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彻底地反帝爱国斗争胜利的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2.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有( )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战②促成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抗战
③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④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结盟,共同作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20世纪30年代,在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它是( )
A. 歌颂祖国 B. 追求理想 C. 抨击时弊 D. 抗日救亡
4.西安事变发生后,如果置蒋介石于死地,客观上只会有利于( )
A. 中国共产党 B. 广大人民群众 C. 中国国民党 D. 日本帝国主义
5.如下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例历碑”。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冤魂的呐喊和呼号。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
A. 局部抗战阶段 B. 全面抗战阶段 C. 局部反攻阶段 D. 大反攻阶段
6.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为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抗日的政治措施是( )
A. 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B.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C. 开展大生产运动 D. 开展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7.1936年12月13日早晨,南京市民王大妈出门买菜,看到报童沿街叫卖:“特大新闻,张杨发动兵变,蒋总司令遇险。”你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吗(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8.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
①是多方面协商的结果②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③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④有利于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的到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1934年,张学良为东北大学校刊题词:“现在唯一救国之方,是坚确决心,把我自己无条件的贡献给社会和我的国家。”下列属于张学良实践自己誓言的行动是( )
A. 投身辛亥革命 B. 参加南昌起义 C. 发动西安事变 D. 卢沟桥抗战
10.2017年1用,教育部根据有关精神要求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修改,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进一步体现对历史的尊重,对抗战精神的弘扬,以及对伟大抗战精神的继承。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八一三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11.“1937年呐,日本鬼子进了中原,先打开了卢沟桥,后进了山海关”,这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的故事《小兵张嘎》的主题歌词,请问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12.下列关于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B.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C.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D. 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
13.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到西安调停。针对蒋介石的拒不让步,周对蒋说:“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由此可知,西安事变能够和平解决的主要原因是( )
A. 张学良、杨虎城的和平意愿 B. 国民党内部一致同意联共抗日的主张
C. 中国共产党做出巨大的努力 D. 蒋介石做出了主动让步
14.如果老师请你出一期板报,主题定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你会选择下列哪一事件作为素材( )
A. 南昌起义 B. “九一八”事变 C. 西安事变 D. 重庆谈判
15.1940年春,一位身处华东日本占领区的爱国人士撰写对联讽刺当局曰:“国祚不长,八十多天儿皇帝;封疆何窄,两三条巷伪政权。”据此推断,该对联讽刺的可能是( )
A. 袁世凯中华帝国 B. 长春伪满洲国 C. 南京汪伪政权 D. 重庆国民政府
16.“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临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在这里发生了( )
A. 八一三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双十二事变 D. 七七事变
17.九一八事变后,《生活画报》刊载了《东北义勇军喋血苦战情形》等图片,真实记录了东北军民的英勇抗战,这表明( )
A. 日军侵华蓄谋已久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C. 东北已全部沦于敌手 D.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已经开始
18.“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请判断这是什么战役( )
A. 卢沟桥战役 B. 平型关战役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19.下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
A. 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B. 日军突袭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
C. 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D. 全民族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20.“……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三十万同胞,在黑暗中挣扎;三十万,三十万冤魂,在地狱里哭泣。……”三十万同胞的遇难地点是( )
A. 东北 B. 北京 C. 上海 D. 南京
21.推动了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度合作,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全民族抗战的关键的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重庆谈判
22.下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初中版)》的封面。下列标题最可能出现在读本中的是( )
A. 柳条湖事件 B. 血染卢沟桥 C. 南京保卫战 D. 台儿庄战役
23.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是( )
A. 七七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24.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加抗议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其“谢罪”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 )
A. 签订的《马关条约 B. 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C. 发动的七七事变 D. 进行的南京大屠杀
25.西安事变发生后,赴西安调停的中共代表是( )
A. 周恩来 B. 朱德 C. 彭德怀 D. 邓小平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泻尽了敌人的底,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在残破的北关城墙插上了国旗!……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臧克家《红血洗过的战场》
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我们一盘散沙,我们的民族总是在斗争中遭到失败。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抵抗力量。
材料三: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次战役?指挥者是谁?
