫视《人们的名义》反腐剧的收视率
C.调查我校某班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的情况
D.调查某类烟花爆竹燃放的安全情况C课堂练习C2、今年我市有4万名学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 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
①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
②每个考生是个体;
③2 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④样本容量是2 00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课堂练习3.下列调查中哪些是用普查方式,哪些是用抽样调查方式来收集数据的?
(1)为了了解你所在班级的每个学生穿几号的鞋,向全班同学作调查;
(2)为了了解你们学校七年级学生穿几号的鞋,向你所在班的全体同学作调查;
(3)为了了解我们班的同学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在每个小组中各选取2名学生作调查;
(4)为了了解你所在班的同学们每天的睡眠时间,选取班级中学号为双数的所有学生作调查.抽样调查普查抽样调查抽样调查课堂练习4.市电视台为了更好地办好《生活百科》栏目,想了解市民最关心
的生活问题是什么?他们决定派小李去调查10位市民,小李来到机
关办公大楼依次采访了5位工作人员,然后又去了附近的一所中学,
采访了2位老师和3位同学,你认为小李这样选取样本合适吗?
简要说明理由.如果派你去调查,你会怎样安排?解:不合理,不具有代表性.
我将分别到社区、机关、学校、工厂、商场各采访2位市民等.拓展提高为了了解全校学生的身高情况,小明、小华、小晨三个同学分别设计了三个方案:
小明:测量出全班每个同学的身高,以推算出全校学生的身高.
小华:在校医务室里发现了2014年全校各班的体检表,从中了解全校学生的身高情况.
小晨:在全校每个年级的二班中,抽取了学号为5的倍数的10名学生,记录他们的身高情况.
这三种做法哪一个比较好,为什么?解:小晨的方案比较好,小晨的方案从全校中广泛地抽取了各年级的学生,随机地抽取部分学生,这样的调查有代表性.课堂总结普查和抽样调查 板书设计6.2 普查和抽样调查作业布置习题:1、2、3、4、6.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全国最大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6.2 普查和抽样调查 教学设计
课题
6.2 普查和抽样调查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学习
目标
1. 了解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2. 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3.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体会不同的抽样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
4.通过小组合作、调查研究,进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
普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会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难点
明确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会设计适当的抽样调查方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以“生活中数学”为情境引入:
妈妈:“孩子,再帮妈妈买鸡蛋去”.
妈妈:“这次注意点,上次你买的鸡蛋有好几个是坏的.”
过了一会儿,孩子高兴地跑回来.
孩子:“妈妈,这次的鸡蛋全是好的,
因为我每个都打开看过了.”



思考:
儿子买鸡蛋的方法合适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
通过思考引入本课:普查和抽样调查。
学生生活中数学,引导学生思考数据“儿子的做法对不对”。从而引入普查和抽样调查.
教师以“生活中数学”为载体,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普查和抽样调查.
讲授新课
2、出示课件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与普查有关的定义:
(1)普查的定义: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2)总体的定义: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3)个体的定义: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举例:
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性人口普查.当考察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时,总体、个体分别是什么?
总体就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人口的年龄;
个体就是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
注意:这里的总体与个体的特征都是“数据”.
你能用普查的方式了解下面的信息吗?你准备如何调查?与同伴进行交流.
(1)全国中学生的节水意识;
(2)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会晚会的收视率;
(3)一批电话机的寿命.
解:(1)、(2)不能用普查的方式,因为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 的工作量较大;
(3)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普查。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与抽样调查有关的定义:
(1)抽样调查的定义: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
(2)样本的定义: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举例,上一节中小时调查了40人的节水意识,就属于抽样调查,我国每5年进一次全国1%人中的抽样调查,其中被抽取的1%人口就是全国人口的一个样本。
上页的三个问题也都适合抽样调查。
做一做:
例1 就以下统计目标,你认为采用什么方法收集数据较合适?
(1)了解中秋节期间市场上出售的月饼的质量情况;
(2)了解一个电脑培训班学员的学习成绩是否
都达到了预定培训目标;
(3)研究全省初中毕业生解答中考数学试卷的情况;
(4)了解图书市场上数学教辅用书的销售情况.
解:(1)抽样调查;(2)全面调查;
(3)抽样调查;(4)抽样调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比较
3、出示课件
做一做:
下列调查中,你认为应该采用哪种调查方式,并说出理由.
1、调查一篇文章中的错别字. ( )
2、调查你们学校七年级学生的视力. ( )
3、一批彩电的质量情况.( )
4、要保证嫦娥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对重要零件部件采用何种方式检查。( )
解:1.普查 调查实施难度不大
2.普查 调查实施难度不大
3.结果具有破坏性
4.抽样调查 结果要求精确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适合普查的情况
①难度相对不大;
②结果要求精确;
③实验无破坏性
适合抽样调查的情况
①考查的对象很多;
②考查会给被调查对象带来损伤破坏;
③其它限制条件,如时间、经费等
为了了解你所在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准备怎样收集数据?
先进行小组交流后再给出下列问题.
