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蜡烛的变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蜡烛的变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2-12 19:2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 物质在变化
1、蜡烛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融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其性质发生了改变。
教学重点:通过蜡烛融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教学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准备:蜡烛、石灰水、酒精灯、烧杯、白瓷碗、白糖等等。
预习要求:阅读课本30到32页,初步了解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大自然中的东西千变万化,像小苗出土了,叶子变色了,小狗长大了……这些变化,我们用眼睛可以看得见,但是有些变化,我们用眼睛不能直接看见。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吗?
学生列举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
2、刚才同学们讲了许多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不过,大家举的大多数是有生命的物质发生的变化,那么没有生命的东西会不会发生变化呢?如果会,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今天这一课,我们就以蜡烛为例来进行研究。
3、板书课题:1、蜡烛的变化
二、引导学生认识蜡烛的物理变化
1、教师出示一支蜡烛,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蜡烛有哪些特点吗?
学生交流蜡烛的特点。
2、教师把蜡烛放在器皿中加热,加热之后,给学生看一看,用牙签戳一戳,再放在一边冷却,冷却之后,再引导学生看一看并用手摸一摸。
3、引导学生说一说,蜡烛加热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冷却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4、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蜡烛加热的时候会慢慢变软,再变成液体,冷却之后又会慢慢变硬,成为固体。
三、认识蜡烛的化学变化
1、教师引导: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关于蜡烛的小实验
2、学生看一看课本第30页下面的蜡烛燃烧的小实验,了解这个实验的方法及步骤。
3、教师强调这个实验的注意点:注意不要用手直接触摸烧杯,防止烫手。实验的时候用两只烧杯,在其中一只烧杯的内壁涂上石灰水。
4、学生分小组做这个实验,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实验情况,特别注意实验中的安全。
5、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把教师刚才做的演示实验和自己做的蜡烛燃烧的实验进行比较,看一看两次实验产生的现象有什么不一样?
6、教师小结:刚才老师做的那个实验,是把蜡烛加热,在这个过程中,蜡烛仅仅从一种形态变成了另一种形态,没有生成新的物质。不过,大家刚才自己动手做的蜡烛燃烧的实验,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蜡烛燃烧了,从一种物质变成了另一种新的物质,蜡烛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因此,这两种变化是完全不同的。
7、出示课本31页上面的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自由的读一读,了解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比如蜡烛受热融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的物质,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四、辨析物质的两种变化,进一步引导学生区分物质的两种变化
1、出示课本第31页的几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仔细的辨别一下,这些变化属于哪一类变化,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2、学生看一看这几幅插图,并且与同桌交流一下这些变化属于哪一类变化,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注意从有没有产生新物质这方面去加以区分。
3、全班交流讨论:
物理变化——水的三态变化和铁水变钢锭,这两种仅仅是物质从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树叶颜色变化、火柴燃烧、盐酸滴在石灰石上,这些变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它的性质改变了。
五、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进一步区分物质的两种变化
1、引导学生看一看课本第32页的六个活动,再与同桌商量商量,选择其中的1到2个活动动手做一做,边做边思考这个活动属于哪一种变化?为什么属于这一类变化?
2、学生选择1到2个活动,与同桌合作动手做一做,边做边思考:他们属于哪一类变化,为什么属于这一类变化。
3、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学生的活动,特别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一说它们属于哪一类变化,为什么属于这一类变化。
压扁饮料罐和将白糖加热至融化,这两个活动属于物理变化,因为它们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性质没有改变;其余的四个活动都产生了新的物质,物体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
六、课堂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研究了物质的变化,知道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理变化,仅仅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的物质;而另一类是化学变化,物体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2、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动手做一做课本第32页剩下来的几个活动,同时想一想它属于哪一类变化,为什么属于这一类变化。