(2)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7.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古往今来两国关系一直引人注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唐代,胸怀博大、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中国就已经成批接受、礼遇来自日本的遣唐使、留学生(僧),使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达到了鼎盛时期,中国文化从此对日本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材料二:在2014年2月与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的会面中,习近平主席曾说:“今年是甲午年。120年前的甲午,中华民族国力孱弱,导致台湾被外族侵占。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给两岸同胞留下了剜心之痛。”
材料三: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的日本,这次是还要制造事端打响“第一枪”呢,或是制造事端逼迫中国打响“第一枪”呢?这些,都不得不给予高度的警惕。
材料四: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
——《人民日报》( 2014年02月28日 01 版)
材料五:日本传媒也发表评论,无端指责中国推行的爱国主义教育。然而,日本2005年版历史教科书编撰会送审的《新历史教科书》却大肆美化日本侵略战争,大肆煽动对中国的仇恨。曝光的日本《新历史教科书》送审本内容,其“凶化”程度变本加厉,充满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家族国家观、亚洲支配观、对他国优越感和本国中心史观,同时隐瞒加害事实、充满了受害者意识,大肆宣扬侵略有理,侵略有功,使用大东亚战争的说法,肯定日本发动战争是自存自卫的战争,并且歌颂日本国民积极投身战争的献身精神。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典型史实一例。
(2)据材料二,近代“导致台湾被外族侵占”的原因是什么?哪个条约的签订使台湾被外族割占?
(3) 阅读材料三,请用20世纪30年代的两个史实说明日本在历史上多次制造事端对中国打响“第一枪”。
(4)据材料四,概括抗日战争的性质,并指出其胜利的历史意义。
(5)日本对待侵华罪行的态度,是影响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材料五的内容谈谈作为青少年的你应该怎么做?
28.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日本政客一方面表示希望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却在进行有悖于国家关系正常化的举动。这不禁让人怀疑日本否认侵华期间所犯的罪行,而这是不为世人所容许的。
——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受害者┅┅德国应该承担起永恒的责任。这种反思必须一代一代保留下去。”
——2013年1月2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讲话
材料四:2013年2月2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美国发表演讲称,历史和国际法均可证明“尖阁列岛”(即钓鱼岛)是日本领土┅┅4月23日他在日本媒体上表示多名内阁成员参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是理所应当的。
(1)追根溯源,中日两国友好往来源远流长。唐朝时,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的高僧是谁?
(2)材料一反映了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什么历史事件?日军在当地共杀害了多少中国人?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结合以上材料想一想,日本怎样才能真正同亚洲邻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9.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日关系是两千多年友好,五十年对抗。”
——周恩来
材料二:2014年是中国新的甲午年, 每每道出“甲午”二字,我们联想120年来中国与世界联系的画面,荡气回肠之感必定油然而生。不会忘记,1894年,19世纪第二个甲午年。惨烈的大海战,让中华儿女拳拳赤子之心震颤……
——人民网社评
材料三: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两国也已经将今年定为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但中日两国间的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一是历史认知的问题(侵华战争),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钓鱼岛、东海油气田)。中日之间现在真正的矛盾冲突,对于中日关系最致命的冲突,可能还不是历史认知的问题,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
——摘自新华网
(1)材料一中日之间“五十年对抗”完全是由日本对华侵略造成的,请举出近代史上日本发动或参与的三次侵华战争。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惨烈的大海战”指什么?在这次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
(3)根据材料三,概括出影响当今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4)综观上述材料和问题,请你谈谈处理中日关系应持怎样的正确态度?
30.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但自近代以来,日本不断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决定购买原属于中国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引发中日冲突。中国政府严正声明,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中华民族任人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政府不会坐视领土主权受到侵犯。中方强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行为,不折不扣地回到双方达成的共识和谅解上来,回到谈判解决争议的轨道上来。如果日方一意孤行,由此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只能由日方承担。
(1)材料中“中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被日方占领的背景是什么?
(2)近代卢沟桥之所以世人皆知,与什么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重大影响?
