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去实地探访古代“丝绸之路”,他们不应该去的省份是( )
A. 云南 B. 陕西 C. 甘肃 D. 新疆
2.要拍一部关于东汉的电视剧,由你担任导演,你会选择下列素材中的( )
①刘秀参加了绿林军起义②中国古代史上的又一个盛世——光武中兴
③外戚、宦官争权夺利、互相争斗、政局混乱④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推翻了东汉的统治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3.“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4.中国历史上的“西域”是指今天甘肃省的哪两个关隘以西的广大地区( )
A. 嘉峪关、玉门关 B. 山海关、嘉峪关
C. 玉门关、阳关 D. 山海关、阳关
5.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当时通行于全国各地的货币是( )
A. 答案A B. 答案B C. 答案C D. 答案D
6.2013年9月7日上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下列事件与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关的是( )
A. 玄奘西行 B. 张骞出使西域 C. 鉴真东渡 D. 郑和下西洋
7.观察下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
A. 造纸 B. 炼铁 C. 纺织 D. 制瓷
8.“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立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为高祖的是( )
A. 陈胜 B. 吴广 C. 刘邦 D. 项羽
9.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文景之治 B. 昭君出塞 C. 张骞出使西域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0.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 )
A. 编年体通史 B. 纪传体通史 C. 纪传体断代史 D. 编年体断代史
11.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时间 B. 领导人 C. 口号 D. 作用
12.人民网2016年3月31日报道:据了解,河北出土的宋代4块古碑中的宋元祐八年重造汉光武帝敕封牡丹仙子神庙碑,详细记载了当时尧山、柏乡两县八村村民重修汉光武帝刘秀敕封牡丹仙子神庙一事。刘秀建立的东汉基本情况是( )
A. 公元25年建都于长安 B. 公元9年建都于洛阳
C. 公元25年建都于洛阳 D. 公元前25年建都于洛阳
13.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者贡献大的是( )
A. 张衡 B. 蔡伦 C. 张仲景 D. 华佗
14.有诗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秦代历史事件有( )
A. 设立丞相,中央集权 B. 皇帝独裁、刑法严酷
C. 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 大兴土木、奢靡享乐
15.把圆形方孔钱作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的皇帝是( )
A. 周武王 B. 秦孝公 C. 秦始皇 D. 汉武帝
16.《史记·秦本纪》记载:“初置丞相,樗(chū)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秦始皇时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分管( )
A. 刑狱 B. 军事 C. 行政 D. 监察
17.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下列哪一现象反映了佛教传入后对中国的影响( )
A. 使用公元纪年法 B. 圣诞节前人们互赠圣诞贺卡
C. 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 D. 在洛阳建造白马寺
18.“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刘邦、项羽起义
C. 西汉绿林赤眉起义 D. 东汉黄巾起义
19.刘欣同学在百度搜索引擎里输入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那么出现的网面中涉及到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 陈胜、吴广 B. 商鞅、秦孝公 C. 刘邦、项羽 D. 李斯、蒙恬
20.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和推崇。下列人物中,对中国古代医学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A. 李斯、商鞅 B. 孔子、老子 C. 蔡伦、张仲景 D. 张仲景、华佗
21.佛教在民间传播开始于( )
A. 西汉末年 B. 东汉初年 C. 东汉末年 D. 三国时期
22.古人对秦长城如此评价:“秦筑长城比铁牢,番戎不敢过临洮。”(唐·汪遵《长城》)。“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唐·胡曾《长城》)。据此判断,秦朝修筑长城的直接目的是( )
A. 弘扬秦朝国威 B. 缓和社会矛盾
C. 加强与匈奴的经济联系 D. 抵御匈奴的侵扰
23.“君暴税重民怨起,陈胜、吴广举大旗,错用兴楚号天下,星火燎原作先驱。”下列与诗中描述陈胜吴广起义原因相关的有( )
①烽火戏诸侯 ②徭役沉重 ③赋税沉重 ④刑法严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24.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 汉高祖时候 B. 汉文帝时候 C. 汉景帝时候 D. 汉武帝时候
25.下列哪一措施不是汉高祖刘邦采取的措施( )
A. 让士兵还乡务农 B. 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C. 减轻农民的赋税,减免徭役及兵役 D. 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宛闻汉之饶财(非常富庶),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堵塞道路),今亡(从匈奴逃出来),唯(希望)王使人道(读导)送我。诚得至,反(返)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中国的冶金、凿井、养蚕等手工技术传到西方;西域的汗血马、葡萄、苜蓿、黄瓜等也传入中原。西汉王朝的影响直到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骞”是谁?生活在哪一时期?
