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六年级下册 千年梦圆在今朝 课件 (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六年级下册 千年梦圆在今朝 课件 (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2-13 17:2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千 年 梦 圆 在 今 朝正确读写“九天揽月、先驱”等词语。学习目标1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圆梦的原因和经过,理解“圆梦”背后的精神和力量,体会文章的语言美。3学习在具体的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它的发展取决于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同时,它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从而可促进和推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
知识链接 一个国家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和高科技产业水平。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能在极大程度上实现中国科技力量的跨越式发展。
发展载人航天是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各发达国家在发展战略上都将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而载人航天技术就是其主要内容之一。一个国家如果能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不仅仅是国力的体现,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民众的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在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的未来,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日渐重要。而载人航天技术显然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在已知浩瀚的太空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巨大宝库,载人航天事业就是通向这个宝库的桥梁。中国要想在未来世界中占据一席之地,离不开开发太空资源的基础——载人航天技术。
多音字
载参着词语学习词语理解九天揽月: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揽,采摘。
造句:当年,他怀着九天揽月的豪情去工作;如今,他已闯出一片天地。
惨重:(损失)极其严重。
造句:这次战斗,我们损失惨重。
苍穹:天空。
造句:仰望苍穹,我不由得浮想联翩。
积劳成疾:因长期工作、劳累过度而生了病。
造句:他多年来没日没夜地工作,终于积劳成疾,住进了医院。
风华正茂:正是青春焕发、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造句:我的表叔是风华正茂的大学生。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造句:远处传来了震耳欲聋的雷声。
坚持不懈:坚持到底,毫不松懈。
造句:我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终归是会成功的。 近义词绚烂——(绚丽) 震撼——(震动) 
激情——(豪情) 探索——(摸索)
惨重——(沉重) 放弃——(丢弃)
鼓舞——(鼓励) 辽阔——(广阔)
蜿蜒——(崎岖)
崭新——(簇新)
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反义词振奋——(颓废) 辽阔——(狭窄) 
骄傲——(自卑) 庄重——(轻佻) 
锲而不舍——(半途而废) 词语辨析绚烂 绚丽
相同点:都有“灿烂、光彩鲜明”的意思。
不同点:“绚烂”形容灿烂,如:光线绚烂、颜色绚烂;“绚丽”形容灿烂美的,如:文采绚丽、鲜花绚丽。
运用示例:
1.九月虽不及五月众花争奇斗艳,但繁花依然造就了( )的九月。
2.织女是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能织出像彩霞一样( )的锦缎。绚烂 绚丽第4自然段朗读时语速稍慢,语气坚定。
第5自然段朗读时语速缓慢,音调逐步上升,流露出难抑的兴奋和自豪。
朗读指导第8自然段中描写火箭升空的句子要读出无比自豪、无比骄傲的感觉。“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这三句话要读得洪亮而铿锵有力,读出坚定、自豪的感觉。
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数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变为现实的? ①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②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尝试
③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④载人航天工程的实现——艰苦的努力
⑤“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2.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1~3):简要叙述炎黄子孙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不断进行着尝试。
第二部分(4~10):写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两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第三部分(11):简要描绘了炎黄子孙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课文解读 1.学习第一部分。
(1)第2自然段的内容与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关系? 第2自然段紧承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而写,用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的具体事例说明炎黄子孙不仅有梦想,而且还尝试把梦想变为现实。正是因为前人的不断尝试——失败——再尝试的探索、实践、改进,才有了“梦圆在今朝”。 (2)如何理解第3自然段中“为了纪念他,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万户的尝试虽然没有成功,可他的探索精神却一直震撼和鼓舞着后人。他的精神不只是属于他个人,也不只是属于中华民族,还属于全人类。这句话点出了万户飞天的意义。 2.学习第二部分。
(1)第4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起着什么作用? 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它不仅承接上文,说明了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过程中遭遇了很多的失败和挫折,而且开启下文,说明中华民族为了飞天的梦想一直坚定执著,不断努力着。
(2)品读第7自然段中的句子:
为了顺利完成这项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而参与这项工程的协作单位,则多达三千多个。实验的精细与艰难,要求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
由“一百一十多个单位”“ 三千多个”这庞大的数字可以体会参加到研制、建设、发射的单位及工作人员之多,他们的同心协力、团结合作;由“夜以继日”这个词可以体会到大家默默奉献、忘我工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3)请结合第7自然段的有关语句说说排比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排比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气势,能加强语气,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第⑦段的排比句表明了人们在探索“飞天”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充分凸显了中国新一代航天人为实现中国人的飞天梦想忘我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 (4)怎样理解第8自然段中杨利伟的三句话的含义? 杨利伟的三句话是对飞船的评价,对研制飞船的航天人的赞扬,是发自内心的对航天工作者的崇高评价。他们是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为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安全,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正是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才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 (5)杨利伟为什么为祖国感到骄傲?
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6)比较第8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在写法上的异同。
这两段都是写我国载人航天飞行事件,但写的内容详略不一。
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是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它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经过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所以详写。
“神六”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是说明中国航天飞行事业在“神五”的基础上又取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所以写得简略。
如果两个事件写得没有详略之分,就突出不了文章的中心和事件的价值。 (6)文章的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两条线索体现了什么精神?
课文在叙述中分为两条主线:
一条线用大量的事实如明代万户为实现飞天梦想所做的尝试、“神舟五号”的研制,叙述了千年飞天梦今朝得以圆的过程;
另一条线说明了“梦圆”背后的精神和力量。两条线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中国航天人坚持不懈、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 3.学习第三部分。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运用了哪种典型的写作手法?有什么好处? 开篇第一句紧扣题目,点明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使下文内容不脱离文章中心。 同时文章结尾“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一句又与这句呼应,不仅突出主题,而且结构严谨。带有“欲”字的成语
呼之欲出  望眼欲穿  痛不欲生
摇摇欲坠  含苞欲放  为所欲为拓展延伸摇摇欲坠含苞欲放正是这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才换来了这个美丽的辉煌的结果,才圆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才会有“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课堂小结结构图示
千年梦圆
在今朝 炎黄子孙
不断尝试
发射卫星
“神州五号”
“神州六号”新梦想高远、绚丽梦想飞天
万户尝试
虽失败不放
弃不断尝试
鼓舞后人中国航天
事业生机
勃勃重大胜利热爱祖国 团结合作 默默奉献
勇于探索 锲而不舍登临月球
探索火星
遨游更深远的太空当堂测试
从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变为现实这一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要有远大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不怕失败,不怕付出惨痛代价,永不放弃,坚定而执著地追求,积极与他人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