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氮和可持续性发展[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硫、氮和可持续性发展[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08-12-19 09:3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性发展
二氧化硫性质与作用教学设计
1、 指导思想
课程标准中对元素化合物的处理,突破了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生活中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到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体现其社会应用价值。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身边学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充分体现元素化合物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贯彻STS教育观点。
2、 核心问题
1、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 二氧化硫有哪些主要性质?
3、 如何恰如其分地评价二氧化硫对人类的影响?
3、 教学设计思路
以酸雨为背景,以探究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为主线,设计系列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提炼方法------再归纳知识”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虽然“酸雨”一词在每个同学头脑中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本地区的酸雨并不是很常见,因此以录像介绍引入。
4、 教学过程设计
【知识准备】 复习有关概念:酸性氧化物、pH、酸性溶液、催化剂等。
【网络搜索】 有关环保望站:中国环境保护网(htpp://www.zhb./),中国环境保护基金会(htpp://www.cepf.),美国环保署少年环保(http://www.epa.gov/kids)。
创设情境(一)
1、 利用录像介绍酸雨。
2、 结合地图指出全球三大酸雨区。
情境问题(一)
什么是酸雨?
问题解决设想:1、网上搜索。
2、实验:①向蒸馏水中不断吹入二氧化碳(人体呼出气),用pH试纸测定
②用充有80mL二氧化硫的针筒吸入10mL蒸馏水,用橡皮塞堵住针筒的前端,振荡,观察针筒内气体体积的变化,然后用pH试纸测定二氧化硫水溶液pH值。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酸雨的pH<5.6,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合作讨论完成:1、写出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与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写出与氨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创设情境(二)
1、展示图片:我国含硫燃料的燃烧,含硫金属矿石的冶炼,硫酸的生产等。
2、提供信息:某校科技小组同学在某个城市采集了酸雨样品,每隔一段时间测定pH,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样品的pH下降。
情境问题(二)
1、硫酸型酸雨是如何形成的?
2、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是怎样转变成酸性物质的?
问题解决设想:1、阅读教材或查阅资料。
2、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再在其中一支中滴加0.5mL3%的过氧化氢溶液,振荡,放置片刻后滴加稀盐酸。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①工业生产中大量含硫矿物燃料的燃烧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增多。二氧化硫在光照、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等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形成酸雨。
②SO2水溶液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了硫酸。
③雨水中含有的亚硫酸和SO2不断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形成强酸硫酸,所以随着时间的延长,H+浓度不断增大而pH不断减小,当所有的亚硫酸和SO2被氧气氧化形成硫酸后,pH便不在变化。
④从SO2被过氧化氢氧化的例子,得出氧化还原角度探讨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合作讨论完成:1、写出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与氯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创设情境(三)
二氧化硫在食品加工业中的使用情况。
情境问题(三)
SO2在食品加工业中的使用,体现了它的什么性质?
问题解决设想:向试管中加入5mLSO2水溶液,滴加品红溶液,振荡,然后加热试管,观察加热前后溶液颜色的变化。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特殊性质:漂白性,消毒杀菌,毒性。
创设情境(四)
阅读教材“资料卡”上提供的两种脱硫技术。
情境问题(四)
1、 石灰石----石膏法脱硫和氨水法脱硫涉及怎样的化学反应?
2、 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采取什么措施补救受酸雨污染的土壤?
3、 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问题解决设想:1、分组讨论。 2、网上搜索。
五、课堂巩固
A、 B两种气体都是污染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国家《环境保护法》严禁未经处理就把它们排放到空气中。A是一种单质,其水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B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 A用于工业制取漂白精:
(2) B的水溶液露置在空气中酸性增强:
(3) A、B都能分别使品红试液褪色,但两者水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却不能使品红褪色且溶液酸性增强
六、课题研究(课后学生分组选做)
课题1:收集当地的雨水样品,测定其pH。如果是酸雨,分头了解产生的原因,向有关部门提出防治对策的建议。
课题2:最近科学家提议:将报废的混泥土(即拆掉的旧建筑的饿主要部分)抛入酸化的湖中,来治理酸雨污染的湖水。这一治理方案你认为是否可行?
酸雨的的录像
猜想:形成酸雨的可能因素
探究学习: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归纳总结:
酸雨的形成
讨论:减少和防治硫酸型酸雨对环境产生的危害
合作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