(2)材料一中的“骞”对我国历史做出了什么贡献?我们应学习他的哪些精神?
27.阅读下列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的历史人物是谁?该历史人物的本名叫什么?
(2)秦扫六合后,建立了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3)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二、图三所体现的措施。
(4)图一人物在思想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巩固全国的统治?
28.阅读下面材料: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请回答:
(1)材料是黄巾起义的口号,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谁?
(2)材料中的“甲子”指哪一年?“苍天”和“黄天”各代表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这次起义的突出特点。
(4)这次起义的结果如何?有何影响?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材料二: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三: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材料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前三则材料体现了秦始皇的哪三点暴政?
(2)材料四的话是谁讲的?他讲这些话是为了什么?
(3)前三则材料与材料四之间有何联系?
30.阅读下列材料:
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父亲是史官。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熏陶,爱好文史,年轻时去各地寻访了许多名胜古迹。父亲死后,他继承父业做了史官,利用国家藏书处,阅读了大量书籍。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司马迁终于编成《史记》一书。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史书。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作为一个史学家应具有的素质。
(3)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路线图中长安即今天陕西西安,途经敦煌,在今天甘肃。“丝绸之路”,途经陕西、新疆、甘肃三省。因此选A。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东汉的相关史实。西汉后期,外戚王莽逐渐掌握了政权。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史称新莽政权,西汉灭亡。但新朝并不得人心,激起了农民大起义,刘秀就参加了绿林军起义,并逐渐壮大势力;25年,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励精图治,开创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东汉中后期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严重弊政,他们争权夺利,排斥异己,打压忠良,政治十分黑暗;184年,张角领导了著名的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但最终被镇压。所以①②③正确,排除④,故选C。
3.【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C
【解析】两汉的西域指的是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故选C项。
5.【答案】C
【解析】秦统一全国后,把圆形方孔铜钱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
6.【答案】B
【解析】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开辟的,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都在唐朝,郑和下西洋在明朝,A、B、C三项错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B项符合题意。
7.【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可知,这是我国汉代造纸术的工艺流程:蒸煮、舂捣、制浆、捞取纸浆、晾晒、码放。BCD均不符合图片信息,故选A。
8.【答案】C
【解析】公元前207年,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入咸阳后,废秦苛政,“约法三章”,赢得民心。项羽随后进入咸阳,却大肆杀掠。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最后,刘邦战胜了项羽。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故选C。
9.【答案】C
【解析】汉朝时,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动到欧洲 ,又把西域各国的物品输入中国内地。可见,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在张骞通西域后,故选C。
10.【答案】B
【解析】《史记》以人物传记为核心,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故选B。
11.【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黄巾起义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由此分析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刘秀建立的东汉基本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3.【答案】B
【解析】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传播得到了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
14.【答案】C
【解析】“坑灰”是指秦始皇实行的焚书坑儒,“刘项”是指刘邦、项羽,他们是秦末农民起义的代表,所以诗中提到的秦代历史事件有焚书坑儒、农民起义,故选C。
15.【答案】C
【解析】秦始皇以圆形方孔钱作为标准样式统一全国货币,故选C。
16.【答案】C
【解析】题目考查的是丞相的职能,根据所学是行政,属于基础知识。
17.【答案】D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分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汉明帝令人在洛阳建造白马寺。A、B都与基督教有关;C与纪念屈原有关;故答案为D。
18.【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关键词:黄天当立可知,这是东汉黄巾起义的口号,公元前184年张角领导黄巾起义,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黄巾起义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D项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起义都是秦末农民起义;绿林赤眉起义是西汉农民起义。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9.【答案】A
【解析】题目中的关键词句是“公元前209年”、“大泽乡”指的是在大泽乡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反抗秦朝的统治。此本题选A 。
20.【答案】D