(3)为什么文中说“中华民族任人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的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据此可知C符合题意。
2.【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中共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主要事实有九一八事件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中共派杨靖宇组织抗日游击队坚持抗击日本侵略者,随着日本侵华势力的深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在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全力支持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的抗战,在整个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①②③都是正确的;中国与反法西斯国家结盟,共同作战指的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这是国民党代表中国签署的,不是共产党,④不符合题意,排除;由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故选A。
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爆发抗日战争,在中国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抗日救亡。故选D。
4.【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联系当时的情况,正值日本占领了中国东三省,进一步侵略华北,如果置蒋介石于死地,中国将进一步陷入混乱,这最有利于日本侵略中国。所以答案为D。
5.【答案】A
【解析】“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局部抗战阶段,故选A。
6.【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各项政策和措施。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属于政治措施,故A符合题意;B项实行减租减息政策、C项开展大生产运动,属于经济措施;D项开展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属于军事措施;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7.【答案】B
【解析】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这就是西安事变。所以答案选B。
8.【答案】D
【解析】西安事变是中共、国民党内以宋美龄、宋子文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和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的两位将军共同协商努力的结果,①正确。中共之所以力主和平解决,目的是要团结一切抗日力量,一致抗日,因为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中日民族矛盾,②正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意味着十年内战局面基本结束。全民族开始团结抗日。所以③④都正确,答案应是D。
9.【答案】C
【解析】发动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实践自己上述誓言的行动,故选C。
10.【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进行局部侵华,中国人民开始进行抗日战争,所以标志着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是1937年日本在上海发动的事变;B项C项是1936年爆发的西安事变,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D项是日本全面侵华的事变。故选B。
11.【答案】D
【解析】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所以答案选D。
12.【答案】B
【解析】
13.【答案】C
【解析】从题干提供的信息来看,是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做出巨大让步和努力,才促成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
14.【答案】B
【解析】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了局部侵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中国东北很快沦于日本。这是国耻。因此选B。
15.【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的“1940年春、伪政权、华东日本占领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故C符合题意;袁世凯中华帝国、重庆国民政府和华东日本占领区无关,故AD不符合题意;长春伪满洲国是1932年成立,不符合题干的“1940年春”,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C。
16.【答案】D
【解析】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同时也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故选D。
17.【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九一八事变后,《生活画报》刊载了《东北义勇军喋血苦战情形》和《沦亡一年后东北情况》等图片,真实记录了日军侵华暴行和东北军民的英勇抗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九一八事变后日军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东北一百多年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D项符合题意;依据题干“真实记录了东北军民的英勇抗战”反映的中国人民的抵抗,AC两项不合题意;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B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38年,在徐州会战中,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和日军激战,消灭鬼子10000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因此本题选C。
19.【答案】C
【解析】观察图片内容可知是张杨发动的西安事变。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0.【答案】D
【解析】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所以三十万同胞的遇难地点是南京,故选D。
21.【答案】B
【解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这也是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故选B。
22.【答案】C
【解析】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在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所以答案是C。
2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是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八一三事变是淞沪会战开始的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C不符合题意;七七事变后,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4.【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在随后六周内对放下武器的军人和平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屠杀中国人民达30万人以上。故题干中提到的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的罪行应选D项。
25.【答案】A
【解析】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为了集中力量抗日,主张和平解决,经过努力,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当时的中共代表是周恩来。答案为A。
26.【答案】(1)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中国近代的百年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台儿庄,一片灰烬;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可以判断,材料一描述的是台儿庄战役,该战役的指挥者是国民党将领李宗仁。
(2)抗日战争胜利之前,中国近代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是屡战屡败的,所以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中国近代的百年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27.【答案】(1)日本遣唐使或鉴真东渡
(2)原因:中国国力弱;《马关条约》。
(3)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
(4)性质:正义战争、反法西斯战争、民族解放战争。(答出两点即可)
历史意义: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5)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国家强大而奋斗。(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贞观年间来中国的日本遣唐使有10多批。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日本的热烈欢迎,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导致台湾被外族侵占”的原因是中国国力弱。
(3)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由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4)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抗日战争的性质是正义战争、反法西斯战争、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是: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5)分析材料五我们看出日本否认历史事实,所以我们青少年应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为国家强大而奋斗。
28.【答案】(1)鉴真。
(2)南京大屠杀。30万人以上。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4)日本应正视历史,深刻反省战争罪行,放弃军国主义,走和平的道路,尊重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才能真正同亚洲邻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解析】(1)追根溯源,中日两国友好往来源远流长。唐朝时,曾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中国文化的高僧是鉴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2)材料一两幅图片分别反映1937年日军攻占南京之后,在长达六个星期内,共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3)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
(4)日本对侵略历史的认识如何,将影响到日本同亚洲的邻国的关系是否和谐,日本应正视历史,深刻反省战争罪行,放弃军国主义,走和平的道路,尊重受害国人民的感情,才能真正同亚洲邻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29.【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答“抗日战争”也可)。
(2)黄海海战;邓世昌。
(3)主要因素:历史认知的问题(侵华战争);现实的领土争端(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
(4)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互相尊敬和理解;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和交融;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关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等。
【解析】(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94年到1895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到1901年日本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2)依据材料中“1894年”等信息可以得出其指的是在1894年到1895年日本对中国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与日军展开了战争,最终邓世昌与二百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3)依据材料中的“一是历史认知的问题(侵华战争),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钓鱼岛、东海油气田)”可以知道,影响当今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历史认知的问题(侵华战争);现实的领土争端(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
(4)历史证明友好有助于双方发展,对抗对双方都有不利的影响,所以双方都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互相尊敬和理解;以开放的胸怀相互借鉴和交融;继承和发展两国世代友好关系,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等。
30.【答案】(1)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将钓鱼岛与台湾一起割让给日本。
(2)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
(3)中国近代受到列强的欺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生产,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中华民族已成为强大的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中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给日本,这其中包括钓鱼岛。
(2)看到卢沟桥这三个字,我们自然想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华民族也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3)只要根据中国现在的国情和国力回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