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7-04-03 10: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课题4 氧化还原反应
核心问题: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2、怎样识别氧化还原反应中哪种物质是氧化剂?哪种物质是还原剂?
3、学会用“双线桥”和“单线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回忆] 初中时同学们学了很多的化学反应,并且进行了分类:
①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特点,将化学反应分成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②根据在化学反应中是否存在得氧和失氧,将化学反应分成氧化还原反应就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但在高中化学中,又将氧化还原反应定义为: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这样的定义,它的适用范围更广了。
其实、这就是同学们所学知识的一种发展和完善过程。
[课堂练习] 让学生利用高中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判断本章所学过的一些化学反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探讨]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引起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共同探讨下列问题:
1、金属单质Na、Mg能分别与非金属单质O2、Cl2反应生成氧化物和氯化物,请写出这些氧化物和氯化物的化学式;
2、根据Na、Mg、O、C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情况及其在化学反应后的生成物中化合价填入下表:
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 反应过程电子转移情况 化合价变化
Na 1 失去一个电子 0→+1
Mg 2 失去两个电子 0→+2
O 6 得到两个电子 0→-2
Cl 7 得到一个电子 0→-1
从以上问题的探讨中,同学们发现:
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原因: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而且化合价升降的多少与电子转移的数目相等。
[动画演示] 对以上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时的电子转移情况用动画进行演示。并用双线桥或单线桥进行电子转移的分析。
[思考分析] 请同学们利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分析在化学反应 2KBr + Cl2 == Br2 + 2KCl 过程中,电子转移的情况。
[教师讲析] 在氯气与溴化钾的反应中,溴离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溴原子,溴原子结合成溴分子,溴元素的化合价由-1升高到0;同时氯气分子中的氯原子得到溴离子给出的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到-1。在反应过程中,溴离子与氯原子之间发生了电子转移,导致了溴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强调提醒] 1、“e-”表示电子;
2、用双线桥法表示时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同时应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
3、用单线桥法表示时箭头起点为失电子元素,终点为得电子元素,不跨过等号;只标电子转移总数,不标得与失。
[板 书] 氧化还原反应:
初中:在化学反应中存在得氧和失氧的化学反应---片面
特 征:有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判断依据
本 质:有电子转移的化学反应
[讲 析]
把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称为还原剂;在反应中发生氧化反应。
把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到电子的物质称为氧化剂;在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
[问题解决] 先让全班同学独立完成课本46页的[问题解决],然后让三位同学到黑板进行板演;并就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纠正和强调。
[讲 析] 在以上的学习中,我们发现: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具有电子的能力,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具有失去电子的能力;实验证明: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氧化剂(还原剂),它们得失电子的能力也是不同的,得到(失去)电子的能力越强,则物质的氧化(还原)性越强。例如:单质的氧化性F2>Cl2>Br2>I2 ;离子的还原性F- [知识应用] 让学生查找资料,列举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重要、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并列举其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总 结] 幻灯展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e-
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