【解析】根据提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李斯是秦朝的丞相,曾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商鞅在秦孝公时代进行商鞅变法,促使秦国强大起来,这两个人物都属于政治家;B项孔子、老子属于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家;C项蔡伦是东汉时期的科学家,改进了造纸术;D项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华佗是东汉末医学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所以对中国古代医学作出重大贡献的是张仲景和华佗,故选D。
21.【答案】C
【解析】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东汉末年,在民间开始传播。
22.【答案】D
【解析】公元214年,秦始皇遣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打败匈奴后,为防止其再次南下,派人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我国古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所以答案选D。
23.【答案】B
【解析】烽火戏诸侯,指西周时周幽王,为褒姒(bāo sì)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都不相信了,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后来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即位,开始了东周时期。所以答案选B。
2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汉武帝时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的五十多年里,西汉国力最为强盛。他破格任用的人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进行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的大一统逐渐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封建大一统的鼎盛局面。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5.【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经济凋敝,汉高祖刘邦统治时期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减轻农民的赋税,减免徭役及兵役;西汉景帝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6.【答案】(1)张骞;西汉(或汉武帝时期)。
(2) 使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基础;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精神:学习张骞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
【解析】(1)有材料一可知,“骞”是指张骞。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
(2)张骞通西域,使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基础;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今天,丝绸之路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连接东西方的纽带,在更多人的心中,丝绸之路已经成为文化与文化,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甚至是价值观、世界观的一种包容的态度。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西汉的张骞,我们应学习他的不畏艰难险阻,立志报效祖国的热情,学习他开拓进取的精神,好好地利用这条丝路,为祖国的发展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27.【答案】(1)秦始皇 嬴政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图二:统一货币 图三:统一文字
(4)思想:焚书坑儒。
【解析】(1)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2)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由秦始皇建立,秦始皇嬴政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完成国家统一,在政治、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及对外开拓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大大加强了全国之一统,对后世亦产生颇大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秦始皇将原来七国货币进行统一,秦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统一的货币,秦始皇统一文字,目的是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使小篆和隶书成为全国通行的字体。
(4)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暴露了秦政的暴虐以及当时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离心离德,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28.【答案】(1)张角。
(2)“甲子”指公元184年,“苍天”暗示东汉政权,“黄天”指黄巾军。
(3)有组织、有准备。
(4)结果:失败。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解析】(1)根据材料是黄巾起义的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84年领导黄巾起义的是张角。
(2)根据材料中的“甲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巾起义的“甲子”年,是指公元184年;“苍天”暗示东汉政权,“黄天”指黄巾军。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84年张角等人,经过精心策划而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结果失败了;但是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29.【答案】(1)暴政:徭役繁重、赋税繁重、刑罚严酷。
(2)陈胜讲的;激发人们推翻暴秦和意志和决心。
(3)秦的暴政是引发人们反抗,发动推翻暴秦起义的主要原因。
【解析】前三则材料体现了秦始皇的三点暴政:徭役繁重、赋税繁重、刑罚严酷。材料四的话是陈胜讲的,他讲这些话是为了激发人们推翻暴秦的意志和决心。前三则材料与材料四之间的联系是:秦的暴政是引发人们反抗,发动推翻暴秦起义的主要原因。
30.【答案】(1)《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2)素质:勤奋学习,博览古今书籍;不怕困难,多参加社会实践;不畏权贵,敢于秉笔直书,等等。
(3)感悟:胸怀大志,严谨治学,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历代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一个史学家应具有的素质:独立的人格,崇尚理性,不迷信权威,对历史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敢于质疑和批判当时流行的理论和教条等。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学习后的感悟:一个人要想集史才、史学、史识和史德于一身,自然需要先天的禀赋,也需要有利于史家成长的客观条件,尤其需要长期不懈的主观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