下面分别是小明、小颖、小亮三个小组的调查结果:
小明:我们小组在公园里调查了100名老年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
/
小颖:我们小组在医院调查了100名老年病人,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图所/示:
/
问题:比较一下小明与小颖所得数据的差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亮:我们小组调查了10名老年邻居,他们/一年中生病的次数如下表所示:
生病的次数
人数
1至2次
4
3至6次
5
7次及以上
1
你同意他们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分析后回答)
小明调查的对象选自公园里的老年人.常去公园里活动的老年人,平时一定注意身体的保健,一定注意修身、养性、加强体育锻炼,所以身体较健康.另一方面,公园建在城市里,相对于农村中的老年人去公园的较少.这100人中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城市和乡村等等不同层次的老人是否都有所选取.选取人数的比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代表性与广泛性都是我们在收集数据中应该考虑的.所以,我认为小明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小颖收集的数据来自医院看病的100名老年人.这部分人相对体质较弱.我认为用这些数据得到的调查结果不准确.因为收集的数据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小华仅仅调查了10位老年人.因为样本太小了,所以不能据此推断某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为了了解该地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你认为应当怎样收集数据?与同伴交流.
解:在小区、大街、公园等地方各找50人作为样本来调查。
(3)小华利用派出所的户籍网随机调查了该地区10%的老年人,发现他们一年平均生病3次左右,你认为他的调查方式如何?[来
解:小华是抽样调查,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
(4)代表性、广泛性分别指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
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所要考察的总体中包含的个体数很多,有时总体中个数较多且总体有明显差异的几个部分组成时,我们应注意抽出的样本就必须有较强的代表性.每个部分都应抽取到,而且应注意各部分的比例.广泛性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均有被选的可能.
4、出示课件
试一试:
例1.为了了解我校八年级400名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情况,学校进行了一次测验,并从中抽取了5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数据分析.
(1)在这次调查中,采用的是哪种调查方式?
(2)总体、个体、样本各是什么?
解:(1)抽样调查
(2)总体:八年级400名学生这次测试的成绩 
个体:八年级每名学生的测试成绩 
样本:从中抽取的50名学生的测试成绩
例2 为了了解七年级学生一周中收看电视节目所用的时间,小亮利用放学时间在校门口调查了他认识的60名七年级同学.
(1)小亮的调查是抽样调查吗?
(2)根据他调查的结果,能反映七年级同学平均一周收看电视节目所用的时间吗?
解:(1)是
(2)这个调查不能反映七年级同学平均一周收看电视的时间情况,抽样太片面,不具代表性、广泛性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判断选取样本的方法是否合适,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
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分析、交流、辩证、归纳,然后老师讲解,师生交流,总结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定义.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总结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鼓励和纠错。总结提高学生对普查和抽样调查的认知。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小组交流,总结发言,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鼓励和纠错。
1.通过对比,让学生自己体会普查中的总体与个体的含义,知道当考察目的有所改变时,总体与个体也会发生改变.
通过对问题的解答,让学生初步感受普查的局限性,为抽样调查的学习做好铺垫.
通过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讨论,既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几个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对抽样调查样本选取的思考,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通过做一做让学生自己进行分析讨论,既能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要积极引导学生总结。
通过试一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方面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情境,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课堂
练习
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C )
A.了解我国民众对乐天集团“萨德事件”的看法
B.了解湖南卫视《人们的名义》反腐剧的收视率
C.调查我校某班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的情况
D.调查某类烟花爆竹燃放的安全情况
2、今年我市有4万名学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 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
①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
②每个考生是个体;
③2 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④样本容量是2 00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C )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3.下列调查中哪些是用普查方式,哪些是用抽样调查方式来收集数据的?
(1)为了了解你所在班级的每个学生穿几号的鞋,向全班同学作调查;
(2)为了了解你们学校七年级学生穿几号的鞋,向你所在班的全体同学作调查;
(3)为了了解我们班的同学们每天的睡眠时间,在每个小组中各选取2名学生作调查;
(4)为了了解你所在班的同学们每天的睡眠时间,选取班级中学号为双数的所有学生作调查.
解:(1)普查
(2)抽样调查
(3)抽样调查
(4)抽样调查
4.市电视台为了更好地办好《生活百科》栏目,想了解市民最关心
的生活问题是什么?他们决定派小李去调查10位市民,小李来到机
关办公大楼依次采访了5位工作人员,然后又去了附近的一所中学,
采访了2位老师和3位同学,你认为小李这样选取样本合适吗?
简要说明理由.如果派你去调查,你会怎样安排?
解:不合理,不具有代表性.
我将分别到社区、机关、学校、工厂、商场各采访2位市民等.
课堂小结
总体、个体、样本
普查和 等概念
抽样调查 普查和抽样
普查和 调查的优缺点
抽样调查 广泛性
样本的合理性
代表性
促进了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课件展示归纳使知识更系统化,便于学生记忆。?
板书
6.2普查和抽样调查
1、与普查有关的定义:
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与抽样调查有关的定义: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
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2、例题:
3、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